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例3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例3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28÷4=7 (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四第9题。

和同桌一起完成,一边平均分一边写算式。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抢答,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填得又对又快。

Fwr816.COm小编精选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习新知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课堂总结。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习新知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习新知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课堂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请你试着分一分,并思考问题

(1)可以怎样分竹笋?

(2)到底每盘应放几个?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1、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除法算式: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2、除号的由来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 H. Rahn)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除法算式:12÷4=3

3、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12÷4表示什么? 12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4、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 )个。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 )个。 12÷3=4 12÷6=2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1、基本练习

2、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读作:( ) 15÷5=3读作:( ) 6÷2=3读作:( ) 16÷4=4读作:( ) 9÷3=3读作:( )
3、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4、辨析练习 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火腿肠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2)把10根火腿肠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15÷3=5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 思考问题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请你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1、汇报交流

分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也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除法算式:20÷4=5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算式: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3、深化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同学们!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 )盘。

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1、 分一分,填一填。

○○○○○○○○○○○○ 每份2个,分成了( )份。 每份3个,分成了( )份。 每份6个,分成了( )份。

2、 读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并说出算式中 各部分的名称。

10÷5=2 15÷3=5 18÷2=9 48÷8=6 56÷7=8 28÷4=7
3、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 )个4。 20里面有( )个5。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6页练习三,第6题、第7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1、解读题意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分?

2、感知不同分法

请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据乘法意义来分:2个2个地数,8里面有4个2。 2×4=8,4个2合起来是8。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炼不同分法的共同意义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 )组。 12里面有6个2。

