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做手电筒》教学实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做手电筒》教学实录。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做手电筒》教学实录,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一、从生活出发,探究基本电路的连接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只手电筒)

生(齐答):手电筒。

师:你能使它发亮吗?

生(齐答):能。

师:谁来试一试。

(学生拿起手电,并装进电池,打开开关,手电筒亮了。)

师:手电筒亮了,它为什么会发亮的呢?

生:有了电池,它就能发亮了。(板书电池)

生:还需要小灯泡。(板书灯泡)

生:还要把开关打开,手电筒才会发亮。(板书开关)

师:如果把手电筒的外壳拿掉,它还能亮吗?老师这儿为你们提供了灯泡、电池、开关,你们能使小灯泡发亮吗?利用桌上的材料试一下。

(学生动手尝试,没能成功。)

师:老师再给你们一些导线,你们再试试。(板书导线)

(学生再次尝试,小灯泡亮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没有导线小灯泡就不亮。

生:用导线把电池、开关和灯泡连接起来,灯泡就亮了。

生:我发现手电筒的外壳可能就和导线的作用一样。

生:我同意李波的意见,手电筒没有外壳,刚才的电路没有导线,灯泡都不亮,所以手电筒的外壳就相当于导线。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能把刚连接好的电路画下来吗?只要自己能看明白就行。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把先画好的展示出来。)

师:同学们都画好了,老师还有一种简单而又科学的画法,你们想不想学?

生(齐答):想。

(教师指导电路图的画法,完整示范画出符号电路图)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指导并把画得较好的予以展示。评价时挑出有问题的,直接借助投影予以更正。)

师:通过连接和画电路图,你发现比简单的电路图有哪几部分组成?

生:一个电路一般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二、从材料出发,自主探究电路的连接

师:同学们刚才都画得很好,现在老师再给同学们增加一倍材料,你还能使灯泡都亮起来吗。

生(齐):能。

师:在连接的时候要注意:两节电池要先用导线连起来,小组合作成功后就用刚学的新方法画出电路图,连在一起的电池要这样画(板书示范)。先讨论再动手。

(学生先讨论怎样连接,再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师:都连接好了,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你们连接的电路,把你们的电路图带上来说说这一电路的特点?

生:我们是从电池先连到一个开关再连到一个灯泡,再连一个开关和灯泡,无论打开哪个开关,两只灯泡都可以熄灭。但是要想两个灯泡都亮,就必须同时按下两个开关。

生:我们是连了两个开关后再连了两个灯泡,断开一个开关,灯都不会亮,一定要两个开关都合上灯才亮。

师:还有和他们的连接方法不同的吗?

生:我们的连接方法不太相同,不过小灯泡也可以发光。

师:噢,说说看。

生:我们是将小灯泡的连接在一起,然后两头各连接一个开关,再连接在电池上。

生:我们有一个发现,我们和第三组的连接方法差不多,就是断开其中一个开关两个灯就都不亮了,而且不可能让一个灯单独亮起来,和家里的灯不一样。

师:大家都是这样的现象吗?

生:都是这样的。

三、从问题出发,探究并联电路的连接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其它组能不能一起想办法,连接出和家里一样的电路呢?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再动手尝试一下,如果实在想不到办法的,请组长到老师这儿领一张电路连接帮助卡。

(学生分组实验)

师:许多小组都已经连接好了,速度非常快,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我们有新的发现了。

生:老师我们也有有新的发现了。

(学生都争先恐后抢着汇报)

师:好,不错,你们来说一下你们的新发现。

生:我们连接的电路,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断开一个开关,另一个灯泡还亮着,只有两个开关都断开,两个灯泡才都熄灭。

生:我们的发现也是这样,不管断开哪一个开关,都有一个灯亮着,断开两个开关两个灯才会都熄灭。

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子,能发现这么多新的东西,你们还能用刚学的新方法把这电路图画下来吗?老师和大家一起画。

(教师将画好的电路图在投影上展示出来,并深入每组进行指导)

师:同学们的电路图画得真不错!(出示制作简易手电筒的材料)课后你能把这些材料连接成一个电路,把它们变成一个手电筒吗?

生(非常有信心地齐答):能。

师:好,今天的课就研究到这儿,下课。

fwr816.coM编辑分享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连续长期的观察月相,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记录纸、月相日记表等。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月相变化情况,要求记录下每天观察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月亮的变化等,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猜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月亮。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板书)

二、研究月亮的各种各样形状

1、动手画月亮。

师:大家说说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画出月亮的样子。

(条件允许的学校,老师可以给每组准备10张24开的白纸,发给学生画月相的纸尽量做到大小相同,能在纸上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这样可以方便比较、排序和发现规律。)

学生画月亮。

师: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哎呀,画得多美呀!谁拿自己画的月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2、组织交流。(教师可相机介绍不同的月相所出现的不同时间。)

生: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这是月半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生: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

生: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弯弯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这是月初或月底时看到的月亮)

生: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这是初八左右或二十二左右的时候看到的月亮)

3、研究月相。

师:我们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小朋友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画出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月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

提醒学生:尽可能按时间排。

师生交流,得出正确的月相排列方法。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

4、制作月相盒。

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盒子上开8个圆形的观察孔,盒盖的内部悬挂一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电筒,就可以从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的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亮、排月亮两个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成为科学课堂研究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制作月相盒,使学生由感性的认识向理性的分析过渡,教给学生用模拟实验来发现科学道理,便于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三、作业:连续观察月相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画月亮、排月亮来认识月相的,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月相呢?

