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称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称象。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老师课堂教学氛围大大不同。那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称象”,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称象
综合课。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字词卡片、小黑板、实验材料(小水盆、冰淇淋盒、橡皮泥)、认识杆秤,会用杆秤称东西、让学生提前了解船上装了东西会下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揭示课题
1、用夸张的手法画一头又大又重的象,占满黑板。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会议论些什么?在象身上板书“大”、“重”等关键字。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板书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
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小朋友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㈡、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㈢、读书天地: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2、小组读:
⑴、交流认字情况。
⑵、有几个字特别难认,你怎么记?
⑶、读通课文。
㈣、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用猜字的游戏检查认字情况。
2、男女同学比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3、自愿读课文。
4、在投影仪上(或小黑板事先写好)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⑴、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
⑵、出示玩具杆秤: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办法?
⑶、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曹操的态度怎样?理解“直摇头”。
⑷、曹冲的办法是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
⑸、这个办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态度怎样?他会说什么?
㈤、有疑就问
1、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2、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第二节课解决。
㈥、读书评价:在自己读、小组读、老师检查的过程中,感到读书的收获怎样?
㈦、教学效果评测
1、读句子,思考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
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
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
2、读一读句子,做做动作,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想想曹操的心里在想什么。
3、自己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读得正确流利。
㈧、拓展性学习
看图片、插图捏出一头大象,以便下节课做实验用。
第二课时
㈠、复习:游戏巩固
1、用转转盘的方法复习生字。
2、纠错游戏分清字音。
3、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㈡、学习重点段
我们都来当一当曹冲,像他那样称称象,好吗?
1、拿出你们捏好的大象,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你们捏的大象的样子,可以用上书中的词语和句子。
2、曹冲相出了怎样的办法来称象?
⑴、小黑板上出示写曹冲称象的句子。标出句子序号。
⑵、摆出实验的用具,说说你带了哪些东西?想想这些东西是用来代替什么的?
3、四人小组做实验。
⑴、要求:两人读句子,两人做实验,然后再交换。看哪一组配合得。
⑵、一边做实验,一边有什么想法或收获?
4、课件演示称象方法:学生说一 句,演示一步。(如无课件,就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指挥”老师做实验。)
㈢、深入思考,还有什么办法
1、曹冲的办法怎样?想夸一夸他吗?
2、我们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
3、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4、小朋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5、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明这星”标志。
㈣、朗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读给喜欢的人听
1、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2、你想读给谁听?
3、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读给大家听。
4、谁想读给老师听?
㈤、讲故事:愿讲、能讲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愿意讲给谁听?
2、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3、谁能讲清醒官员们的办法?谁能讲清曹冲办法?
4、同桌讲故事。
5、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
㈥、写字
1、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怎样记清字形?
3、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4、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姿势正确的学生。
㈦、教学效果测评
1、自由读题,了解题意。小声拼读音节,想想连起来是什么词,再写下来。2、读读备选的字,比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读句子,想想该选哪个字;再填一填。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他们还有没有称象的好办法。
㈧、拓展性学习
1、曹冲听到官员们议论些什么?他的心里怎样想。
2、我们学的这几篇课文,都充满着智慧,你喜欢吗?还想读这一类故事台吗?
七、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办法可以称象。
八、板书设计
造称
官员们
宰象


曹冲
石头

fwr816.coM编辑分享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称象教案


【教材分析】
《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动脑筋想办法,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七岁的孩子,竟然解决了连官员们都无从下手的难题,学了本文就是想让学生明白遇事要善于观察,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校园生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乐于接受课程标准的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会用“一边……一边……”说话。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愿意主动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多读,明确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转字盘、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一定都见过大象吧!象很大,也非常重。现在我们要知道大象的重量是很容易的,但在古时候却十分困难。可是就有一个聪明的小朋友想出了绝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想知道这个小朋友是谁吗?他想出的是什么好办法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动画欣赏、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动画,并伴有课文内容的录音。
2、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板书课题)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谁想的办法呢?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自由读一读吧!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并圈出文中的生字。
2、交流识字:
同桌间互相学习生字,互相介绍记生字的好方法。(如,给熟字加偏旁,形近字区别记忆等)
四、巩固识字
1、转学盘认字,用硬纸板制作字盘,上面画上十三个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在黑板的某一处作上记号,转动字盘停下后,学生快速说出停在记号处的是什么字。(相机对学生进行扩词、说话训练)。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
例如:议、议论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用一边……一边说话)
⑴指名读。
⑵同桌读。
⑶挑战读。
五、朗读感悟、深入学习
1、刚才同学们读句子读得非常好,老师相信大家认识了文中的生字,你们一定能把文章读得更好。在认真读的基础上,大家找找课文介绍了称象的哪几种办法?你认为哪种,为什么?
学生反馈阅读情况。
2、看来,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那么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让我们边听边看吧!
⑴课件演示称象过程,伴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称象


