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认位置教案 > 导航 > 浙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同形旁,认一认》教案

一年级认位置教案

浙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同形旁 认一认》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要知道写了教案课件,是可以体现老师在教学上面的专业素养。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浙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同形旁 认一认》教案,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同形旁的字归类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从而达到巧识字的目的。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1)给出生字,学生会正确拼读,要求8个生字会认读。

(2)正确书写8个生字,参照教师板书指导在田字格上书写生字,笔顺正确,各偏旁书写规范,掌握字形结构;听写生字,8个生字里至少有6个听写正确。

2、会用“同形旁”归类的方法学习生字,在给出的同形旁和非同形旁汉字中,归类写出同形旁的字。

3、初步理解生字的含义:能用8个生字组词,能用至少4个生字说一句话

4、在学习“苦”时,教育学生从小不怕苦,在学习“您”时,教育学生要讲礼貌,常用礼貌用语。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本课生字的声旁都是学生已掌握的,一些形旁也是已学过的。学生已出度接触了形声字,并且学过同声旁的形声字。

2、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关系:与形声字知识是上下位关系,与同声旁形声字知识是并列关系。

3、教学任务类型:本课的教学目标既有陈述性知识,又有智慧技能的学习。

4、教具:识字卡片(汉字卡片和偏旁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新授阶段

1、复习原有知识并提问

(1)卡片认读汉字“古”、“方”、“分”、“立”,卡片认读偏旁草字头、米字旁。

(2)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形声字有什么特点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意义,声旁与读音有关)并能举例说明。

(3)上节课,我们学了23课,大家还能说出23课的课题吗?(《同声旁,认一认》)

谁能告诉老师在《同声旁,认一认》中我们所学的生字有什么特点吗?(每组生字声旁相同,同声旁的形声字)

2、告知教学目标

很好,看来小朋友们对形声字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而且,我们上堂课又学过了同声旁的形声字。那么,我们来学另一类形声字,看看它们又有些什么特点呢?

3、呈现新教材并指导学习

请小朋友们翻开书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同形旁,认一认》,大家齐声朗读题目。 讲授“苦”、“芳”。

(1) “苦”

①教师出示偏旁卡片草字头,让学生认读,并且说说已经学过的草字头的汉字,教师把学生答案写于黑板上。(花、草)

②教师出示卡片“古”,并把它放在偏旁卡片草字头的下方,形成“苦”,教师指导学生拼读。

③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把两张卡片放在一起形成“苦”字的,从中,我们是不是很清楚地看出“苦”字的字型结构没?指名回答。(上下结构)

④教师在黑板田字格上指导书写“苦”:“苦”字上窄下宽,第三笔横较长,要写在横中线上。学生空手划写。

⑤用“苦”组词和说话,让学生举手发言。(辛苦、痛苦)

(爸爸工作很辛苦)(雷锋叔叔从小就不怕苦)我们要想雷锋叔叔学习,从小呢,就不能怕苦。

(2)“芳”

①“芳”要读准(后鼻音)

②能用“芳”组词吗(芳香、芬芳、芳草)

芳香:一般指花草的香味。

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芳”呢?

④很聪明!很多小朋友都说了,老师的名字里有个“芳”,不错,你们以后想起老师呢,就会想起这个“芳”了。

⑤还有呢?(“芳”是形声字,“方”是声旁,“芳香”是花草的香味,所以用草字头。)

⑥指导书写。(“芳”的写法与“苦”的写法相似)

4、讲授“粉”、“粒”。

(1)出示“粉”、“粒”,并指导拼读,“粉”是前鼻音。

(2)让学生找出两个字的共同点。(同形旁:米),并说说它们的字型结构。(左右结构)

(3)粒:量词,指小原珠形成或小碎块形成的东西。

比较:一粒、一粒粒(数量多)。一粒米,一粒粒米。

(4)给“粉”和“粒”找朋友。(面粉,粉红,米粒,豆粒)

(5)指导书写:以米做偏旁,最后一笔捺改成点,右边比左边略宽。教师写于黑板田字格中,学生空手划写。

二、巩固与检测阶段

1、齐读每组生字及生字后的词语。(两遍)

2、游戏:三个小朋友们为一组(按前后顺序三个组合),一个任选一个生字拼读一个组词,另一个用所组的词造句,看看哪能组小朋友做得?