生:实际看月亮。

师:看月亮需要很长时间的,能不能坚持到底?怎样记录?

教师提示:1、不同的日子月亮出现的时间不同,要适当了解当晚的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2、要注意天气状况,阴雨天看不到月相。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观察,并填写下表。

农历时间

月相图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初一到初十

交流观察到的情况。

月相为什么回发生变化的?

十一到二十

预测后再观察,并进行比较。

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区别。

二十一到月底

写观察小论文。

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2.能细致的进行观察并拆装。

3.了解电池的正负极,知道正确连接正负极灯泡可以亮起来。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完整的老式手电筒(用于幼儿拆开、观察手电的组成),两人一套实验物品(一个灯泡、一节电线和两节电池),每人一个拆开后的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出手电筒,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出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

一根铁柱胆不小,头带玻璃平顶帽;

一只眼睛亮闪闪,哪儿黑往哪儿瞧。(手电筒)

提问:手电筒是用来做什么的?那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出光亮呢?

过渡语:手电筒能发出光亮的秘密就在手电筒里面,那让我们一起拆拆、看看手电筒里到底有什么?

(二)拆一拆、玩一玩,了解手电筒的组成

指导语:每个组里有一个完整的手电筒,我们拆开后仔细观察手电筒里有什么?要求:

1.从手电筒的后边拆开,灯头保留。

2.仔细观察手电筒的每一部分,观察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请幼儿说一说,出示课件,一起认识一下手电筒的组成。知道只有把所有的材料正确的组装起来,手电才能发亮。

(三)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电池的正负极

指导语:刚才老师问小朋友,手电为什么会发出亮光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说因为有电、因为有电池,那我们就先来探索一下电池的秘密好不好?

1.请幼儿仔细观察电池,电池长什么样?两端一样吗?你还发现了什么?

总结:用+号表示的那一头,鼓起来的那一部分叫正极,用-号表示的那头,平平的那一端叫做负极。

2.看电池图片,能快速区分电池的正负极。

指导语:不管电池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他们都有一个正极,一个负极。老师这里有一些电池的图片,小朋友们能不能快速的区分出他们的正负极?

(四)小实验:如何让灯泡亮起来。

指导语:我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极,那电池的正负极和手电亮起来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好不好?

老师这里有一段电线、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两个小朋友一组,进行操作,怎样将电池、电线和灯泡连起来,使灯泡发亮。因为灯泡易碎,所以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如果灯泡亮了,不要老让它亮起来,小心烫着。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连接的?谁连接正极?谁连接负极?

小结:电线和灯泡各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让它成为一个封闭的圆,也就是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就能使灯泡发亮。

3.再加一节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两节电池中间是怎样连接的?

小结:电池和电池中间也是正极和负极相连的。

(五)组装手电筒

指导语:手电筒就是按照这个原理使灯泡发亮的。小灯泡代表手电筒里的灯泡,手电筒里有电池,电线就是一个导电体,而我们小朋友见到的铁壳也是一个导电体,塑料不是导电体,但塑料里面有电线或铁片来充当导电体。(解释导电体)

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拆开后的手电筒,小朋友就用我们学的这个原理,试着将手电筒组装起来。

问题:探索为什么你的没有亮?哪里出错了?引导幼儿使手电筒都能亮起来。

(六)手影游戏

游戏玩法和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人打亮手电筒照在墙面上,其他幼儿用手组装各种造型进行游戏,然后更换打灯人轮流游戏。

(七)结束

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真棒,不仅探索出了手电筒发亮的原理,还能组装手电筒,真了不起,还用组装好的手电筒玩了手影游戏。回家后可以将我们的新发现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神秘的暗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

2.能够根据在检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做假设性的解释;

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反思;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检测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解暗箱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3.知道解暗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创设研究情境

上课时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能够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电路,是我们看不到的电路,看看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能力想办法去解决。

二、利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的电路

1.提问:看不到的电路我们怎样研究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3.教师提供暗箱让学生研究,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一种装置来检测,通过在暗箱外部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暗箱内电路的连接。

4.教师讲解:这种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装置就是检测器。

5.让学生通过研讨,确定检测器的组成。

6.学生设计验证的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关键是在检测中的验证记录,最终学生要根据验证记录来判断暗箱的电路。

7.学生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电路活动。

三、活动记录的整理与交流汇报

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暗箱中的电路图示。

2.小组间进行交流,引导说出本组验证的想法和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检验的、在检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的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

四、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1.学生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2.学生找出判断正确与否的原因所在。

3.学生说出自己的探究体会和验证后的反思。

4.教师布置在今后探究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怎样行进》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 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二、认识光源

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

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

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

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

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

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你们是怎么做的?

发现了什么?

实验说明了什么?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

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回答。

4.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五、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仪

1.谈话: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

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课本p16)

3.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

4.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做手电筒》教学实录”一文,希望“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做手电筒》教学实录”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