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4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对于不会西装的人来说,多看一些活动类的范文能增进知识,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4推荐: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北师大回收废品简单 310字”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北师大回收废品(篇一)

一、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练习四》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中“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一节练习课。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加与减(二)是在学生已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练习四》是在学习了本单元第一课: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安排的一节练习课。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同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涉及进位加法运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减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法,对加减法的意义了一定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但还不够熟练。甚至一部分学生在列竖式时,会忘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将进位的小1漏写或漏算。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 进一步理解、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种以上的方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也是教学难点之一,还包括从具体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查看全文>>>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会直接用列出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理解乘法的意义。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6~p7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培养孩子对具体情境提取数学信息、进行推理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中感受乘法的简便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思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二、解决问题

1、 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 汇报情况。 加法 乘法

5+5+5+5+5+5+5=35(人) 5×7=35(人)

7+7+7+7+7=35(人) 7×5=35(人)

4、 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 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五 、 作业:教科书p11“练一练”1、2、3题。

附录;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篇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页、第7页。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况呵呵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2.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

查看全文>>>

《人口普查》一课主要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本课是在学生联系生活、收集数据、讨论读法、巩固与应用下完成的。引导学生不是为了读数而读数,而是通过会读较大的数来了解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本节课完成较好的部分有以下几部分。

1、创设了让学生收集大数这样一个活动。主要让学生知道了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在读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并关注合作的过程。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数,在独立思考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对于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进行反馈。

3、在巩固与应用过程中,学生都能认真地练习,但出现的问题不少。如:在读书时,读万级的数漏写“万”字。

不足之处在于,我有时会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同时没有很好地把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掉。

篇二

《人口普查》一课旨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大数的教学主要存在的困难是。

1、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不多,生活经验极少,基本上都是首次接触大数的读写,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2、大数的数位多,数字冗长,对学生的瞬间记忆、细心程度、书写习惯是一个大挑战。

3、大数的学习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不大,不以利于组织教学。

但大数的读写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探讨和练习逐步引领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法。

篇三

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我在教学《普查人口》一课时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更大数的计数单位和个级的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大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读数的方法指导上。我让学生认真地看书,看书后“说说大数的读数的方法是什么?(四一班的问题)”学生似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无从下手。在老师的启发下才逐步总结出读数的方法,而且耗时也较长,占用了练习的时间。通过思索,在四二班上课时,我改变了所提的问题:“你们发现今天这些大数的读法与以前的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们都纷纷举起了手,其中一个学生说:“就是按个级的读法读,只需在读完亿级之后加个‘亿’字,读完万级之后加个‘万’字就行了。”另

查看全文>>>

《掷双色片》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第六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类、 数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习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板书:双色片)

2、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

二、探究新知

1、10以内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

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书记录。(哦,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我们掷8片双色片出现了几种情况?

生:9种

师:每一次掷双色片,我们是不是都很难猜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很随机的,这就叫做随机性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9种情况,我们怎样来排列能更容易记住呢?

左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右边一列有大到小排列(左边的树越来越大,右边的数越来越小)

或者左边一列由大到小排列,右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

小结

师:掷双色片时,可

查看全文>>>

本节课主要教学符号“=”“>”和“”、“”、“”和“”、“3) 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

(板书:大于号) 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 (向左) 尖的—头向哪边?

(5) 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 哪头小? 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 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 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 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

查看全文>>>

“数射线”的知识是二期课改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之一。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数射线有3个特征:0是起点;每格都一样;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填相邻的数要让小朋友先理解“相邻”这两个字的含义,让小朋友知道相邻的数其实就是这个数的左边一个数和右边一个数,左边的数比它小1,右边的数比它大1,另外,要让小朋友表达完整:和几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格”的含义一定要让小朋友搞清楚,可以用小弧线辅助小朋友理解“一格”的概念。要让小朋友搞清楚每次跳几格,是不是从起点0开始跳的,跳的方向怎么样,是越跳越大还是越跳越小,每格表示多少。另外,比较难的是让小朋友理解每格表示2的时候小青蛙跳了多远。

但是因为课件上小动物是连续跳几次的,所以在一次跳几格的问题上,很多小朋友会说小熊一次跳了3格,小兔一次跳了8格这种,这个需要注意。

几和几比,主要让小朋友理解小动物都是从0开始向右跳的(同一起点),哪个动物跳得远跳到的数就越大,从而利用数射线帮助他们比大小。

在比大小的时候要求小朋友会说因为小老鼠比小白兔跳得近,所以1比2小,反过来也要会说。在比大小的时候,还是有小朋友搞不清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个需要再强调下!

