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只要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加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课程标准:
1、认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
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揭开了新篇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内容标准通过“民法”“刑法”等重要法律的颁布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过程。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
3、了解全面展开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4、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情况 ;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收看、调查走访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辨证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形成了*理论;国家在统一大业、统战、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
(1)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图片(2)调查、访问经历过“*”的人,了解*前后的变化(3)结合政治课内容,谈谈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
3、教具: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教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2、学生学法:小组合作,社会调查,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北京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准备)
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 重大意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平反冤假错案
2、全国立法工作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部)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结合政治课所学的法律知识,说一说提高法制观念的必要性,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立法工作有哪些新的变化?

fwR816.COm阅读欣赏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课程标准:
1、认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
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揭开了新篇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内容标准通过“民法”“刑法”等重要法律的颁布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过程。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
3、了解全面展开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4、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情况 ;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收看、调查走访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辨证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形成了*理论;国家在统一大业、统战、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
(1)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图片(2)调查、访问经历过“*”的人,了解*前后的变化(3)结合政治课内容,谈谈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
3、教具: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教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2、学生学法:小组合作,社会调查,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北京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准备)
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 重大意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平反冤假错案
2、全国立法工作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部)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结合政治课所学的法律知识,说一说提高法制观念的必要性,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立法工作有哪些新的变化?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 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学唱民歌;
4、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
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民歌竟猜:1、2、3议一议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新鲜事。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最可爱的人


课程目标: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的胜利。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阅读与叙述的能力,总结、概括历史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战役示意图和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切实分析历史史实;通过阅读魏巍的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观看反映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翻阅英雄传记、访问抗美援朝老战士等活动,加深对这一课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氛围: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电影《上甘岭》、歌曲《我的祖国》片段。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资料。各抒己见: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a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
B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
C 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遍环境
口才展示:简介抗美援朝的战况。
(或播放纪录片;多媒体动画演示战役的步步推进)。
展示图示:《中朝部队三年战绩表》。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故事大王: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图中学史: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介绍志愿军战士的生活。
读旧文、谈今感:《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纸送到中南海,*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你读过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论从史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阅读材料,议一议,朝鲜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义?
思维拓展: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意义呢?
课外学史学唱抗美援朝时的有关电影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
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
制作与展览:收集资料,制作一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谱”小报,在班级展出。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课程目标: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等。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前课,指出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党中央在新解放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
调查访问成果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师简要补充此前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的情况。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不改革行吗?
学生课前搜索、适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条款。
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
简单阅读了解小字内容。 土地改革的意义
探究分析: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自由空间:朗读反映土改的《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作品中的片段,分享交流感受,加深对土改的认识。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改善,两过逐渐走向“双嬴”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讨论回答:*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
(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
*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A. 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 *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C. 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举行了会谈。 D. 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与*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E.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组织学生讨论并完成《历史填图册》21页1、2两题。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指导学生根据《历史填图册》22页的题目,观看《历史地图册》19——21页《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和*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国代表在加入WTO协议上签字》、上海《ApEC领导人合影》以及《江泽民宣读<领导人宣言>》等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并完成作业: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把《活动课二》83 页[纪实示例]《乔的笑》提前到这里,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
2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3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中国承办ApEC会议
1 “ApEC”是什么意思?(组织学生看79页 注解:亚太经济体合作组织的英文是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就是这些英文的缩写。)
2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还宣读了《领导人宣言》,成为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4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作什么?(包括中、俄、哈、吉、塔、 乌等六个 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80页“练一练”:
(A. 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 在世界上形成与我国建交的热潮中,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C. 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与*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 完成《历史填图册》22页各题。
3 根据《新学案》41——43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 提醒学生预习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八年级历史教案:虎门硝烟


