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中班音乐洗澡歌教案 > 导航 >

中班音乐洗澡歌教案,2024中班音乐洗澡歌教案

中班音乐洗澡歌教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学生的艺术涵养,引导学生向着高雅、科学、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也为了加强系与系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我系自律会特地策划举办了此次“与我音乐,歌我心声”舍歌大赛,此次大赛也为广大同学创造了一个展现自我风采,团结向上,青春健康的活动气氛。

二,活动对象: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及计算机系全体学生(以宿舍为单位)

三,活动时间:初赛:待定 决赛:待定

四,活动地点:初赛:达理活动中心 决赛:芙蓉四楼 (暂定)

五,活动要求:

初赛:1、以宿舍为单位参赛,人数在两人或两人以上(不支持两个宿舍联谊报名)。

2、参赛者在报名表上写明宿舍、姓名、班级、联系方式及参赛曲目。报名表交至各班文娱委员处,然后由文娱委员统一报到自律会管理部。

3、自备歌曲伴奏带(参赛前三天之前交给管理部)。

决赛:1、在晋级名单出来后数学系与计算机系自律会将会做好安排,一个计算机系宿舍与一个数学系宿舍为一个小组,各小组需私底下商量决定参赛曲目,并自行排练。

2、自备歌曲伴奏带(参赛前三天之前交给管理部)。

3、着装合适,决赛时提前半小时到场。

六,活动流程:

初赛:(本系海选)

1、 参赛宿舍派代表现场抽签决定上场顺序(未到场的视为弃权)。

2、 选手按顺序上台演唱,且只能唱一遍,不能要求重唱

3、 晋级名单出来后将贴于各宿舍宣传栏

决赛:(与计算机系联谊)

1、参赛宿舍派代表现场抽签决定上场顺序(未到场的视为弃权)。

2、决赛时建议一个小组两个人唱歌(既一个宿舍一个)其他成员表演才艺(如伴舞、写书法、绘画等等)。

3、评委现场评分,两系自律会合作现场统计分数,每五组公布一次分数。

4、比赛结束后公布获奖名单。

七,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

八,经费预算:

(1)场地的布置。费用预计100元。

(2)主持人和演员的服装、发型及抽奖环节所需的物品需拉赞助。

(3)节目单的制作和复印。费用预计50元。

(4)获奖者的奖状与奖品。费用预计200

总的费用预计需要350元。

查看全文>>>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指歌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初步唱准跳进音程哆~嗦(1~5),尝试对即兴提问做出快速反应的演唱。 2.注意倾听问句,借助一问一答的游戏方式,理解并掌握对唱的演唱形式。 3.愿意参与问答式对唱游戏,在对唱活动中感受、体验与教师、同伴的情感交流。

活动准备: 1.教师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大指歌》,初步指导五个手指的名称。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玩手指游戏,巩固对每个手指名称的认识,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伸出手指,幼儿说出手指的名称。 2.教师说出手指的名称,幼儿伸出相应的手指。教师及时反馈幼儿的反应,鼓励幼儿参与活动。 3.玩手指问候游戏。如教师问:大指歌大指歌,你在哪里?幼儿回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然后伸出的手指相互问好:你好不好?为演唱歌曲做准备。

(二)教师示范边唱边玩手指游戏。 1.教师唱歌曲前半段,伸出双手大拇指;唱后半段时,将两个大拇指相对,做问好的动作。 2.教师示范歌曲,幼儿玩手指的游戏。

(三)幼儿边玩边游戏,边学歌曲。 1.教师唱完歌曲前半段,幼儿答后半段,同时伸出双手大拇指。教师带领幼儿唱准1~5音。教师用自己的大拇指触碰幼儿的大拇指,以示鼓励,调动幼儿进一步参与游戏的兴趣。 2.交换角色,幼儿唱问句,教师唱答句。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变换其他手指名称替换大指哥。 教师:除了大指哥,小手上还有谁?怎么唱呢? 4.教师唱问句,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根据问句的内容伸出相应的手指,并用唱的形式问答。 5.让幼儿选择唱提问还是唱回答,边玩游戏边演唱。教师用手势提示幼儿,练习一问一答演唱。

