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案。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二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重点难点: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学例题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fwr816.cOM展读推荐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12=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教学随笔: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 践 与 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 书上41页第1、3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教学随笔: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两位数乘法整理复习》教案


两位数乘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汇报
(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二、教师点评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课堂总结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学生的列式,要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 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 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 口算题(略)

2、 看谁都能算正确。

35+30= 64+5= 48+30= 79+4= 53+40= 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35+30=65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64+5=69

二、 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 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和十位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 知识应用。

1、 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 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 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 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案”一文,希望“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