范文 > 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匆匆忙忙中一个学年又已度过,20xx至20xx学年真的让我难忘,带着新的希望来到了直属小学开始开垦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接受了一年级(1)班和(2)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回首这一学年的工作,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在这一年中,我成长了许多,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思想积极要求上进,工作上认真负责,业务上刻苦钻研,始终铭记作为一位老师一定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有收获的喜悦。伴随着孩子成长的足迹,现将本学年的如下:

本学年,我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认真定学科计划,并落实完成。

一、自觉提高业务素质。

一年级采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对此,我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仔细新课标理念,理解教材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

二、合理使用教法,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学生刚进学校,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新奇,他们往往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习惯小学纪律的约束,再加上他们调皮好动的特点,往往会违反一些纪律,做错一些事情。我先从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入手,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灵活采用不同的教法,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1、创设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活动性强,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探索、创新。例如,在教学人民币一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互相买东西,互相换钱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超市买东西,来到学校买了什么东西,你是怎样付钱的。教学统计时,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如调查班里同学喜欢吃的水果,男女同学的人数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调查的方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3、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

查看全文>>>
小学1年级20xx学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这1学年,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安排,热爱、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我同时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且多听取意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务求精益求精。 我是因为喜欢才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所以我的工作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 从执教的第1天起,就要求自己的举止行为要更加规范,因为从今以后我将为人师表,1言1行都影响着1批人,即我所教育对象的未来,我要对他们负责。

本学年任教1(2)班数学,我根据学校、科组的工作安排,认真制定学科计划,并落实完成。

1、 自觉提高业务素质。

1年级采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对此,我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仔细体会新课标理念,理解教材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参与课改研讨,到泰安小学拜师学艺,出外听课、学习。

2、合理使用教法,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

1年级学生刚进学校,1切都是那么陌生、新奇,他们往往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习惯小学纪律的约束,再加上他们调皮好动的特点,往往会违反1些纪律,做错1些事情。我先从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入手,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灵活采用不同的教法,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活动性强,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 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 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留给学生足 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让学 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例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1章时,我设计了1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互 相量身高、量黑板、量课本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和高 度,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教学统计时,设计1些调查活动,如调查 查看全文>>>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带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期末总结示范文本参考,有兴趣的不妨来看看吧。

【一】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查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我任教一年级数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上课好动,不遵守纪律,爱玩小东西,开小差等等。刚开始时,对于毫无教学幼儿经验的我,有相当大的难度。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不断向她们学习,不断钻研新课标,还通过上网,接受学校培训等渠道,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半年的教学,我在关于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方面,有不少收益。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教学生活化。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易学易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故事记录下来,成为一篇优美的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积极开展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通过积极鼓励和表扬,让小组里面的优等生自愿帮助差生。在练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在组内交换做,交换改。通过出题,做题,改题,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3、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1)10个十是( ) (2)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3)4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计数器上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5)21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一;十位上是( ),表示( )个十。 2、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教师先提出游戏规则:不能说出数字,只能说大或小。 (挑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一个20以内的数字,另一个同学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数字。) 请你们帮他提示一下,是大了还是小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小熊21 小猴18) 师:从这两个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谁的红果多”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2.怎样来比较谁拿的红果多呢? 怎样来比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 方法1:用数的顺序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18大,21﹥18) 方法2:实物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 方法3:借助中间数比较。(21比20大,18还不到20,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21和18 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做个减法表》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2、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3、在整理的过程中体验有顺序地思考的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感受整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有序整理减法表。 教学难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学会有序思考。 教具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导入新课。 1、开火车练习(3小组) 2、说说发现了什么。 3、谈话:淘气和笑笑经常进行口算比赛,他们用过的算式卡片比较乱,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整理一下,好吗? 二、动手分类,寻找整理的标准。 1、同桌一起分一分,整理卡片。 2、呈现各种分法,找出分类的标准。 3、教师小结。 三、整理表格,感受算式间的联系。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17页的减法表 2、展示一位学生填写的减法表。 3、引导学生寻找算式的规律,初步感受算式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发展数感。(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四、拓展练习,学会应用规律。 ( )-( )=9 14-( )=( ) ( )-7=( ) 五、谈谈收获,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跳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 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2、探索算法。 先请学生估计以下 62 – 48 = ,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帮助。 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 (1)、我想 62 – 40 = 22 ,22 – 8 = 14 ,我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8等14。 (2)、我想 62 – 50 = 12 ,12 + 2 =14 ,把48看成50,减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 – 8 = 4 ,十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的认识》》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10的认识》的教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认识10以内的数,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以后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面: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三、教材分析: ⑴内容分析:教材首先通过数主题画中的人和物抽象出数字10;然后初步认识印刷体数字10;接着通过摆红花,拨珠子等实际操作,从而理解10的基数含义,再通过认直尺、数点子等活动认识10以内的各数的大小顺序;在此基础上,要学生通过摆小捧掌握10的组成;最后才安排写数字10。这样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加强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由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经验,学起来并不是很难。学生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各个数字,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书写打下良好基础,直接影响今后书面表达的质量。但入学的儿童对数学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手指也不够灵活,拐弯不够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有一定难度;而10的组成则是10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正确、熟练地掌握10的写法和10组成,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动口动手的教学活动中发现知识和获得知识。 ⑵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有6、7岁,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能够识别物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来体验、认识、探究、学习并使用数学 〔3〕教情分析: 本人参加工作12年,新旧教材都接触过,对教材知识点的整体把握细腻,非常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目标: 1

查看全文>>>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 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 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 (一)教学建议: 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这说明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 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至于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了就让他说说,没提到不要往上面引导,鉴定真假人民币显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职责。还有的把人民币上的盲点也教给学生,这更是多此一举,因为教师如果不看资料也未必了解。数学课上的认识人民币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要突出数学内

查看全文>>>

这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no:1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1、 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 (1) 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 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  (2) 学生摆完,设疑激趣 :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 小组交流 c、 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和 同样多; 比 多; 比 少。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 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 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 ……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

查看全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范文资讯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