2、提升练习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只小熊。 有15个木块。

(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 摆( )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0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例1、例2及第78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物品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8个桃子(或其他水果、物品),8个盘子,24支铅笔。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在数学上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除法。
(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索,认识除法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一堆桃子)教师:小猴家有一些桃子,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个吗?
教师:我们来帮它数一数。
学生数出后,教师板书:8。
教师:猴妈妈让小猴分桃,她提出了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猴妈妈的话:把这8个桃子平均装在4个盘子里)
学生读猴妈妈的话,教师板书:4。
教师:你们能帮小猴分桃子吗?用小圆片代替小猴分一分,分好后小组内互相检查,是不是按要求平均分成了4份,分的结果是每盘多少个?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2。
教师: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分之前总数是多少个?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8个桃子,平均分成4盘,每盘分得2个桃子。
教师:谁能用我们数学上的算式来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说后,教师指出: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8÷4=2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把除法算式板书完整。教师介绍除号的名称、写法、读法。写法: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上下的小圆点,两个圆点要对齐。学生读算式,用手比画除号。议一议:算式中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8÷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教师: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用圆片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分的过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教学例2
(出示24支铅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每6支装一盒(教师可以示范装一盒),
可以装几盒? 教师板书:246。
教师:你能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动手分一分吗?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4。
教师:观察分的结果,是平均分吗?你认为可以用除法表示分的过程吗?请试着写出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看着除法算式学着用3句话把分的过程说清楚,把多少支铅笔平均分?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把24支铅笔平均分,每6支分一盒,分成4盒。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识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
(2)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
(3)用20根小棒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再写算式。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先独立分,再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平均分成几堆,也可以按每几根一堆平均分)能说出3种以上分法,除法算式正确的自评为三,自评表上画3颗五星;说出2种分法的为二;说出1种分法的为一。
(4)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课堂活动第3题)引导学生说出:8是平均分的要求,可以表示平均分成8份,也可以表示每8个分成1份。
(5)看算式编故事。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想不想自己编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用18÷3=6编一个平均分的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精彩。编好故事后,先在小组内讲,再推荐一个同学到讲台上讲,其余同学进行评价,根据表现分别评为三、二、一。
四、课堂小节,自我反思
教师: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过程】教科书第76页的例1、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卡通动画演示)有一天,猪八戒约孙悟空和沙僧到王母娘娘的桃园摘桃子吃,正巧碰上七仙女们摘回8个仙桃,猪八戒上前讨要,仙女们要八戒分别按下面的要求分完桃才能吃:把这些桃平均分成4盘。猪八戒受大家的启发,正确地分完了桃(课件演示)。正准备吃桃,仙女又想考考它:如果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这些桃就全归你。八戒一听,急忙说:2×4=8,仙女们直摇头,八戒没办法,急得直流口水,只好求同学们。
教师:大家能帮八戒的忙吗?
学生:能。
教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一种新的运算,一定能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除法)
二、经历学习过程,理解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1
教师:这里就有8个桃,要把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大家用学具摆一摆。教师:“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把这个分的过程连起来该怎么说?
学生: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中,每盘2个。
教师:刚才的操作中,要分的总数是几?分成几份?每份是几?(板书:842)
教师:大家认为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种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1:用8/4=2。学生2:8→4=2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给予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所表达的式子根据学生姓名命名为××发现。
教师:为表示这种平均分的过程,很早以前的数学家就进行了探讨。1631年,英国的数学家威廉奥特雷提出了用“∶”表示平均分;后来瑞士数学家认为把“-”和“∶”结合起来表示平均分,现在我们就采用把“-”和“∶”结合起来表示平均分。 (板书:8÷4=2)
教师:8÷4=2表示什么意思?谁给我们这位新朋友“÷”取个名?
学生:……(根据学生的命名,及时给予肯定。)
教师:数学家们最早也给“÷”取过这些名字,后来为了统一,把“÷”叫除号,把这样的算式叫做除法算式。
教师:怎么写除号呢?先写一短横,再写上面一小圆点,然后对下来写下面一小圆点,请大家用手指在桌上练习写一个“÷”。
教师:怎么读这个算式?试着像读乘法算式那样读一读。
教师:读除法算式时,“÷”读作除以。大家跟着老师试读:8除以4等于2。
教师:谁能结合分东西的过程,结合8÷4=2说一说“8”、“4”、“2”分别表示什么?如果不是分桃,8÷4=2还可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时,先写要分的总数,然后写除号,接着写平均分的份数和等号,最后写每份是多少。
教师:除法有用吗?(有)还想学吗?(想)我们继续学习,请看屏幕。
2.教学例2
(课件展示:24支铅笔,每6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教师:“每6支装一盒”是什么意思?它要求我们把24支铅笔怎样分组?要分的总数是多少?按什么要求分?
(1)学生在小组内用小棒代替铅笔,一边分一边说,并写出除法算式。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24”,“6”,“4”分别表示什么。
三、课堂活动(略)
四、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过程】教科书第77~78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3题及练习十五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操作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2.在分一分求商的操作活动中发展数感,培养直觉思维,体验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学具:12根跳绳,15枝花,3个花瓶(可用杯子代替)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除法,今天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法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生: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3
教师:班上要组建一个跳绳兴趣小队,需要12个人参加,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个组?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吗?为什么?怎样写算式?
学生:12÷3。
教师:猜一猜,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可能直觉地感到4个小组就可以了,有的可能把12和3结合起来思考,想几个3合起来是12。不管哪种思考均应给予肯定。
教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请用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写在后边。
教师抽学生说算式的意义。12÷4,12÷6它们的商是多少呢?请你先猜一猜,再用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
教师:把这几个除法算式按除数的多少排一排,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一个除法算式里的3个数也像加减法算式一样有自己的名字。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在数学上,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是商。根据你的理解,被除数表示什么?除数表示什么?商表示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不要求完整、规范。
2.教学例4
(出示15枝花,3个花瓶)教师:为了布置教室,需要3瓶花,要把这些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猜一猜,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学生自由猜测。学生可能根据每瓶花大致的多少猜测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也可能把15和3结合起来,想3个几合起来是15。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学生用圆片代替花瓶,小棒代替花摆一摆,再写出除法算式的商。
3.验证结合
15枝花和3个花瓶想“15÷3”表示什么意思,估计商是多少。再用小棒分一分进行验证。
[点评:进一步感受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猜测、操作的学习方法,加深对除法的认识。]
三、巩固运用
(1)教科书第80页第3,4题,第81页第5题。
(2)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说出问题,其余同学用除法算式解决。
四、反思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过程】教科书第77页例3、例4。
【教学过程】
1.教学例3
(课件展示:“体育委员安排12个小朋友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几组?”的场景。)教师:“每3人一组”什么意思?它要求我们把12人怎样分组?要分的总数是多少?按什么要求分?
(1) 学生在小组内用学具代替学生,一边分一边说,并写出除法算式。
(2)全班交流:在12÷3=4中,除了“÷”和“=”外,“12”,“3”,“4”分别叫什么名字?
学生:12叫被除数,3叫除数,4叫做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书上看到的)看书、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获取知识。
教师: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12”,“3”,“4”分别表示什么。算式12÷3=4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在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时,要分的总数叫做被除数,平均分的份数或每份数叫做除数。
教师:如果大家想了解除法的更多奥秘,可以翻看书114页的《除号的来历》。学生阅读。
教师:除了书上介绍的,也可在网上查阅《数学符号的来历》。
2.教学例4
(课件演示)猴老师要求小马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的情境。
教师:能用你的语言说一说猴老师的要求吗?
学生: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
教师:根据这个过程怎么写除法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5÷3。
教师:你能猜出每个花瓶插几朵花吗?
学生猜后,再6人一组用15支铅笔代替15朵花分一分,验证你的猜想对不对。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在图上(课件演示15朵花)怎么表示这种分法?请大家在教师提供的图上圈一圈。
出示第78页课堂活动第3题。
教师:老师这里有24朵小红花,小马虎在分的时候忘了用铅笔圈出分的方法,只列了一个式子“ 24÷8=3”,你能在图中圈一圈,说一说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演示24朵小红花)学生小组讨论,在老师提供的图上圈一圈,并选一名代表汇报结果。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一文,希望“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例3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