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导航 >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篇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篇。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要知道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可以避免忘记教学过程的知识点。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也许以下内容“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篇”合你胃口!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小编准备了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春景
一、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三、教材分析:(略)
四、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五、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六、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视频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1.《小鸟小鸟》是故事影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快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展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2.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勃。春天,它又是许多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致春天》这首钢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十九世纪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
乐曲的一开始,在右手高音合弦模拟出的流动的感觉的引导下,左手弹奏出清新、舒缓的主题旋律,让人彷佛看到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景色,大地上到处充满了生命的勃勃生机;中间段低沉并且旋律逐渐急促,略显灰暗,似乎在告诉大家,在春天降临的过程中,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有春寒料峭,阴风阵阵的日子,但春天是不可阻挡的,所以在乐曲的最后部分,我们又看到了战胜了严寒的春天,为我们勾勒出明媚的阳光下的大地为渐渐茂盛的青草和朵朵绽放的鲜花所覆盖……
尾声是一连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花蕾初绽,色彩缤纷,引起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多少无穷遐想。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二声部做到声音协和。
休止符即空拍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曲调相同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 热烈。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
(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该拍号在第9册第1课讲过。)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
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堂小结
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2.学生二声部训练还有待提高,多加训练,唱多几次明显感觉好多了,但还是不太稳,要求老师带唱,请学生下课之后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四、课后反思
现在新教材都很注重合唱教学,这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切不可加快速度,要循序渐进,之前要做些音程的练习,特别是相近的几个音。
《欢乐的春寨》
 教学内容:
一、歌曲《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本课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巴塘连北京》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2、培养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热爱少数民族音乐;
重点、难点: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听完之后请你告诉我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演奏的乐队事中国民族乐队海狮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二、到底是什么喜讯从北京传出来呢?大家都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在1976年又一个重大喜讯从那里传出来,“四人帮”被*了,*结束了,人们听到了这个喜讯之后是怎样的一个心情呢?从音乐里我们可以听出,下面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
三、用手指来告诉每个段落的进入。
四、乐曲中哪段最有力,哪段最抒情?
五、跟着哼唱这两段旋律;
六、这里还有一首和北京相关的歌曲《巴塘连北京》,一起来学唱;
1、认真聆听歌曲范唱;
2、一起用2/4拍来指挥;
3、老师范唱中间比较难掌握的节奏;
4、学会歌曲之后加进几个藏族舞蹈的简单动作,边唱边跳;
课堂小结:学生边唱边跳的能力有限,以后还要多进行这样的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迷人的火塘》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教学目标:
一、简单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音乐风格。
二、了解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变化。
重点、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同学能说出多少个少数民族?
二、今天我们要学唱的这首歌曲你能从歌词里听出是哪个少数民族吗?X
三、聆听歌曲范唱;
四、你知道火塘在侗族同胞那里象征着什么吗?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坐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就是侗家的风俗。
1、老师范唱。
2、重点演唱第四乐句(即第7、第8小节),引出切分节奏;
讲解书上XXX是什么节奏,请同学们把它和前面学过的节奏对比一下,他们之间有相似点吗?
3、唱歌词,老师可以在学生唱好了第一声部的时候,加入第二声部的演唱。
4、带领学生唱第二声部,尤其注意第二声部进入时的节奏,休止两拍,把能唱第二声部放在一组,剩下的同学唱第一声部,老师也带唱第二声部。
5、今天我们除了了解侗族的歌曲之外,还要去另外一个少数民族那里看看,听听。
6、聆听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
在我国云南省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的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俗一样古朴、粗犷;
7、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热情、欢快)
8、歌曲最后的江三木啰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的意思;
课后反思:同学们对少数民族了解甚少,还要扩大这方面的知识容量。
你好!大自然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声部间的均衡

