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七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完整版 > 导航 >

七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完整版,2024七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完整版

七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完整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范文参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完整版汇总6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完整版(篇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

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

查看全文>>>

第一单元 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x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 查看全文>>>

印度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

查看全文>>>

日本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

查看全文>>>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下面是完整版七夕活动策划,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七夕活动策划完整版篇一:

一、活动宗旨:

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组织原则,自由和浪漫的活动形式进行择偶和选择爱情。

二、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为无锡地区大量单身男女带来一次美好婚姻的机会。更能提高主办方的企业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三、活动主题:七夕寻缘,爱在无锡

四、活动组织:

1.主办单位:无锡市青年商会秘书处

共青团无锡市委青年交友中心

2.承办单位:无锡市青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五、活动时间:08月16日

六、活动地点:

无锡市学前街

七、参与对象及人数:

要求为18周岁以上人士,总人数在50人左右,报名费100元。

报名地点:无锡市学前街

八、相亲大会活动流程:

开场音乐:

(一)“寻找你心中的女神”17:3018:30

1、通过对嘉宾的介绍,嘉宾选出自己心仪的对象

(自我介绍限时2分钟/人,女嘉宾通过自我介绍让男嘉宾有个初步的了解,男嘉宾作出选择,如果只有1位男嘉宾选择,并且女嘉宾同意,则初步速配成功。如果有多名男嘉宾选择,则男嘉宾有1分钟的表

表白时间,最后女嘉宾选择1位心仪的,速配成功。)

2、如果男女双方同意则第一轮速配成功

(二)“帅哥美女对对碰”18:3019:30

1、盲人指路(推选现场7对男女组合共同完成本游戏)

游戏规则是分组进行,其中一人蒙上眼晴,由另一方负责指挥,按游戏的路程,要经过绕凳子、跨桩子、拾玫瑰等关口。顺利通过的组并且用时最少的一组将得到小礼品一份。

2、智力大冲浪,争分夺秒游戏

我们在现场提出一些问题,以抢答形式进行,谁在最快的时间内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谁就是胜利者。答对问题最多的组将得到小礼品一份。

3、情歌对对唱

由主持人出一些情歌,现场抢夺唱情歌的机会。比赛过程中参与者自由发挥自我特长,努力表现自我。唱对情歌最多的一组将得到小礼品一份。

(三)“帅哥美女深度了解”19:3020:30

双方嘉宾通过才艺表演,展现自我的才华,体现自己的魅力,秀出个性,去打动自己心仪的对象。

双方做出最终的选择,如果双方同意则最终速配成功,如果不同意则等待下一轮的速配(如果有2组以上的不同意,可以在不同意的人员里再进行一轮速配。直到速配成功。)

(四)“花前月下,共许愿”20:3022:00

查看全文>>>

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山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磁带)庐山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句:变幻无常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流连忘返 (三生板写) 2.指名读文逐节逐人点评 二、学习新课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共几句话?每句什么意思。这节主要又讲了什么呢? 2.出示小黑板: 填空: 庐山的。那里有,有 ,有 ,有,尤其是 ,更给它 。 一生板填 口答交流 3.“秀丽”什么意思?与之相近的词是什么?(美丽) 读出“秀丽”这句话。 “尤其”什么意思?可以换个什么词代替?(特别) 用自己的话说说“变幻无常”的意思。 读出“尤其”这句话。 这句话主要指庐山有许多景色呢还是主要指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呢? 讨论一下;朗读体会一下 师 彩色粉笔画出主要部分 感情朗读1、2句 那么我们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呢?(书上语句回答)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的呢?总结出庐山云雾的“多 美” 板出:多 美 感情朗读3、4句,体会意境 4.小结:围绕庐山云雾的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 5.庐山的景色的确很美丽, 试用“秀丽”说话。 6.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试背诵 学习第二自然段 (重点) 1.出示小黑板: 1.这段话有3句,围绕  千姿百态 这个词来写的。 2.用 画出中心句。 3.这段话中多处运用了 比喻、拟人的手法,将庐山的云雾比作了 绒帽 、 玉带 、 大海 和天幕 。 4.这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结构。 5.将这段话分2层,用“/”标出。 2.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画出 3.齐读中心句,说说这段话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

