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 > 导航 >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2024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小编小编整理了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梁祝》 一、说教材

(一)本课教学内容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法、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学法: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本人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1、让学生先欣赏感受、聆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3、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4、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5、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附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船歌》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四十二中的范映雪,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音乐综合课《船歌》。

查看全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初中八年级历册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北伐战争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的诞生有什么意义?(*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布置学生阅读50——5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埔军校的建立

1、根据50页“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2、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启发学生运用“导入框”和51页小字部分提供的资料,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指导学生在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画圈作标记。)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指导学生在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作出标记:

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

b.广州→南昌→南京

c.广州→上海

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a.作战方针正确;b.国共两党紧密合作;c.[叶挺独立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d.*领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八年级生物水中生活的动物说课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面是一篇八年级生物水中生活的动物说课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 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㈢.教学重点 1. 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2.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3. 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 1.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2. 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操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吸收的概念 2、知道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 3、知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4、了解人体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利用

能力目标 在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中,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与《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六章 呼吸》及《第八章 新陈代谢》都有一定的联系。关于“吸收”建议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吸收;第二、吸收的部位,特别是吸收的主器官——肠;第三、不同营养成分的吸收途径。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建议让学生自己阅读后讨论得出营养物质的三个主要作用: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三、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教学重点:

1、吸收的概念

2、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学难点 :

1、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要注意强调概念中循环系统的含义,包含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它们是进入淋巴的。

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由于学生不具备化学知识,所以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建议此部分内容降低难度,只让学生大概了解其主要的用途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吸收的概念

2、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3、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学过程 设计: :

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

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

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三节学习的内容--。

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部分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

查看全文>>>

山东省阳谷第三中学 高级教师 王文芳 教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二生物教材第二章的第一节。本节教材内容,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明白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来源,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科学方法,知道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设想:针对本节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知识比较条理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资料分析、查阅图表、自学课本、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然后通过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真正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提问的权力以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本节内容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三大有机物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第二课时学习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相关知识。 借助的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2、能举例说出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 3、知道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 能力目标:1、学会信息资料、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在自学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教学准备 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莴笋;卢柑。(分别装在八个小塑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课程引入

据调查,我国中学生中有29%的人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食品。但专家指出,洋快餐是导致人们发胖并诱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997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颁布了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共包括8条内容: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

查看全文>>>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重点)、经历哪几个阶段; 2.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难点); 3.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综合启发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了解本课相关背景,即当时启蒙思想的传入和袁世凯篡夺果实称帝的背景。“假如你生活在这个时代,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样做。”引导学生思考导入到今天的新课—新文化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 出示自学指导时间:3分钟 ,要求:快速浏览课本第一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独立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口号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活动中心 学生浏览课本,师巡视,然后由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师生互动解答,师点评总结。 师生共同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与科学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4.主要内容 :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具体内容课本有详细说明,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并理解掌握 5.活动中心 北京大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时间2分钟,要求:快速浏览课本第二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独立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后期新文化运动时间 2.后期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性质,历史意义 学生浏览课本,师巡视,然后由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师生互动解答,师点评总结。 师生共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1.后期时间 十月革命以后1917-1919 2.后期主要内容: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性质 :前期、后期性质,两者概括起来的新文化运动性质 4.历史意义:让学生进行归纳师再点评注意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考虑。 三、拓展与延伸 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提出“*孔家店”的口号,你认为对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了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课下请同学们认真回味一下牢记知识要点。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预习第9

查看全文>>>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公车上书、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以及戊戌变法的内容(重点)等历史基础知识; 2.培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找出戊戌变法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难点); 3.认识到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改良运动。是进步的、爱国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综合启发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社会背景而进行导入,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了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我国一部分先进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二、出示自学指导 (一)时间2分钟 要求快速浏览“公车上书”内容 独立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公车上书含义 2. 公车上书背景、时间 3.公车上书代表、影响 教师巡视,学生归纳问题答案,师概括点评并共同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出示自学指导 时间2分钟 要求快速浏览课本“百日维新” 查看全文>>>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科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鸟育雏、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 三、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适应性 造就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复杂的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持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课本例子 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六、作业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喝牛奶 七、教学反思

查看全文>>>

八年级生物上册《水中生活的动物》学案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1课时) 一、动物的种类 1、大约有150万种 2、两类 一类是脊椎动物 (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 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二、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 1、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链鱼、鳙鱼 2、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鱼类的形态特点: a)体形:呈梭形(流线形),能减少水中阻力 b)体色: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是一种保护色 c)体表:被覆鳞片,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阻力 d)体表感觉器官——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e)运动器官——鳍 胸鳍:平衡作用,帮助转换方向 腹鳍: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摇摆 臀鳍:平衡身体作用 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防止身体侧翻 尾鳍:控制前进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 躯干部和尾部:妆生前进的动力 f) 鳔:使鱼能够浮停在不同的水层中 g) 呼吸器官——鳃 鳃丝 :气体交换的场所 鳃弓 鳃耙 :过滤水中的物质 4、鱼: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适应水中生活。 六、作业 1、目前已发现的动物种类约有( ) a、150种 b、100万种 c、150万种 d、200万种 2、观察水中生活的鱼,会看到它的口和鳃盖后缘相互交错地时而张开,时而闭合,这是鱼在( ) a、摄食 b、生殖 c、呼吸 d、排泄 3、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 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 b、尾鳍的不断摆动 c、尾部和身体的左右摆动 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 4、鱼呼吸时,水流流经的路线是( ) a、体外 鼻孔 鳃 血液 b、体外 口 鳃 血液 c、体外 口 鳃 体外 d、体外 鼻孔 口 鳃 体外 七、教学反思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2课时) 一、其他水生动物 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如

查看全文>>>

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课标内容] (1)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2)以科举制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3)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魏源和严复思想的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近代文学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介绍魏源和严复的思想时,结合鸦片战争和维新变法运动,分析为什么说严复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说明社会思想的产生受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同时,联系已学的有关民主共和的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初步了解西学在我国传播的基本情况。 (2)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文学艺术的作品、图片,更直接地感知历史。注意与前面已学的有关知识联系,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认识到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保持了自身特色,从而形成对祖国文化认同感,产生爱国主义感情。 (2)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先进知识分子立志图强、勇于探索的精神,热爱祖国、努力为国争光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海国图志》 难点:《海国图志》所体现出来的魏源的思想及其影响。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思想家魏源和严复 1、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 2、严复和他的《天演论》 二、新式教育的兴办 1、新式学校的兴办和学制的改变 2、近代后期的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 三、文学艺术 1、鲁迅的小说和杂文 2、小说家茅盾、巴金、老舍、周立波等的代表作 3、戏剧、音乐的杰出成就 4、绘画的新发展 [小结] 联系第23课的有关知识,归纳本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对近代科技、思想、教育和文学艺术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查看全文>>>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

范文资讯网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2024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