教学难点:分声部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学唱歌曲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2.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大家对第一声部的曲调都很熟悉,但第二声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这歌曲的学唱,采用自由报名参加某一声部的学唱。想多学一点,音准有把握的同学希望你们报名低声部,望大家考虑后回答。
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要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从读谱上,在五年级是没有困难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声部音准与和谐,尤其是低声部,所以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分声部唱都没问题,合成时,往往低声部把握不住,教师这时要给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听,感受是惟一的办法。当这8小节成功时,他们就树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悦,这是本歌学习的关健处。
(4)学习主歌部分。
主歌的开始8小节没问题,是同声部,只要把弱起拍唱准。问题在后8小节的低声部。其中 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样。因此在学唱主歌部分时,宜将后8小节单独训练,教师要多帮助低声部唱熟练,在后8小节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节。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把歌曲的开始8小节副歌曲调改编成3/4拍。教师可以提示一小节的改编,
如: 多种节奏型的变化,让学生去发挥。
当学生改编完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自己试唱后,集体评价选出1—2改编比较好的曲调,全班进行试唱,并让学生说说对不同节拍产生不同情绪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A 2/4拍(原型歌曲)→B1副歌部分改编的歌曲→A 2/4拍(原型歌曲)→B2……
三、课后小结
京韵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声部间的均衡
教学难点:分声部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学唱歌曲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2.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大家对第一声部的曲调都很熟悉,但第二声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这歌曲的学唱,采用自由报名参加某一声部的学唱。想多学一点,音准有把握的同学希望你们报名低声部,望大家考虑后回答。
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要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从读谱上,在五年级是没有困难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声部音准与和谐,尤其是低声部,所以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分声部唱都没问题,合成时,往往低声部把握不住,教师这时要给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听,感受是惟一的办法。当这8小节成功时,他们就树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悦,这是本歌学习的关健处。
(4)学习主歌部分。
主歌的开始8小节没问题,是同声部,只要把弱起拍唱准。问题在后8小节的低声部。其中 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样。因此在学唱主歌部分时,宜将后8小节单独训练,教师要多帮助低声部唱熟练,在后8小节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节。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把歌曲的开始8小节副歌曲调改编成3/4拍。教师可以提示一小节的改编,
如: 多种节奏型的变化,让学生去发挥。
当学生改编完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自己试唱后,集体评价选出1—2改编比较好的曲调,全班进行试唱,并让学生说说对不同节拍产生不同情绪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A 2/4拍(原型歌曲)→B1副歌部分改编的歌曲→A 2/4拍(原型歌曲)→B2……
三、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声部间的均衡
教学难点:分声部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学唱歌曲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2.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大家对第一声部的曲调都很熟悉,但第二声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这歌曲的学唱,采用自由报名参加某一声部的学唱。想多学一点,音准有把握的同学希望你们报名低声部,望大家考虑后回答。
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要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从读谱上,在五年级是没有困难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声部音准与和谐,尤其是低声部,所以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分声部唱都没问题,合成时,往往低声部把握不住,教师这时要给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听,感受是惟一的办法。当这8小节成功时,他们就树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悦,这是本歌学习的关健处。
(4)学习主歌部分。
主歌的开始8小节没问题,是同声部,只要把弱起拍唱准。问题在后8小节的低声部。其中 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样。因此在学唱主歌部分时,宜将后8小节单独训练,教师要多帮助低声部唱熟练,在后8小节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节。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把歌曲的开始8小节副歌曲调改编成3/4拍。教师可以提示一小节的改编,
如: 多种节奏型的变化,让学生去发挥。
当学生改编完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自己试唱后,集体评价选出1—2改编比较好的曲调,全班进行试唱,并让学生说说对不同节拍产生不同情绪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A 2/4拍(原型歌曲)→B1副歌部分改编的歌曲→A 2/4拍(原型歌曲)→B2……
三、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声部间的均衡
教学难点:分声部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学唱歌曲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2.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大家对第一声部的曲调都很熟悉,但第二声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这歌曲的学唱,采用自由报名参加某一声部的学唱。想多学一点,音准有把握的同学希望你们报名低声部,望大家考虑后回答。
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要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从读谱上,在五年级是没有困难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声部音准与和谐,尤其是低声部,所以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分声部唱都没问题,合成时,往往低声部把握不住,教师这时要给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听,感受是惟一的办法。当这8小节成功时,他们就树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悦,这是本歌学习的关健处。
(4)学习主歌部分。
主歌的开始8小节没问题,是同声部,只要把弱起拍唱准。问题在后8小节的低声部。其中 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样。因此在学唱主歌部分时,宜将后8小节单独训练,教师要多帮助低声部唱熟练,在后8小节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节。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把歌曲的开始8小节副歌曲调改编成3/4拍。教师可以提示一小节的改编,
如: 多种节奏型的变化,让学生去发挥。
当学生改编完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自己试唱后,集体评价选出1—2改编比较好的曲调,全班进行试唱,并让学生说说对不同节拍产生不同情绪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A 2/4拍(原型歌曲)→B1副歌部分改编的歌曲→A 2/4拍(原型歌曲)→B2……
三、课后小结

