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 导航 >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鸬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鸬鹚。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鸬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 教学目标
 1.有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捕鱼的乐趣。
难点: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三 教学时间:3课时
四 教学准备:课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3.读通句子。4.了解课文大意。5.重点教学第一自然段。6.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教学过程

1、揭题,
2、简介鸬鹚。
 1)课件呈现课题。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 21鸬鹚。谁能把题目读准?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上网去查找鸬鹚的资料。谁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鸬鹚的情况?
 4)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这就是鸬鹚的喉囊。介绍鸬鹚喉囊的作用,教学“喉囊”,范写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2遍。
 5)看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趣。
同学们,课文以“鸬鹚”为题,请你猜猜可能写些什么内容?是否和《翠鸟》一文写法相似?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5、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窄抹柔喉拣抛痕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是否读正确、通顺?读后请同学们评价。
 4)课文写了什么?
6、教师小结。
7、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交流:总的感受是很静很美;
从下列词句中感受到很静:
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平得像一面镜子”是比喻,说明湖面没有风、很静。)
B、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有窄有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浮”说明很静。)
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样子,说明渔人的心里很静很美。)
D、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把鸬鹚比作列队的士兵,说明鸬鹚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说明鸬鹚还没有行动,还很静。 )
 3)小结: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小湖的平静和美丽?(湖面、渔人、鸬鹚)
 4)朗读指导。
怎样读出静、读出美, 自由练读。 指名读, 评价。 齐读。
 5)指导背诵: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么把它记住呢?根据你的经验给同学们出出好主意?
8、作业:背出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7自然段,(2、抓住重点词语“一抹”、“恢复”,(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感受渔民捕鱼的乐趣。
2、教学过程

(1)复习: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2)说说听了以后总的感觉是什么?
(3)导入新课,
(4)学习课文2—5自然段。
a、“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b、交流:
1)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呢?
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用哪些词语来把“一抹”代替?
3、为什么用“一抹”而不用这些词语?这是第一个研究问题。请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好在哪里?
4、交流:看看你研究出了多少?教师随机点拨,得出好在“一抹”写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
5、练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6、刚才我们通过研究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研究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接着请同学们研究第二个问题: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5自然段,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7、交流:抹出了鸬鹚下水、粼粼波纹、鱼儿多多、渔人忙碌、心情愉悦、奖赏鸬鹚。
8、指导练读2—5自然段。
9、交流:把你认为读得或最喜爱读的语句读给大家听——齐读。
10、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结束了,渔人载着满满一仓鱼,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这时候湖面又怎么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6、7自然段,哪些景物与前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
11、交流:
1)天色:
2)湖面(理解“恢复”)
3)渔人
4)鸬鹚
12、练读6、7自然段,体会文章的照应美。
13、小结:渔人在这样景色优美的小湖上捕鱼,捕鱼前悠然自得,捕鱼时既忙又乐,捕鱼后满载而归,这些都写出了渔家捕鱼的乐趣——渔家乐。这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
14、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熟读全文。
 3、完成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1、齐读全文。
2、总结全文。
3、背诵第一自然段。
4、默写第一自然段。
5、指导用“恢复”造句。
6、完成其他作业。

fwR816.cOm同步阅读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西风胡杨


这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西风胡杨》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三、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现在的胡杨怎样?
二、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四、拓展(课后☆题)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黄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异同,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资料】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黄昏》原载《太白》半月刊第1卷第5期,于1934年11月20日出版.

在散文《黄昏》中,作者用象征性的写法,借客观自然景物来抒写主观思想情感,寄寓深刻的含意.所谓象征性的写法,是指借某一事物来象征另一事物,或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象征某一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绪.在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

散文近似诗歌,往往是景情并茂,写景中蕴含着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茅盾对大海的观察极其精细,描绘十分传神,并使用了许多拟人手法和形声词.

茅盾先生那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黄昏》,词句是金色的,文采是斐扬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如果不知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那风雨如磐的社会环境,不知道白色恐怖的残忍,就无法体验出散文中的个中滋味,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

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2,教师相机介绍作者的生平资料.

二,初读课文,解题

1,"黄昏"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示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是哪里的黄昏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3,师生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4,学习生字.重点区分:躁和燥,溶和熔.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书后词语.

2,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写了黄昏时哪些景物

(1)哪几个自然段着重描写了海浪 重点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试着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风

(3)还写了什么 (夕阳和海鸥)

2,画出文章中作者想象的部分.

3,默读画出的部分,你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交流有关的句子.

5,组织讨论: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眼中不一样的黄昏.