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的田宽了模范各上各写生字5个,教师在旁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知识新授阶段

1、复习检查

(1)指示灯3-4名学生读生字“苦”、“芳”、“粉”、“粒”,后齐读。

(2)齐读“井”、“云”、“你”、“相”。师:这些字都是小朋友们已经掌握的,大家读得很好!

2、呈现新生字并指导学习

(1)“进”、“运”

①井和云大家都已经认识了,那现在老师给它们加上走字底,大家还认识吗?(学生说出,教师写出生字“进”、“运”)

②有很多小朋友都认识了达两个字,但还有些小朋友不会读,那么,我们应请一个小朋友来领读,其他小朋友跟读,让学生自由发言,这两个字应怎么学,教师点拨小结

③“进”要读准前鼻音

④“进”和“运”都是半包围结构,说说已学过的半包围的字。

⑤指导书写:先写里面的“井”和“云”,再写外面的走字底,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⑥“进”和“运”找找朋友,它们都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

反义词:进--出进来--出来,并让学生表演进来和出去的动作,用“运”说一句话。

(2)“您”、“想”

①出示偏旁卡片“心”,今天,老师还要教大家一个新的偏旁,它叫心字底,把心宽了底的字。把“您”和“想”写于黑板上并附上拼音,如,现在跟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字“您”前鼻音,“想”后鼻音。

跟读后,学生大声自己读,同桌相互检查有无读准,教师指名学生读,齐读。

②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呢?(上下结构)它们与上堂课我们学过的哪两个字结构是一样的?(苦和芳)

③指导书写:上下结构,心字底三点要成一线,第二笔是弯钩,不是竖弯钩。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④组词(想念、思想、想法、您好)“想”是形声字,我们通常说心里想,所以就用心字底,“想念”指心中很想一个人或一件事,用“想念”造句。

小朋友们想想看,我们在哪些地方会用到“您”?(与长辈、老师见面打招呼时)

“您”是礼貌用语,一般我们跟长辈和老师见面打招呼时,要讲“您好”。我们大家从小就要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今天放学后,我希望各位小朋友在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时,就能用到“您”。

二、巩固与检测阶段

1、说说我们在这一课中学到的8个生字有些什么特点呢?

2、打乱生字和词语,用开火车方式让学生认读。

3、抽学生说出字形结构,并让学生用字组词和说话。

4、给出学过的和未学过的同形旁和非同形旁的生字,让学生归类。(同形旁归在一起)

5、听写生字和词语

6、课后作业:第3题、第4题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厂、广、干、千、己、已、问、向、外、处,会辨认、朗读、书写;

(2)认识生字的常见词组:工厂、广大、干什么、千年、自己、已经、问好、方向、外面、到处,初步学会用这些词组造句;

(3)掌握一定的学习字形相似的字词的方法、技巧

2、情感目标

有利于学习、生活细心、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的形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写有生字、与生字构成常见词组的字词的卡片(相近字形的两生字共同部分用黑色,不同部分用红色标出);

2、一个画着眼睛、嘴巴、额头有一明显的红点的、可戴在大拇指上的小纸帽;

3、一块写着五个句子的小黑板;

4、一块写有生字笔顺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引出主题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二十五课“比一比,认一认”。老师希望同学们先不要把书打开,因为老师想请大家帮我们的朋友毛毛虫一个忙。好不好呀?(好)

老师:嘿,毛毛虫,在哪里呀?毛毛虫快出来呀!(作四处寻找状,偷偷将小纸帽戴在大拇指上)

毛毛虫[老师配音]:小朋友们好!(毛毛虫好!)

