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导航 >

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4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5.……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语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具 贴图、生词卡片 教学方法 品词品读法、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步骤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的成语记得很牢,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刻舟求剑”。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正音。  4.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贴图:先贴“大江”,江水滔滔,远处是河岸。再在江中贴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剑之人。)  5.看图,再自读课文,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6.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四人小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师提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②“催”是什么意思? ③那个人为什么会捞不到剑呢?  7.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同学们不仅弄懂了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学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一起弄懂它们。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本段。 ②学习“宝剑”一词:结合“剑”字的“u”旁理解词意。 ③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图想象这个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的。(移动“宝剑”,演示掉进江里的情景〕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④指导朗读: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划下来,然后说一说。  (老师省读了“一点儿”和“船舷”的“舷”字) ②这两个词能省去吗?  (不能。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尊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知识要求: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己解决;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能力要求: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讲故事导入  2、 板书课题:尊严 二、 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 理解词语 款待、疲惫不堪、惬意、狼吞虎咽、羡慕 五、 学习课文内容  1、 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2、 读第一自然段,从哪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3、 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4、 小组内讨论  5、 全班讨论,把握两个方面:年轻人的饥渴和一定要劳动后才吃饭的原因。  6、 哈默把尊严看得非常重要结合理解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句子的理解从前后半句进行。得出结论: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7、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有感情读全文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

查看全文>>>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 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 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 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 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 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4、 师听写 三、 学习“我的发现” 1、 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 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 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 教师小节。 四、 学习“日积月累” 1、 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 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 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口头交际 一、 触景生情 1、 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 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 真情表达 1、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 指导观察和表达 a、 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 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1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 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心比心》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钓鱼》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查看全文>>>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

查看全文>>>

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4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