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五年级计算机下册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计算机下册教案,2024五年级计算机下册教案

五年级计算机下册教案

计算机病毒与危害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2、了解常见计算机病毒的种类。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教学难点:了解计算机病毒“发作”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通过因特网方便地获取丰富丰富信息的同时,网络上的各种病毒也有机会入侵我们的计算机。接下来,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病毒。 二、新课 活动一:认识计算机病毒 自学课本第7页内容,弄清两个问题: 1、计算机病毒是什么? 2、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的不同之处?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活动二: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1、病毒的传播方式 操作系统的漏洞、通过电子邮件、网页等方式来传播。 2、病毒类型 通过观察书上第9页图3认识:引导型病毒; 观察图4认识:什么是文件型病毒。 观察图5认识:认识宏病毒 观察图6认识:知道混合型病毒 观察图7认识:认识蠕虫病毒 小结。 活动三: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1.病毒激发对计算机数据信息的直接破坏作用 大部分病毒在激发的时候直接破坏计算机的重要信息数据,所利用的手段有格式化磁盘、改写文件分配表和目录区、删除重要文件或者用无意义的“垃圾”数据改写文件、破坏cmo5设置等。 磁盘杀手病毒(d1sk killer),内含计数器,在硬盘染毒后累计开机时间48小时内激发,激发的时候屏幕上显示“warning!! don'tturn off power or remove diskette while disk killer is prosessing!” (警告!d1sk killer ll1在工作,不要关闭电源或取出磁盘),改写硬盘数据。被d1sk killer破坏的硬盘可以用杀毒软件修复,不要轻易放弃。 2、占用磁盘空间 3、干扰一些软件的正常运行。 4.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 5、盗取用户个人资料。 活动四:了解计算机病毒“发作”的现象 介绍计算机病毒“发作”时,常见的症状。 独立完成书上p14页做一做的题目。 教师巡视指导。 三、想一想 你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中毒”的情况?

查看全文>>>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教学内容 计算机系统 教学目的 1、知道计算机系统构成,建立软件、硬件的概念 2、掌握计算机硬件构成,了解计算机基本配置 3、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构成及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 存储器的相关概念 教学方法 注意根据高中学生自身特点,倡导探究自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 电子板书、多媒体网络 教学过程 [板书]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配置 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板书]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配置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其中: 中央处理器(cpu) 由控制器、运算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存储器 存放二进制表示的数据和指令,计算机性能与存储容量和读写速度有关 存储容量用存储器包含的字节(byte)数表示,单位为b 1b = 8位(bit) 1kb = 1024b 1mb = 1024 kb 1gb =1024mb 存储器又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 一是随机存储器(ram),可读可写,断电后信息丢失 一是只读存储器(rom),只读不写,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外存储器 主要包含磁盘和光盘,其中磁盘分为 软盘、硬盘和u盘,相对内存的存储容量要大得多,价格低,速度慢,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常用软盘规格为 3.5 英寸,容量为 1.44 mb 常用硬盘一般容量为几十gb 常用光盘分为只读光盘cd-rom和可改写光盘,容量640mb 输入和输出设备 将人们使用的各种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代码存入内存 (一般介绍计算机基本配置,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查看全文>>>

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户能够使用计算机所必须的基本软件,用于计算机的管理,维护,控制,运行及语言翻译处理,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包括操作系统(如win98),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设计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软件,直接面向使用者(如microsoft office,kv300)的软件。 小结:计算机系统组成图(略) 1.4.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总线(bus) 提供cpu和其它部件之间的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包含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内存的寻址范围。 2,数据的存储 美籍科学家冯.诺依曼最早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提出“存储程序”并使程序能连续自动执行的设计思想。目前使用的计算机仍采用这一原理。 3,指令及其执行 阅读理解p16-17 [完成补充习题] (第二部分) [重点小结] [课后复习和预习] 复习计算机系统

查看全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1、掌握启动和退出powerpoint的方法;

2、认识powerpoint窗口;

3、学习创建文件的方法。

教学重 点、难 点:认识powerpoint窗口、创建文件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powerpoint 课件、多媒体电脑

一、谈话引入:

1、看一下powerpoint的动画演示——“欢迎进入powerpoint世界!”

