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岳麓版 > 导航 >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岳麓版,2024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岳麓版

岳麓书院_建筑物说明文900字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留恋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故宫_建筑物说明文900字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我特别想了解古代宫

查看全文>>>

第7课 全国大动乱 [课标内容] 简述“*”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一伙利用和助长*的错误,鼓吹个人崇拜等历史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错误估计形势,发动“*”,导致全国大动乱历史教训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观察历史事物,正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的情况和全国大动乱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运用直观教学法,讲述“*”发动和全国大动乱对民主法制的严重践踏的情况。用问题导学法和探究法分析“*”中民主法制破坏的危害性以及应从中吸取的历史教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是*错误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建国后最严重损失的一场内乱。 (2)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强烈抵制“*”的错误做法,“二月抗争”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起抗争的大无畏精神。 (3)全国大动乱是对民主法制的严重践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从而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难点:“*”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学习主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本课的主题是“*”中民主与法制的破坏及其严重后果,围绕这个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本课学习内容,使学生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从而增强民主意识的法制观念。 探究采取分层推进的方式,一步步深入,逐个解决问题。 导入课课 1、“*”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问题一:“*”是怎样错误发动起来的? 问题二:中央*小组的特殊地位说明了什么? 问题三:上海夺权是什么性质的事件? 问题四:*为什么要提出“文攻武卫”的口号? 问题五:“革命委员会”取代地方保级党委说明了什么? 问题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为什么整整十年没有召开过一次会议? 问题七:“*”中,*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2、“*”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恶果 问题一:“*”中,*、*一伙的权力地位急剧上升的原因和后果是

查看全文>>>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课标内容]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答教材中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和归纳史实说明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编写读书提纲,进一步掌握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开展访问、调查研究活动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的领导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不仅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而且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2)引导学生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先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向当地的人民代表了解人民代表的活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情况。 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我国封建土地制度是怎样被废除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强调指出: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没有解决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确立起来。因此,土地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完成之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如何把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化成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如何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总之,如何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成为党和人民政府当时的主要任务。 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新中国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之后,党和人民政府决定怎样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教师在适当补充讲述的基础

查看全文>>>

洋务运动 [课标内容]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 (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理解洋务派、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的内涵,培养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通过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会遇到哪些困难及思考当时中国除向西方学习外还有没有别的强国之路的问题,培养切入历史情景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 (4)通过评价洋务运动与李鸿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陆军建立、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等史实,积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理解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2)学会从生产力标准和从人类文明演进高度运用历史标准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中国由封建王朝发展模式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社会转型中,洋务运动作了最初的努力,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由此培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追求进步的精神。 (2)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3)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洋务派的出现;近代工业的创办。 难点: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对李鸿章的评价。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洋务派的出现 1、洋务派产生的时间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3、洋务派的主张 4、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区别 二、近代工业的创办 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 3、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4、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 三、洋务运动的作用 1、洋务运动的失败及其教训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小结] 以师生互动方式进行。 提问1:什么时候,洋务派出现,洋务运动兴起? 提问2: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 提问3: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可以分哪两个阶段?各阶段分别提出了什么目标?创办哪些企业? 提问4:洋务派除了兴办近代工业外,还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活动? 提问5:洋务运动有哪些进步作用? [作业]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查看全文>>>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重点)、经历哪几个阶段; 2.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难点); 3.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综合启发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了解本课相关背景,即当时启蒙思想的传入和袁世凯篡夺果实称帝的背景。“假如你生活在这个时代,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样做。”引导学生思考导入到今天的新课—新文化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 出示自学指导时间:3分钟 ,要求:快速浏览课本第一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独立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口号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活动中心 学生浏览课本,师巡视,然后由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师生互动解答,师点评总结。 师生共同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与科学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4.主要内容 :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具体内容课本有详细说明,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并理解掌握 5.活动中心 北京大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时间2分钟,要求:快速浏览课本第二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独立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后期新文化运动时间 2.后期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性质,历史意义 学生浏览课本,师巡视,然后由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师生互动解答,师点评总结。 师生共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1.后期时间 十月革命以后1917-1919 2.后期主要内容: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性质 :前期、后期性质,两者概括起来的新文化运动性质 4.历史意义:让学生进行归纳师再点评注意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考虑。 三、拓展与延伸 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提出“*孔家店”的口号,你认为对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了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课下请同学们认真回味一下牢记知识要点。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预习第9

