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教案,2024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教案

《可爱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文/王丽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中的主题二《可爱的小动物》。本单元以引导儿童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同时,让儿童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饲养小动物的能力和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外来生,生活住所的不安定,使得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饲养过小动物,而本地学生却也因为父母工作较忙没有时间喂养小动物而很少与小动物接触。于是我在一个月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小动物,并获得了大多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生能饲养如小金鱼、小乌龟、蚕、小鸽子这样的动物。与此同时,我要求学生在家长、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饲养的动物进行观察,写观察日记。并通过看电视、上网等进一步了解与收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居住环境和生长条件等情况,学生通过饲养和探索,获得基本的饲养技能和知识,激发学生喜欢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目标 1.增强儿童对小动物的情感,热爱生命。 2.通过交流与观察,使儿童学会一些饲养小动物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3.在多种活动中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 四、活动重难点 通过交流与观察,使儿童学会一些饲养小动物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五、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宣传板、固体胶、小鱼、小乌龟、小兔子、鸽子、蚕…… 六、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与小动物“见面” 师:上阶段我们已经去饲养小动物了,瞧(播放课件:学生在家饲养动物时的照片)。 播放课件,生观看。 师:是什么让你们笑得这么开心呀? 生答。 师:小动物们让你们这么快乐,快跟老师聊聊你养的小动物吧! 生介绍自己养的小动物。 师:这些小动物真是太可爱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可爱的小动物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时直接呈现学生和小动物的生活照,然后让学生说说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将自己喂养小动物的感受和同学一起分享,真实情景的再现与课前获取的信息交流,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又促使学生

查看全文>>>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策略: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重点引导学生评两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互相交流了记字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抢得快”?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三个儿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像、痛”的书写。

教学准备:

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

1、学习第1~6自然段

感谢同学们为字宝宝找到了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谁能把1到6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个孩子在妈妈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查看全文>>>

夏天 一、比一比组词。 嚷(叫嚷)(大嚷) 暑(暑天)(暑假) 摘(摘瓜)(摘桃) 偷(小偷)(偷书) 瓤(红瓤)(瓜瓤) 著()(著作) 滴(雨滴)(水滴) 喻(比喻)(明喻) 买(买书)(买卖) 喝(喝水)(喝酒) 买(卖瓜)(卖书) 渴(口渴)(渴求) 二、给下面的偏旁加部首组成新字。 桶:勇、涌、俑、痛、通、蛹 畅:场、肠、场、杨、扬、汤 凉:晾、谅、就、景、鲸 笼:拢、聋、珑、陇、胧、咙 者:著、赌、都、猪、暑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扛)着鱼竿 (提)着水桶 (拿)着救生圈 (望)着星空 (捉)知了 (斗)蛐蛐 (学)游泳 (下)象棋 (弹)钢琴 四、词语搭配 (盛开)的鲜花 (碧绿)的草地 (红瓤)的西瓜 (浓浓)的树荫 (火辣辣)的太阳 (悠长)的鸣叫 蟋蟀、知了(弹琴、唱歌) 萤火虫(打灯笼、跳舞) 青蛙(唱歌、敲鼓) 五、照样子写句子。 a、夏天到了,知了叫了。 夏天到了,草更绿了。 夏天到了,白天变长了。 b、夏天到了,树更绿了。 夏天到了, 花儿 更 艳 了。 夏天到了, 天 更 热 了。 c、青蛙在田里举行盛大的赛歌会。 知了 在树上欢快的鸣叫 。 蟋蟀 在草丛中悠闲地歌唱 。 萤火虫 在林间打着灯笼 。 六、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夏天是迷人的? 答:因为夏天是炎热的,夏天是多彩的,夏天是有趣的,夏天是悠闲的。 2、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答:我喜欢夏天。因为在夏天我可以去游泳,可以捉昆虫,可以看到各种美丽的花,品尝各种新鲜的水果。 14、单元:立志 一、比一比组词。 祸(大祸)(闯祸) 锅(大锅)(铁锅) 娲(女娲)(娲后) 炼(炼钢)(炼铁) 练(练习)(练字) 结(结果)(结论) 洁(洁白)(光洁) 遭(遭受)(遭灾) 糟(糟糕)(糟害) 补(补习)(补天) 扑(扑虫)(扑空) 末(末日)(末用) 未(未来)(未知) 溶(溶化)(溶洞) 熔(熔点)(熔化) 二、表示看的词语。 1、向上看(仰望) 2、向下看(俯视) 3、向四周看(环视)(环顾) 4、向远处看(远望) 5、注意力集中的看(注视) 6、上上下下的看(打量) 三、照样子写句子。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 祖国强大 ,而 努力读书 。 2、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她从不停歇。 虽然 丁丁个子高 ,但 他的胆子小 。 3、女娲发誓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 警察叔叔