2、问:谁知道这是用什么编制的?(引出powerpoint的重要性)那么,你认为可能会在什么方面使用powerpoint呢?(在高级的现代商业活动中,公司重要的装备:笔记本电脑。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使用powerpoint;教师教学中使用powerpoint……)

3、这节课,我们就来进入powerpoint的世界,看看究竟有啥本事。

二、 认识powerpoint:

1、启动powerpoint,单击 “开始” →“程序” →“microsoft powerpoint”就可以启动它,启动后,我们再选择“空演示文稿”,点击“确定”就可以了。然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这时我们选空白幻灯片,进入powerpoint编辑界面。

2、认识powerpoint界面。

a、提问:想一想这窗口和已学过的什么窗口相类似?(word)

b、介绍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窗口控制按钮、编辑区等界面内容。

c、介绍powerpoint的五种不同的视图

powerpoint有五种视图模式,可在菜单“视图”中切换。 (1)幻灯片视图:可处理个别的幻灯片。(2)大纲视图:直接处理幻灯片的标题及文本段落内容。(3)幻灯片浏览视图:重组幻灯片的顺序及选定播放效果。(4)备注页视图:可建立演示者的参考信息。(5)幻灯片放映模式:以全屏幕的电子简报方式播放出每一张幻灯片。

三、练一练:

1、制作第一张幻灯片

学生对照书本的步骤,自己试制作一张幻灯片

四、作品欣赏: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间进行点评

五、小结、质疑:

今天,我们认识了powerpoint。主要了解了在我们认识了它的可以使用它制作一个演示稿,这种演示稿经常被称为幻灯片。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

查看全文>>>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小编准备了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春景 一、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三、教材分析:(略) 四、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五、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六、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视频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1.《小鸟小鸟》是故事影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快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展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2.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勃。春天,它又是许多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致春天》这首钢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十九世纪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 乐曲的一开始,在右手高音合弦模拟出的流动的感觉的引导下,左手弹奏出清新、舒缓的主题旋律,让人彷佛看到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景色,大地上到处充满了生命的勃勃生机;中间段低沉并且旋律逐渐急促,略显灰暗,似乎在告诉大家,在春天降临的过程中,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有春寒料峭,阴风阵阵的日子,但春天是不可阻挡的,所以在乐曲的最后部分,我们又看到了战胜了严寒的春天,为我们勾勒出明媚的阳光下的大地为渐渐茂盛的青草和朵朵绽放的鲜花所覆盖……

查看全文>>>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windows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2、"复制、粘贴"命令和对称图案的关系。 3、试用windows画图板上各种上具当画笔,设计多种形式的图案,并发展成多样对称图案。 4、用windows画图板绘制对称图案,感受电脑绘画便捷、有趣的特点,探索电脑美术学习的多样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windows画图板制作形式多样的对称图案。 2、多样工具表现多种样式的图案。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演示导入:运用课本中的对称图案制作简易的动画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 2、欣赏导入用各种电脑软件制作的电脑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对称图案。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电脑美术的意义。 3、探索切入:出示一对称图案,要求用电脑绘制。方法不限。 师归纳小结,引出"复制、粘贴"命令。 4、熟悉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特别是笔刷工具的使用,因为它是windows 画图板里的线条有变化的手绘工具,需要用鼠标反复熟练运用。并懂得改变它的笔画特点、粗细样式。 5、熟悉各项菜单下的各种命令。特别是编辑菜单下的"复制、粘贴"选项,图像菜单下"旋转、反转"、"拉伸、扭曲"选项。 6、制作对称图案: (1)用铅笔工具设计图案的一半。 (2)尝试用形状工具、线条工具或笔刷工具绘制半个图案。 (3)用笔刷工具或油漆桶工具为图案上色。 (4)用选择工具选中画好的半个图案,在编辑菜单下执行"复制、粘贴"命令,在图像菜单下执行"旋转、反转"命令,组合成对称图案(选择工具要在透明粘贴的状态下)。 7、对称图案的组合:把绘制好的一个对称图案进行组合,使它有一定的空间和主题。 要使图画有变化,应注意: (1)对称图案不仅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2)复制的对称图案可以做放大、缩小、拉伸、扭曲等处理后再组合成新画面。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1、把对称图案作连续图案或构成设计练习。2、鼓励用其他软件制作对称图案。为自己设计的图画添加文字或照片,作封面或其他平面作品设计。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2.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情绪。

3.初步了解中国的寺庙文化。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枫桥夜泊》: 感受歌曲《枫桥夜泊》的思乡情绪及表现方法。

2.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1)视唱第一乐段。

(2)欣赏歌曲并比较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视唱第二乐段,教师注意纠正切分音和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4)合着音乐朗诵朗诵。

(5)完整地演唱歌曲。

3.欣赏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1)欣赏由电子琴演奏的《灵隐钟声》,听一听,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再欣赏一遍,感受古寺钟声幽静的意境,然后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感受。

(3)在《灵隐钟声》的音乐中朗诵古诗。

4、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感受《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

2.能听音乐记录空缺的旋律,能分辨切分音。

教学过程:

1.探索身边不同的钟声,新年的钟声,各种形象的钟、小闹钟、八音盒的钟声等。

2、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钟,并听一听不同的铃声。

3、欣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1)欣赏了解《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表现的欢快情绪。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想一想,为什么叫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呢并指出切分音的音符。

(3)听音乐分辨切分音。

(4)听音乐填音符。

(5)演唱第一部分主题(唱谱)。

(6)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随音乐在铃声处用打击乐器敲击。

3.拓展欣赏其他表现钟声的音乐:欣赏《基辅大门》并谈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晚钟》,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用较长的气息与和谐的声音演唱《晚钟》。

2.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民歌。

教学过程:

1.欣赏合唱《晚钟》,感受歌曲的思乡情绪。

(1)欣赏俄罗斯的民歌《晚钟》,听一听是什么演唱形式?

