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 导航 >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2024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这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1、亚洲、北美洲地理位置对比: 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经纬度位置 亚洲 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 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81°n~11°s; 26°e~170°w 北美洲 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 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大西洋 84°n~10°n; 170°w~20°w 2、亚洲是第一大洲,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3、亚洲六大地理分区:见右图 第二节 自然环境 1、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河流流向:由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2、北美洲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部低。 北美洲河流流向:密西西比河干流流向:由北向南(中部大平原北高南低);干流东侧支流:由东北向西南流;干流西侧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流。 3、亚洲气候特点:复杂多样(气候与景观相对应p11图);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p12会看北美洲气候图)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 日本 1、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东亚、中国东侧;北温带、中纬度地区。日本是由北海道岛、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组成的岛国。日本国土狭长,多优良港湾,沿海平原狭小。 2、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英国处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少火山地震。 3、日本工业与世界密切联系,由于①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严重;②日本国内需求量小,工业产品以来国际市场销售。 4、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5、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以大和名族文化为主。 第二节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东亚,北邻中国、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由中南半岛(中国南部的半岛)和马来群岛(又叫南洋群岛)组成。 2、东南亚位置特征:“十字路口”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 被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和海上生命线。 3、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为热带季

查看全文>>>

人文环境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了解亚洲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通过分析各国产生经济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初步掌握搜集各个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亚洲人文环境,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

查看全文>>>

日本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

查看全文>>>

东南亚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s—25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

查看全文>>>

印度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

查看全文>>>

俄罗斯: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情感与价值观: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1.俄罗斯气候成因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2.相关地图、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吗?(同学回答:俄罗斯) 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就会多种多样。 设疑:你想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活动:分组提出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纳、筛选,选择主要的问题。 教师小结:问题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国土辽阔 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教师:先让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同学回答:50°n~70°n。 教师:前面我们学气候的时候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我们大家看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同学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同学活动) 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 同学回答: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查看全文>>>

东南亚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情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 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 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 教学重点: 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通过地形图分析: ⑴、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 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 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⑵、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 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⑴、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⑵、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5、指导学生完成课文34页的活动题② 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山河相间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气候特征: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河流特征:自北向南流,山区水流湍急,平原水流平缓。 马来群岛:地形特征:地形崎岖,山岭众多。气候特征: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特征:短小湍急。 ㈡、马六甲海峡 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

查看全文>>>

南亚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重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㈠、位置与国家 1、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南亚地理位置: 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2、主要国家、城市: 印度——新德里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孟加拉国——达卡 尼泊尔——加德满都 锡金——甘托克 不丹——廷布 斯里兰卡——科伦坡 马尔代夫——马累 3、学生阅读课文“南亚次大陆’ ㈡、三大地形区 1、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 ⑴、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 ⑵、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⑶、南部是德干高原 2、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 印度河:发源地:喜马拉雅山北麓;流经的国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注入的海洋:阿拉伯海。 恒河:发源地:喜马拉雅山南麓;流经的国家:印度,孟加拉国;注入的海洋:孟加拉湾。 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重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

查看全文>>>

世界居民和国家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主要种族和民族,以及他们的分布状况;了解世界各地区语言的使用与宗教的信仰情况;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国家数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2.本节还介绍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让学生观看世界各地风土民情、宗教、人种方面的录像,然后巩固重要知识点,在随堂作业中反馈。 2.按教材顺序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一些风土人情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世界人口、人种、 2.了解世界民族和语系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种族的特征、分布、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分布; 2.教学难点:按具体情况区分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 三、教学准备 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世界地图光盘、世界人种图。 四、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 1.增长速度很快; ⑴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亿人口日; ⑵1996年6月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 2.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⑴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球1/3; ⑵极地、沙漠和热带森林地区人口稀少,南极地区目前无人定居。 (二)种族和民族:(参考《人文地理》种族篇,p.8) 1.种族: ⑴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人数世界第一,占54%; 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 ②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⑵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人数世界第二,占37%; ①特征:皮肤呈淡黄或棕褐色,眼珠黑、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平; ②分布: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⑶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人数占8.5%; ①特征:皮肤黑、头发卷曲、鼻宽唇厚; ②分布: 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美洲也有一部分;(故乡在非洲 ) ⑷混血种人种占0.5%,南美洲最多。 2.民族: (1)民族是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 (2)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3)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也有单一民族; (4)犹太人、吉卜赛人遍布于许多国家。 (三)小结: 语言 人种 居民 (板书) 宗教 民族 课后作业 1、作业本:p.2-3第1-9题 2、填图册:p.

[第二课

查看全文>>>

第一节 日本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

查看全文>>>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范文资讯网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2024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