查看全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有24人。通过一学期的相处,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后进生面广。针对出现的问题,本学期我想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重点抓学生的作业,在作业中找出每个学生的不足,从而进行补差提优。其次,建立争星榜,引进激励机制。第一,学生根据上学期成绩建立目标,与每次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兑换星星。第二,对本学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过关考试,取得过关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构建积极上进、团结协助的氛围。

同时,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在书写上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13课时

(2)长方体(一)15课时

(3)分数除法: 18课时

(4)长方体(二): 15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

(6)百分数: 17课时

(7)统计:7课时

(8)总复习: 4课时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

查看全文>>>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 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

查看全文>>>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 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 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

查看全文>>>

作为一名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教学时就要用心制定好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情况对教学诸要素做出的有利于学习的安排,可以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们相应的知识。我们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教学设计怎么写呢?范文资讯网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超市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调查访问、设计方案、填写发票、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相关背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课前调查:

1.到超市调查三种物品的价格,并完成调查表。

2.咨询:购物时为什么要索要发票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数学活动从调查入手,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现实意义,学生也乐意去做。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积累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丰富讨论、交流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调查结果

1.提问:课前,同学们到超市做了一些调查,谁愿意把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说一说请两名同学说说调查结果,并将其调查表投影出来。学生评价带的钱合适不合适。讨论交流:带的钱正好或太多好不好为什么

2.小组内评一评每人带的钱数是不是合适,不合适的改进一下。

[评析:通过讨论交流,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习知识,又学会做事。]

二、设计购物方案

1.讨论:人们在超市购物,最关心的是什么

2.播放一个学生购物情景的录像。录像的内容:某学生的一篇数学小论文在报纸上发表了,获得30元稿费。她妈妈让她自己支配这30元钱。这位同学在超市内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挑选东西。她还要为老师买一件礼物,感谢老师的辅导;为妈妈买一件礼物,感谢妈妈每天辛辛苦苦操持家务。她边挑选东西边估算着用了多少钱。

讨论:你认为这位同学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3.如果给你30元钱,你会买什么请根据课本第64-65页提供的商品单价设计一个购物方案。小组内互相检查每个人的购物方案合理不合理,还剩多少钱。

课堂调查:最多的买几种物品最少的买几种物品剩钱最多的是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

2、 教师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 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个数(n) 拼成的长方形种数 n的因数

(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1、在1 4 7 10 11 15 17 18 21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五、作业。

优化作业

查看全文>>>

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运用:

正方体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东西?(笔盒、牙膏盒)谁大谁小呢?(引出体积的的概念)然后指出其中一个面,引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与之相关的知识。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

①、长方体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②、长方体长、高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③、长方体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2、做一做

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他们的长、宽、高,并完成下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小正方体

个数/个

体积

(立方厘米)

第一个长方体

第二个长方体

第三个长方体

第四个长方体

3、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长 方 体 的 体积=(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正 方 体 的 体积=(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4、独立完成课本47页“试一试”1题。

①观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各个图形的什么?( )

②想一想,知道了底面积和高,如何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

v=( ) ×( )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这个笔盒的体积有多大?分小组量一量、算一算。

2、计算:(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评价

1、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办法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呢?

2、在这节课里,你表现怎么样?你觉得那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表现好?好在哪里?

五、布置作业

请你设计一个体积

查看全文>>>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教案

范文资讯网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教案,2024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