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2024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如何制定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进度计划,欢迎阅读。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进度计划篇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

1、唱歌:共计21首。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唱歌姿势、坐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学习自然地呼吸,做到不耸肩;咬字清楚,口型正确。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够随教师的要求整齐地开始和结束。18首歌曲能够基本背唱。

2、唱游: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乐感的培养。

4、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能够认真聆听音乐;欣赏中外优秀的儿童歌曲、民族和器乐曲;初步感受活泼、雄伟、优美、抒情等不同情绪的歌曲与乐曲。

5、音乐知识:学习的音乐知识:音的长短、音的高低、音的强弱;

(二)编排特点

小学一年级第一册音乐课改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和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贯穿始终。

本册教材的曲目选择,在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朗朗上口,易唱易记,让学生爱听。在乐谱使用上运用了字母谱。还有自制打击乐器,创编小音乐剧、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三)教学条件及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条件

我校教学条件优越,各教室配备电子白板,录音机等,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生情况

一年级共两个班,共有学生45人,本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与老师呼应。

(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改进教学工作

查看全文>>>

教学步骤: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i.pre-task preparation:

warming up

1.sing the song by actions.

2.greetings.

e.g.: hello, hi, good morning.

3.do a tpr activity.

e.g.: boys, stand up and open your bag. girls, close your book and say ‘good morning’.

大多数学生已经会唱歌曲,这时可以配上动作让学生更能体会歌曲的含义。

把学过的动作命令串起来,让学生在说说做做中熟练运用句型。

ii.while-task procedure:

words teaching: ruler, rubber, pen, pencil.

a new pattern

1.students review the words by reading the cards.

e.g.: teacher shows the object and ask: what is it? students may say: bag, book.

2.say a rhyme as following.

a bag, a book, i can see. a bag, a book, for you and me.

3.say the rhyme by using the new words.

a pen, a pencil, i can see. a pen, a pencil, for you and me.

4. students identify the four words by saying “i can see a…”

5. hold the word cards and ask them to read aloud. (ruler, rubber, pen, pencil.)

6.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on page 4.

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动作,可以基本了解i can see…和for you and me句型的含义。

a rhyme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identify th

查看全文>>>

时间

第九周

课型

2课时

内容

1、韵律活动;2、走:各种姿势的走;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简单的韵律活动,发展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审美能力。

2、通过学习走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走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走的能力除尽下肢和内脏器官的发展。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

2、广播操。

3、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

×××××

×××××

×××××

×××××

同上队列四列横队。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关查。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4、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

1

1

2

10

一、韵律活动

节奏,游戏

形式:本律动练习是以踏步和走步与击掌动作相配合,按一定节奏的要求来进行游戏。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2、教师做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

3、教师给学生个别指导。

4、在音乐下练习

1、 学生认真听讲动作方法和要领。

2、 学生集体练习。

3、 学生分组练习。

4、在音乐下练习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走:

各种姿势的走;

重点:下上肢的协凋,放松,自然。

难点:抬头,挺胸,自然大方。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2、教师做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

3、教师给学生个别指导。

1、 学生认真听讲动作方法和要领。

2、 学生集体练习。

3、 学生分组练习。

4x8

18

一、放松;

二、小结;

三、下课

1、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精神饱满。

2、下课。

1

3

35%

查看全文>>>

9 夜 色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夜 色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遵循儿童年龄特点,通过自由朗读、比赛读、汇报读等多种形式朗读,重视学生诵读诗歌能力的培养,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发现汉字蕴含的无限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吟诵本单元学习的诗歌《静夜思》。

2.《静夜思》是诗人李白在深夜中对家乡的怀念,你在同样的夜晚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3.教师板书课题“夜色”。

1.学生自由吟诵古诗,体会深夜时诗人的心情。

2.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深夜时的心情。

3.学生齐读课题。

1.背诵诗歌《静夜思》。

2.体会诗人深夜时的心情。

二、朗读诗歌,认读生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准字音,并圈画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 “我”的心情变化。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4.教师出示带拼音的12个会认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本课会认字。

(1)指导学生小组内学习生字。

(2)学生小组比赛汇报识字情况。

(3)提出要求:拼读字音,声音洪亮。

(4)引导认识新偏旁“厂”。

1.学生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文,圈画本课12个会认字。

2.学生初步感知夜色在“我”的心里是怎样的。

3.学生通过汇报读、比赛读、轮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诵读诗歌,诵读过程中,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理的变化,朗读语气也发生变化。

