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做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何写出让自己满意教案课件?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并能准确进行乘法估算,说明估算得思路。
2、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得计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
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之间的关系,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教学法学法:复习法、讨论交流法、分析法
一、 复习口算、估算
1、 师拿着一个导游证: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旅游,想跟着老师一起去吗?(想)想跟老师去旅游得要先通过这一关:口算关,获得资格证才能跟我去旅游。
2、出示口算题目(要求3分钟内做完)
20×4= 7×40= 600×7= 9×400=
2000×3= 9×1000= 7×0= 0+7=
0×0= 5000×0= 56÷8= 25÷5=
4×3+3= 5×6+3= 3×7+4= 7×10+6=
69×3≈ 309×6≈ 297×3≈ 131×3≈
(1) 学生在3分钟内在练习纸上完成。
(2) 集体评讲,评讲时抽40×7 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
要注意,是几个十就要在后面添一个0, 400×9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百就要在后面添两个0 ,2000×3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千就要在后面添三个0。
(3) 在评讲估算的时候,以69×3≈,497×4≈,131×3≈为例让学生说
说是怎样估算的,总结出:在估算时一定要注意看成了那一个最接近了整十整百的数。
4、集体订正完问:全部做对的请举手?恭喜同学们拿到了旅游的资格证。
【设计意图:复习课容易出现沉闷的状态,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的年龄特
点,本课以带学生去旅游作为整节课的主线,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口算的题目当中包含了本单元口算和估算的要点,并在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口算(估算)的?”归纳口算和估算的要领。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模块的构建。】
二、复习笔算乘法
1、师:同学们都拿到了去旅游的资格证,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去旅游要准备些什么呢?
2、生:准备水、食物、雨伞、交通工具等等。
3、同学们说得很对,去旅游我们要乘坐交通工具,这次我们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先坐飞机(出示飞机图片)再坐面包车!(出示面包车的图片)
4、出示题目:一辆面包车准乘12人,4辆面包车可以坐多少人?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为什么要用乘法?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4为什么要对着2来写?(4表示4个1,所以写在各位上)你是从那一位乘起的?
5、师:当然,我们还要准备食物,出示题目:三(1)班有48人,每人准备2份小蛋糕,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份小蛋糕?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那里?(生说)师总结:先乘那位?再乘那位?遇到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怎么办?(个位上的积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位)
6、师:去旅游,水是很重要,我们必须要准备水。出示题目:三(1)班班一共有 48人,每人配备7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那里?(生说)师总结:个位上的积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位,十位积加进来的数又满十又要进位。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上,两位数乘一位数体
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好了,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计算方法,在本环节的复习中是以为旅游作好准备引出了准备交通工具、食物、水等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并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评讲时用让学生说:计算这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个地方?的方式帮助学生抓住每种类型计算的要点,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会更加清晰和明朗。】
三、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师:我们准备好了旅游的东西,请跟着老师出发,今天冯导游带我们班的同学去那游览呢?九寨沟!
介绍: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这块神奇的仙境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一群伐木工人发现。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78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有“童话世界”的美誉。我们一起走进那童话的世界里!
2、播放九寨沟的录象!
3、师:九寨沟里的小朋友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帮忙,愿意吗?(愿意)
4、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分析。
改错题:
师:他们不知道这三到题目究竟有没有算错,同学们帮帮检查检查!


(1)7 0 3 (2) 2 3 6 (3) 2 6 0
× 4 × 4 × 5
2 8 5 2 8 9 4 1 0 3 0
5、游览完九寨的风光,冯导游我呢想请同学们看马戏,想看吗?(想)但在马戏之前,同学们必须要通过以下这个关口哦!
出示题目:列竖式计算
(1)127×5= (2)345×3= (3)102×3= (4)1300×7=
(1)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2) 集体评讲,让学生说说每到题要注意的地方。
6、播放马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复习主要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
尾有0的乘法。课到这里学生已经感到有点累,因此,以帮助九寨沟的小朋友检查作业和做对了列竖式计算才能去看马戏表演等多种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让学生说说我们在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的事项达到巩固计算方法目的,并在九寨的介绍、欣赏中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一种热爱的情感!】
四、选择合适的算法
1、师:还想看马戏吗?(想)我们这个单元学习了口算、估算和笔算,那究竟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估算合适?又什么时候用笔算合适?看看同学们会不会选择合适的方法。
出示:
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 希望小学有6个班,每班人数大约是29人。这个希望小学大约共有多少人?
(2) 一盆鲜花4元,学校买来200盆,一共用了多少元?
(3) 学校运动会上,有8个方阵的体操表演。每个方阵有128人,参加体操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并让学生说说选择什么算法是合适的。
播放马戏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本单元学习了口算、估算和笔算三大块的知识,如何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相当重要。为此,在本环节的复习中主要通过学生先自己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方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在交流和辨析中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五、总结全课
1、师:今天的旅游开心吗?(开心)那你要提醒同学们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六、小测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能达到再一次归纳本单元的计算要领。刚刚复习完让学生进行一个小测试能及时检查学生复习的效果和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以便以后的复习中找到方向。】

fwR816.cOM品读分享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学习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口算

