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下册a版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语文下册a版教案,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a版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a版教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死攸关、绝妙、从容、镇定。

2、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行为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都可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2、解题:“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烛光为什么会导致生死攸关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3、 学生质疑问难。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一起去体会体会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已经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生死攸关——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绝妙——非常美妙,非常巧妙。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镇定——不慌张,沉着。

3、指名轮流读课文,抽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是如何想办法保住情报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到,这支小小的蜡烛,这微弱的烛光已经和伯诺德夫人一家紧密相连,更与受德国侵略的法国这个国家生死攸关。那么,为了保住这生死攸关的烛光,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并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2、抽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并相机板书。

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下。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

3、伯诺德夫人为了换蜡烛,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找出“连忙”、“轻轻”、“吹”等词语,体会夫人的机智和勇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自学4~7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文中大儿子和小女儿的哪些行为中,体会出他们的机智和勇敢?

(抓住“慢慢”、“从容”、“娇声地”、“镇定”等词语,认真体会。)

5、课文的题目是“生死攸关的烛光”,读过全文,你认为从哪些语言可以体会到“生死攸关”,请同学们用“——”勾出来,并反复朗读、体会。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从战士董存瑞的身上感受中国人民的解放军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从战士董存瑞的身上感受中国人民的解放军为什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教学难点:

从战士董存瑞的身上感受中国人民的解放军为什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使用:

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及他们的事迹。你对些人物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位抗站英雄的故事。

二、出示目标。

见教学目标

三、自学提示。

1、读读通顺流利

2、读说说讲了哪个人的小故事

3、读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4、读你对哪段最感兴趣,为什么?有感受情的读一读

四、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小组交流

读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在故事情节和写作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然后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全班讨论

为什么中国*能够打败外国侵略者,中国军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一个自然段

说说自已读后感悟,你体会到了什么。

六、教学字词。

1、小组内自学本课词语

2、小组自学本课生字

七、积累内化。

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八、当堂作业。

汇报你收集到的关于这些小故事人物的其他故事或诗句。

九、全课总结。

谈感想

板书设计:

22、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封锁道路——请求炸暗堡

——冲到桥下——舍身炸暗堡

——解放隆化

仇恨 勇敢机智 视死如归

坚决 坚强 英勇献身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

2、设置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

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

(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

(3)从字面上看。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2。

4、朗读指导。

四、学习第三段。

1、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把它们划出来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通晓、刻苦、疏忽、喜讯、纪律、翩翩飞翔、倍感亲切、搏击风雨”等。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爱鸟、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3、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4、能体会引号的作用。

5、能发挥想象,编写一段自己与一种鸟的有趣的对话。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爱鸟、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2、能体会引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发挥想象,编写一段自己与一种鸟的有趣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为什么?

2、鸟也有语言,鸟的语言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去揭开谜底。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鸟语(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各种方法理解词义。

2、自学反馈,出示词语。

指名读、齐读,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三、深入研读,学习课文。

1、师过渡: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的身姿,爱听鸟儿的鸣叫。天长日久,孩子和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与鸟儿有异常深厚的感情?

(出示句子

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

听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有人也真懂鸟语。

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

2、“我”和哪几种鸟对话?听鸟儿说些什么?有什么收获?轻声读课文4—8节,圈圈画画。(板书)

3、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有引号的句子,请你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句子中的引号分别表示什么?

(我问布谷鸟:“你做些什么?”

听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

我多么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

春天,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啼叫着。)

1)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引号?板书:“”

2)谁知道引号的作用?

3)交流,师板书:1、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2、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3、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4)想一想这里的引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5)交流。

4、是啊!天长日久,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却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引读)

出示: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

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

从那里,我

查看全文>>>

教学理念:

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自主感悟。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并出示课题(2′)

1、出示荷花flash视频,音乐引入,学生如痴如醉地欣赏

师:欣赏到这一池一池的美丽荷花,你特别想做什么?

2、师: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花朵上,却对花的叶、茎不大注意。俗话说,花红需要绿叶扶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荷叶的文章。(课件出示莲叶图)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课件出示祖母)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莲叶青青

指名读。(青是指颜色的碧绿。在这,作者用一个青不够,还连用两个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齐读莲叶\青青)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3′)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后向老师点头示意并马上坐好。

2、生用一两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板书“喜欢莲叶”、“剪叶治疮”。

3、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

三、品读2-4自然段,学习祖母喜爱莲叶部分,感悟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之情。 (10′)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祖母在种荷、养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2、学生找出叙写祖母喜爱莲叶的内容(2---4自然段)

