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全英教案 > 导航 >

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全英教案,2024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全英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全英教案

天窗

教材说明 〔解题〕 《天窗》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介绍了乡下屋顶上开的天窗,以及天窗给儿童带来的慰藉,表达了对少年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赞赏,儿童们能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五四”运动时期,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重要组织者。1921年加入中国*。他曾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发展革命文艺,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作出卓越贡献。建国后,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文协(作协前身)主席、第一任文化部长,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第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著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天窗”,房顶上为采光而开的像窗子似的装置。本文用名词“天窗”作题目,表明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有关天窗的情况。但作者却以天窗为由头,进一步写天窗给儿童带来的快乐和由天窗而引发的联想。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内容性质来结构的,共9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简略介绍天窗的来历及结构。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这部分是从两方面写的,一是阵雨来了时,孩子们被关在屋里,天窗使孩子想象出雷雨扫荡世界的情景;二是晚上时,天窗使孩子们想象出美丽、神奇的夜世界中的一切。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总写天窗能激起孩子无尽的想象,应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语意理解〕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呆在地洞里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这3句话介绍天窗的构造和功能。第1、2句说乡下房子的弊端:窗子只一排,风雨天及冷天一关,屋子就没有光源了。第3句说天窗的构造特点。这几句是下文写孩子们望天窗去想象的条件。因为房子只有一排窗,一关上,屋子就漆黑一片,所以才会开天窗;因为关木板窗后只有天窗一处可见外面局部事物,所以才可能引发一系列神奇的想象。 “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

查看全文>>>

鲜 花

教材说明 〔解题〕 《鲜花》是一篇颇有新意的记叙文。文章写一个出国参加比赛的女运动员,因脚伤发作而失败,她以为这次回国不可能像以往那样有人献花。然而,在她十分失意的时候,机场一位女服务员仍然热情地把一束五彩缤纷的鲜花捧到她面前。文章说明一个道理,对一个人来说,胜利与失败同样重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继续奋发拼搏,就会赢得未来的胜利。 本文用一个名词“鲜花”作标题,但作者不直接描述鲜花,却写了一件与鲜花有关的事,揭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是作者创意之所在。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事件发展顺序记叙的,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鲜花应献给英雄。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一个女体操运动员因出国比赛失败,回国下飞机后沮丧、愧疚而垂着头走在队伍后面。这部分交代了她曾拿过两项冠军而接受鲜花,又交代了这次比赛失败是脚伤发作造成的,还交代了她因失败而沮丧、愧疚、怕见崇拜者的心理。 第三部分(第6~11自然段),写女运动员接受机场女服务员献上的一束鲜花,她抬起头。这部分着重写女运动员与女服务员的对话,写献上鲜花的神奇力量。 〔语意理解〕 “鲜花,理应赠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能献给一个失败者吗?” 一句话自成一段,用反问句的形式,强调鲜花不可能献给失败者。献花是一种礼仪形式,表示人们对成功者、英雄、先进模范人物的肯定与鼓励,表达人们对他们的崇敬、热爱的情感。肯定、鼓励、崇敬都针对成功而言,不可能针对失败,这是常理。本文用这句开头,为下文作了铺垫,暗示下文会有一个打破常规的事发生,可能有人把鲜花献给失败者。这样开头,极新颖,也极具吸引力。“凯旋”,胜利归来。 “由于她怕见人,就走在队伍最后面,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自己,记者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明显地感觉到受到了冷落,这些都加重了她心中的沮丧和愧疚。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呢?” 这两句话描述她下飞机后的境遇与心态。第1句描述她的境遇。这句很长,有6个分句。前5个分句与第6个分句是因果关系,写人们对她这个失败者的态度是冷淡的,这是第6分句的原因,即加重沮丧与愧疚的原因。原本就觉得失败辜负了人们的期望,愧对父老乡亲,现在人们又冷落、淡然,这就更使失败者无地自容了。“很少有人招呼”、“有意避开”,是“冷落”的表现。人们敬爱英雄、成功者,鄙视、冷落失败者,这很正常,是她意料中的,