9÷3 5×3

20×4 80÷2

400÷2 30÷3

2、计算并且验算

56÷4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展示

三年级(1)、(2)两个班共捐书256本,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书?

(1)齐读题目,并指名说已知条件与问题。

(2)、要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书应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256÷2)

(3)教学用竖式计算256÷2

①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在本子上试算。

②师指名板演并尝试说计算过程。

(4)、师生共同交流算法

①除。用2个百除以2,商1一个百,1写在百位上

②乘。用口诀“一二得二”算出商1个百乘除数2等于2个百,写在 2个百的下面。

③减。用2个百减去2个百等于0,后面还没除完,不写0。

④查。检查余数0是否比除数小。

⑤放。把被除数十位上的5放下来继续除

(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5)指名2-3名学生讲算法

(6)、师;这样计算正确吗?请你在练习本上验算一下。(指名板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7)、口答。

(二)、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7页的“做一做”①、②并验算。

432÷2 522÷3

(请二个同学板演并指名学生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小结计算方法。

(四)、出示课件(第二条信息与问题)

三年级5个班捐了857本书,那么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还余多少本?

1、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2、比较与前面几题的不同点。

3、师:算式 857÷5=171……2,这个结果对吗?我们用前面的方法进行验算行不行?,大家来试一试。

指名板演并交流汇报。

4、148×4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

要怎样才能等于被除数呢?(加上余数2)为什么?

5、师小结①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和除数的乘积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②没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不同。(在对除法验算时,一般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加上除数。)

6、口答。

(五)、练一练

课本第17页的“做一做”④并验算。

635÷3

生独立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后老师讲评。

(六)总结:大家通过学习知道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68-69页,练习十五1-3题
目标预设: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看卡片视算)表内乘法若干题
2、口答(看课件口答)
30是几个十 800是几个百 100是几个十 90是几个十
6000是几个千 500是几个百 4个十是多少 12个十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17个百呢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新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游乐项目,最后定格游乐项目价格表:
旋转木马:2元 碰碰车:3元 急流勇进:6元
登月火箭:8元 过山车:10元 水上摩托:80元
水上快艇:40元
2、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3、集体交流讨论,教师把学生的问题算式归类板书:
表内乘法一类 整十数乘一位数一类 整百数乘一位数一类 整千数乘一位数
60x3= 200x7= 900x3=
600x3= 2000x7= 9000x3=
请学生观察说说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请列式计算的学生介绍自己计算的方法
4、通过练习提炼算法
看课件抢答:6x3= 20x7= 90x3=
请算得特别快的同学介绍方法
教师小结:计算整十、整百和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出积,再看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看游乐项目价格表同桌相互提乘法问题,并列式计算。
2、看卡片视算(算出得数后马上举手)抽生说得数,数学书71页第1题
3、完成《课堂作业本》30页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范文


