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 导航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小学1年级20xx学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这1学年,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安排,热爱、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我同时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且多听取意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务求精益求精。 我是因为喜欢才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所以我的工作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 从执教的第1天起,就要求自己的举止行为要更加规范,因为从今以后我将为人师表,1言1行都影响着1批人,即我所教育对象的未来,我要对他们负责。

本学年任教1(2)班数学,我根据学校、科组的工作安排,认真制定学科计划,并落实完成。

1、 自觉提高业务素质。

1年级采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对此,我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仔细体会新课标理念,理解教材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参与课改研讨,到泰安小学拜师学艺,出外听课、学习。

2、合理使用教法,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

1年级学生刚进学校,1切都是那么陌生、新奇,他们往往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习惯小学纪律的约束,再加上他们调皮好动的特点,往往会违反1些纪律,做错1些事情。我先从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入手,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灵活采用不同的教法,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活动性强,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 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 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留给学生足 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让学 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例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1章时,我设计了1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互 相量身高、量黑板、量课本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和高 度,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教学统计时,设计1些调查活动,如调查 查看全文>>>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带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期末总结示范文本参考,有兴趣的不妨来看看吧。

【一】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查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我任教一年级数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上课好动,不遵守纪律,爱玩小东西,开小差等等。刚开始时,对于毫无教学幼儿经验的我,有相当大的难度。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不断向她们学习,不断钻研新课标,还通过上网,接受学校培训等渠道,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半年的教学,我在关于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方面,有不少收益。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教学生活化。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易学易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故事记录下来,成为一篇优美的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积极开展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通过积极鼓励和表扬,让小组里面的优等生自愿帮助差生。在练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在组内交换做,交换改。通过出题,做题,改题,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3、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几个桃?

[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故事导入,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知不觉地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

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代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学生摆好后,指名上黑板演示: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

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

[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手脑并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的,体现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精神。]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也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树爷爷对小猴说:“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 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正确判断。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和体验。

兴趣是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上课伊始,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老人送给同学们装满礼物的神秘的百宝箱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着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整个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

1、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2、多媒体课件

3、大小不一的物体模型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这节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ppt示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看看吗?

(2)flishi 播放带子里的礼物;各种形状的实物(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拄)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礼物。

(3)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一分吗?学生观察并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

(二)观察、探究认识物体

1、揭示概念,形成表象。用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形状的实物中抽象出图象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

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板书名称并粘贴这集中物体的图,反复让学生熟悉物体名称。利用课件的优势将立体转化空间图,水到渠成,自然明了。

2、动手操作,分一分。让学生将学具袋中的物体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一分,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汇报。通过动手分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

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边做手势边解释)接着举起左手问:

“你能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同桌间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评: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1 “想想做做”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注意叙述完整,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2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3选横排里三个小朋友(与其他小朋友同向,位置如:a b c),请小朋友说一说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1、 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 (1) 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 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  (2) 学生摆完,设疑激趣 :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 小组交流 c、 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和 同样多; 比 多; 比 少。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 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 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 ……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做个减法表》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2、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3、在整理的过程中体验有顺序地思考的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感受整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有序整理减法表。 教学难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学会有序思考。 教具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导入新课。 1、开火车练习(3小组) 2、说说发现了什么。 3、谈话:淘气和笑笑经常进行口算比赛,他们用过的算式卡片比较乱,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整理一下,好吗? 二、动手分类,寻找整理的标准。 1、同桌一起分一分,整理卡片。 2、呈现各种分法,找出分类的标准。 3、教师小结。 三、整理表格,感受算式间的联系。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17页的减法表 2、展示一位学生填写的减法表。 3、引导学生寻找算式的规律,初步感受算式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发展数感。(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四、拓展练习,学会应用规律。 ( )-( )=9 14-( )=( ) ( )-7=( ) 五、谈谈收获,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的认识》》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10的认识》的教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认识10以内的数,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以后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面: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三、教材分析: ⑴内容分析:教材首先通过数主题画中的人和物抽象出数字10;然后初步认识印刷体数字10;接着通过摆红花,拨珠子等实际操作,从而理解10的基数含义,再通过认直尺、数点子等活动认识10以内的各数的大小顺序;在此基础上,要学生通过摆小捧掌握10的组成;最后才安排写数字10。这样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加强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由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经验,学起来并不是很难。学生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各个数字,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书写打下良好基础,直接影响今后书面表达的质量。但入学的儿童对数学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手指也不够灵活,拐弯不够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有一定难度;而10的组成则是10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正确、熟练地掌握10的写法和10组成,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动口动手的教学活动中发现知识和获得知识。 ⑵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有6、7岁,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能够识别物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来体验、认识、探究、学习并使用数学 〔3〕教情分析: 本人参加工作12年,新旧教材都接触过,对教材知识点的整体把握细腻,非常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目标: 1

查看全文>>>

一、活动导入:

谈话:考一考大家四根同样长短的小棒可以拼成什么样的数学平面图形?三根小棒呢?如果两根小棒呢?(学生准备)你能拼出不同形状的角吗?

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认识这样的角?谁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今天我们先认识直角(板书:认识直角)

二、教学新课

1、认一认:

谈话: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的直角,瞧:这是手帕和一本数学书,你能在它们的面上找出直角吗?请学生指一指

提问: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什么地方也藏着直角?

(注意引导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提问:三角板上有直角。请学生比画出来

小结:直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2、画一画

提问:怎样画一个标准的直角呢?

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这样的直角两边张开的大小只能凭感觉,不一定是个标准的直角?有更好的办法吗?)

提问:三角板上一共有三个角,为什么用这个角来画直角呢

谈话: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吗?谁来说说方法?

讲述方法:把三角板按在纸上,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确定一个顶点,

然后沿着尺画出两条边。

提问:转动三角板可以画不同方向的直角吗?请学生说一说:准备怎样画?

其他小朋友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吗?请小朋友完成练习纸第1题画一个直角 。

小结:瞧老师选了几个小朋友画的,他们方向不同但都是直角。

为了和其他角区分开,人们还给了直角一个特殊的符号?教师示范,我们把他叫作“直角符号”。

学生动手给自己画的直角标上符号。

2、折一折

谈话:我们开动脑筋画了一个直角,现在考考大家这里有一张不规则的纸你能折两折创造一个直角吗?

动手试一试。

提问:交流怎样折呢?讨论一下。

请同学上台演示自己的折法。

提问:同桌两人把折出的直角比一比。再拿折好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通过两次比较,你有什么重大发现?(发现直角的大小都一样)

3、辨一辩

(1)小朋友真厉害,那想问问大家如果给你一些角(挂小黑板),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它是不是直角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象这三个角形状特别不同可以用眼睛直接判断,但有一些角形状比较接近用眼睛判断可不行了怎么办?)

小结:如果要正确的验证直角可以用一个工具:三角板。现在我们跟着电脑博士一起来学一学

学生说方法: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齐,看另一

条边,重合是直角。

学生说一说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教师贴出方法)

(2

查看全文>>>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 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 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 (一)教学建议: 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这说明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 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至于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了就让他说说,没提到不要往上面引导,鉴定真假人民币显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职责。还有的把人民币上的盲点也教给学生,这更是多此一举,因为教师如果不看资料也未必了解。数学课上的认识人民币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要突出数学内

查看全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范文资讯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