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 导航 >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2024浙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20xx年初三毕业班总复习工作即将展开,面对今年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题型多,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和新形式下的特点,谈谈本届初三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完成新课(3月1日—3月24日)

二、第一轮复习(3月25日—4月24日)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

(2)过基本方法关。

(3)过基本技能关。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相关章节合在一起使之形成结构,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本轮主要以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复习资料以《中考数学火线100天》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测试目标参照《20xx年中考纲要》,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5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8)应注重对基础好的学生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基础班不搞难而怪的题。

三、第二轮复习(4月25日—5月20日)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

查看全文>>>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一: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1732字)

一、复习目标:

(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

(2)精讲多练,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3)抓好方法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适应各种题型的变化;

(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与措施:

考虑到数学复习的时间和任务,笔者认为,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分三轮进行。太少,复习就没有层次性;太多,时间上不允许。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的知识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第一轮复习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点是双基训练。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约70%)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具体的做法是:

1.使学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把握各个知识点,特别要记牢记准一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公理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定理中的隐含条件。

2组织、引导、协助学生将一些相关的、相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比较,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在复习绝对值的性质时,可以将绝对值的非负性和平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联系起来。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几个非负数的和如果为零,那么这几个数都必须同时为零。

3.通过例题和习题,使学生在做题中注意规范的解题格式和步骤,对基本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基本运算时,要提醒学生每一种运算都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在求证线段或角相等的证明题时,常见的方法是证明三角形全等。

第二轮,针对综合性较强的难点和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热点,开展专题复习。

第二轮复习是总复习的提高阶段,侧重点是思考方法和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训练。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探索题、动态分析题等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总复习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探讨和学习,掌握解决这类题型的方法和技巧。具体的做法是:

1.针对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

查看全文>>>

篇一: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本次期末考试一共考查了九上全书的内容,这些内容是:证明(二)、证明(三)、一元二次方程,视图与投影,反比例函数,频数与频率。

我们的复习计划大致分三轮:

第一轮:在17-19周上下学期新课的同时,利用周三晚自习时间,每周完成一张综合复习卷,周四讲评,唤起学生对各章内容,知识点的回忆,采取学生先自主复习,再完成任试卷,再利用讲评引起对各点的复习

重点:唤起对知识点的回忆、查缺补漏。

第二轮:分章复习,时间20-21周,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把握基本方法上。同时,掌握重点。复习中在学生中巡回辅导,了解信息,及时反馈,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把握,方法的运切实抓好双基的练习。让学生总结各章重点及难点,以及本章中的重点例题和练习题,再利用上课时间对学生的总结全面细化,弥补其不足之处,提高复习效率,达到学生看见题目能够自己分析出考查哪章节知识点的目的。

重点:唤起对定理定义的记忆,解决答题中的粗心、格式不规范问题。

第三轮:通过这次考试的题型有针对性地复习,利用教研活动各种模拟试题,整理分类,综合检测,选取三至四份质量比较高的综合试题,对学生进行实战练习,全面考查复习成果,讲评中注意精讲,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解决两个问题:提高解题速度,和综合解题能力。

篇二:九年级下学期数学复习计划

毕业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谈谈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中考总复习具体做法。

一、第一阶段(第4周第12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2、 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 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三角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分析、教法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流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简要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仍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学目标要求: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探究3教师参与多一些外,其余时间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点、引、激、评,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本节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寻求、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准确列出方程来解答。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 活动1 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活动2 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活动3 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活动4 课堂回眸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1 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由学生展示课前参与题目,集体订正。目的在于回顾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

查看全文>>>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问题的优越性。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根据数与数字关系找等量关系。

3.教学疑点:学生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问题中检验步骤的理解。

4.解决办法: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先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然后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获得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在透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步骤?

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列方程,④解方程,⑤答。

(2)两个连续奇数的表示方法是,(n表示整数)

2.例题讲解

例1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

分析:(1)两个连续奇数中较大的奇数与较小奇数之差为2,(2)设元(几种设法)a.设较小的奇数为x,则另一奇数为,b.设较小的奇数为,则另一奇数为;c.设较小的奇数为,则另一个奇数。

以上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有三种设法,就有三种列法,找三位学生使用三种方法,然后进行比较、鉴别,选出最简单解法。

解法(一) 设较小奇数为x,另一个为,

据题意,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由得,由得,

答:这两个奇数是17,19或者-19,-17。

解法(二) 设较小的奇数为,则较大的奇数为。

据题意,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当时,

当时,。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9,-17。

解法(三) 设较小的奇数为,则另一个奇数为。

据题意,得

整理后,得

解得,,或。

当时,。

当时,。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19,-17。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三种不同的设元,列出三种不同的方程,得出不同的x值,影响最后的结果吗?

