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 导航 >

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教案,2024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教案,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教案范本

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4,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数字卡、小猫。小兔头饰各一个。山洞、数字宝宝(1-3)

2、4个棒棒糖、奶、鸡蛋、西瓜、草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走线并入座,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二、学习4的分解。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狗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看!

2、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4只棒棒糖。

幼:4个鸡蛋幼:4杯奶。

师:那怎样把这些数量是4的东西分成两份呢?谁知道请举手。

3、我们先来分奶。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总结说我们把这4杯奶,1杯奶分给了小兔子,3杯奶分给了小狗。(边说边出示数字卡)并让幼儿一起学念。重点认识分合号。

4、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分棒棒糖,分的时候不能和前面小朋友分的方法一样。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幼:我把这4个棒棒糖,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兔,2个棒棒糖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2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最后还有4个鸡蛋,谁会用和前面俩个小朋友不一样的方法分?

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幼:我把这4个鸡蛋,3个鸡蛋分给了小兔,1个鸡蛋分给了小狗。

师: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4可以分成3和1,幼儿一起学念。

三、教师小结师: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三种分法。

四、游戏学习4的合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教案出自:这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数字宝宝,(发数字宝宝)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4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4呢?(幼儿讲述1和3合成)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4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4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五、教师小结:

3和1和起来是4,2和2和起来是4,1和3和起来是4.

听音乐继续走(走出教室)六、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练习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

查看全文>>>

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大班数学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及反思》。学生思考和说话也是一个教学的关键点,教案一定要体现扎实的基础知识类。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及反思 篇1

由于数学活动逻辑思维性很强,很抽象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上一次4的组成与分解中,由于我的设计不恰当,整个流程不是很清晰,导致整个活动开展的不是很好。因此,在这次教学中,我让通过情境创设这个环节,让幼儿帮助农民伯伯分萝卜的这种情境,让幼儿发现一个数有多种分法,知道5的4种分法,掌握4的分成,通过此活动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4的组成,知道5的分合关系。

2、发展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掌握5的组成。

活动重难点: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4的组成。

活动准备:

师:小兔子(2个一个小白兔一个小红兔)萝卜(5个)纸团(5个)杯子(2个)幼:笔记录卡数字卡(没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组成与分解。

玩公鸡头母鸡头复习4的组成与分解。

二:情境创设,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

1、师:小朋友真厉害,看看梁老师帮你们请来了谁?

2、出示小兔子。

丰收的秋天到了,农民伯伯扒了许多的萝卜,我们来数数有几个?

3、师出示萝卜并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中间。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观察萝卜的形状的大小、颜色)提问:有几个萝卜?用数字谁来表示?

4、教师:农民伯伯要把5个萝卜分给两只小兔子吃,这可给农民伯伯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农民伯伯?

(幼儿想办法)(师小结:把5个萝卜,一部分分给小红兔,另一部分分给小白兔)

5、请个别幼儿来分。

是提问:你是怎么分的?5个萝卜分成了几个和几个?(根据幼儿的分法出示一种分合式,齐读)引导幼儿说出(按形状的大小或颜色)来分(根据幼儿的分法出示不同的分合式,齐读)小白兔吃了x个,小红兔吃了x个,一共合起来吃了几个?

6、请第二个小朋友来分(依次类推)

小结:5的分法有几种?

三、游戏(猜一猜)

1、大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的棒,老师带来一件神秘的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

2、出示杯子和纸团我们要来和杯子纸团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猜一猜)要仔细听游戏规则。

(把5个纸团分别放到两个杯子里,出示一个杯子,另一个杯子老师要藏起来,

查看全文>>>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水的合成教学反思8篇,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水的合成教学反思(篇1)

首先,抓好“双基”关。本节课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联系。例如,在遇到“浓h2so4、加热”这一反应条件时,引导学生总结“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的条件都是浓h2so4、加热,具体是什么反应要看反应物,“醇的消去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酯化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

其次,把好“重点”关。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本节课的重点是《烃》、《烃的衍生物》中有关知识、反应方程式的运用,难点是运用《烃》、《烃的衍生物》中有关知识、反应方程式、题目中的信息迁移到有机合成中,正确的推导出目标产物。

最后,强化“训练”关。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有待继续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原来我总是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本节课我让学生去黑板推导“中间产物”、“目标产物”、“反应过程方程式”的书写,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但本节课分析、讲解过程还是快。

以后,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真正转变为一个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水的合成教学反思(篇2)

学习6的分合式,对于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每个孩子的逻辑思维不一样,对数的概念不同,因此整个活动以让幼儿自主探索为基础,通过复习、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游戏巩固四个环节强化幼儿感知、认识6的合成。