查看全文>>>
一、指导思想: 经由过程有筹划、体系的复习,对常识归纳与整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主题,把复习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让每个层面的学生经由过程复习后有所得、有进步,赞助学生进行常识的归纳与整顿,构建新的常识体系。 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词汇词汇专题练习一、重要内容1、名词2、形容词3、介词4、人称代词5、动词二、达到目标1、学会精确闇练拼、背在教材中出现的词汇2、学会精确应用在教材中出现的词汇三、练习办法1、应用主题进修办法进行复习2、进行基本性拼、背与演习中应用进行练习一、重要内容1、名词2、形容词3、介词4、人称代词5、动词二、达到目标1、学会闇练应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词汇2、学会能精确断定应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词汇三、练习办法1、主题练习2、演习练习一、重要内容1、词汇2、语法3、浏览4、写作5、听力二、达到目标1、学会闇练进行演习,精确率达到85%上2、进修中下学生能根本控制三、练习办法1、主题练习2、专题3、专题点考语法语法综合练习一、 重要内容1、to be 句型2、to have句型3、there be句型4、祈使句5、情态动词can句型6、一般如今进行时7、一般以前时二、达到目标1、学会精确应用to be的指导代词,人称代词句型2、学会精确应用to have句型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以及特别疑问句问答。3、学会精确应用there be句型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别疑问句问答。4、学会精确应用祈使句,can句型,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别疑问句问答。5、学会精确应用如今进行时句型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别疑问句问答。6、学会精确应用一般如今进行时句型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别疑问句问答。7、学会精确应用一般以前时句型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别疑问句问答。三、练习办法1、应用主题练习2、语法比较练习3、语法综合练习二、 重要内容1、to be 句型2、to have句型3、there be句型4、祈使句5、情态动词can句型6、一般如今进行时7、一般以前时二、达到目标1、学生能精确断定出现的句型是什么句型2、学生会精确应用所学语法常识进行演习3、学生对所做的演习有自我断定、分析是否精确的才能三、练习办法1、应用主题演习2、语法比较、分析3、综合分析练习一、 查看全文>>>

草船借箭

教材说明 〔解题〕 《草船借箭》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分别确立国号为魏、蜀、吴。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才干超群,引起孙权军队的首领周瑜的忌妒。周瑜要求诸葛亮在10天内监造10万支箭,企图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得10万支箭,使周瑜阴谋破产。这个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胆识超群,赞扬了他以大局为重、团结对敌的可贵品质。 《草船借箭》是按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46回的内容改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故事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120回。从刘关张桃园结义起,至东吴灭亡止,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对本文标题不能当主谓词组去理解,不能理解成“草船”去“借箭”,而应当作偏正词组理解。即(诸葛亮)“用草船去借箭”。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草船”,扎了草人的船。 〔结构分析〕 文章是按事件发展顺序,紧扣“借箭”展开的,共10个自然段,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借箭”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借箭”的准备。这部分写了三层意思,其一,周瑜为诸葛亮造箭设置障碍,并派鲁肃探听情况;其二,诸葛亮求鲁肃帮忙,为“借箭”作准备;其三,鲁肃没向周瑜如实报告情况,周瑜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借箭”的过程。分三层意思,其一,写诸葛亮“借箭”的时间;其二,写诸葛亮“借箭”的过程;其三,写诸葛亮“借箭”结束时戏弄曹操。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借箭”的结果。 〔语意理解〕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这是本文开篇的话,交代了“草船借箭”这个事件的起因。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周瑜是东吴名将,总督东吴兵马,是蜀吴联军的总负责人。周瑜字公瑾,聪明过人,但心胸狭窄,忌妒心太重。多次与诸葛亮较量均失败,后忌恨而死。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极尽崇敬和赞美,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在民间,人们把诸葛亮说成智慧的化身。周瑜和诸葛亮的纠葛,大都是才智与气度的较量。两个人都有才干,但诸葛亮高周瑜一筹。诸葛亮心胸豁达,关注大局,讲究团结,而