老师:毛毛虫,你快说有什么事找我们帮忙。

毛毛虫[作沉思状]:是这样的,昨天毛毛虫爸爸让我做听写练习,他报了五个句子,我可棒了,全写了出来。爸爸检查时却说我写错了五个字,还把那五个字改成红色。可是我看来看去就没发现它们错在哪里。我只好找聪明小朋友们帮忙啦。郑老师,把我带来得小黑板挂上,上面就是我写的五个句子。

挂上小黑板,五个句子

(1)我爸爸在工广里上班。(和广大工人在一起努力工作)

(2)中国有上下五干年的历史。

(3)我学会了自已洗衣服。(是向妈妈学的)

(4)小红向我作业做好了没有。(我回答已经做好了)

(5)丁丁叫我到处面去玩。(那里到处是小伙伴的笑声)

注:里的句子是在后来添上的

老师(指指毛毛虫):羞羞,毛毛虫是个马大哈。

毛毛虫(摇头):我不是马大哈。

老师:小朋友们说毛毛虫是不是很粗心呀。哪位小朋友知道毛毛虫爸爸为什么说那五个红字是错的。

指名说,老师作适当评议。同时补充,并将正确的、错误的字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一起列在大黑板上。(若学生全没回答出来,老师可以一边说一边自己完成这个步骤)

错误字正确字错误字正确字

广厂干千

已己向问

处外

二、学习读音

老师:小朋友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已经把毛毛虫写错的字和改正后的字都列在黑板上了。不知道哪位同学能将它们读出来。

指名读,适当评议。

老师: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66页。老师给大家2分钟,同学们自己拼读生字上的注音。看哪一位小朋友学得最快。

利用这2分钟,老师把原来小黑板上每句句子的错字改正,并在一些句子后添上其它句子。

指名让两位同学给黑板上的十个生字注音,一人五个。完成后,作评议。

大家齐读,指名读,小组分读。

第二课时

开始之前先简述上节课内容

一、辨别字形

老师:毛毛虫,你现在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吧?

毛毛虫:还是不太清楚,虽然它们读音不同,可他们长得太像了,就象我和我弟弟小毛毛虫一样。别人老把我和他弄错,就我爸爸、妈妈不会。

老师:为什么?

毛毛虫:因为他们知道我额头上有个红点,小毛毛虫却没有。

老师:对呀,这就是你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啦。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虽然也很像,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只有学会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不同在什么地方了。老师要请五位同学上来白粉笔分别把各组里的两个生字的不同部分标出来。看哪位小朋友最会仔细观察。

指名上来,作适当评议。

老师[拿出生字卡片,先按黑板上生字顺序排列,出“广”字]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呀?(广)

齐说,指名说。

先较慢速度顺序出卡片,一轮完成后,若时间允许,在进行快速的、打乱顺序的认卡片。

挂上写有生字笔顺的小黑板,让学生模仿,再让他们每个生字完整的写三遍。抽查其中几位。

二、常见词组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在看到课本第二十五课上,写在生字右边的常见词组我们在平时说话中常用到。认识它们对我们可是很重要的哟。

跟读一遍,同桌互说:一人说生字,一人说对应词组,互换一次。

挂上写有五个句子的小黑板,要求学生朗读。指名读,男女分读。

三、强化巩固

老师:这里有辨认今天教的生字的秘诀。厂字加点是个广;干字头撇撇变成千;自己不出头,已经出了头;一扇门,门里有人开口问;外字好乖,呆在家里不出来。(秘诀依序呈现)

注:每说一句口诀,配以语言和动作解释。默记1分钟。

两种卡片配对练习。如:出示自和已让学生判别对错。

四、谈话总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十个很相象的字,还有它们的常见词组。其实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碰到许许多多长得很相近的字词。老师希望大家学习它们就象今天学这十个生字一样认真、仔细,要比一比,认一认,尽可能用自己觉得更容易辨别这些字形相近的方法,就象老师教你们口诀一样。好不好呀?(好)大家千万不要像毛毛虫一样做马大哈哟!

毛毛虫[垂着脑袋]我再也不了,以后我一定会很小心的。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三题,

2、还要用10个词组各造一个句子;

3、生字各抄5次。

fwR816.cOm同步阅读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认一认1


● 教学目标:

1. 图形对照,认识16个常用汉字。

2. 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 教学重点难点:

记住16个汉字的读音。

●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 实物投影仪。

2、 汉字卡片。

● 主要板书计划:

16个汉字卡片

●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熟读16个汉字。

课外:

一、 审题

1、教师读题。

2、 说明本课要求:看图认识汉字。对16个汉字都要求能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认清字形。