(四)教师唱歌曲前半段,即兴变换手指名称,幼儿较快速地接唱后半段,同时伸出相应的手指。

(五)复习律动生活模仿动作,如食指刷牙,大拇指按门铃。 幼儿提出动作内容,教师带领幼儿按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音乐区里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游戏后,可以即兴编唱动物、植物、玩具、用具、学具、小朋友名字、身体其他部位等,以此训练幼儿快速反应的能力,保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生活区里提供各种手套,让幼儿玩手套配对、戴手套等游戏,进一步熟悉手指的名称及位置。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噪音,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学习创编新的角色和洗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替换原有歌词,并完整演唱歌曲。

3、体验自编歌曲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布袋木偶――小鸭

活动过程:

1、通过木偶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曲情境。

(1)教师出示木偶小鸭,以小鸭的身份向幼儿问好。

(2)教师讲述小鸭跌倒寻脏衣服的事,(.)引导幼儿想出帮助小鸭洗澡的办法。

2、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以小鸭的身份范唱歌曲,并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

(2)教师以帮助小鸭子洗澡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洗澡的动作,边演唱。

(4)用另一个形象替换歌词中小鸭的形象,创编新歌词,继续演唱。

3、结伴表演唱:幼儿两两结伴,用互相帮助洗澡的办法,边表演边唱歌。

查看全文>>>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老公公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让幼儿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体验并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钢琴;白胡子、白眉毛每人一套;拐杖一根。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做韵律进活动室。 2、练声曲《唱歌》、《叫声》。 3、熟悉歌曲内容 教师范唱歌曲,请一名教师扮演老公公,幼儿边听边观看表演。 4、理解歌词内容 (1)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2)幼儿扮演老公公,按节奏学说歌词。 5、学唱歌曲 (1)让幼儿试着在音乐的伴奏下填词唱歌。 (2)引导幼儿用清晰的歌声表现风趣、可爱的老公公。 6、根据歌词表现动作 (1)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身体动作、表情等表现老公公的形象。 (2)请一名幼儿扮演老公公,其他幼儿观看。 (3)男孩扮演老公公,女孩帮助男孩化装,老公公摔倒时,女孩扶起老公公。 (4)教师、幼儿扮演老公公共同表演。 7、老公公在音乐声中自由散步走出活动室。

查看全文>>>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雨儿的歌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大自然中大雨和小雨那种富有节奏的声音美。 2、初步尝试根据乐器的音色探索用适合的乐器和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增强对声音的感受和听辩能力。

活动准备: 节奏卡片、大雨、小雨图片乐器(沙球、铝板琴、铃鼓、小铃、舞板)、队形图

活动过程: 1、律动《小雨点》 小雨点真调皮飞到东飞东西,你们要飞到什么地方玩呀? 2、两声部歌曲《雨点滴答》 雨点从高高的天空飘落下来有时快、有时慢,听听这会儿下的快还是慢? 听前奏分辨快慢 让我们一起唱唱快快(慢慢)的雨? 分两声部进行演唱,两位幼儿指挥。(交换声部) 3、谈雨 春雨的滴答真好听?你还听过怎样的雨声? 幼儿描述不同的雨水声 幼儿说出师出示典型的各种雨声沙沙沙,沙沙沙淅沥沥、淅沥沥哗啦啦啦啦啦唰唰等节奏卡片,分两个家(大雨家和小雨家)摆放。 集体看节奏卡片模仿大雨和小雨的歌声。教师语言节奏提示:小雨来唱歌或大雨来唱歌 4、幼儿在大雨和小雨中各选一种声音探索用乐器表现进行表现 想想你要学做哪一种雨,想好了就到相应的地方。 想想用哪种乐器用什么方法演奏声音最象小雨的声音?哪种乐器用什么方法演奏最象大雨的声音? 自由选择乐器探索 你选择了哪种乐器?为什么选择这种乐器?怎样演奏的? 大家共同比较分析哪种方法最合适 《大雨小雨音乐会》集体看指挥用声音和乐器同时表现两种雨。 5、节奏乐《雷神》 看队形图边演奏便变换队形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词,并能基本跟唱。

2、通过幼儿扮演葵花,大胆表演故事情节。

3、体验角色葵花 开心快乐的唱歌,害怕恐惧遇到僵尸的情绪变化。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材料准备