白花园

教学内容:1、表演《盼红军》
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
教学难点: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 ”)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
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始。
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

第七课爱满人间
第三节

教学内容:1、表演《盼红军》
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

教学难点: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 ”)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
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始。
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

Fwr816.COm精选推荐

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钟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2.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情绪。

3.初步了解中国的寺庙文化。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枫桥夜泊》: 感受歌曲《枫桥夜泊》的思乡情绪及表现方法。

2.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1)视唱第一乐段。

(2)欣赏歌曲并比较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视唱第二乐段,教师注意纠正切分音和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4)合着音乐朗诵朗诵。

(5)完整地演唱歌曲。

3.欣赏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1)欣赏由电子琴演奏的《灵隐钟声》,听一听,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再欣赏一遍,感受古寺钟声幽静的意境,然后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感受。

(3)在《灵隐钟声》的音乐中朗诵古诗。

4、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感受《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

2.能听音乐记录空缺的旋律,能分辨切分音。

教学过程:

1.探索身边不同的钟声,新年的钟声,各种形象的钟、小闹钟、八音盒的钟声等。

2、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钟,并听一听不同的铃声。

3、欣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1)欣赏了解《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表现的欢快情绪。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想一想,为什么叫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呢并指出切分音的音符。

(3)听音乐分辨切分音。

(4)听音乐填音符。

(5)演唱第一部分主题(唱谱)。

(6)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随音乐在铃声处用打击乐器敲击。

3.拓展欣赏其他表现钟声的音乐:欣赏《基辅大门》并谈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晚钟》,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用较长的气息与和谐的声音演唱《晚钟》。

2.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民歌。

教学过程:

1.欣赏合唱《晚钟》,感受歌曲的思乡情绪。

(1)欣赏俄罗斯的民歌《晚钟》,听一听是什么演唱形式?

(2)再听一遍,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学唱歌曲领唱部分

3.学唱合唱部分

(1)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教师纠正。

(2)合唱。

(3)学生指挥并演唱。

4.欣赏手风琴曲《小苹果》,了解一些俄罗斯民歌。

5.欣赏手风琴独奏《小苹果》。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北国之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西湖美》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由越剧填词的歌曲《西湖美》。
教学重点
在越剧欣赏中能学唱越剧调填词歌曲《西湖美》。
教学难点
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练声 连音练习 模唱练习
二、感受西湖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们说苏杭是哪里呢?学生回答。
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学生交流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观看课件(背景音乐西湖美)
4、感觉怎样?你想说点什么?
5、历代的文人雅士来到西湖禁不住诗兴大发,留下千古名句,让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有关西湖的诗句)
6、配乐朗诵西湖美歌词
三、体验学唱
1、初听范唱
2、复听歌曲
3、听旋律,注意间奏
4 、填词演唱
5、重难点教唱
6、集体演唱
四、越剧欣赏
1、怎样让歌曲唱出越剧的味道呢?同学们了解越剧吗?
2、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3、学生交流自己品出来越剧味道,师小结简单介绍越剧特点。
4、在歌曲《西湖美》中找一找越剧的影子,从歌词的字数、间奏来体会歌曲的戏曲特点,学生交流。
5、师生运用吴侬软语学唱歌曲,配伴奏音乐
6、学生表演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师小结。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音乐家莫扎特》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简述音乐家莫扎特的生平简历及其代表作品。
2、能学会用流畅、抒情的声音演唱《渴望春天》,并和同学一起积极参与歌曲的表现活动。
3、能认真听赏《土耳其进行曲》感知音乐情绪的转换,知道作品的结构。
教学重点:
学唱《渴望春天》,了解莫扎特的生平简历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
歌曲《渴望春天》的第三乐句的变化音。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内容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设计意图





