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 导航 >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2024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范本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一):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能够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由整理]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

这些思想鲜明地体此刻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个性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个性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

查看全文>>>

《列夫·托尔斯泰》

原创: 刘婷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文采绚丽、描写非常细腻的人物传记,从眉毛、耳朵、胡子到后面的眼睛,采用很多的修辞,极尽夸饰、铺陈之能事,字里行间都是对于这位文学大师的敬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要想读懂它,并不是易事,因而需要对于托尔斯泰背景的了解做支撑,所以我选择从托尔斯泰的生平切入。

导入:同学们,今天要给你们介绍一位文学大师。他出生在俄国,家族有煊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因而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但是他的一生却受到他身份的困扰,感到非常的痛苦,那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呢?好,老师告诉你,因为他非常渴望改变俄国的农奴制度,去改变黑暗的社会现状,这样的信仰决定了他这一生注定很痛苦。他一直在践行自己的信仰,放弃了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夫妻分家,并在分家后将自己的财产无条件捐出。这样的他必然会受到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他是统治者眼中的危险的炸弹,但却是民众心中的一座丰碑。说到这,你们知道他是谁了吗?

学生摇头

好,那老师再给你补充介绍一下,对于资产阶级虚伪腐化的认识和批判,对自身信仰的追寻和探索,使得他痛苦不堪。他曾经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他躺在异乡的小火车站长家的小床上,他的遗言没有留给妻子儿女,而是说了四个字:“我爱真理”。他生前放弃了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死后更是安静体面,在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也没有十字架。所以,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文学大师受到茨威格如此之高,今天就让我们近距离走进这位文学大师去感受一番。

走近托尔斯泰(1-5)

托尔斯泰是个贵族,是个世界文豪,可以说在当时也是个响当当的明星,那你想象一下,你觉得托尔斯泰会长什么样子呢?请把他的外貌描述给老师,好吗?

生1:我觉得他应该是打扮的很绅士,很有风度。

生2: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很文质彬彬,一看就能看出来文学气质的一个人。

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啊,那真正的托尔斯泰我们无缘得见,那我们只能通过茨威格的文字描绘去证实我们的想法了。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 长髯 鬈发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 禁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轩昂颔首 低眉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 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 1.可分两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

查看全文>>>

引导语:读完《列夫托尔斯泰》后,要怎样写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读后感一

托尔斯泰是俄国着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可是,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才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着:《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虽然别人都说他是“天才”“,但是《名人传》里他自己说到: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不是天才,我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顶峰的。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份精华。我们要了解自己,选定方向,认真去追求。”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开掘“智慧之门”的可贵,并且都有勇气和决心,能踏踏实实,以自己的方式,认认真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我们有朝一日也可以骄傲地宣称: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列夫托尔斯泰读后感二

读了《托尔斯泰传》读后感《列夫·托尔斯泰传》有感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

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转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

查看全文>>>

今天,我读了第三章《军旅生活》,知道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军旅传奇。自从1853年11月,俄国向土耳其宣战。列夫托尔斯泰就转战南北,但他始终都怀着一颗爱国热情高涨的心。他作战勇敢、常置身于险境,但是并不使他失去了写作的信心。就在这碉堡的障蔽下,在这隆隆的炮火之中在他的不可磨灭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中写出了他们的和他自己的凄怆。这三部纪事《一八五四年十二月之塞瓦斯托波尔》、《一八五五年五月之塞瓦斯托波尔》、《一八五五年八月之塞瓦斯托波尔》都体现了列夫托尔斯泰那浓浓的爱国精神。我通过列夫托尔斯泰的描述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性,那死到临头尚在不断地演变的世间的喜剧。尤其是恐惧被他确切的认明了,被他揭除了面纱赤裸裸地发露了。在这时期列夫托尔斯泰又接连写出了许多作品,如:《两个轻骑兵》、《记数人日记》、《三个死者》等。然而,六个月后,他写了《波利库什卡》又重新回到了美丽的谎言。

查看全文>>>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读后感(一)

今天我怀着敬仰之情读了【我的父亲列夫托尔斯泰】这本书。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本书作者塔基扬娜托尔斯泰是托尔斯泰的长女曾长期生活在他身边。父亲是她一生最敬佩的人。和父亲交谈是她最快乐的事。可以说,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是一个热一爱一真理、追求真理的人。他从不会因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骄傲自大。

本书主要讲了托尔斯泰一家人的生活、思想、穿凿和交往的独特回忆录。当作者儿时的老师哈娜因病要离开他们时,通过父母及家人的劝导下作者终于和哈娜依依不舍地告别。

至于列夫托尔斯泰老年为什么离家出走本书作者作了详细的介绍。那是因为后来到了老年他受不了家人们过那种奢侈豪华、游手好闲的生活。他认为他不能对孩子们有害的环境中对他们进行教育。

死前他留给世人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谦卑世上除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还有许多人,可你们只知道盯着列夫。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读后感(二)

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一精一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十九世纪末一陰一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一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一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一爱一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

在有暇之余,我翻开了【列夫托尔斯泰传】,从而来体会一下托尔斯泰的人生成长的艰辛历程。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一岁),但是他至少还能保持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城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一性一质,变成了实用的一性一

查看全文>>>

对于列夫托尔斯泰,我们是再熟悉不过。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让我们了解了这位俄国大文豪的朴素精神,从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贵族地主阶级的立场转向宗法制的农民一边。这一转变集中地体现在这部长篇小说复活的创作中。

复活是托尔斯泰思想和艺术探索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代表托尔斯泰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通过地主养女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受辱、堕落以及下狱、流放的悲剧,表现了对被侮辱、被伤害者的深切同情,十九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监狱遍地,关满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和无辜的百姓。对沙皇的统治作了无情揭露、批判,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不行!那个怒容满面的法官斩钉截铁地回答。庭长掏出手表一看,与情妇约会的时间快到了,他再也无心为这案情争辩,便急忙让法官起草判决书。这就是那个没有人道,充斥着金钱与美色的俄国社会,使人性堕落的起点。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聂赫鲁多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聂赫鲁多夫是一个忏悔的贵族。小说通过他诱骗玛丝洛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忏悔以至追随到流放地为玛丝洛娃冤案奔走的过程,表现了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也许这也暗示着作者的矛盾心理。托尔斯泰在这个人物身上既概括了十九世纪末俄国进步贵族的某些思想特征,也体现出他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以及向宗教寻求出路的说教。

玛丝洛娃是一个不幸的妇女,她虽为养女,但自幼处于半奴婢的地位,被聂赫鲁多夫诱奸后沦落到社会的底层,倍尝艰辛。更为不幸的是被诬陷判刑,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作者通过玛丝洛娃的遭遇概括了俄国千千万万受压迫妇女的悲惨命运。玛丝洛娃的觉醒,是其精神的复活。从中认识了作家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度与高度。

复活是这一时期托尔斯泰思想观念变化的代表作。人物精神的复活是对封建制度的一次挑战,他唤醒的不仅仅是小说的主人公,更唤醒了当时成千上万的阅读者的观念。作者也对未来寄予着美好的愿望从这一天起,她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不仅因为进入了新的生活环境,还因为从此他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将具有和以前不一样的意义。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 长髯 鬈发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 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  轩昂颔首 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  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  1.可分两部分: 一、(1

查看全文>>>

这篇《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列夫·托尔斯泰》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 长髯 鬈发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 禁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轩昂颔首 低眉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 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 1.可分两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 长髯 鬈发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 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  轩昂颔首 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  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  1.可分两部分: 一、(1

查看全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列夫托尔斯泰教案、2024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