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导航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教学内容: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带分数。使学生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观察以上的假分数,假分数可以分为几类?

3.揭示课题:假分数又可以改写成怎样的数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板书: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新课讲授

1.教学带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

(1)一个同学在吃橙子时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

得到:“一个半”是1+ 的和,也可以写成1 。板书:1

(2)观察1 ,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板书

(3)提问:什么是带分数?

(板书: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4)带分数的读法。

1 读作:一又二分之一

1 读作:一又四分之三

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2.教学例3:出示题目

(1)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如何化简: =3÷3=1 =8÷4=2

你是怎样得到这两个结果的?

(2)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提问: 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种情况怎样转化?

提问: 化成带分数,怎样化简?

(3)小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①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

②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部分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三的第4~8题。

3.作业:练习十三9题,选作10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

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3÷3=1 =8÷4=2

=6÷5=1

查看全文>>>

第二课时: 认识扇形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学难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把折扇(其中一把圆形扇)、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学生准备水彩笔、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用折扇作为导入新课的道具)同学们对折扇并不陌生,能说说你们对它的认识吗? 像折扇打开形状(教师打开折扇演示)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扇形”。(出示课题:认识扇形)对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交流汇报。 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知识,我们今天一起来解决。 二、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图,圆中的涂色部分与圆有什么关系? 它们是圆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 1.认识圆心角。 出示例3图。 教师在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作圆心角。 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 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 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 、 、 、 的扇形,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可以再次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张开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认识弧。 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a、b两点间的部分。(弧是圆上的一部分,这样处理易于理解)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部分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  师: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作弧,读作“弧ab"。 然后让学生将么1所对的弧涂成红色,并找出前面3个涂色部分的圆心角和它所对的弧,用喜欢的颜色表示出来。 然后,教师再用另一种颜色显示出“弧ab”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 3.认识扇形。 师

查看全文>>>

第四课时:

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能熟练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提问

1.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

指名回答,明确计算方法。

3.口答,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l)r=2cm r=3cm r=5cm

(2)d=2cm d=3cm d=5cm

4.引入: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只知道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圆周长的知识。(板书: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1)出示例6的情境图,指名读题,并且找出条件和问题。

(2)讨论:如何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

(3)交流后,明确:先测量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再利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

花坛的直径。

(4)出示测量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5)学生独立完成。

(6)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

x=251. 2÷3. 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7)师: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什么方法?

2.小结。

(l)提问: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列方程解答。

②d=c÷ r=c÷ ÷2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借助圆柱形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树干横截面,,。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3)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拱门的高度”的含义。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十

查看全文>>>

第六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环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规,环形图片,教学情境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环形图片。 (l)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2)你能举出一些环形的实例吗? 2.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1)出示例11题目,读题。 (2)提问:这是由两个同心圆组合成的圆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独立思考。 (3)小组讨论,理清解题思路。 (4)集体交流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 (5)学生按步骤独立计算。 (6)组织交流解题方法,教师板书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 =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 =113.04(平方厘米)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7)提问: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8)学生回答后,小结: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把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并。 简便计算 3.14×102-3.14×62 =3.14×(102-62) =3.14×64 = 200.96(平方厘米) 答:这个铁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2.概括归纳:如果用r表示大圆的半径,用r表示小圆的半径,你能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推导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或 3.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和图形,学生读题。 (2)提问: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3)半圆和正方形有什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3~44页例1 1、例1 2和“练一练’’,第46练习七第9~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倍数及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倍数,理解公倍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考和探索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因数和公因数,今天这节课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你对公倍数有哪些想法?对最小公倍数呢? 引导:大家交流的想法,实际上是联系公因数和公因数进行联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好数学。那刚才大家的想法是不是正确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公倍数。 (1)出示例11,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些什么,提出的什么问题。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铺两个正方形,哪个正好铺满,哪个不能铺满?看图想一想是为什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算式来说明理由,并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哪个正方形能正好铺满,哪个不能铺满? 提问:联系铺满长方形的图形,观察列出的算式,你觉得6和3、2这两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说明: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是3和2公有的倍数。 (2)引导: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明确可以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 你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厘米数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就能用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 像这样能被正好铺满的正方形有多少个,能找得完吗? (3) 引导:现在你发现,6、12、18、24这些数和2、3都有什

查看全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 × ÷ -

÷ + 1- 3+

2、笔算。

+ - - + 12×5×2 24÷8×5

(生完成后,请生汇报运算顺序。)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

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请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分数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还可以怎样写?)

12× ×

=4×

=3

答:航模小组有3人.

孩子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你能独立

查看全文>>>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是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知识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四、重、难点分析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方程的含义.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存在着很大困难,所以将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因此,在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感知交流→观察比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过程去发现新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2.教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小组合作观察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认

查看全文>>>

容积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练一练: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

查看全文>>>

旋 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

查看全文>>>

容积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练一练: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

查看全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范文资讯网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024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