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时间与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时间与数学》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要知道一份好的教案课件,知识点的设计要有轻重层次。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时间与数学》教案,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

奇思的父亲每天工作3天休息一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工作一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进行反馈。

3、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奇思一家3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日历中的规律

1、观察日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日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自己的发现

3、 观察日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4、 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Fwr816.COm小编精选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


一天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

2、程与方法: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教学难点:

知道晚上12时既是24时又是0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导入新课

1、师:上个星期六,我有个外地来的朋友来咱们这儿旅游,他提前一天已经买来了车票,第二天9点到西安我听了很高兴。第二天我一大早起来,9点以前赶到火车站,结果等到很久也没等到这位朋友,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猜猜看。

2、正如同学们所猜,我这位朋友买的是晚上9时到西安,闹了个小误会,那么,一天中究竟有几个9时?你有办法避免这种误会吗?

3、教师板书:晚上9时 上午9时

4、师:我知道了,大部分同学都是在时间前面加上上午、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方法来区分两个不同的

学生说说晚上9时是怎样变成21时的?

时刻。这种方法教普通记时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记时法,他比普通记时法更简单,它叫24时记时法。

二、 探究新知

1、关于24时记时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看书。

3、自学反馈。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一天有多少小时?

在一天里时针要转几天?

新的一天是从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

4、接下来我们看看一天时间是怎样过去的?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怎样计算经过时间?

在书上找一找,可是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把自己认识重要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由反馈。

四、作业设计

完成数学书71页的2、3题。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24时记时法)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

结束的时间-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这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 时: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 ,并写上 。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2)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3)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几 分 之 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
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 )个1/4 2)2/5里有( )个1/5
3)4/8里有( )个1/8 4)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范文


课 题 第1课时 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整百整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备 注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口答:20里面有( )个十,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70里面有( )个十。
2.解决问题:把18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支?
口答算式:18÷3=6(支)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汇报。(把18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支)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3个20是60,60除以3等于20;
(2)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
(3)6÷3=2,60÷3=20
谈话: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把60÷3的算法再说一遍给同桌听。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
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2.出示例1后的“试一试”:600÷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数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3.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是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4.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例2,学生读题。
谈话:怎样列式?你能口算吗?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方法: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十几个几,再想几十几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多少,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理。
小结方法:学生借助表内除非口算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只要在后面添相应个数的0.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学生口算,说说想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连线,集体订正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看他们正在进行双打和单打(出示题目)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列式计算,然后组织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单打2人一组,双打4人一组。
6.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
提示:长方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 题 第2课时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中位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备 注
一、 情境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把4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2=)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46÷2,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2)还可以怎样想?
想法预设:
每班先分得2筒,是20个,再分得3个,合起来是23个。
40÷2=20 6÷2=3 20+3=23
(3)各小组讨论“竖式该怎样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对其被除数的十位再商的位置写2.
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2表示4个十除以2得2个十)
下面算2乘2得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为了看得更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写下来继续除,再往下会算了吗?
学生独立完成接下来的计算。
小结:我们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
2.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第51页“试一试”:246÷2=
你能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试做这道题吗?学生独立尝试。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么算的?小组互相讨论,再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2个百除以2得1个百,所以1要写在商的百位上)
3.比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谈话;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学生明确: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百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写下来继续除,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
列竖式时,注意数位对齐,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
同桌交流算法,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联系生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问:把396本书平均放到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放多少本?怎样列式?(396÷3=)
独立完成计算,同桌互相检查。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学习了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过程中要细心,竖式计算的书写要规范。

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范文


十一、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二、具体安排

1、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2、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3、24时记时法(第五单元)

4、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六单元)

5、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第八、九、十单元)

6、加和减(含应用题)(第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1

复习内容: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复习过程:

一、 出示题目

1、238×4 208×4 280×4 800×4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2、64÷2 65÷2 65÷6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二、 练习指导

1、 p109.4

估算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指名计算,再进行比较异同。

2、 p109.6、7

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对学生中存在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

三、 全课总结

四、 作业

1、 p109.4、6、7

2、 补充应用题(略,五题)

整理和复习2

复习内容: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复习过程:

一、认数

1、回忆在"认数"单元学会的知识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课堂练习

⑴回忆万以内数位顺序表,要求熟记。

⑵读数:3245 3045 3005 3050 10000 3500

要求:读出上面各数。说出读数过程的注意点。说出各数的组成。

⑶写数:五千四百一十三

四千零七十

八千零六

一万

二百三十

九千九百

要求:写出上面各数。说出写数过程的注意点。说出各数的组成。

⑷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比较上面第⑵中各数的大小,并能说出比较方法。

3、练习指导:p108.2

指导看图,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组织讨论:你是怎样解答第2小题的?

二、千克和克

1、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

名称、实际重量、进率。

2、p108.3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问:怎样比较出商品的重量?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上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校园中的测量》教案


校园中的测量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熟悉长度单位,能正确的使用测量工具。对一些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测量和估算。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的操作实践,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发言,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实践的过程,掌握合适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上学吗?能介绍一下学校里有什么吗?有一个小朋友叫明明也喜欢上学,除了能学习知识,还能跟小朋友在操场上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操场有什么?

2、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测量学校里的小树大约有多高,学校操场的一圈大约有多长。(2)在学校里选一个感兴趣的测量任务,做一做。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

2、任务:绕学校操场转一圈,大约是多少米?

(1)猜测。

谈话:我们在体育课上都会在操场上跑步,你认为绕我们操场上走一圈,大约是多少米?

(2)验证。

谈话: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

(3)班内交流操场一圈的长度。

(4)巩固对较长的距离测量方法的认识。

3、分工合作测量估算,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4、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5、自我评价。

作业设计:

测量学校花坛一圈的长度

板书设计:

校园中的测量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时间与数学》教案”一文,希望“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时间与数学》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三年级数学上册全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