查看全文>>>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公车上书、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以及戊戌变法的内容(重点)等历史基础知识; 2.培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找出戊戌变法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难点); 3.认识到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改良运动。是进步的、爱国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综合启发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社会背景而进行导入,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了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我国一部分先进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二、出示自学指导 (一)时间2分钟 要求快速浏览“公车上书”内容 独立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公车上书含义 2. 公车上书背景、时间 3.公车上书代表、影响 教师巡视,学生归纳问题答案,师概括点评并共同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出示自学指导 时间2分钟 要求快速浏览课本“百日维新” 查看全文>>>

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课标内容] (1)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2)以科举制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3)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魏源和严复思想的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近代文学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介绍魏源和严复的思想时,结合鸦片战争和维新变法运动,分析为什么说严复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说明社会思想的产生受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同时,联系已学的有关民主共和的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初步了解西学在我国传播的基本情况。 (2)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文学艺术的作品、图片,更直接地感知历史。注意与前面已学的有关知识联系,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认识到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保持了自身特色,从而形成对祖国文化认同感,产生爱国主义感情。 (2)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先进知识分子立志图强、勇于探索的精神,热爱祖国、努力为国争光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海国图志》 难点:《海国图志》所体现出来的魏源的思想及其影响。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思想家魏源和严复 1、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 2、严复和他的《天演论》 二、新式教育的兴办 1、新式学校的兴办和学制的改变 2、近代后期的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 三、文学艺术 1、鲁迅的小说和杂文 2、小说家茅盾、巴金、老舍、周立波等的代表作 3、戏剧、音乐的杰出成就 4、绘画的新发展 [小结] 联系第23课的有关知识,归纳本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对近代科技、思想、教育和文学艺术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查看全文>>>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内容]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 (2)通过讲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4)通过分析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分析看待历史问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的有关决策及作战方针。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导入新课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本目设置三个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回答: (1)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改革? (2)怎样进土地改革的? (3)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 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 本目内容让学生看书回答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到1948年8月止,人民解放战争已进行了哪两个阶段的作战? (2)1948年9月,*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2、辽沈战役 (1)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2)借助地图讲述辽沈战役经过,穿插提问:辽沈战役应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 (3)提问:辽沈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3、淮海战役 (1)提问:淮海战役我军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为什么要这样打? (2)借助地图讲述淮海战役经过。 (3)提问:淮海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4、平津战役 (1)提问:平津战役我军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这样打的目的是什么? (2)借助地图讲述平津战役经过。 (3)提问:平津战役有何意义?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让学生从书中归纳。 三、渡江战役 本目首先设置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以了解渡江战役前夕的形势;得出答案后,再讲渡江战役的经过,最后总结全课。 (1)提问:渡江战役前夕,蒋介石玩弄了一个什么阴谋?蒋介石的这次“求和”与1945年

查看全文>>>

近代科技之星 [课标内容]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虽然科学技术落后,却出现了詹天佑、侯德榜等杰出的科学家和专家的原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找寻资料、讨论和上台讲故事等方式,感知科学技术专家的杰出贡献,体会科学技术对于兴国强国的重要作用,积累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状总的知识,并使学生学会在交流中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杰出的科技专家詹天佑、冯如、李四光、侯德榜为救亡图存、振兴国中华,努力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认识到科技成就取得源于不迷信外国和勇于挑战困难,源于在继承前人学识基础上的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重点和难点] 重点:詹天佑、李四光、侯德榜三位科学家处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 难点:詹天佑、李四光、冯如、侯德榜四位科学家和专家取得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共性。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二、冯如和飞机制造 三、李四光和地质力学 四、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小结] 让学生讨论:四位中国近代科技专家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引导学生形成对他们的共性认识,明白成为一个优秀科技人才所必需的条件,继承和发扬他们立志图强、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热爱祖国、努力为国争光的壮举。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查看全文>>>

近代科技之星 [课标内容]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虽然科学技术落后,却出现了詹天佑、侯德榜等杰出的科学家和专家的原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找寻资料、讨论和上台讲故事等方式,感知科学技术专家的杰出贡献,体会科学技术对于兴国强国的重要作用,积累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状总的知识,并使学生学会在交流中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杰出的科技专家詹天佑、冯如、李四光、侯德榜为救亡图存、振兴国中华,努力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认识到科技成就取得源于不迷信外国和勇于挑战困难,源于在继承前人学识基础上的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重点和难点] 重点:詹天佑、李四光、侯德榜三位科学家处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 难点:詹天佑、李四光、冯如、侯德榜四位科学家和专家取得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共性。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二、冯如和飞机制造 三、李四光和地质力学 四、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小结] 让学生讨论:四位中国近代科技专家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引导学生形成对他们的共性认识,明白成为一个优秀科技人才所必需的条件,继承和发扬他们立志图强、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热爱祖国、努力为国争光的壮举。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查看全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岳麓版

范文资讯网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岳麓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岳麓版,2024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岳麓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