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第一单元 > 导航 >

四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第一单元,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第一单元

四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第一单元

unit 1 a new student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句型who's that…? he's/ she's … are you a …? yes, i am. no, i'm not进行对话,学会性别类和职业类的单词。 教学难点: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的交际用语。 日常交际用语:welcome to our school. who's the boy in the tree? come down. all right. don't climb trees again. yes, sir. i'm new here. 知识点整理 四会单词(9个) 1、new 新的 2、student 学生 3、teacher教师 4、boy 男孩 5、girl 女孩 6、 doctor 医生 7、nurse 护士 8、woman 妇女;女人 9、man 男人 三会单词 1、our 我们的 2、who 谁 3、tree 树 4、climb 攀登;攀爬 5、sir 先生 6、right 对的,正确的 词 组 1、our school 我们的学校 2、that woman 那个妇女 3、in the tree 在树上 4、a new student一位新学生 5、climb trees 爬树 6、come down 下来 7、who is =who’s 8、you are =you’re 9、woman (复数)women 10、man(复数) men 四会句子: 1.who’s that …? he’s/she’s … he’s/she’s a … 理解点睛: 当你见到远处的某人,想向别人询问他(她)是谁时, 可以使用who’s that…?这一句型。这一问句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 boy,girl,woman,man等,这时,我们可以用he’s/she’s…这一句型来回答。 例子:(1)who’s that boy? he’s mike. he’s a student. 那个男孩是谁? 他是迈克。他是一个学生。 (2)who’s that woman ? she’s miss li. she’s a teacher. 那个女的是谁? 她是李小姐。她是一个老师。 2.are you … ? yes,i am./ no,i’m not. i’m a … 理解点睛:are you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教学目标:

l、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在讨论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教学重、难点: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做客。是请它长期居住里,成为我们的伙伴,为此我们准备了什么呢?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清泉为你流”“这里鲜花为你开”同学们看,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才能婉转歌唱,才能自由飞翔,才能留恋不愿离去。所以我们请同学们首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与小鸟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和千姿百态的舞姿,鸟儿捉害虫,保护着森林果木。鸟粪落在地里使土壤更加肥沃。但是鸟儿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生存、在空气、河流被污染,树被砍光的地方,鸟儿是不会光顾的。报纸上已经有很多的新闻:某地由于环境保护得不好,原来冬天来栖息的鸟儿们都不来了,后来当人们改善了环境鸟儿们又纷纷回来了。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学唱歌曲

(l)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

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及用词的内容。

(3)随录音带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讨论:

我们看教科书第5页,有一个问题:唱一唱下面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亲切,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对,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似第一句那样生硬了。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这里树木长成排” “这里清泉为你流”这两句旋律,一字对一音,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像粒粒珍珠在滚动。“这里草地像绿海” “这里鲜花为你开”这两句旋律,尾句要开阔.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尽情地抒发出来、现在再请同学们唱一遍(要求声情并茂)。

(6)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学唱歌谱,必要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在教唱过程中应注意 的节

查看全文>>>

第一单元 走遍千山万水·第一课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能读懂三首古诗,并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展开联想,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能正确书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前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

查看全文>>>

课前谈话(自由)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 《妈妈,洗脚》 2、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 2、自由读文三分钟,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地点,然后随机重点引导: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只见……果然成功了” (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 (2)引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配乐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我终于明白了:“。” 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1、过渡:这一撇一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朗读品情)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2、再读激情:我们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引读—— 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如果这就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种子》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

查看全文>>>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

查看全文>>>

第一单元

习作题目:

1. 会说话的——

2.. ——的话

3. 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

习作要求:

1、 学习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进行叙述。

2、 适当展开想象和联想,抓住其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

描绘。

3、 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简单

记叙文。

习作目的:

1、生动、具体、有条理地写好一件事。

2、捕捉事物的鲜活点,让习作内容丰富新颖、语言活泼生动。 习作课时: 四课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1)

习作指导

习作过程: 一、 启发谈话:

有时候一句话就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历程,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语言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如:令人难忘的话、令人振奋的话、奇怪的话?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内心活动突出为什么难忘、振奋、奇怪? 二、提出作文要求

1、 学习有顺序的、有条理地进行叙述,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 2、 抓住其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描绘。

3、 语句要通顺、想象合理,内容丰富。 三、同桌互说、互听、互议。 四、范文欣赏 《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 《老师的话》

第二课时(2)

习作内容:

练写指导

习作过程:

一、丰富材料、抓住重点

1、激发想象的兴趣。假设对未来世界上没有了??想象。( 包含激情的语言或彩色图象) 2、打开学生的思路。

(回忆过去某人、某事、或某个特定的时间说过的具有哲理、难忘或与众不同的话。) 二、乘兴写作,体验欢愉

1、根据所思所悟,先明确你想写的题目拟定提纲,打草稿。 2、同桌互换提纲,相互说说自己的取材与大体框架,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并对别人的提纲提出修改建议。 3、按顺序选择材料,列出小标题,根据提纲独立作文。 4、启主写作,学生自由表达。 三、写完后修改要点:

(1)叙事是否完整、有条理。

(2)所写内容是否有吸引人的亮点。

(3)情节是否曲折,语言是否鲜活,联想是否合理,感受是否自然。

(各自根据要点修改润色,然后同学之间交换欣赏。)

第三课时(3)

习作内容:

讲评习作

习作过程: 一、总评 一、 讲评作文 1、 肯定优点:

本次作文,同学们 的好的作文层出不穷。有的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同学写记实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学们的选材范围相当宽泛,形式多样,内容较具体。 2、 指出不足:

在写作中,同学应注意语言要凝练,应注意写作要有明确的中心,写完后,注意认真修 改。

二、表扬本次习作优秀者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顺序地介绍乡村景物。 2.试着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学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流程: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⑴展示田园风光图片或播放媒体。

⑵ 同学们说一说喜欢农村哪些风光。

2.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4.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练习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孩子们,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走进田园,享受农村的美丽风光吗?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描述田园风光的词语。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赏心悦目 洁净明亮 心旷神怡 胸怀宽广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草原茫茫 水鲜草美 牧草丰盛 羊肥牛壮 羊如白云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河汊纵横 密如蛛网 高大草本

低地草甸 阔叶高草 草本群落 草原茫茫 宽阔无边 无际无涯 择水草居 水草鲜美

牧草丰盛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一望无际 一马平川 原野寥廓 莽莽苍苍 绵延千里 无垠无边 千沟万壑 荒原漠漠 芳草沃野 莽莽苍苍 绿遍山野 逶迤连绵 高低起伏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沃土千里 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景色宜人

春色满园 凉亭水阁 古色古香 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 鸟语花香 俯视大地 信步郊外

莽莽苍苍 起伏和缓 辽阔无涯 芳草绿野 坎坷不平

2.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请读一读收老师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说一说你的感悟和启发。

过故人庄 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 孟浩然 宋 王安石 宋陆游

查看全文>>>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要知道写一份完整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更加高效掌握知识点。那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1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 难点:

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 理解诗题 理解诗句 品读悟意境 熟读成诵

三、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补充: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 1 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4、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查看全文>>>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 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 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 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 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 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4、 师听写 三、 学习“我的发现” 1、 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 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 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 教师小节。 四、 学习“日积月累” 1、 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 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 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口头交际 一、 触景生情 1、 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 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 真情表达 1、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 指导观察和表达 a、 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 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1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 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

查看全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第一单元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第一单元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第一单元,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第一单元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