1、ppt动画设计 钢琴 香水

2、头饰(小向日葵15个,大向日葵1个 玉米投手1个 樱桃炸弹1个)

活动过程

1、气息练习

设置花园情景吸气吐气练习

2、引导幼儿观看ppt,初步熟悉歌词

(1)出示ppt,观察图片,初步熟悉歌词

(2)引导幼儿倾听歌曲,(:.)感受葵花姐姐开心快乐的情感(教师清唱一遍)

(3)儿童看图填词,记忆歌词

3、转换葵花情绪情感,体验葵花内心隋绪变化,继续熟悉主旋律歌词

4、引导幼儿角色体验,初步学习歌曲主旋律部分

(1)引导幼儿集体讨论后集体交流,丰富幼儿扮演葵花姐姐的动作、情绪。

(2)表演活动:引导幼儿在表演中自主歌唱

游戏玩法

本次模块二主要是感知体验角色葵花宝贝盼隋绪情感变化。

境人开始就将孩子引入到一片美丽的花园感受快乐舒畅的情绪体验,接着感知葵花宝贝歌唱的快乐开心,展现主要角色人物的个性;

情出幼儿通过观看ppt感知葵花遇到僵尸的惊慌、害怕、勇敢、等内心情感变化;

悟动幼儿角色扮演葵花将自己转换为葵花的角色,亲身体验和实践后反应出个体不同的内心情感(害怕、惊慌、成功、担心等等不同情绪)。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的幽黙,风趣的特点,并对音乐活动感兴趣。

2、丰富词汇:颠倒。

3、学会演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图谱,背景图一张,老鼠,狮子,大象,蚂蚁,小鱼,小鸟,公鸡,母鸡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律动做好

二、练声:《小动物怎样叫》

三、幼儿学唱歌曲

1、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 幼儿带着问题欣赏歌曲。

今天动物园里来了很多小动物,小朋友认真听一听它们都是谁?

(2)教师出示挂图操作,幼儿再次欣赏歌曲。

小朋友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教案网出处]教师讲故事内容,解释颠倒的意思。引出歌曲《颠倒歌》

2、幼儿看图谱跟教师诵读歌词。要求幼儿认真观察图谱的内容。

3、教师弹琴教幼儿唱3遍。要求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4、教师与幼儿看图谱完整唱一遍。

5、幼儿听录音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创编动作。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巩固矮人走路等基本动作,初步能根据情绪体验,创编生气和笑嘻嘻的动作。

3、教育幼儿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方面:幼儿已学会唱歌曲《泼水歌》,并理解歌曲内容。

2、物质方面:人手一顶小丑帽,一件成人的t恤衫,一个纸鼻贴,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泼水歌》,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词的内容。

1、第一遍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慢速度有表情的演唱。

师:小朋友,你们想想,我们如果不小心把水泼到别人身上,应该怎么做?对了,应该行个礼,说声对不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们学过的哪首歌就是讲了这件事?哦,对了,是《泼水歌》,下面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一遍。

2、第二遍要求幼儿带上活泼有趣的声音,集体演唱。

二、基本部分.

(一) 欣赏教师示范表演,初步感受动作特点,激发幼儿学习欲望。(.来源教案网)(教师扮演小丑为大家表演节目)

1、第一遍欣赏后提问: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第二遍欣赏后提问:你喜欢哪个动作?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并把这个动作表现出来。

(二)教师表演动作

1、带领幼儿集体复习巩固基本动作:矮人走路。

动作要领:上身自然挺直,下身半蹲着踏步,双手自然摆动。

2、以分解的形式练习新动作,并引导幼儿创编生气、笑嘻嘻的动作。

(三)随音乐进行完整练习

1、教师口哼曲子,放慢速度,带领幼儿完整练习一遍(结合部分创编动作)。

2、让幼儿穿戴上服饰,完整跟学两遍,鼓励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要求幼儿做动作时带上形象、可爱的表情。

3、鼓励每位幼儿邀请一位自己的好朋友共舞,并要幼儿大胆地运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情绪。

三、活动结束:

活动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滑稽的风格,在教师动作以及滑稽语气词的提示下,学唱弱拍起歌曲。

2、尝试替换歌曲中部分歌词进行演唱。

3、体验歌曲中的幽默诙谐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在以往的活动中唱过弱拍起唱的歌曲。

2、幼儿用书:《胡说歌》。

3、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幼儿用书投影图《胡说歌》,感知并理解画面滑稽、风趣的内容和风格。

师:小丑最喜欢说幽默的话、做滑稽的事,逗大家开心。你看,他今天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吗?