二、 指导

1、看上排左起第一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范读,指名读:“人”。

3、齐读,指名读:“人”。

4、 按上面步骤学习其余15个汉字,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初步认清字形。

三、 练习

1、出示卡片,个别集体练读。

2、集体、指名认读这里边16个汉字。

四、 反馈

评价学生的认读情况,正确的予以肯定和表扬,不正确的及时校正。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一认1》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认一认1
二、教学要求:
1.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字义。
3.引导学生发现象形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挂图。
2.学生准备: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老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认识了不少汉字。今天我想来考考大家,看看谁认的字多。不识字的小朋友也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来学习,好不好?
2.出示本课第一部分的8个汉字,指名会读的学生大声读。表扬读音准确的孩子,并请他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汉字的,这是一种成功的体验,也为其他学生指明识字的途径,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
(二)识字指导
1.教学“人”字。
(1)指名会读的学生认读:rén。(可以多请几人。)
(2)教师板书“人”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其象形之处。(教师提示:这就是一个人直立着,手轻轻举向前方。是侧面的样子。
[引导学生观察古、今文字,发现汉字的象形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3)引导观察书上的图:图上画了几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帮助理解生字。启发:你家有几口人?分别是哪些人?
(5)引导学生口头组词。(老人、军人、人口、人家、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字不离词,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同时丰富词汇,起到积累语言的作用。]
2.教学“口”字。
(1)引导观察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嘴巴和“口”字的相似之处。
(3)指名读kǒu,要求把三声读到位。
(4)齐读。
(5)指导用“口”组词,加深对“口”的理解。(口腔、口是心非、目瞪口呆、口若悬河……)
3.教学“手”字。
(1)指导观察图。引导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
(2)教师在挂图边板书“手”的甲骨文,(教师提示: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用最简单的几笔线条就画出了手的样子。)
(3),引导学生了解“手”字的演变过程,发现“手”字的相形之处。
(4)指导读shǒu,注意翘舌音,把三声读到位。
(5)指导用“手”组词,加深对“手”的理解。(手指、双手、情同手足、手足情深……)
4.教学“足”字。
(1)出示“足”字,请会读的学生领读、齐读,提示学生zú的声母是平舌音。
(2)引导学生对照图说一说“足”指的是哪个部分。
(3)指导用“足”组词。(足球、手足、远足、画蛇添足、足不出户……)
5.教学“舌”、“牙”两个字。
(教法同上。)
6.教学“耳”字。
(1)出示耳朵的图,教师板书“耳”的小篆,引导学生对照图观察,发现“耳”的相形之处。(2)出示“耳”字,指名读,齐读。
7.教学“目”字。
(1)出示图,指名说说图上是什么?(教师提示:一只眼睛。)引导思考:“眼睛”又可以叫什么?(目。)
(2)引导观察: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用最简单的线条就记录下了眼睛的样子。板书“目”的古文字。
(3)教师小结:人类在不断进步,文字越来越统一规范,这就是现在的“目”。
请学生齐读两遍。
(三)练习
1.指导学生对照图,自由读一读相应的汉字。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3.指导游戏:教师出示汉字,学生快速读出字音,并用手指出自己相应的身体部分。
第二课时
1.教学“山”字。
(1)出示几幅“山”的图片请学生欣赏。
(2)引导思考:看了这几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3)启发: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勾画出山的轮廓吗?(学生画图,教师巡视,选出优秀的作品。)
师:(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大部分同学已经画好了,你们看,这些都是同学们画的山,真不错!(出示山的古文字。)我们的祖先,就用这最简单的线条画出了山,这就是古时候的山字。
师:我们小朋友真不简单,都能和祖先一样创造字了!经过人们不断改进,现在的山字这样写。(出示“山”。)谁来读一读?
(4)出示“山”的古文字,引导学生将自己画的山与古文字相比,在比较中感知古文字与山的样子是多么相似。
(5)出示“山”字,启发学生发现“山”的象形之处。
(6)指名读“山”,指导读准翘舌音。
[引导学生经历了发现的过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2.教学“水”字。
(教法同上。)
3.课外拓展。
(1)启发:你能说出有关“山”、“水”的词语吗?
(2)将学生说的词语归纳、补充,出示以下词语,教师带读。(高山流水、清山绿水、山清水秀、山高水长……)
4.教学“金”、“木”、“火”、“石”、“田”、“土”。
(1)出示:金、木、火、石、田、土卡片及图画。
(2)启发:你能将这些字和图用线连起来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答题纸上完成。
(3)启发交流答案,说说这样连线的理由。
(4)指导读准字音,并随机引导组词,帮助理解字意。
教后记:
出示古文字,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它只是起到了桥梁作用,将图与今天的规范汉字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象形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对不起》教案