四,试着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五,作业

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设计方案二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2,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黄昏的景色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注书中标有拼音的字,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教师指导朗读: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说一说,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2,课文中哪处的描写,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1,看来,作者笔下海上的黄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就回到课文中,请你再来默读课文,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2,逐段交流:

重点体会和指导朗读:

(1)挤到沙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愤怒的白沫.

这是作者看到的吗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3)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4)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从课文描写的景物和想象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小组交流.

2,交流讨论.

四,作业

写一写自己眼中的黄昏.

表达

板块教学提示:

本板块收纳了《野草》,《琥珀》,《荔枝图序》三篇文章.

《野草》引用了两个故事来说明草的力量,同时告诉我们,生命力是世间最顽强最神奇的力量.

《琥珀》一文向读者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要认真领会科学家的推理猜想方式.

《荔枝图序》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作者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注意学习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事物.学习介绍事物的顺序.并努力将介绍性文章写的生动,有趣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我家门前的海



这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我家门前的海》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
 2、初步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认准生字,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部分难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画出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
(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
 2、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好节奏。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再读课文,自主解疑
 1、点拨:
 刚才老师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读文,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
 2、学生自主解疑
 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三、交流解疑收获
师: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通过查字典,了解到“姗姗”一词的意思是“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师:除了查字典、词典,还有什么方法理解生疏的词语含义?
生:我是联系句子猜出“惺忪”这个词的意思的。“……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眼睛的脸。”我想,“惺忪”指的是人刚睡醒时,眼睛看东西模模糊糊的。
师:你真聪明。
生:“岛上人,都是画中人。岛上人,又都是画师。”这句话我开始不明白,后来,我就一边读一边想象,觉得“我”眼前的这幅图是动态的,它反映的是岛上人生活的一幅大画。岛上人做什么,画上就有什么,所以说,岛上人,既是画中人,又是画师。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想象,你对语言的感悟就丰富和深刻了。
生:受他的启发,我虽然没见过“琉璃浮漂”,但根据他名字中的这几个字展开想象,我也好像看见一样,它浮在海面,是光滑透亮的。
师:为了了解得更准确,下课后,我们还可以———
生:查资料!
四、作业
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由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浑身颤动……”“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的心。”是什么意思?等等。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
生;这篇文章很多地方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吗?
出示:
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研读课文
学习建议: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交流阅读体会
 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
 师:(读)人们都说渔家孩子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
 生:(接读)心,装着海;眼,流动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
 2、说说读读“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
 生: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海的多变。
 师:你最喜欢什么状态下的海,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各自选取喜欢的语句,开始诵读。)
 师:在作者的情感中,大海的多次变脸,他都喜欢。我们一起读读这三句话:
 出示: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追问:为什么?从下文中找找答案。
 生:作者喜欢有丰富感情的大海,在他的眼里,大海像父母亲一样亲切。
 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
 出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一解决:
(1)“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
 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此处的“牧场“是大海,那海水就是望不透的绿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翼?
 联系上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去想,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起来海水养殖场更是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等等水产品会为渔家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
 读读这部分文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指名若干个学生依次说)
 小结:
 这那是一幅画,真真正正的是一副动态的画册呀。新奇的我们爱看,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画中人——“我”更是看不够。
 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
想像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
四、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
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
五、作业
读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框中。
六、板书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山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课文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

第五单元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山雨》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雨中山雨的颜色,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认识本课2个生字。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3.教学重难点

(l)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正如阅读提示里说的“学习这篇课文,要多读,多想,多感受”,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展示学习的体会,朗读的形式多样:竞赛读、个人读、男女分读、分组读……不指导朗读技巧,如急缓轻重、抑扬顿挫,只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感受就行,促进学生朗读和感悟的水平。

教具准备:山雨课件。

三、说学法

按照阅读提示里提示的学习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要多读,多想,多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情感,运用不同方式进行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可以想象,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

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初读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四)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课件)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几个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好。再请,不好,示范读)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

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第一个逗号一组读,第一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配合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学生说)

3)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你会幻想些什么?)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1)(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

2)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3)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桌互相说。请学生说。

4)我建议我们一起再读读吧,让我们此时的记忆在脑子里化开,化开……(一起读)

(5)、雨后。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1)、鸟。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

2)、雨滴。点课件,一起来演奏。

(五)、拓展

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五、板书展示

声音

山雨

颜色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天马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 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 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 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 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天马
构思奇妙 后蹄踏飞燕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
课后札记: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孔子


这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孔子》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四、作业:
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鸬鹚”一文,希望“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鸬鹚”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