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那老师怎样做好优秀教案课件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教案示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1)12-7= (2)20+4= (3)30+(1-4)= (4)35-3=

15-8= 50+3= 40-(15-8)= 56-4=

13-6= 7+60= 10+(13-7)= 23-2=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回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设疑导入 :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教师出示例题.【继续演示课件“”,出示板书:23-7=】

学生试着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

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给大家谈一谈?

学生提出疑难:个位上的3减去7不够减.

(2)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2个十,再拿出3根小棒,表示3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7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怎么想的?

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可能有的同学先去掉3根,然后再从整相小棒中抽出4根,这时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明确:从整捆中抽出4根,实际上就是把一捆小棒先拆开了,也就是把1个十看做10个一了.)

(3)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演示课件“”,依次出示下列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根小棒和3根小棒.

单根小棒不够7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3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3根单根小棒.

从13根单根小棒中去掉7根,还剩下6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小棒,所以,23减7应该得16.

(4)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23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3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3合起来,然后用13减去7得6,再把6和剩下的1个十加起来.

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逐步出示下式:

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完成后注意说说是怎么想的.如果第(3)小题学生有困难,可以讨论一下,然后再解答.

(三)全课小结

启发学生找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

随堂练习

l.口算,教师让学生分析第一组中32-5的算法,然后学生独立计算.

12-5= 16-9= 21-4=

32-5= 46-9= 34-6=

2.完成“做一做”第3题并指名回答“80-8=”、“56-7=”的算法.

10-7= 60-9= 42-5=

50-7= 80-8= 56-7=

3.数学游戏:

教师准备两位数的数字卡片若干张,学生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准备一位数的数字卡片若干张.教师举出一张,甲组举出一张,乙组求差.而后甲组求差.看哪一组做得又多又对.

布置作业

1.24-6= 40-9= 54-7=

63-8= 81-4= 60-3=

2.被减数是83,减数是6,差是多少?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8-6=32______ 52-9=53______

73-8=65______ 44-7=37______

板书设计

Fwr816.COm精选推荐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对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去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减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9-6= 30+2= 8+51= 50-20=
74-4= 8-4= 40+4= 35+2=
90-70= 58-8=
2.口答:
54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 )。
68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8+( )。
3.摆小棒算一算:30+(7-2)= 70-4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出解题方法的?(摆小棒)这节课我们还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出示36-2。指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引导学生总结:36-2,就是从36 根小棒中去掉2 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 根,剩下的再和原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4 根。
(3)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①把36 分成3 个十和6 个一。
②先算6-2=4(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30+4=34(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
学生边叙述,教师边板书。

启发学生互相叙述一遍计算过程:计算36-2,先算6-2=4,再算30+4=34,
所以36-2=34。并把书上例题填充完整。
(4)反馈练习:做一做2。
3.出示36-20= 。
(1)学生摆小棒计算36-20,边摆边口述。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
确: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减,也就是先要把两位数分成一个
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2)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①把36 分成30 和6。
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数和十位上数先相减)。
③再算10+6=16(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根据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3)学生互相叙述计算过程:先算30-20=10、再算10+6=16
所以36-20=16。并把书上例1 填充完整。
(4)反馈练习:54 页做一做3,注意叙述计算方法。
4.比较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找出相同点:都要先把被减数36 分成30 和6。
不同点:36-2 要从个位数里减。36-20 要从十位数里减。
三、巩固发展
1.(1)先摆37 根小棒拿走5 根,还剩几根小棒?你是怎么想的?
(2)先摆34 根小棒拿走30 根小棒,还剩几根小棒?你是怎么想的?
2.做一做1。(体会减一位数和减整十数算法的区别,教师用计数器演
示,让学生观察后计算填书。)
3.78-5=□ 先算( )减( )
78-50=□ 先算( )减( )
45+(7-4)=□ 先算( )减( )
4.选择正确的得数:
56-3= (26 59 53)
56-30= (86 26 53)
47-4= (43 51 7)
47-40= (7 8 7 40)
99-9= (10 9 90)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例1
中的两题,试着说一说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1、2 题。
六、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课前谈话
今天老师和大家是第一次上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加法,除了我以外,还有几位好朋友也想大家一起学习欢迎吗?(课件出示:五个奥运福娃)看谁来了,原来他们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二、探究新知
出示贝贝: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北京建设的可漂亮啦,一(2)班的小朋友想乘车去参观奥体中心,贝贝刚悄悄的告诉我,她们选中了这三辆车中的两辆(课件出示三辆汽车)大家猜猜看,可能选择的哪两辆?
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贴出汽车卡片(三种情况)大汽车和中巴车、大汽车和小轿车、中巴车和小轿车。
2、教师指出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怎么列式,指名回答。
3、大汽车和中巴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谁来列式计算呢?请同学说出算式,45+30=75。同学们能不能动手动脚操作,,让贝贝一眼就看出45+30=75,启发学生选择小棒或计数器.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操作,让学生边说边摆,先摆45,就是摆4捆带5根加三十就是再摆三捆。4个十加上3个十就是7个十,后面的5个一合起来就是75。底下的同学们都摆对了吗?摆对的同学请对老师挥挥手。
4、学具真是好东西,我们每个小组身边还有这样的一个学具(计数器)大家能用计数器拨出45+30的计算过程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拨一拨再说一说。请一个小组进行汇报,说出过程,先在学具上拨上45,加上30,就在十位上拨上3个数,现在计数器上十位数是7,个位上是5,所以45加30等于75。
5、刚刚同学们使用学具来操作的,不用学具大家会想吗?请同学们看着算式说出你在心里是怎么计算45+30=75的,老师板书:40+30=70,70+5=75。
6、那么大汽车和小轿车一共又可以坐多少人呢?列式计算45+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再和同桌说一说。
7、请同学汇报,谁用小棒摆的,先说给老师来摆一摆,先摆45根小棒,加3再摆3根小棒,现在就是48根小棒。再请同学说一说,用计数器是怎样拨的,说给老师拨一拨,注意提醒学生加3拨珠时应该在个位上拨3个珠。谁又能不看学个说一说,你心里怎样计算45加3的,它和45+30有什么不同。
8、我们刚刚已经计算出每两辆车共可以坐多少人,贝贝告诉我们一(2)班共有47名同学,他们选择哪两辆车比较合适。
三、巩固练习。
1、拨一拨说一说想想做做第一题!晶晶
2、欢欢也有一组题目要考考大家
看大家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它给大家带来一组题目,请大家来做一做,这组题目就在书上47页,想想做做的第二题,请大家打开书,做一做。做完后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看到同学们学习这么认真,迎迎想跟同学们一起来玩个过山车的游戏,先听迎迎说游戏规则,请小朋友把手中的卡片上的数字,和山洞上面的数字加起来,先说出算式,再说出结果,同学们在下面做小裁判,做对了,大家就一起说:过过过,做错了就说:请重做 4、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妮妮也正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它想到体育用品商店买两种体育器材,请大家帮忙选一选,并算一算妮妮应该付多少钱?学生汇报
四、总结下课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福娃们觉得大家学习都很认真,让我们一起来告诉福娃们!出示收获卡让学生说说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范文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8~50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二、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例题以小朋友摆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着重解决进位的原理;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进位加,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试一试"让学生在例题的基础上学习一位数加两位数。"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再引导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卡片口算。

