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4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用 数 学 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 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

查看全文>>>

这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跳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跳绳》 修彩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 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2、探索算法。 先请学生估计以下 62 – 48 = ,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帮助。 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 (1)、我想 62 – 40 = 22 ,22 – 8 = 14 ,我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8等14。 (2)、我想 62 – 50 = 12 ,12 + 2 =14 ,把48看成50,减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 – 8 = 4 ,十位上的数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 – 10 – 40 = 10 ,再把10 + 4 =14。 用的是“不够向十位借一”的方法。 (4)、用竖式计算。 .

查看全文>>>

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分类 多种标准分类 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查看全文>>>

左 、右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查看全文>>>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2、3页。 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 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习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查看全文>>>

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查看全文>>>

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能提出问题。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13-4= 15-6= 17-9= 14-7= 11-5= 11-9= 14-6= 16-7= 12-3= 18-9= 2、看图填算式: ?个 (学生动手摆算式) 有15个 12-4=8 12-8=4 15-7=8 二、导入: 出示p20森林动物图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并能提出问题。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小鹿? 2、谁能完整的把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15、9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练习: 学生自编应用题,其他同学列式在课堂练习本上。 如:我们班组成学习小组,有两个组,一共有16个人,第一组有9个人,那么第二组有几个人?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查看全文>>>

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 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板书设计: 多些,少些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计数棒,计数器,口算卡片

教法运用:

实践探索和演绎概况

学法指导: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经历收集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4= 6+4= 9+6= 10-8= 15-5= 8+7= 4+9= 16-9= 8+10= 7+9= 开火车的形式,看谁算得又多又快。 复习导入,加深对十几的组成,调动学习兴趣。

二、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 复习知识点

1、数数法 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数法

2、平十法:把9分成5和4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师板书:15-5=10 10-4=6

3、破十法 把15分成10和5 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 1+5=6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 因为9再添上6就是15,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关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并举手概况回答。 以复习知识点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一)必做题

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7-9= 12-9= 14-9= 16-9= 请四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4位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

在纸上列算式

摆小棒

(1) 先摆16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8根后,就知道还剩8根。

(2) 先把摆好的16根小棒分成10根和6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剩2根,把这1根加上6根,就得到还剩8根了。

(3) 把8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16根里拿走6根,再从

查看全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4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