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这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钓鱼》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爷爷的芦笛》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21、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第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课上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相传古时候,在古阿拉伯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有一天,山努亚和他的弟弟萨曼来到一片紧邻大海的草原,当他们正在一棵树下休息时,突然海中间冒起一个黑色的水柱,一个女郎来到了他们身边,并告诉他们天下所有的妇女都是不可信赖、不可信任的。 国王山努亚和弟弟萨曼回到萨桑王国后,他们杀死王后和宫女、奴仆。从此,山努亚深深地厌恶妇女,存心报复,他开始每天娶一个女子来过一夜,次日便杀掉再娶,完全变成了一个暴君。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 宰相的大女儿桑鲁卓,对父亲说她要嫁给国王,她要试图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进宫后桑鲁卓每天晚上都给国王讲一个故事。这样,桑鲁卓每天讲一个故事,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山努亚说:“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决心不杀你了,你的故事让我感动。我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永远保存。”于是,便有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也叫《天方夜谭》。你们有没有读过这本书呢?《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学生充分自学,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⑴利用生字卡片,多种形式地读生字。 ⑵通读全文。 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清脉络 1.小组交流: 故事较长,但过程很清晰,主要分三个部分: 无意中救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四、投影提示阅读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说说魔鬼和渔夫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 2.小组交流: 魔鬼:凶恶,狡猾,愚蠢 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3.练习读一读划出

查看全文>>>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以“火”导入 . 导语 :同学们,对于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你能说出火的用处吗?读题目,说说你想了解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哪些事? 在发明电之前,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无一处能离开火。可以说,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火的使用是人类历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有了火的帮助,人类就开始有了技术发明,向进步和文明迈出了第一步。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文明的象征。在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在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背着天神宙斯,把火从天上偷走带给人间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完成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认读生字新词。 2、边读边思考:火是怎样来到人间的?火为人类带了了什么?为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准备与大家交流讨论。 4、初步汇报交流 5、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和生词。 6、交流思考的问题。交流时,先说一说,再读文中相应的句子和段落。试着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书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交流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火?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忍受那样的折磨? 二、 结合学生的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1、自从有了火,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省略号加以补充。 小结:对,在漫漫的长夜,火给人带来光明;在寒冷的冬日,火给人送去温暖。有了火,人类才领略了熟食的美味,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们才能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制作更精细的工具和武器。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 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变化时,他会怎样想呢? 指导朗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 编排 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 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 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

查看全文>>>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二: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三: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五: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六: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七: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二、预习探究 预习提纲 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考考你 1.看拼音写词语: yù wàng zhuózhuàng chénwěn () () () zhèn hàn duǎn zàn zhēnxī () () () 2.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听诊(zhěn zhēn)器 糟蹋(tā tà) 动弹(tán dàn) 外壳(ké qiào) 3.按课文原意填空: 虽然生命_________,但是,我们却可以让_________的生命体现出_________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__________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 3.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四、品读体验 1.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读文,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几个事例?(三个)默读2.3.4自然段,看看分别讲了什么事例? 3.读后交流: 〈1〉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

查看全文>>>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学生发表看法) 2. 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 (板书课题: 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设计意图] 用动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十分亲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 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自学提纲中的方法提示,犹如沙漠中的路标,夜航中的罗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减轻了学生阅读时的负担。 二、提出疑问,梳理问题 1. 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 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 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 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5. 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查看全文>>>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伯什么事;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初步交流。 4、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学生自主读书) 5、把你认为自己读得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 新课 1、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2、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 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填空,并说明理由。 (二)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三) 集体主,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读通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1、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指名接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词语“拮据”、“梦寐以求”。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认识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区别,让学生感受到父亲的诚实、守信。 教学策略:采用品读感悟法,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运用辩论法,针对难点,引导学生辩论,在辩中明理,同时 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创性, 使语言和思维训练得到有机的统一。 教学重点:理解“道德难题”。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汽车模型、留、还的台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做抽奖游戏后谈话:中了奖你是如此高兴,课文《中彩那天》父亲中了一辆汽车,他的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接着学习第19课《中彩那天》。齐读课题。 二、由图质疑,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件出示插图,引出问题。 齐读课题: 师:读的真好,老师要奖励你们,知道我要奖励你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要带你们到中彩现场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图。 1)旁边的人是什么样的表情? 2)车里的中奖人的表情又是怎样? 看到他们截然不同的表情,我想你们心中一定有话要说,你想说就大胆地站起来说给我们听。 生:为什么他中了彩还不高兴: 板书:不高兴 2、出示阅读要求,读文解疑。 师:遇到问题了,你们想怎样解决?老师认为读书是的办法。出示阅读提示。请大家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描写我心情的句子,用曲线画出父亲为什么不高兴的句子。 自读课文,读后汇报。 3、引出道德难题。引导归纳:留?还。联系上下文回答。 板书:道德难题。 师:所谓难题,就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果这是一道考试题,你觉得是填空题还是选择题? 生:选择题。 师:那父亲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生:就是要把汽车留下来自己开,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范文资讯网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