了解莫扎特的生平简历及代表作品。
1、出示莫扎特画像。
2、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谁能向大家介绍这位音乐大师?
3、板书的莫扎特的代表作品,归纳评价学生的发言。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情况,纷纷上台介绍莫扎特。(包括他的籍贯、主要作品、童年故事等。)
让学生课前搜集,主动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唱《渴望
春天》


感受《渴望春天》。

学习旋律
师:现在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让我们随着莫扎特《渴望春天》那优美流畅的旋律,去感受春天来临的喜悦。
1、播放《渴望春天》,出示文字题:
(1)歌曲是几拍字?
(2)歌曲的情绪怎样?
(3)作品描述了什么?
2、呈现《渴望春天》的歌谱。
3、老师归纳歌谱特点:共四个乐句,结构为:a + a1 +b +b2。
4、弹奏旋律。
5、挑出第三乐句的减四度“4 ﹟1”等难点。
聆听音乐,思考并交流对歌曲的感受。
找一找这首歌共有几个乐句,有没有重复句?
说说旋律的基本走向,并随琴轻轻划拍视唱旋律。
练唱第三乐句,突破难点。

通过聆听,感受作品的节拍、情绪、情感等特点,初次获得对歌曲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对乐曲的熟练程度,培养他们初步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学习歌词。
1、老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用流畅、抒情的声音演唱。
3、为学生示范第三乐句变化饮的特殊表情。
4、设问:每一句都从弱起开始,演唱时应怎样处理?
归纳:注意强弱有致,轻巧地表现音乐的弹性和动力感。
随琴跟唱歌词。

体会变化饮的运用在这里所带来的内敛、含蓄、节制的美妙效果。
讨论怎样演唱,然后跟录音演唱全曲,体会莫扎特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

提高学生对音乐细节的感受、上能力。

歌曲表现。
1、讨论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丰富和完善这首作品?怎样表现?
2、巡视学生排练并进行指导,然后播放音乐。
分小组讨论,选择不同是角色和任务进行协商、创造。
分角色扮演小树、小河、紫罗兰、布谷、夜莺,“我们”等形象,戏剧性地表演和再现歌曲的内容和情境。
体验音乐表现的快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境的感受、欣赏和把握能力。


听赏《土耳其进行曲》。
师:莫扎特在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听赏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
1、播放《土耳其进行曲》,出示思考题:
(1)乐曲的基本情绪怎样?
(2)乐曲共由几段音乐组成?
2、播放A、B、C三段音乐,请学生说说每段音乐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1)节奏铿锵有力、气势宏伟。
(2)活泼轻盈、节奏富有弹性。
(3)跌宕回旋、流动不息。
3、再次播放《土耳其进行曲》。
1、说一说乐曲《土耳其进行曲》的基本情绪,并说一说从听觉上感受乐曲共由几段音乐组成。
2、分段听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段音乐的风格特点。
3、听音乐并进行律动:听到A段音乐跺跺脚,听B段音乐拍拍手,听到C段音乐拍拍腿,以示区别。
体验进行曲雄壮有力的风格,感受各段音乐的特点。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莫扎特,学唱和听赏了他的作品,下节课将听赏他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法国民谣变奏曲》,了解变奏曲的特点,尝试根据已有节奏为乐句进行变奏联系。我们下节课再会!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篇”一文,希望“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