查看全文>>>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小编准备了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春景 一、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三、教材分析:(略) 四、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五、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六、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视频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1.《小鸟小鸟》是故事影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快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展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2.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勃。春天,它又是许多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致春天》这首钢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十九世纪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 乐曲的一开始,在右手高音合弦模拟出的流动的感觉的引导下,左手弹奏出清新、舒缓的主题旋律,让人彷佛看到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景色,大地上到处充满了生命的勃勃生机;中间段低沉并且旋律逐渐急促,略显灰暗,似乎在告诉大家,在春天降临的过程中,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有春寒料峭,阴风阵阵的日子,但春天是不可阻挡的,所以在乐曲的最后部分,我们又看到了战胜了严寒的春天,为我们勾勒出明媚的阳光下的大地为渐渐茂盛的青草和朵朵绽放的鲜花所覆盖……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2.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情绪。

3.初步了解中国的寺庙文化。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枫桥夜泊》: 感受歌曲《枫桥夜泊》的思乡情绪及表现方法。

2.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1)视唱第一乐段。

(2)欣赏歌曲并比较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视唱第二乐段,教师注意纠正切分音和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4)合着音乐朗诵朗诵。

(5)完整地演唱歌曲。

3.欣赏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1)欣赏由电子琴演奏的《灵隐钟声》,听一听,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再欣赏一遍,感受古寺钟声幽静的意境,然后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感受。

(3)在《灵隐钟声》的音乐中朗诵古诗。

4、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感受《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

2.能听音乐记录空缺的旋律,能分辨切分音。

教学过程:

1.探索身边不同的钟声,新年的钟声,各种形象的钟、小闹钟、八音盒的钟声等。

2、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钟,并听一听不同的铃声。

3、欣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1)欣赏了解《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表现的欢快情绪。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想一想,为什么叫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呢并指出切分音的音符。

(3)听音乐分辨切分音。

(4)听音乐填音符。

(5)演唱第一部分主题(唱谱)。

(6)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随音乐在铃声处用打击乐器敲击。

3.拓展欣赏其他表现钟声的音乐:欣赏《基辅大门》并谈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晚钟》,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用较长的气息与和谐的声音演唱《晚钟》。

2.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民歌。

教学过程:

1.欣赏合唱《晚钟》,感受歌曲的思乡情绪。

(1)欣赏俄罗斯的民歌《晚钟》,听一听是什么演唱形式?

(2)再听一遍,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学唱歌曲领唱部分

3.学唱合唱部分

(1)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教师纠正。

(2)合唱。

(3)学生指挥并演唱。

4.欣赏手风琴曲《小苹果》,了解一些俄罗斯民歌。

5.欣赏手风琴独奏《小苹果》。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2.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情绪。

3.初步了解中国的寺庙文化。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枫桥夜泊》: 感受歌曲《枫桥夜泊》的思乡情绪及表现方法。

2.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1)视唱第一乐段。

(2)欣赏歌曲并比较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视唱第二乐段,教师注意纠正切分音和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4)合着音乐朗诵朗诵。

(5)完整地演唱歌曲。

3.欣赏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1)欣赏由电子琴演奏的《灵隐钟声》,听一听,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再欣赏一遍,感受古寺钟声幽静的意境,然后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感受。

(3)在《灵隐钟声》的音乐中朗诵古诗。

4、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感受《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

2.能听音乐记录空缺的旋律,能分辨切分音。

教学过程:

1.探索身边不同的钟声,新年的钟声,各种形象的钟、小闹钟、八音盒的钟声等。

2、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钟,并听一听不同的铃声。

3、欣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1)欣赏了解《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表现的欢快情绪。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想一想,为什么叫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呢并指出切分音的音符。

(3)听音乐分辨切分音。

(4)听音乐填音符。

(5)演唱第一部分主题(唱谱)。

(6)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随音乐在铃声处用打击乐器敲击。

3.拓展欣赏其他表现钟声的音乐:欣赏《基辅大门》并谈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晚钟》,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用较长的气息与和谐的声音演唱《晚钟》。

2.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民歌。

教学过程:

1.欣赏合唱《晚钟》,感受歌曲的思乡情绪。

(1)欣赏俄罗斯的民歌《晚钟》,听一听是什么演唱形式?

