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2024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

【教材分析】

排序是苏教版教材的新内容,属于过程技能显性化单元。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过排序,生活中的排序远没有科学研究中的严谨,其作用也不一样,本课是以科学研究的角度对排序作更深入的探讨,以让学生重视数据收集过后的整理步骤。

《排序》这课,主要解决五个问题,

1、怎样排序――排序要按照事物某特征的序列进行,根据不同的特征可对事物进行不同的排序;

2、学生用排序的方法整理数据,得出规律;

3、知道排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整理数据的环节;

4、知道排序除了按照单一特征,还可以按照两个甚至多个特征来进行;

5、通过对三种塑料纸的排序,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对事物进行排序的高级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排序的含义,弄清为什么要排序。

难点是通过自己或合作小组设计的各种排序活动,了解对物体排序所依据的单一特征或多种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铅笔、排序欣赏图片。

学生准备:

文具若干,活动记录卡。

食品塑料膜、普通塑料袋、衣物塑料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层次一:知道排序的含义。

层次二:了解排序的作用。

层次三: 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有联系又有差别的。

过程与方法:

层次一: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一个特征。(分析、概括)

层次二:通过自己设计的排序活动,能对数据进行排序。(数学能力)

层次三:能发现排序后的数据、资料的优点。(分析、概括、迁移)

层次四:在小组活动中,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两个或多个特征。(分析、概括)

层次五:能比较三种塑料某些性质收集数据资料,并整理这些数据资料,按照顺序排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排序的重要性,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谈话建构排序的概念)

1、 大家看一段视频,看视频时,回想这几方面的问题。

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是29届奥运会的入场式,在运动会的入场式时,经常用到,你注意他们入场人数这么多,显得乱吗,为什么?

生:按国家排列顺序入场的。

2、体会排序的广泛应用与作用。

师:同学们上课间操时,是怎么排序的?

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按照其它特征来排序的?

生回答。

师: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排序这种活动。

二、民主导学

(一)独立尝试简单的排序

1、谈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热空气和冷空气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课前分析及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教 学 预 设

教学生成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把书翻到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是会流动的吗”,又是个问题,先来说 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板书课题 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 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有关空气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体验 板书 流动的空气 风 从学生的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

2、空气的流动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 冷空气是下沉的 板书 热空气 演示p6实验二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适当点拨 让学生自我总结板书 上升 板书猜想答案(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用实物投影展示 把观察结果写在p72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 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

查看全文>>>

月 日

课题

李时珍夜宿古寺

课型

单元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读顺课文,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讲故事,揭示课题

1、 讲故事:“漏篮子和虎掌的故事”,突出药店老板把“虎掌”替代“漏篮子”发给病人家了。老板的根据:药物书上明明写着——:漏篮子又名虎掌。问题关键:旧的药物书害人不浅。

2、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 由此揭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读题。

4、 释题。

二、 初读课文

1、 讲清自读课文要求

(1)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 田园指什么?它有哪些诗情画意?理清课文大意。

2、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 检查自读效果

(1) 指名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师正音。

(2) 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那种方式理解。

(3)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 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 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一阶段(1-4节)

(1) 学生读课文,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学生交流:“一心赶路,错过了夜店”。引导学生理解“一心”是什么意思?

(2)李时珍为什么这样“一心”赶路?

(3)徒弟发现了房屋轮廓。“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走进一看”怎么样?

(4)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破败”

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怎样描写“破败”的?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连神像都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说明了什么?(古寺没有人来,十分荒凉)

(5)李时珍就在古寺“夜宿”,这表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2、学习第二阶段(5-7节)

(1)李时珍是怎样在古寺里过夜的,学生读第二段。

(2)交流:生火、烧水、啃干粮。

(3)分角色朗读师徒对话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空气中有什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对小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会对比不同情况下小车运动的不同,总结出空气对它们的影响

2、知识与技能:知道有的飞行器要借助空气运动,例如飞机、帆船等;空气也可以对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了解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中体验科学的无处不在

激发学生对飞行器升空原理的探索兴趣,产生对人类发明的热爱。

课前分析及准备

长型气球2个、胶带、剪刀、小车模型、卡纸、塑料绳、塑料纸、白纸,相关图片

教 学 预 设

教学生成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还是来研究空气,研究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1)如果我要大家跑步的时候,拿一把打开的伞跑,你们有什么感觉?