2.解题中的x出现了负值,为什么不舍去?

答:奇数、偶数是在整数范围内讨论,而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3.选出三种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

查看全文>>>

函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函数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5、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函数值.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函数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吗?

1、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学生每人交30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为迎接新年,班委会计划购买100元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解:1、y=30n

y是函数,n是自变量

2、 ,n是函数,a是自变量.

(二)讲授新课

刚才所举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数学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如第一题中的学生数n必须是正整数.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 (2)

(3) (4)

(5) (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实数, 与 都有意义.

(3)小题的 是一个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

同理(4)小题的 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且 .

第(5)小题, 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的被开方数是 .

同理,第(6)小题 也是二次根式, 是被开方数,

.

解:(1)全体实数

(2)全体实数

(3)

(4) 且

(5)

(6)

小结: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函数的解析式是整数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学没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片面地认为,凡是分母,只要 即可

查看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理解圆周角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理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熟练掌握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理的灵活运用.

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给予逻辑证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学生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运用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 温故知新:

(学生活动)同学们口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叫圆心角?

2.圆心角、弦、弧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二、 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90---p93,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叫圆周角?圆周角的两个特征: 。

2、 在下面空里作一个圆,在同一弧上作一些圆心角及圆周角。通过圆周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弧上所对的圆周角的个数有多少个?

(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

(3).同弧上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

3、默写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并证明。

4、能去掉"同圆或等圆"吗?若把"同弧或等弧"改成"同弦或等弦"性质成立吗?

5、教材92页思考?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三、 典型例题:

例1、(教材93页例2)如图, ⊙o的直径ab为10cm,弦ac为6cm,,∠acb的平分线交⊙o于d,求bc、ad、bd的长。

例2、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c,使ac=ab,bd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四、 巩固练习:

1、(教材p93练习1)

解:

2、(教材p93练习2)

3、(教材p93练习3)

证明:

4、(教材p95习题24.1第9题)

五、 总结反思:

达标检测

1.如图1,a、b、c三点在⊙o上,∠aoc=100°,则∠abc等于( ).

a.140° b.110° c.120° d.130°

(1) (2) (3)

2.如图2,∠1、∠2、∠3、∠4的大小关系是( )

a.∠4 查看全文>>>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

为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 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8)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9)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10)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新一轮的继续教育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四、分层辅导,因材施教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

查看全文>>>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备好一份教案。这份教案要求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在正式上课之前怎么去写教案呢?你也许需要"六年级数学教案"这样的内容,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勤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景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拉萨路小学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图片)

计算机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作为拉小的一员,你们想不想了解学校的电脑房是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

【评析:从生活中引入按比例分配,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复习铺垫

我们学校1996年只有一个计算机室。

提问:请你们猜猜看当时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

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1996年计算机房的条形统计图,48台学生电脑和3台教师电脑。)

提问: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比1。48:3=16:1

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比16。3:48=1:16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教师电脑台数的16倍。483=16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学生电脑台数的。348=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48(48+3)=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3(48+3)=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16/16+1)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1/16+1)

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把总台数看作单位1。)

小结: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也就是说在电脑总台数中,学生电脑占16份,教师电脑占1份,一共是17份,学生电脑占总台数的,教师电脑占总台数的。

【评析:为后面学习按比例分配做铺垫。】

二、新授

1.教学例1(改编)

1998年我们面对四~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普及课,这时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购进了一批电脑。

(1)出示1998年的条形统计图。

(电脑出示:学生电脑104台,教师电脑8台。)

提问:一个计算机房能不能放下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跳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 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2、探索算法。 先请学生估计以下 62 – 48 = ,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帮助。 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 (1)、我想 62 – 40 = 22 ,22 – 8 = 14 ,我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8等14。 (2)、我想 62 – 50 = 12 ,12 + 2 =14 ,把48看成50,减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 – 8 = 4 ,十

查看全文>>>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范文资讯网浙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浙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2024浙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