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四年级全册语文教案,2024人教版四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 宜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有关大海、三峡的资料,钢琴、绘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二、学唱歌曲: 1、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于1983年。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1)跟录音学唱。 (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3)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5、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三、引导创作: 1、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2、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图片等) 3、提问:你能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爱?(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画三峡”、“颂三峡”、“唱三峡”的主题)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5、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四、小结,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尊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知识要求: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己解决;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能力要求: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讲故事导入  2、 板书课题:尊严 二、 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 理解词语 款待、疲惫不堪、惬意、狼吞虎咽、羡慕 五、 学习课文内容  1、 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2、 读第一自然段,从哪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3、 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4、 小组内讨论  5、 全班讨论,把握两个方面:年轻人的饥渴和一定要劳动后才吃饭的原因。  6、 哈默把尊严看得非常重要结合理解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句子的理解从前后半句进行。得出结论: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7、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有感情读全文

查看全文>>>

对于语文课来说需要通过教案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这样更加有利于有序的对学习内容进行教学,那么要如何进行语文教案安排呢,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教案(一)

观 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2课时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峨眉道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锗路人为他人欢乐默默付出辛劳的高尚品格。  2、学习主字新词,理解“葱茏”“傀疚”“仰望”等词的意思。  3、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裸后问题,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与赞美铺路人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峨眉山  1、同学们游览过哪些大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游峨眉山途中看到的事,题目是《峨眉道上》。  2、简介峨眉山。    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耸立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势巍峨,层峦迭翠,一向有“天下峨眉秀”之称。山间有很多古迹,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课文中提到的洪椿坪是地名,是峨眉山上的一处景点。 二、范读课文 那么,作者在峨眉道上看到了什么事呢?听教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三、读课文,指导分段  1、出示下列生字词练读。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思考:课文着重写了什么人?是从课文的哪儿开始写的?那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我们在石板铺成的山路上攀登感到非常吃力。 第二段(二一六自然段〕”途中“我”和一位峨盾山上的铺路人谈话。 第三段(第七、八自然段):讲销路工作的艰辛,赞美销路人默默奉献、计当无名英雄的高尚品格。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是怎样的路”有什么特点?(攀登的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非常陡。)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山路的陡峭?(仰望、天梯、竖、陡坡〕  4、结合理解有关词语。  “仰望”是怎样的看?谁来做个仰望的样子?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

查看全文>>>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明,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

查看全文>>>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德育目标 :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查看全文>>>

生命 生命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 2、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读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父亲的菜园》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文字幻灯片。  2.补充阅读材料。

a 案 第一课时 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2.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研读,体会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a.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b.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c.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5.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探究写法 1.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拓展阅读《两根指头的声音》。

附录  两根指头的声音  包利民 黎枫是一个高中生,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

查看全文>>>

触摸春天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查看全文>>>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 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 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 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 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 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4、 师听写 三、 学习“我的发现” 1、 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 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 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 教师小节。 四、 学习“日积月累” 1、 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 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 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口头交际 一、 触景生情 1、 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 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 真情表达 1、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 指导观察和表达 a、 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 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1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 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

查看全文>>>

人教版四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版四年级全册语文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版四年级全册语文教案,2024人教版四年级全册语文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