课题 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总第14课时 授课老师
授课内容 教材21页例8、例9。 个人加工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快速口算:(屏幕闪现后隐藏)
200×2 800×2 6×700 7×800 30×3 10×3 50×0
设疑: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2.揭示研究问题:有关0的乘法
二、探索新知
1. 探索 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出示:小猫钓鱼情境图。
师: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又去河边钓鱼了,可是他们钓得并不认真,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今天又有什么收获呢?(出示小猫钓鱼图)
师: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生说师完成板书:0+0+0=0
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名汇报,学生回答师板书:0×3=0
或3×0=0
师: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0的?生答出:因为3个0相加等于0,
所以0×3=0。
4、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0和3相乘等于0,下面我们再来做几道题目,想一想:0×7= 8×0= 0×0=
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7个0相加等于0)
教师:现在你知道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5、填一填:25×□=0 □×0=0
6、结合□×0=0 总结“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1.师:刚才小朋友学到了一个有关0的新的知识点,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创设生活场景,出示: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看!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你能看出这个看台有几排座位,每排几个吗?提出问题: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座位?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反馈。
3.师: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那么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呢?
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4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回答大约有400个或400多个)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
师:那么他估计得对不对呢?请小朋友一起来算一算。指名一人板演。
师指着十位上的0问:为什么十位上写0?生回答(因为十位上0和4相乘得0)师:看来4个看台有408个座位,刚才小朋友估计得完全正确,你们可真厉害!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1. 做22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做在书上(指名4个学生板演。)
反馈:集体校对得数。
为什么后面三道题目积的中间没有“0”呢?
师:全对的举一下手,看来小朋友们个个都很聪明。
引导观察:今天计算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揭示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以前碰到过一个小朋友叫马小虎他做题可马虎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出示题目,看)先找一找他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旁边。(查找问题所在,并订正,集体校对)小朋友可真细心老师代表马小虎谢谢大家。
3.“想想做做”第5题。
(1)编2个中国结要用多少厘米?(学生独立解答)
(2)要求还剩下多少厘米?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原来有多少?已经用去了多少厘米?
4. “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5题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你能估计出3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吗?指名学生回答。
师问: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学生回答。
四、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师出示标题: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请小朋友回想一下我们在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五、作业
1.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作业第22页第4题。
2.挑战自我:
A组: B组
390×7 = □ 0 □
3×280 = × 4
840×2 =
□ 6 2 □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第13~18页)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2个例题、一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三。它是在学生会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来算,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不是整十、整百数的计算问题,提高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掌握水平,又可以从中掌握估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背景材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背景材料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这部分内容都很强调估算背景,强调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例1是用摘下的1棵梨树的梨的质量估算8棵梨树的梨的质量,这种问题在生活中是常见的。教科书通过这样一个情景图引发学生的估算需求,对话框中的“其实不必要”,既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揭示了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例2是估计十二月份服装的销售量,它的估算需求集中在“很快”两个字上,要达到这一要求,精确计算显然是不行的,而估算恰好能达到这个要求。生活中要求“很快”知道结果的事例有很多,这就说明估算应用的范围很广,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1是由两个连续的、有联系的问题组合而成的,一个问题是估算8棵树大约能摘多少千克梨,另一个问题是估算8棵树上的梨大约能卖多少钱。这两个问题都带有明确的估算要求,这是因为每棵树上摘的梨只能大致相等,不能完全相等,所以这里精确计算的意义不大,采用估算。由于梨的质量不精确,所以卖的钱也不可能精确,这里只需要用估算的方法知道一个接近精确数的近似数就行了。在估算方法上,教科书要求把91看作90算,这不仅仅是因为学习没学过91×8,要把91×8转化为90×8来做,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为了很快算出接近于精确结果的需要,为了“快”而采取的这个“看作”的措施,是进行估算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这种估算方法。例1中的两个问题都没有明确提四舍五入法,而是看这个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数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四舍五入法,这和二年级(下)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的编排是基本一致的。此外,这两个问题也呈现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两个方面,第一个问题把91看作90算,用的是“四舍”,而且“四舍”后成为整十数,而第二个问题把197看作200算,用的是“五入”,并且“五入”后成为整百数。但是这两个问题都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数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的数后再估算,这也反映了估算的基本策略。

例2也是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但和例1不同的是,题中没有两个因数相乘的数量关系,而是表中多个数的相加关系。正因为题中呈现的是这种特殊的情景,所以这里把“表中的每个数都看作70”的这种思路,不仅仅是为了估算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使表中多个数的相加关系变成求相同加数和的关系,也就是说这道题中的“看作”还有转化数量关系的功能,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功能,才能进行估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例2的编排体现了估算应用的广泛性,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估算。例2选择“70”作为相同加数,是因为“表中的每个数都接近70或等于70”,这里的“接近”,是凭借学生前面掌握的“大一些”、“小一些”等概念判断的,所以这样要和学生的数感结合起来,才能找到表中的一个“接近”的数。在例2中还要关注的是,算式中的70×5与结果350间用的是等于符号而不是约等于符号,这是因为70×5的精确结果就是350,所以它们之间要用“等于”的关系符号。但是由于“70”是一个不精确的数,导致计算的结果也是一个不精确的数,是一个估计结果,它和连加起来的精确结果肯定有出入。所以这道题用的运算方式是精确运算,但从整道题的解题思路和使用的解题方法来看,仍然属于估算。估算形式上的这个变化,在教学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和例1一样,例2下面的“做一做”也是和上面有关的现实情景。这里的“有关”表现为情景上都是同一个服装店,同样是销售服装,同样采用“把表中每个数都看作300”来估算,也就是说,估算的背景和估算的方法是基本相同的。可以通过这样的相同背景和相同方法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但是和上一题不同的是,这里呈现的是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前面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结合到一起,学生就能全面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课堂活动第1题和例题比较接近,但是要涉及两个估算问题,一是通过28×4≈120(人)估算出全班人数,二是通过52×3≈150(人)算出汽车能坐的人数,最后通过两个数据的比较,得出3辆车能坐下所有学生的结论。第2题在估算方法上有所发展,这里主要把平均问题运用到估算里面来,先通过“先对折3次”的方式,把一张报纸的面积平均分成8份,再抽取其中的1份字数来进行估算。这里需要学生明白的是,平均分成8份不是报上的字平均分成了8份,而是报纸的面平均分成8份,每1份上的字是有多有少的,所以在分的时候,报上的字就成了近似数了,即使用497×8,乘出来的也是一个近似数,当然,这里要求学生把497看作500来估算,这样更快捷。