(2)再听一遍,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学唱歌曲领唱部分

3.学唱合唱部分

(1)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教师纠正。

(2)合唱。

(3)学生指挥并演唱。

4.欣赏手风琴曲《小苹果》,了解一些俄罗斯民歌。

5.欣赏手风琴独奏《小苹果》。

查看全文>>>

天窗

教材说明 〔解题〕 《天窗》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介绍了乡下屋顶上开的天窗,以及天窗给儿童带来的慰藉,表达了对少年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赞赏,儿童们能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五四”运动时期,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重要组织者。1921年加入中国*。他曾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发展革命文艺,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作出卓越贡献。建国后,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文协(作协前身)主席、第一任文化部长,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第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著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天窗”,房顶上为采光而开的像窗子似的装置。本文用名词“天窗”作题目,表明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有关天窗的情况。但作者却以天窗为由头,进一步写天窗给儿童带来的快乐和由天窗而引发的联想。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内容性质来结构的,共9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简略介绍天窗的来历及结构。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这部分是从两方面写的,一是阵雨来了时,孩子们被关在屋里,天窗使孩子想象出雷雨扫荡世界的情景;二是晚上时,天窗使孩子们想象出美丽、神奇的夜世界中的一切。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总写天窗能激起孩子无尽的想象,应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语意理解〕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呆在地洞里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这3句话介绍天窗的构造和功能。第1、2句说乡下房子的弊端:窗子只一排,风雨天及冷天一关,屋子就没有光源了。第3句说天窗的构造特点。这几句是下文写孩子们望天窗去想象的条件。因为房子只有一排窗,一关上,屋子就漆黑一片,所以才会开天窗;因为关木板窗后只有天窗一处可见外面局部事物,所以才可能引发一系列神奇的想象。 “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

查看全文>>>

一、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2011版的要求、农村学校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时要求我制定了一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查看全文>>>

鲜 花

教材说明 〔解题〕 《鲜花》是一篇颇有新意的记叙文。文章写一个出国参加比赛的女运动员,因脚伤发作而失败,她以为这次回国不可能像以往那样有人献花。然而,在她十分失意的时候,机场一位女服务员仍然热情地把一束五彩缤纷的鲜花捧到她面前。文章说明一个道理,对一个人来说,胜利与失败同样重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继续奋发拼搏,就会赢得未来的胜利。 本文用一个名词“鲜花”作标题,但作者不直接描述鲜花,却写了一件与鲜花有关的事,揭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是作者创意之所在。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事件发展顺序记叙的,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鲜花应献给英雄。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一个女体操运动员因出国比赛失败,回国下飞机后沮丧、愧疚而垂着头走在队伍后面。这部分交代了她曾拿过两项冠军而接受鲜花,又交代了这次比赛失败是脚伤发作造成的,还交代了她因失败而沮丧、愧疚、怕见崇拜者的心理。 第三部分(第6~11自然段),写女运动员接受机场女服务员献上的一束鲜花,她抬起头。这部分着重写女运动员与女服务员的对话,写献上鲜花的神奇力量。 〔语意理解〕 “鲜花,理应赠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能献给一个失败者吗?” 一句话自成一段,用反问句的形式,强调鲜花不可能献给失败者。献花是一种礼仪形式,表示人们对成功者、英雄、先进模范人物的肯定与鼓励,表达人们对他们的崇敬、热爱的情感。肯定、鼓励、崇敬都针对成功而言,不可能针对失败,这是常理。本文用这句开头,为下文作了铺垫,暗示下文会有一个打破常规的事发生,可能有人把鲜花献给失败者。这样开头,极新颖,也极具吸引力。“凯旋”,胜利归来。 “由于她怕见人,就走在队伍最后面,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自己,记者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明显地感觉到受到了冷落,这些都加重了她心中的沮丧和愧疚。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呢?” 这两句话描述她下飞机后的境遇与心态。第1句描述她的境遇。这句很长,有6个分句。前5个分句与第6个分句是因果关系,写人们对她这个失败者的态度是冷淡的,这是第6分句的原因,即加重沮丧与愧疚的原因。原本就觉得失败辜负了人们的期望,愧对父老乡亲,现在人们又冷落、淡然,这就更使失败者无地自容了。“很少有人招呼”、“有意避开”,是“冷落”的表现。人们敬爱英雄、成功者,鄙视、冷落失败者,这很正常,是她意料中的,

查看全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全英教案

范文资讯网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全英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全英教案,2024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全英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