4.学生在小组中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本课会认字。

(1)学生小组内轮流当“小老师”拼读字音,并交流需要注意的读音。如:“胆”读三声;“窗”是翘舌音;“偏、乱、像、窗”是三拼音节;“原”是整体认读音节。

(2)汇报形式: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窗”既是三拼音节,又是翘舌音,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3)正确拼读生字。

(4)自由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3.我来读一读。

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

4.我知道带有“厂”的生字。

厂—( 原 )()()

三、指导书写,集中识字(用时:

查看全文>>>

这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春天》》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春天》

教 学 目 标 一、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 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 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 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 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查看全文>>>

这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春晓》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  2.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草》。 2.揭示课题。认识“晓”,读准课题。 二、简介作者和课文 1.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2.以故事形式介绍古诗。大意是诗人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了。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现天亮了。起身后,边听鸟鸣边吟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声、雨声,走到窗前,边张望边吟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好诗《春晓》。 3.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古诗。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认识的生字,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觉、啼,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2.认读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声、知、少(注意三个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三、四行诗。(指名读——齐读) 3.连起来读一读古诗。 五、指名朗读、背诵 1.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背诵课文。(指名、分组、齐背) 六、指导写字 觉:“学”下面的的“子”换成“见”。 夜:第四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注意指导笔顺,提示不要漏写第七笔“点”。可与熟字“衣”比较字形的异同。 雨:仿佛隔窗观雨。里面左右各两点,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笔是“丿”,不是“竖弯钩”,不能写成“巴”。 知:左边是把“午”的“竖”改撇,再加一点。右边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说出来。 少:上面与“小”不同,第一笔是竖,没有钩。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巩固练习 1.填空。(完成课后练习3) 指

查看全文>>>

这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村居》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放牧》 》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放牧》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四、复习歌曲 《小雨沙沙》: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 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四、复习歌曲 《牧童》: 六、教师小结,下课。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着急找水——喝不到水——想办法喝水——喝到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慢慢”说一句话。 3、“明白遇到事情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着急找水——喝不到水——想办法喝水——喝到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着急找水——喝不到水——想办法喝水——喝到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慢慢”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水瓶、水、石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乌鸦喝水》,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 听完了这首歌,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14乌鸦喝水。 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认识的字看字读,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 2、快速读课文,圈出本课的自然段和生字,要求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 (1)(出示课件)带拼音的生字,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课件)去掉拼音再读一读,指名读。 (3)识字游戏,摘果子。 4、整体感知 把字放回课文中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朗读感悟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谁想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心情是怎样的?谁能用着急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乌鸦到处找水喝,终于找到了一个瓶子。它喝到水了吗?答案就在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回答,并说一说为什么没喝到水?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强调:瓶子高、瓶口小、水又少) 3、看见水,却喝不水,这时乌鸦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强调:看见、许多小石子、想一想) 4、乌鸦有办法了,到底是什么办法?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说回答。 同桌讨论:小石子多放行不行?少放行不行? 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操作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体会“慢慢”的含义,用“慢慢”练习说话。(出来课件) 乌鸦多聪明呀!遇到问题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在生活你遇到困难是怎么办呢? 四、拓展练习 除了乌鸦的办法,你还有什么办法帮助

查看全文>>>

这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春晓》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  2.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草》。 2.揭示课题。认识“晓”,读准课题。 二、简介作者和课文 1.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2.以故事形式介绍古诗。大意是诗人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了。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现天亮了。起身后,边听鸟鸣边吟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声、雨声,走到窗前,边张望边吟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好诗《春晓》。 3.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古诗。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认识的生字,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觉、啼,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2.认读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声、知、少(注意三个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三、四行诗。(指名读——齐读) 3.连起来读一读古诗。 五、指名朗读、背诵 1.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背诵课文。(指名、分组、齐背) 六、指导写字 觉:“学”下面的的“子”换成“见”。 夜:第四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注意指导笔顺,提示不要漏写第七笔“点”。可与熟字“衣”比较字形的异同。 雨:仿佛隔窗观雨。里面左右各两点,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笔是“丿”,不是“竖弯钩”,不能写成“巴”。 知:左边是把“午”的“竖”改撇,再加一点。右边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说出来。 少:上面与“小”不同,第一笔是竖,没有钩。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巩固练习 1.填空。(完成课后练习3)

查看全文>>>

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范文资讯网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2024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