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2024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将直观与抽象相结合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涉及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本节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36-8。根据学生之前所了解到的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他们明白要用36个位上的6去减8,然而6-8并不够减,从而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根据小棒去思考“6-8不够减怎么办”,将数形结合,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能够根据小棒想到许多解决办法,之后在这些办法中进行优化、总结,得出最适用于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形结合,因为退位减法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抽象,理解上有些吃力,如果能用图形直观地描述数的运算的意义,将对学生的理解产生积极的作用。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在教学中,许多算理的理解如能做到数形结合,学生便可透彻地加以理解,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当把36根小棒以3捆和6根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能够直观地去思考如何用36减8,以“形”思“数”,从而他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有同学说:“6-8不够减,可以再拆开一捆小棒,这样就变成了16根单独的小棒,16-8=8,剩下的8根和剩下的2捆合起来就是28,所以36-8=28”,有同学说:“6-8不够减可以从36根小棒中先减去6根,36-6=30,然后再从3捆中拿走2根,30-2=28。”还有同学说:“可以从一捆小棒里减去8根,10-8=2,这两根再和剩下的26根合起来,26+2=28。”……通过把抽象的算式和直观的小棒结合起来,学生们能够通过摆小棒,动手操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初步感知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分出来一些给个位,也就是初步认识什么是“退位”。在讲述上面的几种方法时,我让学生认真倾听,理解别人的想法。当一个学生汇报后,就请另一个学生或者更多的学生说一说别人的意思。这样做就是让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达到进一步理解知识的目的。最后对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说一说,这样就发现了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

查看全文>>>

本节课是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也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既抓住了重点,又让枯燥的笔算教学生动而不呆板。 一、自认为上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三点: (一)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上课开始,出示《智慧树》中的三个主持人留给同学们的三句话,使学生倍感亲切,并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使相对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抓住教学重点,从引导到指出,再到明确,反反复复地让学生回答,从扶着说到自己能说,再到归纳总结,步步深入。在明确算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教师只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小结,使算理简洁有条理,并且渗透了验算这个数学习惯。在整堂课中,时时出现算理的巩固,让学在短短一节课当中,牢牢地把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三)设计多种练习,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在练习中,设计了帮小咕咚改错摘苹果等活动,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在游戏中做数学,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上三点是我认为自己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但这堂课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开始的口算准备时,处理得不够正确,应该让学生个别回答,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不是用一起回答的方法,走个别形式,没有起到准备题的作用。 (二)教学例题时,忘记写答语。 (三)在列竖式计算时,积书写的位置强调不够。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新知。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课前谈话 今天老师和大家是第一次上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加法,除了我以外,还有几位好朋友也想大家一起学习欢迎吗?(课件出示:五个奥运福娃)看谁来了,原来他们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二、探究新知 出示贝贝: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北京建设的可漂亮啦,一(2)班的小朋友想乘车去参观奥体中心,贝贝刚悄悄的告诉我,她们选中了这三辆车中的两辆(课件出示三辆汽车)大家猜猜看,可能选择的哪两辆? 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贴出汽车卡片(三种情况)大汽车和中巴车、大汽车和小轿车、中巴车和小轿车。 2、教师指出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怎么列式,指名回答。 3、大汽车和中巴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谁来列式计算呢?请同学说出算式,45+30=75。同学们能不能动手动脚操作,,让贝贝一眼就看出45+30=75,启发学生选择小棒或计数器.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操作,让学生边说边摆,先摆45,就是摆4捆带5根加三十就是再摆三捆。4个十加上3个十就是7个十,后面的5个一合起来就是75。底下的同学们都摆对了吗?摆对的同学请对老师挥挥手。 4、学具真是好东西,我们每个小组身边还有这样的一个学具(计数器)大家能用计数器拨出45+30的计算过程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拨一拨再说一说。请一个小组进行汇报,说出过程,先在学具上拨上45,加上30,就在十位上拨上3个数,现在计数器上十位数是7,个位上是5,所以45加30等于75。 5、刚刚同学们使用学具来操作的,不用学具大家会想吗?请同学们看着算式说出你在心里是怎么计算45+30=75的,老师板书:40+30=70,70+5=75。 6、那么大汽车和小轿车一共又可以坐多少人呢?列式计算45+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再和同桌说一说。 7、请同学汇报,谁用小棒摆的,先说给老师来摆一摆,先摆45根小棒,加3再摆3根小棒,现在就是48根小棒。再请同学说一说,用计数器是怎样拨的,说给老师拨一拨,注意提醒学生加3拨珠时应该在个位上拨3个珠。谁又能不看学个说一说,你心里怎样计算45加3的,它和45+30有什么不同。 8、我们刚刚已经计算出每两辆车共可以坐多少人,贝贝告诉我们一

查看全文>>>

教案示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1)12-7= (2)20+4= (3)30+(1-4)= (4)35-3=

15-8= 50+3= 40-(15-8)= 56-4=

13-6= 7+60= 10+(13-7)= 23-2=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回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设疑导入 :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教师出示例题.【继续演示课件“”,出示板书:23-7=】

学生试着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

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给大家谈一谈?

学生提出疑难:个位上的3减去7不够减.

(2)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2个十,再拿出3根小棒,表示3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7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怎么想的?

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可能有的同学先去掉3根,然后再从整相小棒中抽出4根,这时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明确:从整捆中抽出4根,实际上就是把一捆小棒先拆开了,也就是把1个十看做10个一了.)

(3)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演示课件“”,依次出示下列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根小棒和3根小棒.

单根小棒不够7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3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3根单根小棒.

从13根单根小棒中去掉7根,还剩下6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小棒,所以,23减7应该得16.

(4)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23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3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3合起来,然后用13减去7得6,再把6和剩

查看全文>>>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 50+20 25+20 70+16 47+2 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 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

查看全文>>>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 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 28分成 20和 8,用 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 4加 8等于 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 4个一加 8个一,得 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 4加 8满十,将其中的 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记,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 一、旧知铺垫 1、我会算 21*4 18*5 230*4 19*6 16*7 350*2 2、笔算 43*15 38*43 说一说:怎样算?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李叔叔从济源乘火车去新乡用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 千米。该城市到新乡大约有多少千米 ?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由复习题引入例题 李叔叔从济源乘火车去北京用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 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 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145*12 12*145 1、让学生进行估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笔算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145*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主动投入到估算中来,让学生通过估算试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算一算,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 (2)教师指导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较好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可板演 可能出现的几种方法: ①列竖式 ②145*10=1450 145*2=290 1450+290=1740 ③145*2=290 290*6=1740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体验竖式的简洁、通用、易查等特性。 结合板书重点提问 1、145x12先算什么? 2、接着算什么?积写在哪里?为什么?3、最后算什么? 让学生归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应用新知 1、完成p49 做一做 先让学生完成,然后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 2、我是小医生 3、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

查看全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 教学目标: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查看全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 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查看全文>>>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查看全文>>>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范文资讯网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2024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