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案,2024二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案

新学期伊始,高二理科守敬班进行了微调,班内的氛围略显压抑,新老同学的交流沟通成为这段时间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让这些优秀的学子不因班级微调而受太大的影响,班主任x老师邀请我校心理教研室资深心理专家刘xx主任,x和陈x老师来给大家上了一节心理活动课。

在三位心理老师的安排下,全班同学分成两组,男女生各一组。先是“爱在指尖”的小游戏,大家两两组合,面对面站立,通过用手指伸出四个数字来分别表示“我希望我们二人之间的友好程度”。男女两队分别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着。一开始会碰到两人伸出不同手指的情况,也会有点尴尬。但渐渐地,学生们开始学会伸出四个手指,表示想与对方成为要好的朋友,进而收获一个大大的拥抱。之后,学生与老师一起在操场上席地而坐,共同交流彼此的想法——相遇本身就是一件奇妙的事,每个人都渴望收获大家的认可和友善,但前提是我们要先打开自己,只有自己拿出友好和心意,才能收到回报。

之后的几个环节里,大家欢声笑语,每个同学都感到十分的快乐,因为心理老师为他们打开了心中虚掩着的一扇门,消除了以前那种想要打招呼却害怕受到冷漠的心理隔阂。所以当学生齐刷刷地拥抱面前的人时,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感油然而生。那一刻,荡漾在老师脸上的是满满的欣慰和喜悦,整个操场的上空,回荡着守敬班孩子们简单、爽朗的笑声。

秋风习习,斜阳微照,金色的校园,友善的微笑。心理活动课,效果真奇妙!守敬班六十个同学就好比六十条红线,各自有着各自的梦想、目标和热血,原本六十条线还有些杂乱和疏离,但在今天,六十条红线拧成了一股绳,初步发挥出惊人力量,那便是专属于守敬班的班魂和荣耀。

查看全文>>>
二年级数学活动课计划一: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计划和内容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任教二年级2班,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三、活动目标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 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 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 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4.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活动措施

1. 结合教材,精选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一步学习的需要。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 教学内容的选编体现教与学的辨证统一。教学内容呈现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符合儿童认知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使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儿童思维发展能力相一致。

3. 教学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每次数学思维训练课都有中心,有讨论有交流有准备。可后有总结反思。

三、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周三下午放学后4:00-5:00

2.活动地点:二年二班教室

3.活动课题:口算、速算;思维开发;动手摆一摆、剪一剪,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训练

4.活动形式:课题授课式、交流座谈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生活中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例子。并参照教材第46页、47页示意图试剪出图形。

2. 活动用具:作好教科书上第129页、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写有记分统计表的小黑板、铅笔、彩纸、剪刀、五种颜色的牌子。

3. 以分组形式摆好桌椅。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人

玩具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玩的了,现在拿出你们做好的教科书上第129页的玩具,我们跟老师一起玩,大家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纸片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成白色的了!你们知道吗,这是图形旋转形成的奇妙现象。数学就是这样神奇,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吧。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

1. 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

2. 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三、活动内容

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

1. 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回答问题

1. 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

活动3:实践平移和旋转---剪纸

下面我们进入剪纸活动,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呦。

1. 上学期我们剪过对称图形,剪一个小人怎样剪又对又快呢?抢答并能演示剪出者得2分。

2.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更多的并排排列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6页示意图剪。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说出方法者得3分。

3. 能不能用同样的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28÷4=7 (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四第9题。

和同桌一起完成,一边平均分一边写算式。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抢答,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填得又对又快。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15-116页例1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教具、学具准备]

□〇△☆四种图形各5个,每四人小组一份,教具放大5倍一份;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家准备装修,想利用这两种瓷砖设计出既漂亮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帮老师设计设计吗?

师边说边出示两种图案的卡片若干。(□〇)

请个别学生上台摆摆。

生1:○□○○□□□○......(提醒学生要有规律地排列。)

生2:○□○□○□......

生3:□○□○□○......

生4:○○□□○○□□......

生5:○□□○○□□○......

师:能说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吗?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摆法,也能简单地表述其中的规律。学生发言非常勇跃,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观察发现规律。

师:小东家的厨房装修得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导看书)

小东家的墙面和地面在设计上,隐藏着规律,比一比,看谁最快找出来。

[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说说你找到的规律。

生1(上讲台指着图):"墙面"中间的斜线上有4个☆,向上一斜线有3个△,向下一斜线有3个○,再向下有2个□,这边也有2个□,最右边的下方是△,最左边的上方是○。

生2:“地面”这一图中每一斜线是的颜色真是一样的。

生3:“地面”第一行的第一格是绿色,第二行的第一格是蓝色,第三行的第一格是红色,第四行的第一格是黄色……。

师进一步引导: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与第三行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行有什么关系?小朋友再想想,然后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教学这一过程时,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发现了不少“规律”,但仍没发现主要的“规律”。因此,这时我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小组汇报。

生4:第一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行的图形;第二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行的图形;……

生5:竖着看,第一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列的图形;第二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列的图形;......

