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导航 >

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仍旧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提供了若干个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增删。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可能。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著名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淀集。

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二班,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特别是有两个考20分左右的差生。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查看全文>>>

新春伊始,雪花还在飞舞,瑞雪兆丰年,新的学期定是充满丰收的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3)班44人,这个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灵活一些,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学生智力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偏低。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存在的不足有: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成长的生活故事(林海因)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

查看全文>>>

这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稼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邓稼先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一:导入 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苏联──1949年8月29日;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 2月13日;印度──1974年5月18日。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2、文体介绍:关于本问: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案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有序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小编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2014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倾听音乐: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学生比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悟: 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②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 "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③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四、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②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阅读课文6、7、9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

查看全文>>>

这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孙权劝学》》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来宾市金秀县桐木中学 郭炳余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记事简练、以对话为主的文言文,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要求能当堂背诵课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的对话的内容,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特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准确了解文章的内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前预习指导。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吴下阿蒙 :(愿意指的是吴县的阿蒙,后用来形容发生巨大变化前的样子。) 涉猎:(粗略阅读,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人分别了一段时间,就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待。)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书名的含义是,吸收历史由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借鉴。) 二、课内学习指导 (一)、学习重点及学习方法的提示。 1、在朗读中,体会对话中的人物心理神态。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的启示。 (二)、新课教学 [朗读指导] 一、 朗读课文。注意恰当的句读停顿。 提示:卿\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朗读指导] 二、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选择恰当的语气语调。 提示:要注意人物的身份以及对话中出现的语气词。 首先,孙权是吴国的君主,而吕蒙则是孙权手下的一员大将,两者有上下级的关系。但同时两者的关系又比较朋友化,孙权的语气应是劝说勉励式的语气,而非命令。 其次,注意对话中使用的语气词及表语气的标点。 “卿今当涂

查看全文>>>

一、教学目标 : 1;利用工具书或课文注释,掌握生字词:捋,踝,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 2;通过独立查找资料,了解这篇课文主要涉及到的五位作家及其代表作,丰富文学常识的积累。这五位作家是:莫泊桑、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3;认识作者通过恰当的描写,把人物性格特点突现出来的方法。 4;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所描写的三位客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三;预习作业 : 1、仔细的阅读课文,在每一段前面标上序号。并且利用工具书查阅以下字词:捋,踝,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 2、利用各种途径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及作者莫泊桑的资料,主要找出他们各自的国籍和代表作。 3、描写自己班上的一位同学,要求描写出他们各自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字数在100字左右。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3分钟) 同学们,非常高兴我能够有机会在这样的一天,与你们跟着法国作家莫泊桑,一起到他的老师福楼拜家里,来认识他的几位客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它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的短篇小说家,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100页底下的注解,他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遇到。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课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福楼拜与他的几位朋友聚会的场景。通过预习,我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有所了解。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位大家描述一下这次聚会的过程?主要要抓住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星期天在福楼拜家里依次来了三位作家: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 聚会的气氛如何——很融洽、很热烈。有谁参加?——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和福楼拜。现在请你再来简要的介绍一下这四位作家: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和福楼拜。主要介绍他们的国籍和代表作。 (二) 文学常识:(2分钟) 板书:福楼拜:法国,《包法利夫人》。 屠格涅夫:俄国,《父与子》、《前夜》。 都德:法国,《最后一课》。(已学) 左拉:法国,《小酒店》。 过渡:可见,这四位作家在文学创作上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我认为只能用“文学巨匠”这四个字来形容他们。那么这些文学巨匠他们长的是怎样的呢?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呢?作者已经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展现出来了

查看全文>>>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 ①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可依据“具体~抽象”的原则方法,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领 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调动情绪。 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有一颗格外引人注目的摧探明珠——一口 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们 将要学习的《口技》一课,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 演。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治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说明:如有口技表演的音像资料,可千万别错过,以此调动学习情趣的机会。 二、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说明:教师范读一定要准备充分,把握住课文主体部分的语气、语调,力争能把学 生带人描写的情境当中。 要求:①学生边听边划出疑难字词。 ②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轮廓。 三、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形式不定,可默读、轻读、放声读。 2根据注解掌握有关字词读音和释义,疏通文句内容,有疑即问。 四、教师指导学生落实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 犬吠: 呓语: 叱儿:chi意少舒: 中间: 曳屋: 几欲: 齁声: 2.理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宴:宴请,用作动词。 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 ③当是时:这个时候。 ①以为妙绝:以为:认为。绝:极点。 ⑤宾客意少舒:稍微,读shao3。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 ⑤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 ③几欲先走:跑。 五、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说明:教师可以“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启发学生理清层次。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六、分析第一部分。 1.齐读第1段。 2.学生口述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 3.思考: 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

查看全文>>>

这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安塞腰鼓》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建议

一、思想主题

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出来,力量又带生命奔腾升华,文章赞美了,也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

二、结构内容

本文在结构上较为鲜明,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个自然段,主要写敲鼓前的预备阶段。这一部分首先概括描写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的外貌、神态,并以静衬动,蓄势待发,为下文的响起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从“但是”到“成了茫茫的一片……”,写演奏的阶段。这一部分可以再分为几层,这里运用了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好一个”,文中出现了四次,可以自然分为五层。第一层,写场面和感受,突出了气势的壮阔和豪放;第二层,写鼓声,并且写与观者产生共鸣,突出这力量给人的震撼和鼓舞;第三层,写后生们的动作,突出这力最体现了生命力的奇伟磅礴;第四层,写舞姿,极赞所显示的力量之美;最后,写节奏,它是生命的渲泄、升华的体现,更使人产生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

第三部分即最后三个自然段,写鼓声的戛然而止。这一部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进入到所带进的心境、意境之中,突出了它的感染力之强。

三、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江河一泄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四、铿锵的节奏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

查看全文>>>

这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快速阅读课文,7分钟(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6分钟 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四、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2分钟 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3分钟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 七、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2分钟)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板书:学堂 八、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2分钟  2、这时的“我”与在百

查看全文>>>

这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3、情感目标: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____(板书课题) 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方式:指名注音,指名听写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鸡毛掸子玉簪花骊歌花圃抽屉雇车咻咻哭号 听写:肿胀狼狈栅栏包袱廊檐徘徊 四、学生跳跃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指名回答)  2、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a 花(结合学生的发言可让学生勾画提到花的语段,感知其线索作用) b 毕业典礼 五、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让学生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把全文整理为三个部分(指名回答).---------理清课文脉络。 六、朗读课文第一至十二自然段。研讨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写了些什么?试归纳。  2、爸爸为什么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父亲的病情沉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能从后文中找出一些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吗? 提醒学生注意揣摩下列语言的含义: a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b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又转过脸去叮嘱我  3、这一段中除了对父亲进行动作描写以外,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这一段中的父亲的几句话和后文故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

查看全文>>>

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范文资讯网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