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024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这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货比三家 》》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比简单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学习重难点: 1。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 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数感及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通过去文具店买文具认识了小数,但是在买东西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想知道吗?同学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由这些发现你想到了什么? 师小结:我们要货比三家,选择比较便宜的来买。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出示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笑笑遇到了什么问题。我要买文具盒,该去哪个文具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3.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比较整数部分来判断。(着重) 在小数大小比较中,整数(小数点左边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相反就小。 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 挑选两个问题解决。 4.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点以前的部分谁小谁就小,如果小数点前面的一样大,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的部分。 三、巩固练习 四、作业设计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 4.9元 < 5.1元 学 生 活 动 1.读一读:0.50元 0.02元 1.05元 2.3元 16.25元 6.00元 2.写一写:(1)零点二五 (2)零点零四 3.填一填:(1)1.02元= 元 分 (2)5.50元= 元 角 课本第4页的“试一试”。 1.在〇里填上“>”、“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除法》》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体现主人公的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口算方法;掌握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点击课件出现例1的情景图)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请大家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好,谁愿意把这题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 生: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很好。请看大屏幕。(同时课件出现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可指名答)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再互相之间说说口算方法。 (3)汇报,师评析。 生1:80÷20=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0×4=80,所以80÷20=4 。 生2;对,80÷20=4 。因为8÷2=4,所以80÷20=4 。 2、教学例2。(出示课件) 生:学校买来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20÷30 。 (2)探索、讨论口算方法。 师:怎样算120÷30呢?可以小组间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3、小结。 4、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 想一想:83÷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吨的认识》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上第一单元: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调查实践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矿泉水 一、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质量单位“吨” 1、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师:上课之前你们收集了许多与吨有关的信息,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个) (例:一头大象的质量约重8吨)谁还想说? 听到这里,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 师:对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比较合适,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这样,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学生介绍中有介绍,)则顺势介绍大宗物体:(课件)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钢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体聚在一起叫大宗物体,它们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吨做单位。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做单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看来小朋友都对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它: (一)、初步感受“1吨”。 1、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点击大米:局部放大10袋100千克的大米)这是一堆大米,重1吨(出示1吨)关于1吨你知道什么呢?是吗?我们来看看。(分开)对吗?你是怎样知道的?(1袋100千克,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1吨=1000千克)(板书)我们也可以说 1000千克=1吨(让生齐读一遍) 2、师:1吨大米究竟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课前老师准备了1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112页位置与方向,113页统计,完成练习二十五第5题、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准确的辨认其余七个方向,看图能准确的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会看打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3、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位置与方向以及统计知识归纳与整理的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过程:

1、复习位置与方向

(1)出示总复习第1题图

师:这是一幅社区示意图,请你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小清家周围都有什么?她从家到健身园可以怎样走?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组织学生画路线图

师:你能画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吗?画好后把你上学的路线和同组同学说一说?

(4)小结

提问:在解决位置与方向的问题时我们一般应注意什么?

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识别方向。(要注意看清图中标出的方向,如果没有标出方向,平面图中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用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或描述行进路线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2、复习统计

(1)出示复习题第5题

师:这是某地区1994—2003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图,看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感想和风吹草动组的同学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信息?收集信息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哪个小组愿意谈一谈你们的感想?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3)组织学生计算平均每年出现沙尘暴的天数。

(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以及在求平均数时注意的问题)。

(4)体验

调查本组学生每周每人花零用钱的情况,算出本小组平均每周每人花多少零用钱?通过调查和计算,你们想说点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112页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13页两位数乘两位数,完成练习二十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的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页的第1题,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第112~113页的第2、4题,第2题设计了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如第113页的第5题,既复习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如第114页的第7、8题,既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了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复习时,对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复习,教师应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

查看全文>>>

复习的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要初步体会集合、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练习中出现,加深了解。

复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强。

第一课时除数是-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l、口算练习。

60×20=24×10=23×20=40×90= 60÷3=150÷5=800÷4=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14×3935×1961×80

79÷412÷383÷9430÷7

要求:(l)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11×2545×3486×13 91÷78÷6609÷3562÷4

要求:(l)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1)要注意进位问题;(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1)商的书写位置;(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

查看全文>>>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

查看全文>>>

出于您的需求我们编辑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每天都要花时间写整理笔记和文档,相信大家在写做前,都会提前找一些范文进行借鉴。范文向我们展示了写作框架,我们都要认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点击收藏按钮以保存本网页网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篇1)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教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有针对性地写好教学反思。

二、认真批改作业,收集错题。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做好学生错题的整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练习,有效地让学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有两名后进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70-7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重迭、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用一用、想一想,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 中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哪张纸?为什么? 2、师小结: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面积的概念 1、 出示实物,引导观察 (1)出示一本数学书和一个练习本,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封面,再比较一个它们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 (2)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的结果。 (3)你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和铅笔盒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2、师小结:刚才通过我们的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板书 3、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我们以前还认识过一些封闭图形,比方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出示课件)那这些图形有大小吗?(生汇报) 4、师小结:对,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5、揭示面积的概念。 物休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引导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人小组都有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生汇报) 2、师:对于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大家有三种猜测,那么到底哪种猜测是正确的?你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3、组织交流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图形呢?不一样大的图形行吗?(生汇报)看来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一定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4、引导动手操作,实际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这两张纸的面积到底谁大谁小?(生汇报) 5、 揭示面积单位: (1)的确,为了方便,人们就统一用正方形做为面积单位,(板书:正方形) 可是,正方形有大有小,那究竟用边长是多长的正方形来做为面积单位呢? (2)生汇报,师板书: 边长是1厘

查看全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024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