(2)为什么跑不快,而且觉得很累呢?

(3)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力气当住我们呢? 请一位同学在教室外跑跑

(4)为什么不拿撑开的伞跑起来就快点?你想到了什么?

2、空气对不同形状物体运动的阻力作用

(1)小组讨论你们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商量个办法验证你们的猜想

(2)研究p9实验中的第一个问题:哪些条件应该相同?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3)小组实验分析比较实验记录。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你还有什么发现?

(4)描述不同外形的小车运动时,空气对它们的影响是怎样的 提出假设把讨论的实验方案p73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共同研究出结论

3、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1)所以飞机是什么样子的?飞机有很大的翅膀,但从飞机前面看是什么样子的?

(2)你知道现在最快的飞机是什么飞机吗?它是怎么飞上天的?

(3)模拟实验,先讲解实验方法,提实验要求: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充气多少与跑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飞机正侧面的图片 提清楚实验要求,并把实验记录在p73上

4、具体运用

(1) 观察p11图片,哪些设计是借助空气或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2)你还知道哪些? 出示相关图片

三、课外拓展1、 制作竹蜻蜓、小降落伞

学生在一年级的自然课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不少学生也都知道空气中是有氧气的,因此本课就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由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入手,然后再认识组成空气的其他一些气体。

教学评价及反思

板书设计

空 气 影 响 物 体 的 运 动

空气: 借助空气运动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空气的性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课前分析及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教 学 预 设

教学生成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2、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板书课题 从身边入手,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演示实验方法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教师演示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板书 小组讨论,作记录 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原因,重点是要他们自己说 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看似容易的实验,但是实验原理的揭示和上一个实验不同,学生要自己发现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你能告诉我空气有多重吗?

① 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大概知道一部分空气的重量

② 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

③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70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其意义。

2、熟练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7′ 1、谁能说出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2、亿以内的数位是怎样分级的?

3、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

32680 145800 5205000

(要求:说出万级和个级上各有什么数,分别读作什么,然后再合起来读) 1、学生说出计数单位和相对应的数位。

2、学生说出个级和万级。

3、学生读数:

32680读作三万二千六百八十

145800读作十四万五千八百

5205000读作五百二十万五千

了解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6′ 1、投影出示:分别说出下面每个数中的“2”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

72650 5624500 2845000

2、说出下列各数是由几个千万、百万、十万、万……组成的。567000 7035000

40080000 30200000 1、学生先讨论再回答:

72650中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

5624500中2在万位上,表示2个万;

2845000中2在百万位上,表示2个百万。

2、学生讨论回答。

巩固练习 16′ 1、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

4050000 90083000 38000400

2、投影出示:

(1)56850549是( )位数,位是( )位,从左往右起,5分别表示( )请读出万级上的数。

(2)在54后添( )个0,这个数是五十四万。在63后添( )个0,这个数是六千三百万。要把12345变成一千二百三十四万,应该( )。在9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是九百万零六。

3、游戏:用0、1、3、5、7组成四个不同的五位数,再读出来。 1、学生先分级再读数。

405 0000

9008 3000

3800 0400

2、学生先分小组回答然后全班交流。

3、同桌两人组成数,另一人读数。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熟练地写含有两级的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基础训练 1、小黑板出示:写出下列各数

十二万 三百零五万

四千零六万五千

2、这些数你是先写哪一级的?再写哪一级?