称象
综合课。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字词卡片、小黑板、实验材料(小水盆、冰淇淋盒、橡皮泥)、认识杆秤,会用杆秤称东西、让学生提前了解船上装了东西会下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揭示课题
1、用夸张的手法画一头又大又重的象,占满黑板。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会议论些什么?在象身上板书“大”、“重”等关键字。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板书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
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小朋友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㈡、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㈢、读书天地: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2、小组读:
⑴、交流认字情况。
⑵、有几个字特别难认,你怎么记?
⑶、读通课文。
㈣、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用猜字的游戏检查认字情况。
2、男女同学比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3、自愿读课文。
4、在投影仪上(或小黑板事先写好)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⑴、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
⑵、出示玩具杆秤: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办法?
⑶、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曹操的态度怎样?理解“直摇头”。
⑷、曹冲的办法是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
⑸、这个办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态度怎样?他会说什么?
㈤、有疑就问
1、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2、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第二节课解决。
㈥、读书评价:在自己读、小组读、老师检查的过程中,感到读书的收获怎样?
㈦、教学效果评测
1、读句子,思考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
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
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
2、读一读句子,做做动作,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想想曹操的心里在想什么。
3、自己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读得正确流利。
㈧、拓展性学习
看图片、插图捏出一头大象,以便下节课做实验用。
第二课时
㈠、复习:游戏巩固
1、用转转盘的方法复习生字。
2、纠错游戏分清字音。
3、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㈡、学习重点段
我们都来当一当曹冲,像他那样称称象,好吗?
1、拿出你们捏好的大象,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你们捏的大象的样子,可以用上书中的词语和句子。
2、曹冲相出了怎样的办法来称象?
⑴、小黑板上出示写曹冲称象的句子。标出句子序号。
⑵、摆出实验的用具,说说你带了哪些东西?想想这些东西是用来代替什么的?
3、四人小组做实验。
⑴、要求:两人读句子,两人做实验,然后再交换。看哪一组配合得。
⑵、一边做实验,一边有什么想法或收获?
4、课件演示称象方法:学生说一 句,演示一步。(如无课件,就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指挥”老师做实验。)
㈢、深入思考,还有什么办法
1、曹冲的办法怎样?想夸一夸他吗?
2、我们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
3、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4、小朋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5、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明这星”标志。
㈣、朗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读给喜欢的人听
1、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2、你想读给谁听?
3、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读给大家听。
4、谁想读给老师听?
㈤、讲故事:愿讲、能讲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愿意讲给谁听?
2、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3、谁能讲清醒官员们的办法?谁能讲清曹冲办法?
4、同桌讲故事。
5、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
㈥、写字
1、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怎样记清字形?
3、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4、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姿势正确的学生。
㈦、教学效果测评
1、自由读题,了解题意。小声拼读音节,想想连起来是什么词,再写下来。2、读读备选的字,比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读句子,想想该选哪个字;再填一填。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他们还有没有称象的好办法。
㈧、拓展性学习
1、曹冲听到官员们议论些什么?他的心里怎样想。
2、我们学的这几篇课文,都充满着智慧,你喜欢吗?还想读这一类故事台吗?
七、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办法可以称象。
八、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称象


称象
综合课。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字词卡片、小黑板、实验材料(小水盆、冰淇淋盒、橡皮泥)、认识杆秤,会用杆秤称东西、让学生提前了解船上装了东西会下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揭示课题
1、用夸张的手法画一头又大又重的象,占满黑板。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会议论些什么?在象身上板书“大”、“重”等关键字。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板书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
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小朋友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㈡、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㈢、读书天地: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2、小组读:
⑴、交流认字情况。
⑵、有几个字特别难认,你怎么记?
⑶、读通课文。
㈣、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用猜字的游戏检查认字情况。
2、男女同学比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3、自愿读课文。
4、在投影仪上(或小黑板事先写好)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⑴、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
⑵、出示玩具杆秤: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办法?
⑶、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曹操的态度怎样?理解“直摇头”。
⑷、曹冲的办法是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
⑸、这个办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态度怎样?他会说什么?
㈤、有疑就问
1、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2、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第二节课解决。
㈥、读书评价:在自己读、小组读、老师检查的过程中,感到读书的收获怎样?
㈦、教学效果评测
1、读句子,思考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
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
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
2、读一读句子,做做动作,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想想曹操的心里在想什么。
3、自己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读得正确流利。
㈧、拓展性学习
看图片、插图捏出一头大象,以便下节课做实验用。
第二课时
㈠、复习:游戏巩固
1、用转转盘的方法复习生字。
2、纠错游戏分清字音。
3、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㈡、学习重点段
我们都来当一当曹冲,像他那样称称象,好吗?
1、拿出你们捏好的大象,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你们捏的大象的样子,可以用上书中的词语和句子。
2、曹冲相出了怎样的办法来称象?
⑴、小黑板上出示写曹冲称象的句子。标出句子序号。
⑵、摆出实验的用具,说说你带了哪些东西?想想这些东西是用来代替什么的?
3、四人小组做实验。
⑴、要求:两人读句子,两人做实验,然后再交换。看哪一组配合得。
⑵、一边做实验,一边有什么想法或收获?
4、课件演示称象方法:学生说一 句,演示一步。(如无课件,就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指挥”老师做实验。)
㈢、深入思考,还有什么办法
1、曹冲的办法怎样?想夸一夸他吗?
2、我们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
3、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4、小朋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5、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明这星”标志。
㈣、朗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读给喜欢的人听
1、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2、你想读给谁听?
3、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读给大家听。
4、谁想读给老师听?
㈤、讲故事:愿讲、能讲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愿意讲给谁听?
2、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3、谁能讲清醒官员们的办法?谁能讲清曹冲办法?
4、同桌讲故事。
5、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
㈥、写字
1、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怎样记清字形?
3、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4、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姿势正确的学生。
㈦、教学效果测评
1、自由读题,了解题意。小声拼读音节,想想连起来是什么词,再写下来。2、读读备选的字,比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读句子,想想该选哪个字;再填一填。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他们还有没有称象的好办法。
㈧、拓展性学习
1、曹冲听到官员们议论些什么?他的心里怎样想。
2、我们学的这几篇课文,都充满着智慧,你喜欢吗?还想读这一类故事台吗?
七、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办法可以称象。
八、板书设计
造称
官员们
宰象


