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 > 导航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时 1
教材解读 教材通过图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推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先看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cm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它的体积是1000(10×10×10)cm3,由此得出1dm3=1000 cm3。然后让学生想一想1 m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这样推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使学生较清楚地理解并记住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接着,教材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其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列成表格,让学生填写并对比,以加深印象。
再通过例3教学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为以后计算实际问题时灵活处理体积单位做准备。例4是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
学习目标 1、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具准备 体积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
预 习 提 纲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教 学 流 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34至35页。 1、计算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
2、说一说:计算长度用( )单位;计算面积用( )单位;计算体积用( )单位。
1米=( )分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分米=( )厘米 1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互动交流
小组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
2、提问: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3、学生回答问题后,并填表
4、、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学生先独立解答,再集体订正。
6、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用填空的形式小结:
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7、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
8、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三、总结评价
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1、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
3、立方米和立方厘米的进率是1000000
四、巩固或提高
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 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教 学 反 思

fwR816.COm阅读欣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例11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首先出示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先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它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它们的体积。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教材则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练一练”让学生初步尝试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米 分米 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提问:你能猜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引出课题: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朴实、自然,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自主探索 验证猜测

1、教学例11。

(1) 挂图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

(2) 提问: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根据两个正方体棱长的关系作出判断,即:1分米=10厘米,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相等,体积就相等。)

(3) 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在班内交流: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1立方分米)

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板书:1000立方厘米)

(4) 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板书:=)

(5) 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板书: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班内交流。如果有学生直接说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得这个结论的?

引导学生把棱长1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分米的正方体进行比较,并通过计算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小结:从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来看,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评析: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与过程,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三、巩固深化

1、 出示书第30页的“练一练”。

学生先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评析: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虽然是新知,但是学生已有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作基础,独立解答这类新知并不困难,因此这一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尝试了几题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2、 出示练习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班内交流:说说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

而它们的进率是不同的,你能说说它们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说多少呢?

3、 出示练习七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它们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不同。

4、 出示练习七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结合前两题说说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量,再结合后两题说说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高级单位的数量。

5、 出示练习七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评析: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识结构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通过列表、单位换算、对比练习等,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同时沟通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这些单位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堂课,教师正确处理了“扶”与“放”的尺度,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

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2、讲授新课。

(1)建立“体积”概念。

出示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实物演示:火柴盒、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师:出示书中插图,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生比较.

(2)教学“体积单位”。

1、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能比较出大小吗?(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

生:不好比较。

教师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充分感知,需要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2、解释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并结合周围的物体来感受它们的实际大小,初步建立这三个体积单位的表象。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师:通过自学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太抽象了,怎样记住它的大小呢?

生:1立方厘米就像1枚股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刚才做实验的小石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手指尖那么大。

师:我的头脑中已经有深刻印象了,谢谢你们。1立方分米有多大呢?

学生介绍并举例.1立方米有多大?

师用三根木头米尺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并让前两排学生钻进来,正好容纳十四个人,

接下来,老师可任意指定一些物体,让学生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进一步巩固对体积单位的大小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喜欢的物体体积大约是多少。

生1:一沓作业本的体积大约是2立方分米。

生2:我家洗衣机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40页的做一做。

第一题,帮助学生理清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

第二题,用教具小方块来演示。用同样数目的小方块组成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说出体积是多少。重点指出这些立体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多少。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6( ),体积是1( )。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

(3)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是120( )。

(4)一辆冷藏汽车冷冻箱的体积约是9( )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看板书说一下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师: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学生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读。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在黑板上贴字条) 去掉“相邻”行吗?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师板书: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一)、火眼金睛(下列说法对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显身手
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83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四题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闯关)
小红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红家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容积和容积单位


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 课时 1
教材解读 教材首先直接给出了容积的概念,并说明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发现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然后介绍了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教材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与观察对比中,利用瓶装矿泉水和量杯来感知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和升,目的是使学生将新知与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容积的的意义,认识容积单位,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培养概括、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具准备
预 习 提 纲
1、什么叫做容积?容积单位有哪些?
2、容积怎样计算?它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3、不规则物体要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教 学 流 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38至39。页。 1、创设情境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二、互动交流
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教学容积的概念。
(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和一个长方体的砖。它们有什么不同?
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的容积,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在这里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
3、教学容积单位
(1)翻开书第38页
(2)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1升=1000毫升
4、教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三、总结评价
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2、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3、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4、求不规则物体时:
(1)求橡皮泥的体积——可以用捏压法
(2)求梨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
四、巩固或提高
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 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容积


容积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练一练: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
4、提高题:p55、16
五、作业: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旋转


旋 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
3.第9页4题、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旋 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文,希望“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