生6:……

[学生边说,老师边移动教具,共同验证规律,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规律的特点是: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 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复习旧知。 1、猜测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测。 师: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测教师的身高是我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师:老师的身高,用到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米和厘米)谁还记得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厘米呢?你们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长吗?那一厘米有多长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须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及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免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师:(出示吸管)小朋友们都有一根吸管,拿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估计一下。吸管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计的准确吗?用尺子认真的量一量。  学生量一量,说说结果。 (吸管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它们是统一长度单位10厘米。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设计的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够现实,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这样便于课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有效的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课程改革实验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创 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既是

查看全文>>>

测量长度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 回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并进行测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6页1-2 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 2、会选择恰当的单位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 请几位同学 写出自己记录的里程记录 重庆——合川 88km 重庆——成都340公里 ……………… 看了同学门的展示,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题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1,理解1千米=1000米 回忆小组测量的一段距离 几个这样长的距离是1000米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有时候也说为1公里 估计1千米有多长 回忆自己生活环境中哪两处是1千米 学生汇报 小结 1千米(公里)=1000米 字母表示1000m=1km 学习例2 学生设计体验1千米有多长的方案 教师整理活动方案 400米的跑道,走两圈半,1千米走( )分钟 400米的跑道。跑两圈半,1千米跑( )分钟 用皮尺量100米,记录:我走100米用( 0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我跑100米,用( )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学生选择活动方法 学生实践体验1千米 学生汇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例3,课堂活动1-4,练习十二1-4 教学目的: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一、复习 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练习 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 ) 公路长800( )飞机飞行高度8000( ) 火车每小时开60( ) 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 那4850米呢? 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 ,

查看全文>>>

学习内容:

教材p 34—3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场景,能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在具体环境中,掌握并灵活应用2、5的乘法口诀。

学习难点:

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熟练掌握2、5的口诀。

学习过程:

一、预习任务

1.直接写得数。

2×3= 3×3= 2×2= 2×1=

2×5= 口诀:________ 3×5= 口诀: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观察课本34页主题情景图,找数学信息说一说, 5×2能解决操场上的哪些问题?(至少写出两个数学问题)

2、观察课本34页说一说,算一算。你能说出这些题目的意思吗?我们能从中发现那些数学问题?(试写出一个并解答)

三、当堂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升平台

1、一共有几只小鸡?

加法算式:_________

乘法算式: _____________

口 诀: ____________

2、计算。

5×5= 3×5= 2×5= 5×1= 5×4= 5+5= 4×5= 5×3= 3、把口诀补充完整。

五九( ) ( )得五 ( )十六 ( )二十 ( )一十 三五( ) 4、填空。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5条红领巾有( )个角。

(2)一只手有( )根手指,一双手有( )根手指。

(3)1面国旗有5颗星,( )面红旗有40颗星。 错题改正及整理

四、课堂总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查看全文>>>

一、教学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三、编排特点

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节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思路与第二单元基本一致: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具体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主题图

(1)展示了准备“欢乐的节日”情境,其中有三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会自然地想到相应的除法问题,以其中的做小旗的问题引出例1。

(2)其他几个问题,教学例1之后让学生解答。

例1(主题图的继续)

(1)依次由其中的两个问题,引出除法算式56÷8、56÷7。

(2)引导学生探索56÷8的解法,56÷7由学生独立计算。

做一做(第49页)

相关的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成组编排,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

2.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在二级上册教学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实际操作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及解答方法;例3,解决实际问题。

例2

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10根(2个5根)与5根”“15根(3个5根)与5根”的倍数关系,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例3

(1)脱离实物操作,利用文艺演出的情境,通过对话和舞台上清晰可见的跳舞人数,给出问题全貌:“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的几倍?”。

(2)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做一做(第55页)

呈现运动会的局部场景:三组学生(跑步、踢球、练武术)。

根据各组人数的倍数关系,教材提出一个 “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的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继续提问题。

3.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例4

(1)以一群学生在公园里,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

查看全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4种形状的物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本学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期末复习,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十分必要,因此把目标定位为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并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数较复杂的拼摆图形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五、教学过程

(一)根据特征猜立体图形

今天美美、小刚、萍萍、明明和我们一起来做数学游戏。我们看看他们给我们做什么游戏?

1.听特征猜图形。

美美说: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无法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追问: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2.听特征猜图形。

小刚:长长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学生猜对课件出示长方体)。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追问:长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听特征猜图形。

萍萍说: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4.听特征猜图形。

明明说:圆圆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让我们再一次的回顾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我们看看下面该做什么游戏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猜谜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为下一步图形的分类做好铺垫。

(二)分一分,放一放

1.为明明整理房间。

师:明明的房间多乱呀,我们一起来帮它整理一下。把物品按照要求放到架子上。

2.小组活动:摆放物品。

3.学生进行交流。

说说你们是怎么放的,为什么

查看全文>>>

二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案

范文资讯网二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案,2024二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