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酸碱盐复习教案 > 导航 >

酸碱盐复习教案,2024酸碱盐复习教案,关于酸碱盐复习教案

酸、碱、盐的复习(案例) 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课的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以往的复习课,我很注重知识点的串讲和知识点的运用,但我发现学生只是习惯于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改变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本课学习目标是复习酸、碱、盐的性质,以及由性质引出来的酸、碱、盐的区别方法。 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挑选了4组物质: a.稀硫酸、石灰水、硝酸铵溶液 b.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c.稀硫酸、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d.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 将每组物质在区别时可能涉及的物质名称和仪器列出名单,交给实验老师准备好实验用具。我想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低起点、高要求的复习设想。 课堂上,我将事先设计的4组物质写在黑板上,问:“4组物质在类别上有什么共同点?”同学们都回答:“分别是酸、碱、盐的溶液。”我说:“你们能将它们区别出来吗?”学生开始分组讨论。 有的组的同学拿出小纸条将区别的试剂罗列出来,有的组的同学翻出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一一核实,有的组的同学时而大声分辩各抒己见,有的组的同学则各自思考…… 当同学们讨论结束后,我让同学说出他们的方案: a组的方案有:(1)co2、fe(2)caco3、cuso4(3)bacl2、cuso4(4)na2co3(5)bacl2、fecl3(6)fe、石蕊溶液(7)mg(oh)2(8)ba(oh)2(9)co2、ca(oh)2(10)co2、bacl2 b组的方案有:(1)看颜色、na2co3(2)cuso4(3)fe(4)测ph值(5)看颜色、fecl3(6)看颜色、nh4no3 (7)ca(oh)2(8)大理石、看颜色或co2(9)敞口放置,看质量变化(10)组内的物质反应 c组的方案有:(1)hcl、石蕊溶液(2)h2so4、石蕊溶液、co2(3)用组内物质两两反应(4)na2co3(5)大理石、酚酞溶液、h2

查看全文>>>

这篇《小班科学教案:白盐和白糖》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查看全文>>>

名句名篇默写 上一讲引用了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民先生这样的话:“名句名篇默写首先要能默写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在些基础上能够背诵一些课外的但常见常用的名句则更好。”2003年的高考试题果真有课外的一小题。这就是《论语雍也》中的“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能默写出来的极少。本讲专门选编课外(含初中学过的)名句名篇。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备考不仅要注重背诵,还要注重“默写”,把句序写对,把字写正确。从这两年高考情况看,有的考生虽然会背诵,但默写时常常写错字,尤其是《陈情表》中的那两句出现了几个莫名其妙的错字,因而不能得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历代散文中的名句名篇 补出下列文中空缺的部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是故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故曰: 。(《礼记学记》) 2.独学而无友, ;燕朋逆其师; 。(同上)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 ,故能成其大; 故能成其深; ,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李斯《谏逐客书》) 5.暮春三月, , ,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忄良 !(丘迟《与陈伯之书》) 6.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 , , ,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韩愈《进学解》) 7.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 ,殡殓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韩愈《寄十二朗文》) 8. , ;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9.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事务;每读史书,多求理道,始知 。(白居易《与元九书》) 1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 , ”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1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 ,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停记》) 12.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查看全文>>>

想要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就得给孩子们做一些科学实验,让孩子们在好奇的心态下表现出强烈的未知欲。 今天小鱼哥哥和大家分享幼儿小班观察课程:盐怎么消失了。 课程目标: 1,让小朋友发现盐能溶解到水中的现象,同时掌握溶解的速度与其他因素的有关系。 2,让小朋友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里。 3,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增进小朋友的好奇心,让小朋友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程工具: 1,准备足够的小杯子。 2,准备足够的小盘子。 3,准备足够的筷子。 4,准备一袋盐,一袋细沙,温水一大杯。 课程过程: 1,讲故事。给孩子们讲一个能把盐溶解于水插入到的故事,建议老师可以把小马过河改一下。 故事大概:小马帮妈妈去买盐,要过一条河。回来的时候,小马依然快快乐乐地趟水过来了。可是当他上岸后却发现,袋子里的盐没了。这可把小马吓坏了。他赶紧跑回家告诉妈妈说,河里有妖怪把它的盐抢走了。妈妈听后,哈哈大笑。那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盐没了呢? 2,引起小朋友的关注后,老师开始给孩子们做盐溶解于水的示范。 实验过程: 1,老师在小杯里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用小勺把盐倒入,让孩子们观察盐在水里的状态。诱导孩子们讲出,盐跑哪里去了,让他们回答。 2,老师主要是要让孩子们观察倒入水里的盐的状态,颜色,以及多少。 3,老师再换小杯,同样的方法把细沙倒入,让孩子们再观察,并让孩子们说出两个实验的不同点。 4,老师把小朋友两两分组,然后让他们自己操作,并认真观察盐的溶解过程。 5,老师把水换成凉水,再让小朋友们观察一次,让他们明白水的温度是可以影响盐的溶解速度的。 课程总结: 这个课程的操作性强,需要投入的观察力也十足,其实是非常适合当成亲子游戏的。如果家长朋友们觉得好玩,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这个游戏。当然,你也可以完全地发散你的想象力,更换或者是改变整个实验的过程。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明矾、勺子、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老师巡视观察

1、提出操作要求: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东西,(教案出自:)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盆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是哪个盆里的东西让它浮起来的?那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开始时的三个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这个盆里的东西?