查看全文>>>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字句,积累相关成语。 2、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教育学生胸怀大志,自学锻炼自己的意志,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 + 探讨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讲的就是东晋范阳祖逖。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战火连天的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侵中原、晋王朝的半壁江山丧失,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而祖逖是怎样做的呢?……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 3、正音。 4、齐读。 5、翻译全文。 重点词句:蹴 琨 觉 曰 睿素无北伐之志 击楫而誓曰 6、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层[从“初”到“因起舞”]写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自觉培养和锻炼自己,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将打下基础。 第二层[从“及渡江”到“有如大江”]写祖逖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在不被朝廷重用的困难情况下仍率部渡江,并立誓收复中原。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祖逖渡江后,招募军队准备北伐。 三、探讨: 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1〗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江山。 〖2〗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3〗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2、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因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所以只是敷衍的态度,但祖逖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作准备。 3、祖逖后来带着他的部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祖逖? ——素怀大志、忧国忧民,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 四、知识归纳: 1、古汉语特殊用法 a.自相鱼肉 (名次用作动词) b.给千人廪,布三千匹 (定语后置句) c.言于睿曰 (倒装句) 2、成语归纳 闻鸡起舞 自相鱼肉 中流击楫 望风响应 五、拓展练习: 读岳飞词《满江红》,对比其与祖逖情感

查看全文>>>

白 鹅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 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第二课时 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代表性,试作分析。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

查看全文>>>

岳飞 教学目标: 1、自读自译,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岳飞的性格特征,了解岳飞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2、分析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难点:领会岳飞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二、全班齐读课文,正音。 毕沅yúan 吴玠jìe 名姝shū 宵旰gàn 掳lǔ掠 束刍chú 颁犒kào 蹙cù额 三、讲解课文 1、解词(课下注解除外): 事,侍奉。 姝,这里指美女。 却,推脱,推却。 宁……乎,难道……吗? 舍,停留、休息。 掳,抢取。 颁,颁发。 犒,犒劳,犒赏。 众,多。 尽,都,全。 召,召集。 所向,达到的地方。 克捷,获胜。 缺,缺。 竭,尽。 辞官,辞谢升官。 何功之有,有什么功劳。 2、分层次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3、全班朗诵。 第二课时 一、昨天让同学们回去之后把《岳飞》这篇课文串译一遍,然后总结出岳飞的三大品格,现在我请几个同学讲一讲。 (1) 至孝至忠 (2)治军有方 (3)爱民如子 二、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 三、岳飞这个名字太响亮了,我们总是能够通过各种路径听到关于岳飞的故事,我也布置大家去搜集了,根据你们搜集到的资料,你们还知道岳飞还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小组交流补充一下,各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小组交流、讨论) 如:他国尔忘身,爱民如母;力挽狂澜,无私奉献;沥血衔冤,忠贞不渝;他为抗金大业视死如归,气贯长虹,志酬乾坤。(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切,铸就他成为万世楷模。岳飞的出现,不仅中国人民引以自豪,也为世界人民所敬仰。 四、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丰富,那么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怎样认识岳飞这个人物,是不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颂扬? 如:我们要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学习他“仁,信,智,勇,严”的品格,当然他的一些“愚忠”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五、课文最后还谈到岳飞还是个“好礼贤下士,雅歌投壶”的“恂恂儒生”,他还创作了很多诗词,你们知道的最多的恐怕要数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了,下课之前我们全班同学一齐朗诵一遍。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并背诵课文。 难点: 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讨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 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

查看全文>>>

七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完整版

范文资讯网七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完整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七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完整版,2024七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完整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