这篇《八年级历史教案:虎门硝烟》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的特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能力目标:
(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主要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对“垄断”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要求。
(3)让学生认识到,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不平衡性和矛盾加剧。
(4)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教学方法
(1)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特点时,指导学生用列表对比的方法、阅读分析史料的方法分析问题。(2)学习垄断组织形成一目时,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3)学习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指导学生用概括归纳的方法,分析掌握重要的历史现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特征。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
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在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成就
师: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2.特点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环节,层层展开,不断深入,且各项发明呈逐步递进的关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力、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通讯、化工工业——几乎同时展开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小结)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如:英国出现“纱荒”,促成珍妮纺纱机的诞生;纺织部门使用机器后,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有蒸汽机的问世。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它的新发现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个领域几乎同时进行。
另外,教材总结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是工匠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发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在科学研究新发现基础上的应用。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互相纠正或补充)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少,因此,生产过程中革新创造,利用实践经验就可完成。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再依靠实践经验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发明创造就不够了,必需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基础。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面我们看教材总结的又一个特点。
生:(读书)
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且主要成果也都发明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何在?
生:(回答并互相补充或纠正)
师:(小结)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只有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当时,世界上只有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而其他国家都还处于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状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由此,就使得两次工业革命在日本、德国、俄国、美国交叉进行。这样,两次成果都采用,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
1.形成
师: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这就是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是怎样产生的?
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师:(小结)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2.影响
师:(总结影响)
第一、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二、为科研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取得新成果,加快新成果的应用步伐。
第三、垄断组织的产生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之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整不仅适应了发展起来的生产力,还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政治日益腐败。资本家建立的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这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造成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发展比较快,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的发展相对缓慢,俄国的资本主义也发展,但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1.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经济发展快垄断程度高)
师:在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美国是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在这一阶段,美国工业由以轻工业为主发展为以重工业为主。到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这一阶段,美国的工农业比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889年其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产值约两倍。
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优越的自然条件。美国领土幅员辽阔,矿藏资源丰富。
第二、广阔的国内市场。领土的扩张和美国内战的结束,提供了广大市场。
第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欧亚移民不断进入美国,带来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第四、充足的资金。内战后国内政治形势稳定,吸引了欧洲资本大量涌入。
第五、直接采用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垄断组织)。
由于托拉斯是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所以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
2.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经济大发展带有强烈军国主义色彩)
师:德国在1871年统一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到20世纪初,就德国经济总体来说,不但超过法国,而且也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如下:
第一、从内因看,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从外因看,对法战争胜利,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资源。
第三、从技术看,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成就、办新企业。
第四、从生产看,德国垄断组织发展程度也很高,仅次于美国。
总之,因为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容克地主控制政权,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容克和资产阶级日益融合为一,容克地主大量加入垄断工业和银行业,垄断资本家则力图挤入贵族行列。由此,半专制主义的统治形式和封建的意识形态继续保存着,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扩张欲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3.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从殖民地榨取巨额利润)
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英国经济在继续发展。但与美国和德国相比,就相对落后了,被美、德赶上并超过,丧失了它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一、企业包袱重,不愿采用新技术。
第二、在殖民地可以获取高额利润,使得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殖民地,也不愿用于更新国内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总之,英国虽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还是很繁荣的,其繁荣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英国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4.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但信贷资本发达)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法国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实现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但这一时期,就法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是比较缓慢的,被美国和德国远远超过,其经济地位从世界的第二位下降到世界的第四位。影响法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再回答。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小结)
第一、法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市场狭小,阻碍了工业的发展。
第二、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第三、普法战争战败后的割地赔款,在资金和资源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国外的信贷领域,而不是投在国内生产领域。
总之,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资本输出国。但法国的资本输出与英国不同,法国的资本输出极大部分是给外国政府的财政贷款,而不是像英国那样,是生产性的投资。这种非生产性的高利贷性质的资本输出,使法国每年收获巨额利息,法国成了欧洲的高利贷者。因此,它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5.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经济落后且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俄国1861年改革,标志着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改革后,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的工业有了大幅度增长。20世纪初,俄国的垄断组织已控制了俄国的工业生产,俄国也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从各项经济指标看,俄国明显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俄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封建残余势力的强大。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经济上,大量农奴制残余的存在,导致农业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沙皇为开辟国外市场,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因此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特点,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六、日本――“带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 (经济发展且带军事性和封建性)
师:日本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发展,请大家先看课本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文,希望“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