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初中七年下册数学教案 > 导航 >

初中七年下册数学教案,2024初中七年下册数学教案,初中七年下册数学教案范本

初中七年下册数学教案

有序数对 课型:新授 备课人:霍红超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 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 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二.概念确定 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1.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2.教材40页练习 三.方法归类 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1.如图,a点为原点(0,0),则b点记为(3,1) 2.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 处。 例2 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巩固练习] 1. 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部分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 北偏东60的方向有哪些单位?要想确定单位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数据?火车站与学校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样确定他们的位置? 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方法 学生尝试描述位置 2. 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 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小结] 1. 为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 2. 几种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44页:1题

查看全文>>>

数轴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 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 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 问题3: 1, 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 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 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 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 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查看全文>>>

平行线的判定(1)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二、练一练1、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三、选择题 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 5.2.2平行线的判定(2)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学习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如图2,若∠2=∠6,则_____

查看全文>>>

数轴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 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 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 问题3: 1, 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 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 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 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 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查看全文>>>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 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 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探索新知 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 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 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

查看全文>>>

正数和负数(1)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

查看全文>>>

正数和负数(1)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

查看全文>>>

平行线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学习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一、学习过程:预习提问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 (一)画平行线 1、 工具:直尺、三角板 2、 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3、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二)平行公理及推论 1、思考:上图中,①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②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③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 ②探索:如图,p是直线ab外一点,cd与ef相交于p.若cd与ab平行,则ef与ab平行吗?为什么? 二、自我检测:(一)选择题: 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因为a//d, b//c,所以c//d b、因为a//c, b//d,所以c//d  c、因为a//b, a//c,所以b//c d、因为a//b, 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二)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 条,而经过l外一点,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 条。 2、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 (1)l1与l2 没有公共点,则 l1与l2 ; (2)l1与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在同一平面内,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 4、平面内有a 、b、c三条直线,则它们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个。 三、cd⊥ab于d,e是bc上一点,ef⊥ab于f,∠1=∠2.试说明∠bdg+∠b=180°.

查看全文>>>

正数和负数(1)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

查看全文>>>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 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 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探索新知 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 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 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

查看全文>>>

初中七年下册数学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初中七年下册数学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初中七年下册数学教案、2024初中七年下册数学教案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