对不起,谦虚礼貌地表达歉意用语,是动词也是名词。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2、过程与方法:抓住“我”在这件事当中的神态与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即超越自“我”的过程,培养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为重点,抓住“我”的神态与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是怎样超越自“我”的。

教学难点:

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的,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三个字的。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质疑。

让学生说说你们平时使用过哪些文明语言呢?当我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麻烦时,“我”们应该说声——,生齐接“对不起”,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由生活出发,自然引入。学生有话可谈,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质疑: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学生自由发问,“谁”说,为什么说,怎样说,说的结果如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以课题为辐射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概要,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步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让同学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朗读情况,师生评议。 (评议要中肯恰当,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让学生乐于朗读。) 解疑: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已解决了哪些疑问? 学生释疑结果:其它容易回答,但“我”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对不起”的,三年级学生说不清楚。 (学生自己提问,然后通过朗读,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再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点拨下,让学生自己寻得答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三、抓住重点段,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我”在什么情况下说“对不起”的呢?这个问题我们暂时放一放,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朗读并思考:“我”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抓关键词语“并不固执自私”体会出“我”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也是一个能为他人考虑的孩子。 通过对“挨板子”的影视镜头的回忆,并与我不敢向别人认错的心情比较,初步感受“我”向别人认错的痛苦难受的心情。 (注意联系已有的生活阅历,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朗读体会“我”的心情。

2、学习的四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我”有这样一个毛病,所以当“我”用铅笔划破了同桌的下巴后,老师要“我”道歉,“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我”的心情。

班级交流,说说读出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一句话当中体会出这种心情的。

(1)从“可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快石头似的,连一个字也吐不出。”“我愣愣地站在同桌前,不敢看任何人的脸。”看出“我”当时心里难受、紧张、害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

(2)“在心里,我不知已责备自己多少遍了。”看出自己知道做错了,很自责的心理。

反复朗读,读出“我”难受、紧张、害怕、自责的心理。

联系上下文,进一步体会”我”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再找找还有哪些句子也表达了“我”的这种心情。共三句:

① 我一时不知所措,窘得满脸通红。

② “我——我——”我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③ 要说出这三个字,真的好难好难。 朗读体会。

(经过学生深入探讨,把握了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实现了情感的“内化”“吸收”的过程,朗读则是对己理解的思想内容的“外化”“升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的,也就是“在读中悟”和“以悟促读”的有机结合。)

3、学习五——八自然段

过渡:“我”要说出这三个字,是那么难,那最终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说出“对不起”的呢?

默读五至八自然段。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小结: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在“我”提高了自己认识的前提下,在榜样的推动下,“我”终于鼓足了勇气说出了“对不起”三个字。

(这是课文的难点,但经过上面的铺垫,以及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也就水道渠成了。)

四、总结全文,回归生活。

1、做填空题。

“我”说了“对不起”后,老师( ),同桌( ),同学们都( ),“我”和陆叶还( )。

2、总结性提问

这个结果好不好。同学们喜不喜欢课文中的”我”?说说理由。

3、十运会即将在南京举行,我们南京市开展了争当文明市民的活动,同学们也是当中的一员,你们打算怎么做。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4、交流,点评。

(语文只有与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情感。

2、搜集文明礼貌用语至少三条。

3、搜集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一则。

板书:

“对不起“

以 前: 向别人认错难受

老师同学的鼓励 那 一 次 后: 超越自我

我的认识、榜样、勇气

篇二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意思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课文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准备:1.课件

2.字卡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已经知道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2、揭示,板写课题:对不起

3、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词语

二、看图学文

1、出示课文插图,给学生讲故事

下课了,小青和小华去操场上活动,小青和小华在活动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小青不小心踩着了小华的脚,你们知道小青会怎么做吗?(出示课文句子:小青不小心踩着了小华的脚)

2、学生打开书自学课文

3、指名说一说这时候的小青说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青不小心踩着了小华的脚,他红着脸说:“小华,对不起。”

领读跟读句子

讨论理解小青为什么说对不起。(初步让学生认识到做错事时,要学会说“对不起”)

4、思考小华又会说什么呢?