练习三安排了10道习题和1道思考题。其中第1题和第3题要求学生估算,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第2,4小题是对应例1安排的,都是用1个单位量去估算多个单位量。这里要求学生进行估算,是因为除了估算的背景外,作为1个单位的数都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有利于学生进行估算。第5题和第6题是对应例2安排的,为了减少学生思维的难度,教科书在题中明确提出了估算要求,还清楚地呈现出这两道题表中数最接近的数分别是40和500,这样学生解答起来就比较容易了。第7题参照1个月丢弃的废品数估算7个月丢弃的废品数。第8题和第9题分别参照1个房间的人数和1张票的价格估算多个房间的人数和多张票的钱,估算方式和例1相似,但比例1要复杂一些。这种参照1个单位量估算几个单位量的估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多,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问题的估算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第7题还渗透了环保教育,第10题渗透了珍惜时间的问题。

2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建议用3课时教学。
2教学两个例题的主题图时,建议用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营造生活情景。例1的对话框要按说话的先后顺序依次出现,即:
爸爸:这棵树摘了91kg梨。
妈妈:这8棵树能摘多少千克梨呢?
小男孩:摘下来称一称,不就知道了。
爷爷:其实不必要,我们可以估算大概的产量。
这样按先后顺序出现对话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题中的现实情景。在学生对现实情景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估算而不进行精确的计算,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后,再进行估算方法的探讨。
3在探讨估算方法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把现实问题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强调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新情景中的运用,学生才会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新情景结合起来,思考如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转化成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来做,也就是思考把91看作90是估算的关键环节,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好办了。
4教学例2时,要突出“很快”两个字的要求,让学生结合题意想一想,把表中一个一个的数加起来能不能实现“很快”的计算要求?使学生得出用加法不能实现这个要求,需要思考别的计算方法的结论,教师再从“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加法转化成乘法来算?怎样实现这个转化?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理解“把表中每个数都看作70来算”的估算方法。
5在例2的教学中,还要通过一系列的追问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种估算方法。比如追问“为什么这些数都接近或等于70”,“为什么70×5与350间要用等号连接”,“是不是只有用约等于号连接的题才是估算的题,是等号连接的题就不是估算的题”,“同样是估算的题,例1和例2相比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这样进行层层追问,体现了教学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对估算的掌握水平。
6教学课堂活动第1题,如果学生直接思考有困难,可以作一些提示降低思考难度,又如“大约有多少学生?”“3辆车大约能坐多少人”,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估算上而不是集中在对问题的分析上。教学第2题时,可以创设情景,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用1张报纸折一折,再估算报上的字数。这样操作与思考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估算方法,还可以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与所学知识的紧密联系,从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7指导学生练习第1题和第3题时,不但要求学生估算出结果,还要求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练习第2题和第4题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些题与例1进行比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第5题和第6题除了要对照例2进行练习外,还要学生注意到这些数都比较集中于一个数这个事实,如果表中的数都比较分散,相差也比较大,就很难用估算的方法来进行估算了,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意识到估算也是有局限性的,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计算方法,从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8题在练习时要先向学生解释“双人间”、“三人间”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分析解答。第10题要求学生理解1分所读的字与7分所读的字的关系,1分读了这么多个字,不能保证以后每分刚好读这么多个字,因此7分读的字数只能进行估算。如果学生1分读的字不是接近于整百数,如读了357个字,也可以看作400字来估算,只不过结果误差比较大。所以可能出现这个情况,两个学生每分读的字分别是357字和399字,但估算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就要求学生理解哪个数更接近于精确数的问题,可以由此引发学生对估算结果精确度的估计,这些讨论和估计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估算都是有利的。
8思考题和课堂活动第2题相似,估算时,要引导学生先把海鸟图平均分成9份,数出其中的1份海鸟数,再估算出9份海鸟。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一文,希望“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