曹冲
石头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称象》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p88~p91。
教学目标:
1、学会“再、象、像、做、点、照”这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知道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
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非常重。(展示大象的图片)
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称一称。
3、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称象》。(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本课易读错的字较多。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①曹:平舌音,读cáo;
②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错,要注意区别;
③量:多音字,本课读“liàng”。
(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巩固字义。
(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出示田字格,演示两个生字的笔顺,其它的让学生演示,教师指正。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4)交流记忆方法: 
“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注意区分右半部分。
“曹”和要注意笔画笔顺:曹:共11画,下半部分是“曰”字。
“柱、秤、杆、倒”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
(5)组词语
再(再见) 象(大象) 像(好像)
做(做事) 点(点头) 照(按照)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2、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
(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讲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议论的句子,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议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
3、说一说通过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
四、随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头 条 根 杆 棵 块 艘 把
一( )秤 一( )肉 一( )船 一( )象
一( )树 一( )针 一( )钱 一( )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1 称象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事情:看大象
身子:像一堵墙
象:又高又大 有多重?
腿:像四根柱子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1课 《称象》(板书课题),注意“称”字读一声。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 称象。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2自然段段,今天我们学习第3、4、5自然段。
一、学生朗读全文
二、讲读第3自然段。
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后,谁来说说人家送曹操一头怎样的象?
师:是啊!这头大象真大,曹操非常想知道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官员们想出了那些称象的办法?曹操是怎么反映的?
1、自由轻声读第3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官员们说出了两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行不行?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方法一: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早一杆大秤。(不好:没人提得起这杆秤。)
方法二: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不好:大象会死,很可惜。)
板书: 曹操
官员们:造大称 宰象 直摇头
3、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直摇头”的意思。
课件出示句子:(“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于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4、再读一读,体会曹操的态度。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
2、 开火车一人读一句。思:曹冲说的五句话里,哪几句是写他说的称象的过程?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划出),齐读2——4句
4、师:曹冲的5句话,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曹冲说的第1句:告诉我们他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二层就是第2、3、4句:告诉我们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
第三层是曹冲说的第5句话:告诉我们曹冲的办法产生的结果。
5、曹冲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他说就行了,为什么要站出来说?比较“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和“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体会“才7岁”,说明曹冲的年龄很小。
6、重点学习第二层。
(1) 默读,思:曹冲说的称象的办法,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引读: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2)画出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交流——齐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用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赶上“船”,“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赶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
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了“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程度是一样的。以小组为单位边说边演示称象过程。观看电脑演示。
(4) 出示四个小问题,想一想曹冲当时:
①为什么把大象赶上船后,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②为什么要到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再称船上的石头?
③为什么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④为什么要往船上放石头,而不放别的?
(5)讨论:曹冲说的以船代秤的方法比官员们说的方法哪个好?为什么?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
(6)由此可以看出曹冲是怎样的孩子?(聪明,爱动脑筋)
(7)刚才我们所说的都是曹冲称象中的问题,让我们把曹冲说的方法再读一读。读的时候要读出曹冲聪明、爱动脑筋,把有志不在年高的志气读出来。
四、讲读第5自然段
1、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哪个词告诉我们?(果然)
“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3、讨论: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想一想。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讨论宰大象称象块的办法后又可能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思考:
(1)学习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学习曹冲善于观察。
五、扩展学习
1、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
2、动脑筋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能不能想想办法简便快捷的称出大象的重量。
3、回答后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六、随堂练习
1、用下面的词语练习造句。
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有的……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直”,说明曹操对官员们的想法非常不同意。)
(2)曹操的儿子7岁。
曹操的儿子才7岁。(“才”,说明曹冲刚刚7岁,强调年纪很小。)
(3)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到底”,说明大家都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3、按曹冲称象的方法的先后顺序标序号。
( )赶象上岸 ( )称石重量 ( )船舷画线 ( )赶象上船 ( )船上装石
七、板书设计
板书:
11 称象
曹操
官员们:造大秤 宰象 直摇头
曹冲 :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点头微笑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称象”一文,希望“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称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