5、指名说一说,出示课文句子:小华笑着说:“没关系。”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讨论理解小华为什么说:“没关系。”(理解小华也是一个懂礼貌的学生)

6、谈话认识小华和小青都是懂礼貌的好学生

小青做错事时主动认错说“对不起”,小华宽容地原谅了小青说“没关系”,他们都是懂礼貌的好学生,他们还是好朋友。

7、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小青和小华还是好朋友

教师领读句子学生跟读句子

8、小结课文内容,带领学生读课文

要向小青和小华学习

三、看图辨别

1、出示图片说一说这样做对吗?

2、看图说一说应该如何做(进一步明白做错事时应该主动道歉说“对不起”)

四、情景表演

1、看视频故事加深理解

2、创设情景表演:上课写字时不小心手臂碰到了旁边同学,该怎么办?

指名表演,认识道理

五、说儿歌总结

1、跟老师说儿歌

《文明用语挂心头》

我们都是好朋友,

团结有爱讲礼貌。

“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文明用语挂心头

2、齐读课文

3、口头总结:学会了“对不起、没关系”这两个礼貌用语。并且还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说“对不起”,在什么情况下说“没关系”。大家都学得非常好。希望大家今后要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说出图的主要内容,说得清楚明白,句子完整、通顺。

2、懂得对人要有礼貌,要互相谦让,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图意叙述清楚、明白。

难点:练起来说三幅图的图意,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孙悟空考小明》中的小明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孙悟空称小明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是啊,有礼貌的孩子说话时常用上“您好、请、再见”等礼貌用语。礼貌用语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要学习说“对不起、没关系”这两个礼貌用语,看谁学得好。

二、初步观察,粗说大意

请同学们看三幅图,想一想,图上讲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仔细观察图片,把每幅图的意思说具体。

第一幅: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把刚才的几个问题连起来说说图意。

3、同桌练说,指名说,开火车。

第二幅:

1、想一想:丁丁不小心把冬冬的铅笔盒碰落在地,丁丁会说些什么?冬冬又会说什么?

2、丁丁又是怎么做的?

3、连起来说第二幅图的意思。小声说——指名说。

4、问:刚才小朋友说的一段话里,有没有用上礼貌用语?用了哪两个礼貌用语?

第三幅:

1、丁丁捡起铅笔盒,会对冬冬说些什么?冬冬又会怎样说?

2、指名说说图意。

3、这段话里有没有用上礼貌用语?是哪个词?

四、连起来说说三幅图的意思。

看谁说得清楚、明白,句子完整,而且能用上礼貌用语。

1、先各自准备练说,同桌互说。

2、指名说。

五、分角色练说

1、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丁丁和冬冬,其余生评议。再同桌表演。

2、讨论:在平时的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应该用“对不起”,哪些情况下应该用“没关系”?举例说明。

3、想一想:以前你遇到过这些情况吗?你怎么做呢?请有条理地说一说。

六、小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

2、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 = 、>、<的含义。

(一)认识1—5

教学过程: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分类数一数1—5五个数,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出示数字1—5,让学生认识并写数。

2、动手操作,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

2、 练习:想一想,做一做,1—4题。

教后记:1 通过讲12345的数字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五个数字.

2 对于每一个数字的具体含义学生也能够体会.

3 对于12345的书写学生则比较难把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教案


认物体
(一)认物体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2、 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

二、 导入(做房子游戏)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讲述: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在做一栋,我们今天也来做做小小建筑师。

三、 动手操作

1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

2 介绍自己的作品

3 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

四、 动手摸索:搭积木。分一分。识形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五、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六、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七、 小结。

4、 巩固认识:

一、 想想,做做:1—3题。

二、 对应一课一练。

教后记:

(二)有趣的拼搭

一、 教学目标:

1、 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 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二、 教学过程:

1、 激趣揭题:出示小红花,交朋友。回忆上节学了哪些物体?

2、 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3、 组织活动:①滚一滚。A听口令操作。B讨论交流。C左右轮流操作。D师生共同总结。

②堆一堆:A操作。B讨论交流。C学生评价。

过程:派四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积木比赛,看看谁的车子开得快?(评出冠军后说说为什么他能得冠军?)