3、感受喜爱莲叶

a、理解: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祖母喜爱莲叶,对荷花下功夫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并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说。

b、前后六人围成一个学习小组,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c、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谈谈你的体会)

(1)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2)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并积累“深邃、神秘”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父亲教“我”猜谜时的语气;理解“父亲的眼睛多神秘呀!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光明。”的含义

3.按照提示,学习“先概括段落大意,再把段落大意连起来”的方法,把父亲教“我”猜谜语的故事进行简要复述。

4.通过课文阅读,从父亲的谜语中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父亲教“我”猜谜语的故事。

2.反复诵读文本,从作者与父亲的猜谜过程中,体会到深沉的父爱无所不在。

教学难点:

1.整理课文描写的三个场景,其中第二个场景的概括。

2.按照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欣赏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

(1)板书:21、父亲的谜语

(2)齐读课题

3.整体感知:说说通过预习,你觉得父亲的谜语怎么样?

4.理清脉络

出示:请你根据提示,找到相应的小节,用“‖”给课文分成三段。

(1)夏日的晚上,最有趣的事是猜父亲的谜语。

(2)有一条谜语,“我”苦思冥想猜不出,父亲给了我巧妙的提示。

(3)每当“我”有烦恼的时候,父亲总会念起谜语,这些谜语给“我”无限的快乐和光明。

(生交流:(1)1-2小节(2)3-10小节(3)11-12小节)

二、研读课文,赏析语段,体会父爱。

1.出示课中小练习,默读思考,完成练习。

2.交流,品读,感悟父爱。

片断练习一

(1)自读第1、2节,填空

填空:夏日的晚上,我觉得最有趣的事是猜父亲的谜语,因为我喜欢看父亲那_______;喜欢听父亲那_______;猜谜的过程也是我享受______的过程。

(抓住猜父亲的谜语之“有趣”,重点品析“眯”“深邃”,通过朗读,感受父亲的爱)

片断练习二

默读第六节,填空并思考

描写父亲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

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的巧妙之处吗?

(抓住父亲的神态和动作,感受父亲提示的“巧妙”。)

片断练习三

(3)读下面的句子,请尝试提出问题。

啊,父亲的眼睛多神秘啊!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光明。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钓鱼》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钓鱼》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5.……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

查看全文>>>

小编精心挑选后认为“通用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是最精彩的一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值得分享请不要吝惜将它分享给所有人!

通用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

为了今天的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我要求同学们回家做好准备,先写下发言稿。今天批阅,发现全班49人,1人病假,1人未交,其他47人,只有1人士自我推荐的,其他都是推荐别人。我想,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孩子缺乏自信心。这在当今社会是不行的。于是我给他们讲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和毛遂自荐的典故。学生听了若有所思。我说:同学们,现代社会你不仅要有才,还要学会自我推荐,主动将自己的亮点展示出来。比如两个同样有才华的人,一个敢于自我推荐,而另外一个等着别人来发现他。于是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已经在大公司里锻炼了好久了,而另外一个却还在那里等待着

接着,我讲到我们班的情况。你们不敢推荐自己,那就是你们缺乏自信的表现,你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记得以前我们班的学生(我没有将现在的孩子贬低的意思)经常缠绕在老师的身边,让老师借书,让老师帮他修改日记,让老师帮他可想想你们呢,反过来了,是等着我们来找你。比如啊老师给你们念的《夏洛的网》,都提示大家几次了,老师念着嗓子疼,可竟然没有一个同学主动提出让老师,把书借给我先看,然后我来讲。讲到这,好几个学生轰动了,老师,我想的呀,我不敢呀。就是呀,借给我吧。我笑了:呵呵,老师说了,你才想到啊。晚了!唉。大家在叹气。

我话虽这么说,但我却是真的盼望着有学生在放晚学的时候向我主动提出,把书借回去,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看完。我等待着

附:酒香不怕巷子深

在泸州老窖国宝窖池所在地泸州南城营沟头,在明清时代有着一条很深很长的酒巷。酒巷附近有8家手工作坊,据说泸州最好的酒就出自这八家。其中,酒巷尽头的那家作坊因为其窖池建造得最早,所以,在8家手工酿酒作坊中最为有名。人们为了喝上好酒,都要到巷子最里面那一家去买。传说在1873年的时候,中国洋务运动的代表张之洞出任四川的学政,他沿途饮酒做诗来到了泸州,刚上船,就闻到一股扑鼻的酒香。他心旷神怡,就请仆人给他打酒来。谁知仆人一去就是一个上午,日到中午,张之洞等得又饥又渴,才看见仆人慌慌张张抬着一坛酒一阵小跑。正在生气之间

查看全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a版教案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语文下册a版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语文下册a版教案,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a版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