①4+6=( ) 4+9=( )

②20+13=( ) 30+3=( )

③5+9+30=( ) 8+2+40=( )

2.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①24+2=( )你是怎样算的?

【评析:复习铺垫针对性强,注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第l题中的口算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又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第2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人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中情境图。三个卡通人物分别介绍自己的名字后用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各自说了什么?你从他们的对话中还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2.老师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略)。讲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真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①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24+6=( ) ②小明和小军一共有多少张? 24+9=( )

三、探究新知探究问题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张?24+6=( )

1.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

2.提问:先算4+6=10接下去怎么办?你能用小棒摆摆吗?

3.学生学具操作后,班内交流摆法,并联系摆法说说打算怎样算。

4.老师根据学生说出的思路整理板书:

5.分小组讨论:"24+6"初复习时口算的"24+2"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在哪里?

6.交流总结:个位相加得到10怎么办?

【评析:老师没有把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分发挥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先算4+6=10,发现得数是10,与原有认识发生矛盾时,再通过摆小棒探索算法,初步悟出算理。】探究问题

(2)小明和小军一共有多少张、24+9=( )

1.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探究24+9的算法。

2.分小组交流操作过程。

3.大组交流。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4.图式结合,进一步理解算理。

5.比较并挑选自己喜欢的算法。

6.小结:个位相加超过10怎么办?用谁去加整十数?

【评析: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体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试一试:你想怎样计算?8+24=口5+39=口

①学生独立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是怎样算的。

②提问并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论第一个加数是一位数还是两位数,都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如果个位相加满10怎么办?

四、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1)全班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圈一圈,算一算。

(2)交流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想想做做"第2题。

(1)分组计算。

(2)比较:同组的4题,都是先算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

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读出条件,弄清题意后独立解决。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三名小朋友各买了什么?指名说说"每人各应付多少元?"什么意思。

(2)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导学生分别用三句活回答解决的问题。

5.开放题:下面的口里可以填几?25+口=3口

五、教学结束:

总评: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新,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放在首位,特别注意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教师能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新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申,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人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题的设计不但巩固了新知识,还激励了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 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 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 28分成 20和 8,用 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 4加 8等于 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 4个一加 8个一,得 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 4加 8满十,将其中的 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记,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

56+37=


3.教学例4.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

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师强调: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师:十位上 4加 2再加进上来的 1得 7,在十位写 7.最后得 70.

4.总结法则.

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全体齐读.

(三)巩固反馈

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学生讨论:同学们编的这些题里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4.思考题.

在□里填哪些数合适?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

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

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游戏:夺红旗

游戏目的

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游戏准备

教师准备一幅“登山图”和一面小红旗.


游戏过程

1.教师出示“登山图”.

2.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计算两侧的竖式.

3.给先完成的小组颁发小红旗.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一文,希望“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