③摸一摸:A指名上台摸。

过程:闭上眼睛,让学生出来摸一摸,不准偷看,你能猜出你摸的是什么物体吗?(猜对的掌声表扬)

B分小组堆。

④搭一搭:A学生操作。

看看谁堆得高?

B讨论交流。

圆柱体很难堆起来,球不能堆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堆得高。

C;评选优秀设计师。

⑤数一数:A投影出示三幅图。B学生说。C看课本图填数。

三、 小结。

教后记:1 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很快认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

2 有一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圆形和圆柱、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

3 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具体说出圆柱、正方体和正方体的作用。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虹》教案三篇


《虹》是一篇短小优美的散文,小编准备了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虹》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彩虹的美,培养爱美的情趣。

2、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

1、重点句子的理解(两个拟人句、一个问句),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2、让学生感受虹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教学难点:

1、课文最后一个问句的理解。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感情朗读词语和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小朋友,喜欢虹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35课《虹》,谁能读好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复习生字并组词

2、重点提示:“夏“”彩“

3、听写词语:夏天、雷雨、出现、美丽、彩虹、一道

4、校对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读读(出示投影)

三、学习课文

1、通篇感知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经常会下雨吗?

(2)下雷雨前,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那雷雨过后呢?你们看!(出示雨后大自然的动画图)

(3)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感觉怎么样?(自由说)

2、学习第1段

(1)雷雨后的景色多迷人啊,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读读第1小节(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色)

(2)谁想来读读、指名读。

(3)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看看你读懂了些什么?

(4)山啊,树啊,好像洗了个澡。

A、喜欢这个句子的小朋友来读读。

B、说说你们从这个句子读懂些什么?

C、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D、那么舒服,他们肯定很开心,山和树会说些什么?想想这时你就是山,你就是树,你想说些什么?(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可以站起来)

(5)稻子啊,玉米啊,全都喝了个饱。

A、喜欢这个句子的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B、读懂了些什么?

C、是啊,雷雨前他们渴得难受,今天终于吃饱喝足了,真舒服、真痛快!那它们又会说些什么?

D、能读好这句话吗?(表情、动作)

(6)你们读得真棒!雨后的大自然一片清新自然,多么干净、多么精神,它们可舒服啦!能读出这种舒服、开心的感觉吗?(加上你的动作、表情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7)看着那么美的景色,那么美的文字,想不想背下来,记在自己的脑子里(背诵)

3、学习第2段

(1)雷雨过后,大自然转眼变得特别干净、清新,小朋友,你们看太阳公公出来了,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想不想再仔细地看看彩虹?看到那么美的彩虹,你们想对彩虹说些什么?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第2段。

(4)指名读读。(评议)

(5)指导朗读:“是谁飞上蓝天,画成了这座七彩的桥?”谁来读好它。

(6)会用“是谁”说个问句?

(7)读了这个句子你们有什么总是要问吗?(质疑解答)

为什么说彩虹是座桥?为什么彩虹是座七彩的桥?

(8)想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让小博士来告诉你!(出示彩虹形成原因)

(9)你读懂得了什么?可能有些还不懂,等你长大了就会慢慢明白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1小节。

(10)背诵、配乐(指名配乐、集体配乐)

四、雷雨后出现的彩虹太美丽了,小朋友都很投入,我们再来陶醉一番怎么样?合上这优美的音乐把课文读读。

五、看到这美丽的彩虹,小朋友都呆了,老师还要让你们惊呆,还有更美的呢!你们看!(出示各种各样的彩虹组图)

想不想把眼前的美丽留住,合出你的纸和笔画画彩虹(你觉得彩虹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就怎么画)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虹、夏、全、现、道、美、丽、彩”,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解“夏天、出现、美丽、彩虹”等词的意思。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结合说话训练,学习字词

(1)联系生活实际,学字词。

A.现在是什么季节?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常常要下雷雨。

B.学生词:夏,师范写“夏”,学生书写。

(2)看幻灯,欣赏画面,学字词。

雷雨过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看幻灯片。

A.雷雨过后出现了什么?学习:道。彩虹。师范写“彩”“道”,学生书写。

a.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彩虹?看板书“一道()的彩虹”。学习:美丽。师范写“美”。

b.彩虹美在哪里?