(2)再听一遍,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学唱歌曲领唱部分

3.学唱合唱部分

(1)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教师纠正。

(2)合唱。

(3)学生指挥并演唱。

4.欣赏手风琴曲《小苹果》,了解一些俄罗斯民歌。

5.欣赏手风琴独奏《小苹果》。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2.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情绪。

3.初步了解中国的寺庙文化。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枫桥夜泊》: 感受歌曲《枫桥夜泊》的思乡情绪及表现方法。

2.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1)视唱第一乐段。

(2)欣赏歌曲并比较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视唱第二乐段,教师注意纠正切分音和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4)合着音乐朗诵朗诵。

(5)完整地演唱歌曲。

3.欣赏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1)欣赏由电子琴演奏的《灵隐钟声》,听一听,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再欣赏一遍,感受古寺钟声幽静的意境,然后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感受。

(3)在《灵隐钟声》的音乐中朗诵古诗。

4、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感受《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

2.能听音乐记录空缺的旋律,能分辨切分音。

教学过程:

1.探索身边不同的钟声,新年的钟声,各种形象的钟、小闹钟、八音盒的钟声等。

2、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钟,并听一听不同的铃声。

3、欣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1)欣赏了解《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表现的欢快情绪。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想一想,为什么叫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呢并指出切分音的音符。

(3)听音乐分辨切分音。

(4)听音乐填音符。

(5)演唱第一部分主题(唱谱)。

(6)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随音乐在铃声处用打击乐器敲击。

3.拓展欣赏其他表现钟声的音乐:欣赏《基辅大门》并谈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晚钟》,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用较长的气息与和谐的声音演唱《晚钟》。

2.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民歌。

教学过程:

1.欣赏合唱《晚钟》,感受歌曲的思乡情绪。

(1)欣赏俄罗斯的民歌《晚钟》,听一听是什么演唱形式?

(2)再听一遍,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学唱歌曲领唱部分

3.学唱合唱部分

(1)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教师纠正。

(2)合唱。

(3)学生指挥并演唱。

4.欣赏手风琴曲《小苹果》,了解一些俄罗斯民歌。

5.欣赏手风琴独奏《小苹果》。

查看全文>>>

枣 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能力目标 1,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3.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他们使劲喊,娃不应,爹也不应。漫山遍野无人应。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这枣儿啊。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 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剧情 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一人读老人,一人读男孩。其余同学点评。 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 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引读提高,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揣摩剧情,把握人物形象。 多媒体显示: 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 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3.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关于男孩 4.请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5.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 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关于枣儿 6.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7.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记录发言要点,并代表小组全班交流,其余小组

查看全文>>>

天窗

教材说明 〔解题〕 《天窗》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介绍了乡下屋顶上开的天窗,以及天窗给儿童带来的慰藉,表达了对少年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赞赏,儿童们能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五四”运动时期,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重要组织者。1921年加入中国*。他曾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发展革命文艺,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作出卓越贡献。建国后,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文协(作协前身)主席、第一任文化部长,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第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著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天窗”,房顶上为采光而开的像窗子似的装置。本文用名词“天窗”作题目,表明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有关天窗的情况。但作者却以天窗为由头,进一步写天窗给儿童带来的快乐和由天窗而引发的联想。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内容性质来结构的,共9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简略介绍天窗的来历及结构。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这部分是从两方面写的,一是阵雨来了时,孩子们被关在屋里,天窗使孩子想象出雷雨扫荡世界的情景;二是晚上时,天窗使孩子们想象出美丽、神奇的夜世界中的一切。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总写天窗能激起孩子无尽的想象,应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语意理解〕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呆在地洞里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这3句话介绍天窗的构造和功能。第1、2句说乡下房子的弊端:窗子只一排,风雨天及冷天一关,屋子就没有光源了。第3句说天窗的构造特点。这几句是下文写孩子们望天窗去想象的条件。因为房子只有一排窗,一关上,屋子就漆黑一片,所以才会开天窗;因为关木板窗后只有天窗一处可见外面局部事物,所以才可能引发一系列神奇的想象。 “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

查看全文>>>

五年级计算机下册教案

范文资讯网五年级计算机下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五年级计算机下册教案,2024五年级计算机下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