二、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说歌词。

1、幼儿在教师慢速说歌词的过程中,发现语气词哎呀及动作的提示作用。

2、幼儿根据教师动作提示由慢到快的说歌词。

三、初步学唱歌曲。

1、幼儿听教师以较慢的速度翻唱歌曲《胡说歌》。

2、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

3、幼儿继续学唱歌曲。

四、替换部分歌词,进一步学唱歌曲。

1、幼儿尝试用嘻嘻哎呀演唱歌曲。

2、教师将袜子套在鼻子上,引导幼儿先说歌词再练唱。

3、让个别幼儿扮小丑操作袜子,(.教案网出处)进一步引导幼儿先说歌词再练唱。

五、进一步替换、创编新歌词,风趣地进行表演唱。

1、教师表现几种生活中非正常的穿戴方式,如把鞋带系在头上、把围巾扎在腰上等,启发幼儿仿编歌词唱歌。

2、教师请有创意的幼儿带领大家练习并享受新创作的作品。

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并用幽默的方式重新欣赏、认识原来不合理的着装。

师:袜子一定要穿脚上吗?手套一定要套手上吗?说不定套在其它地暖放不仅滑稽还漂亮呢。小朋友自己来做设计师,重新打扮一下自己,举行一个特别时装展示吧。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提供干净的头巾、丝袜、鞋子以及其它材料,设计制作时装。

活动反思

《胡说歌》是一堂轻松有趣的音乐活动课,不但孩子们学的喜欢,老师也教的很开心。歌曲曲调轻松活泼,歌词幽默诙谐,很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歌曲将幼儿身边常见的穿戴方式颠倒,使其违反常理,让人听了就觉得好笑。歌曲最大的特点是能让幼儿随意的胡编,从而激发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通过唱歌活动,使幼儿充分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特点,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确实体验到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了胡说的快乐。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唱《胡说歌》,感受歌曲中滑稽、可笑的意蕴。

2、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违反常情的滑稽事情,仿编歌词。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丑画一幅、小丑帽子一顶、红圆片若干、袜子一双、手套一副

活动过程:

一、感受歌曲韵律,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出示小丑画:这是谁?他哪最滑稽?为什么?

--教师有节奏的念歌词,幼儿感受歌词的韵律及歌词的滑稽、可笑。

二、学唱歌曲。

--教师完整示范唱一遍。提问: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你把袜子套在耳朵上,哎呀、哎!)老师在什么地方说哎呀?在哪里说哎的?(幼儿可能说的不完整)--听老师再唱一遍:让幼儿认真倾听,知道衬词哎呀、哎在歌曲中的位置,让幼儿能注意老师的手势,手一出是哎呀,手一指是你。

--看老师手势学唱歌曲,引导并唱出滑稽、好笑的意蕴。

三、仿编歌词,并演唱。

--学习仿编衬词:老师扮演小丑。(.)仿编出不同的滑稽的声音演唱。

--在学习仿编衬词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滑稽的样子学习仿编歌词。

(1)老师把袜子套在手上让幼儿根据滑稽的样子怎么唱?

(2)请幼儿表演袜子还套在哪里也滑稽?

(3)除了袜子以外的东西表演:老师可向小朋友借身上东西做滑稽动作,让幼儿仿编。

--让幼儿学习同时仿编歌词和衬词。

(1)请几位老师用不同的东西做滑稽的事并发出不同的滑稽的声音,幼儿分别仿编。

(2)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上的东西分别做滑稽的样子,幼儿之间分别根据对方滑稽的样子仿编歌词。

查看全文>>>

中班音乐洗澡歌教案

范文资讯网中班音乐洗澡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中班音乐洗澡歌教案,2024中班音乐洗澡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