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出示彩虹图,认识各种颜色并进行说话训练:彩虹的颜色真多,有......)

形状:用“像”说话。师范写“像”,学生书写。

c.串词语描述,夏天的午后,下了一阵雷雨,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远远望去,好像一座七彩的桥。

学习:“现”。自己分析字形。

B.雷雨后的景色中,还有什么景物也很美呢?(山、树、稻子、玉米等)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呢?今天我们学习第35课虹,齐读课题。

C.请小朋友找出描写山、树、稻子、玉米等景物的句子读一读。学习:全。分析字形。

(二)读通课文

(1)指名读课文。(读错的字音纠正,难读的句子跟读。)

(2)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每个生字书写3个。

(2)课堂作业本第1题。

篇三

教学目标:

1、借助媒体复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中意思难懂的句子。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学懂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雷雨后天空大地美丽的景色,感受彩虹的美,初步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两句比喻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学懂课文,感受雨后大地美丽的景色,感受彩虹的美丽。

课前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媒体复习字词

1、媒体演示学生做摘苹果认生字的游戏。

2、认读词语练习用“美丽”说一句话。

二、观看录象初知内容

1、导入:夏天到,雷雨多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那么雷雨过后,大地天空中会出现哪些变化呢?请小朋友仔细观看下面一段录象。

2、学生各自交流。

句式说话:雷雨过后。

三、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导语:雷雨过后,空气新鲜,天气凉爽,景色美丽。今天,老师向小朋友介绍一段写雷雨过后大地美丽景色的话,希望小朋友能喜欢。

(2)媒体显示课文第一段,学生边自由读边思考有几句话?

(3)齐读第一句话,想: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习第二句“山啊,树啊,好像洗了个澡。”

①读一读有什么问题问吗?

②老师整理学生的问题,围绕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③交流讨论情况设计训练点

明白句意谁好象给谁洗了个澡?

观察说话雷雨过后,山____________,树_____________。

想象说话假如山树会说话,他们会说些什么?

尝试美读学习用高兴喜欢的语气朗读。

(5)同上学习第三句“稻子啊,玉米啊,全都喝了个饱。”

交流讨论情况时设计训练点

观察比较展示雨前雨后两张玉米苗照片,让学生辨认哪张是雨前的玉米苗?哪张是雨后的玉米苗?为什么?

理解字词雨水来了,干渴的玉米苗会怎么样喝水?你是怎么理解“喝了个饱”?

想象说话玉米苗喝饱了雨水,长得更好了。到了秋天是怎么样的?

尝试美读用高兴喜悦的语气朗读。

(6)学习迁移说说雷雨过后大地还有地方发生了变化?(有能力的小朋友自己联系生活说一说,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从老师给你的四幅图中任选一幅说一说)

(7)朗读背诵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1)导语:雷雨过后大地发生了好大的变化,天上也非常的美。

(2)观察感受彩虹外形美

媒体展示彩虹图:说说天上有什么?你能用一至两句话夸一夸彩虹吗?

(3)品读感受彩虹的语句美

朗读课文句子“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说说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

句子练习:彩虹的颜色真多啊!有_________________。

(4)领悟彩虹蕴藏的科学道理

观看录象讨论彩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颜色?彩虹是谁画出来的?

评议下面三句话哪一句说得更有科学性?

①雷雨过后,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②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③雷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5)理解比喻句

“是谁飞上蓝天,画成了这座七彩的桥?”

理解句子什么像什么?

观察比较媒体展示“彩虹”图和“桥”图,说说彩虹和桥哪些方很相象?哪些地方不相象?

观察想象假如你在彩虹上,你最想做的事上什么?

朗读训练自由读——指名读——比读——齐

(6)朗读背诵第二段

四、揭示课题总结全文

1、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学习了雷雨过后,天上地上美丽的景色,尤其是感受了彩虹的美丽。谁来给这两段话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揭示课题

3、齐读课文

4、总结全文大自然到处都有美丽的事物,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用自己的小眼睛找到更多美丽的东西。

五、作业背诵全文

课后练习2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浙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同形旁 认一认》教案”一文,希望“浙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同形旁 认一认》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一年级认位置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