四、揭示谜底,小朋友通过两次实验,发现了(x)颜色盆里的东西能让土豆浮起来,这个盆里的奇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教案出自:)来端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什么?(盐)对了,这个奇妙的东西就是平时妈妈做菜用的盐,小小盐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调味还可以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找一找,好吗?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2、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哪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师: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糖和盐都是白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明矾、勺子、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老师巡视观察 1、提出操作要求: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盆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是哪个盆里的东西让它浮起来的?那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开始时的三个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这个盆里的东西?

四、揭示谜底,小朋友通过两次实验,发现了(x)颜色盆里的东西能让土豆浮起来,这个盆里的奇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来端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什么?(盐)对了,这个奇妙的东西就是平时妈妈做菜用的盐,小小盐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调味还可以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找一找,好吗?

查看全文>>>

文学作品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茹科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斯基等人的手笔!但这些画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而作为作家的遗物,和大师们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摆在一起。它们被当作作家生命气息的载体——而不是心灵欲望的载体,只是从属于文学,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与价值。 只承认你一种最突出的才能,其它才能只作为附属品。作家的绘画,只被当作研究作家心里与性格的一种素材,而不作为艺术品对待。这实在有些不公平!文学大师的这些丹青妙笔,能否从专业角度来欣赏呢? 就说普希金的自画像吧,这是他最热衷的题材。他几乎随手一个线条,就能把自己突起的额骨与眉骨、坡度很大而前伸尖鼻子以及略略发紧的嘴巴画出来。他画自己的鬈发和络肋胡须更是得心应手,只用鹅毛笔的鹅毛一端蘸上墨汁轻快地抹几下,便神采飞扬。普希金的自画像大都出自诗人的自我意识,正如诗人写诗大都以“第一人称”为出发点一样。仔细去看,普希金这些自画像的神态并不相同,有的凝重,有的轻盈,有的阴郁,有的活泼,它们是诗人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和不同心态中的自己。 绘画是普希金的一种表达方式。他大量的画,是绘在他诗作的手稿上。每当他诗情洋溢时,形象便在脑海里缤纷涌现。这是他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所以普希金的画大多画的很快,是他瞬间形象想象的灵性记录。他最爱画人物——各种面孔和各种表情。这些人物有的是虚构的,有的是现实中的人;他对这些人有爱有恨有讽刺有愤怒,这些人物在诗人在诗之外的一种表达。而且他从来不用画笔作画,只有写作工具——鹅毛笔和墨水来画。这表时他作画的欲望是被诗唤起的。列夫托尔斯泰说他“用诗歌思想”;同样,他也“用画思想”。 普希金为他的《别多金小说集》中一个短篇《棺材商人》画有两幅插图。虽然也还算不上专业插图,但那种轻松的幽默中搅拌着辛辣的讽刺的味道,也许任何画家都难以表现出来。 没有统计过普希金总共在诗稿上画了多少图画,我想数量一定相当可观。这种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只有那有有着大段大题跋的中国文人画才能相比。我想,这种“诗画相生”的画,中国之外惟普希金一个!

查看全文>>>

重点短语

1. be aware of 知道,明白,意识到 2. play tricks on 欺骗,捉弄

3. believe in 信任,相信 4. be bored with 对……感到厌倦

5. appeal to迎合,对……有吸引力 6. trick sb into doing sth诱使某人做某事

7. be satisfied with 对……感到满意 8. be used to对……习以为常,习惯于

9. fall for 上……的当,受……骗 10. deal with 处理,对付

11. commit suicide/a crime 自杀 /犯罪 12. be intended for 为……而打算

13. be concerned with 对……关心 14. get sth across 传达

15. be particular about 对……挑剔 16. soft drink 软饮料

17. come up with 提出,拿出 18. according to 根据

19. agree with sb. on sth.同意某人的意见 20.hold one’s breath 屏住呼吸

21. in public 在公共场所 22. at one’s service 听候某人吩咐,为某人服务

23. cure sb. of a disease 治愈某人的病 24. be proud of 以……感到自豪

25. even if 即使 26. at a low price 以低价格

27. be popular with 受某人欢迎 28. senior high 高中

29. be of good / high quality 高质量 30.be on sale 在销售中

31. make an announcement 宣布 32. keep away from 远离

33. no comments 不加评论,无可奉告 34. bad breath 口臭

35. be similar to 和……相似 36. up to (数量,程度等)达到

37. in particular 尤其,特别 38. introduce ……to …… 向……作介绍

39. recommend sth. to sb. 向某人介绍某物 40. protec

查看全文>>>

酸碱盐复习教案

酸碱盐复习教案栏目为大家带来大量酸碱盐复习教案、2024酸碱盐复习教案、关于酸碱盐复习教案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酸碱盐复习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