活动中我提供雪花片、两条鲸鱼、四条金鱼、一张房子分合式图,意在让幼儿通过这些实际的操作材料,更好的理解6以内的合成。

那么结合我的实际教学来说说这节课。

一、 复习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这一环节中,在复习分合式时,当教师没有出示分合式图,幼儿对分合式有点模糊,概念不足,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初步意识到什么是分合式,在出示分合式图后,幼儿既快又准确地将6的分合复述了一遍。对孩子来说,图片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

二、 自主学习6

查看全文>>>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水的合成教学反思精选12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水的合成教学反思 篇1

从本节课的内容看,并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扩展与应用的范畴,因此课标对它们的教学要求并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层次,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还是用老师的教法和学法,老师简单让学生看课本几分钟后,叫学生在课本上画画记号,交代学生背就万事大吉了,而学生呢?对于枯燥的这种教学方法起不是叫学生打嗑睡吗?最后学生不学不获。殊不知本节课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生活常识。为了把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东西变得活起来。要127班、128班两个班都尝试用参与式及问题化教学法相结合,把小组讨论代替了老师读学生听、画。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本节内容我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概念及有机高分子的特征,按排两个小组活动,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用具及用品分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些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这下课堂一下活起来,学生个个眼中有神,投入到小组的的讨论之中,你说我说他说,记录员边听边记录,不亦乐乎,在小组汇报环节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

对于活动探究,我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可以说100%的学生参与在其中,就连基础很差的梁克雄、农仕官、赵建厅三位同学今天都神采飞扬,该讨论的时候讨论,该倾听的时候倾听,对于这个环节我觉得很成功。本环节由学生小组汇报后再由他们讨论得出概念及特征,45分钟就是这样从我们讨论掌声中流逝,下课铃声响了,师生意犹未尽,都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下课回到办分室,自已想想感到很欣慰,有一种尝试成功的喜悦。不是我们的学生笨而是我们老师在备课是否充分,教师的基本功是否好,教师教学艺术是否高,特别是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去何从引导得好。有的老师总是发牢骚,学生启而不发,那内容就上不完了,不管了,我就提示了讲我的了,这起不是又回到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我认为关键的一点是要给学生足够多的信心,让学生看到希望,鼓励勇气,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激活他们,在课堂中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其次是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景要使学生有想象思考的空间,让他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并且注意取材于生活中或刚发生的特大事件且与内容相符或联系,尽可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发现数组成的递增、递减及互相交换的规律。

3.在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10的9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课件、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

1.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2.教师引导10、9、8、7、6、5、4、3、2、1根手指的伸法。

伸出双手,如图:双手平伸是10,弯下一根是9,弯下二根是8,弯下三根是7,弯下四根是6,弯下五根是5。也可以说,弯下一根手指是9和1,弯下二根手指是8和2,弯下三根手指是7和3,弯下四根手指是6和4,弯下五根手指是5和5。

(二)通过故事情境,感知10的分解与组成

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教案出自:教案网)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它们带来很多的宝贝,请幼儿每人取出10个宝贝,试着把它们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自己试着来记录一下

(三)通过课件,学习10的组成和分解

1.师:数一数来了几位小矮人?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2.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 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四)巩固练习

10个小朋友一组,边唱找朋友的歌曲边做游戏,唱完后迅速分成两部分,说一说10分成了几个几?

(五)活动延伸

将各种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供幼儿操作练习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 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 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 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活动难点: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 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 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教案出自:)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 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 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总结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1、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教案出自:)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 4分成了几和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一)3的分解。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二)学习3的减法。 1、教师请一位小朋友让他说说把果园叔叔给我们的3个苹果。(教案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学课件。 2、小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10 的分解组成。 1、故事导入(1) 有几只小兔? (2) 10只小兔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看图,学习10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 除1以外, 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二)游戏活动猜猜猜。

查看全文>>>

这篇《学前班数学教案:复习5的分解与组成》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初步理解除一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 教学准备:数字卡若干、胸饰、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口袋里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5的分解"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5)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四种)分别是:(1和4、2和3、3和2、4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5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5"。如:"我说2"、幼儿答出"我说3"。游戏进行可根据音乐节奏拍手进行数次。 二、基本部分: "游戏"1、"游戏玩得真高兴,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好了,我们到森林了,森林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举例,请一组小朋友做示范)开始进行游戏。"2、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向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数字宝宝了,呢们也快点变一变吧!小朋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你们的数字是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组合)真聪明,看我和她合起来是5,我们手拉手先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三、结束部分: 幼儿操作卡练习今天玩得数字游戏高兴吗?我们把刚才的游戏记录下来好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记录)。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操作卡练习。使幼儿对今天的活动加以巩固、复习。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学生在书写方面要加强练习,规范格式。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一)3的分解。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二)学习3的减法。

1、教师请一位小朋友让他说说把果园叔叔给我们的3个苹果。(.教案出自:和小朋友互动)小朋友问问你,3可以分成几和几?

老师,我告诉您,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

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来就是3。

查看全文>>>

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教案、2024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教案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