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2024七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

如何才能写出更加出色的范文?大多数人似乎都很难喜欢上写文档,收集相关的范文是很好的一个方法,小编整理了一份“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的详细资料以满足您的需求。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七年级(7)、(8)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这个学期里,我全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总结过去,挑战明天,更好地干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本人的的教学工作做一简要小结:

一、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在知识点或是如

何讲授知识点上,碰到有疑问的地方,我都会在上课前请教其他老师并跟他们探讨,把它弄清楚弄透彻后才传授给学生。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 5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俗话说,“五个手指三长两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基础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意给不同类型学生施加不同的压力,给他们分配不同的目标任务。对于优等生主要是加大训练的难度,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中等生则主要是提供不同的题型,适当增加难度,训练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见识,以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技巧。对于后进生,我主要是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 6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查看全文>>>

一、学情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第7章:一元方程组;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9章:多边形,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 教学重点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查看全文>>>

教学设计思路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回顾与反思前三章所学内容,领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知识结构及主要知识点,侧重对重点知识内容、数学思想和方法、思维策略的总结与反思,再通过练习巩固这些知识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前三章所学知识作一次系统整理,系统地把握这三章的知识要点; 通过回顾与反思这三章所学内容,领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深化一步,以有利于掌握; 发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概括整理能力; 进一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逐张复习每张的知识要点,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这三章的重点内容; 难点是能灵活利用这三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每一章的知识结构及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每一章的知识点。

点击此处或目标另存为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教案: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九节第二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在整式的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作为整式的运算的一部分,它是整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重要部分。 2、就第一章而言,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整式的运算这一章,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是很重要的一块,整式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整式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除法又是学生接触到的较复杂的整式的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整式的运算中转化思考方式及推理的方法等,都在本节中。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的依据。重点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及其应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其基本方法与步骤是化归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因此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关键是将它转化为单项式除法的运算,再准确应用相关的运算法则。 难点是理解法则导出的根据。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知,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的实质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的运算转化为单项式的除法运算。由于 ,故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也可以看做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单项式除以单项

查看全文>>>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1)班有学生40人,新转学来一名女生。上学期末考试及格人数28人,高分人数3人,优秀人数15人,虽然学生成绩在年级排名第一,能过镇中线,但是学生未能发挥出真实水平。优秀临界生以及及格临界生的提升潜力较大。 一(7)班有学生38人, 上学期末考试及格人数18人,高分人数2人,优秀人数5人,全班优秀学生不多不够拔尖,成绩中层的学生占据大部分。学生好动,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够高,学生好动,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提升空间较大。 两班的整体成绩均不够理想。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切合《标准》的课程目标,有以下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4.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5.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第一章: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经历探索整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除运算。 4.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 (a+b)=a2+2ab+b2 第二章: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 4.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方面的兴趣,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 。 第

查看全文>>>

七年级下册数学《10.3从数据谈节水》说课稿 10.3从数据谈节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实验版数学八年级(上)教材第十一章《数据的描述》的第三节。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七年级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本章数据的描述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分层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这样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形式和课前准备 本课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

查看全文>>>

印度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

查看全文>>>

日本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

查看全文>>>

平行线的判定(1)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二、练一练1、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三、选择题 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 5.2.2平行线的判定(2)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学习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如图2,若∠2=∠6,则_____

查看全文>>>

垂线 [教学目标] 1.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 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提问: 1、 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 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 ,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 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 (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 p到直线l的距离。 例1

查看全文>>>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

范文资讯网七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七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2024七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