3、请你回忆一下数位表,你能说出数位表在写数时能给你什么帮助? 1、学生写数:

十二万写作:120000

三百零五万写作:3050000

四千零六万五千写作40065000

2、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写法。

3、学生自由说一说。

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 八十万 五万和三千

(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3)八千万和四十

反馈:这些数的位是什么数?怎样写出这些数?

2、写出下列各数:

四千二百万、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十二万五千、一百七十万、四十九万一千三百 1、学生写数

(3人上黑板写)

学生说一说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是怎样确定的。

2、学生写数后大家评议。

游戏 提出要求:

同桌两人在零、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插入一些数字,请同桌写出这个数。看谁会写?

学生游戏。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出示第4题:

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口算

3、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二)综合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三)提高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

2、小结。

查看全文>>>
篇一:苏教版四年级 以往我教写作文,每次都是先学例文,摆出一个葫芦,然后总结归纳例文的开头、过程、结尾,然后让学生根据“葫芦”来画“瓢”。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基本上“步调一致”了,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也叫人觉得单调得很,学生的个性不见了。于是,我决定进行改革,做个甩手掌柜,让他们放开去看,放开说,放开写。在上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一的时候,我先放手让学生观察,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考察”适合小学生春游的地点。 上课时,我刚刚问你认为那里最好玩?学生一下子就说出来很多好玩的地方。学生列举出安全、景色美丽、便于开展游乐活动条件。然后,我对他们说:“不管你们怎么说,怎么写,只要能把一个地方写得让我们心动,想去他建议的地方,就是最好的作文。” 没有了框框套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喜好“推销”春游地点。没有了例文的束缚,学生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爱钓鱼的,展现了他的钓鱼专业水平,从适合钓鱼的角度出发选择春游地点;再加上或是吊人胃口式的开头和揭谜底式的结尾,或以赞美春天的美景开头,鼓动春游去来结尾,或是开门见山和首尾呼应式的开头结尾构成了这百花齐放的春游建议作文。 篇二:苏教版四年级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有对数的组成、数位及顺序、数大大小比较的练习;有结合实际或统计数量对大数目读写方法的练习,有将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根据实际数据,辨别近似数的练习;还有将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整个练习的内容,都是在学生掌握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练习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以及的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同时大数的价值,发展数感。 练习课主要的任务是把学生进行梳理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认识结构,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比较来沟通知识间的关系。第一次让学生对读写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无论是读还是写都是根据数位顺序表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向下读写,同时都要注意0的读写。第二次让学生改写成“万”和“亿”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发现改写是改变了数的计数单位,而不改变它的大小。第三次比较是让学生对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本质区别。 这节练习课的内容是丰富了,形式是多样了,但层次显得不够,因此我觉得可以改变这堂课中改变一些习题,对于数的读写 查看全文>>>

一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轼、廷、皓、辙、婵、娟”;积累词语“朝廷、皓月当空、手足情深、埋怨、十全十美、吟诵、婵娟”。理解“婵娟、皓月”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4 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二 教学重难点

1 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2 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师: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你知道哪些关于中秋的习俗或故事呢?

说明: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便于教师了解学情,更好地进行接下去的教学。

2 学生交流。

3 师:中秋是团圆的象征,远在他乡的游子,望着天空的那一轮明月,常常涌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又称“团圆节”。

4 出示课题:*39、但愿人长久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 交流

(1)学习生字

轼 辙:读准字音(翘舌音)

偏 扁:辨别读音

廷:复习笔顺

说明: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字词的教学依然不能放松,对于一些容易读错、写错或混淆的词语要帮助学生加以辨析。

(2)开火车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古时候,___________,______思念_______,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什么时间)(谁)(谁)

个别说

三 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思念之情?用“——”划出有关句子。

2 自读体会、交流。

3 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1)“皓月”是什么意思?

(2)师:在这样美丽的月夜,苏轼却思念着自己的弟弟,心绪不宁,他想起了什么呢?

(3)齐读2——5小节。

出示:在这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中秋之夜,苏轼在深深地思念着弟弟,他_______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2024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