在方框里填数的时候,8大于某个数,说明这个数要比8小,比8小的数字有7-0,要求他们全部写出来,同样比5大的数字6-10……

在做练习册的时候,小兔是从10往回跳的,从右往左跳,就有小朋友会把数射线上的数字填错,有些数字已经有了,但是他们会重复写,这个问题需要注意。

篇二

首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一年级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本节课,根据教材的内容,编了一段森林运动会——跳远比赛的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孩子们会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加强直观,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

根据儿童心理学,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节课教

查看全文>>>

《对应与比较》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这一概念,小编准备了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对应与比较》教案,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样多”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用规范的语言口述比较的结果,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一样多”等比较性短语。

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互动一(背儿歌)

叮铃铃,上课了。书放桌角,人坐正,认真上课我最棒。快快乐乐学数学,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

师:国庆节要到了,小伙伴们准备用鲜花来布置校园。

出示:花与花盆图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师:花与花盆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巧和小亚进行比较呢?

板书:比较

学生可能的方法:数数、将一朵花种进一个花盆再比较(即两两配对)

媒体演示:一一对应

师:这种一个对应一个进行比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对应

师:比较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从不同方面来说比较的结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第二阶段:创设情景,参与操作,学会表达

师:张老师还准备了水笔作为国庆节活动的奖品,不过被粗心的小胖给弄乱了。张老师想请你们一起来看看,在你手中,笔与笔套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结果,进行汇报)

【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兴趣,积极自觉地想办法进行比较活动。初步感受比的过程,因为笔和笔套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配对出现的,所以在比较散落的笔与笔套的多少时,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种两两配对的方式,从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法在生活中的呈现】

师:比较的结果怎么样?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描述比较的结果,对于同一种结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话说一说】

形式

1、个别汇报——规范表达

2、补充表达——从不同角度描述比较结果

3、同桌互说——强化表达,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第三阶段:在情境中练习,应用方法,熟练表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

学生边翻边说:翻翻翻,20页

【用口令的形式让学生重复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完成要求】

师:小巧和小丁丁也在为国庆节做着准备。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

查看全文>>>

课题:做个精明旅游者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第五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旅游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能力渗透点):

(1) 通过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真实地感受到乘法的含义,把抽象的符号生活化、现实化,让学生更容易接收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3) 制定旅游计划

知识渗透点:100以内的乘法

德育和情感渗透点:培养生活中利用数学的能力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作用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录像带(大连风景,2分钟)、旅游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温故

算一算: ① 2 3 ② 7 4

×1 5 ×1 4

 ̄ ̄ ̄ ̄  ̄ ̄ ̄ ̄

③31×30=

④教师旅游团有28人去游览世界公园,每张门票60元,应付多少元?

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谈话:“五一”已经过了,“五一”的时候有谁去了旅游?

请学生说一说旅游的情况。

2、 组织讨论

(1) 独立思考旅游中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如:出发时间,经费安排、车费升价……

(2) 小组内讨论,互相启发

(3) 全班交流

三、 再创情境,自主探究

1、 创设科技夏令营活动情境(播放大连风景录像带),按照书本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解决旅游中主要事项

(1) 行:

a、 利用多媒体演示北京到大连的火车票,解决出发与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问题

如:晚上21:30从北京开出第二天7:00到达大连,火车每时行103千米,北京到大连约多少千米?

b、 给出多个在大连租小巴方案及夏令营团员人数(58人),选择租车方案

(2)、吃: (电脑演示)给出某饭店菜单和旅游过程中用于饮食的经费(每人每天10元)、用餐次数(7个早餐:个人吃,14个正餐:以围餐的形式10个人一张台),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由小组讨论选出合适方案再全班讨论

菜 单

凉菜 热菜 主食 饮料

拌豆腐 3.00元 鱼香鸡丝 7.00元 面条(碗)2.00元 汽水 2.50元

土豆丝 4.00元 炒芹菜 4.00元 馅饼(个)1.00元 果汁 2.50元

水果沙拉6.00元 烧茄子 5.00元 米饭(碗)1.00元 矿泉水2.50元

四、 动手操作,综合运用(作业)

留心观察生活,发现能用乘法解决的生活问题并写出计划和列出乘法式子

如:整理书桌、外出旅游、帮父母买东西等等

板书设计:

一、 ① 2 3 ② 7 4

×1 5 ×1 4

 ̄ ̄ ̄

查看全文>>>

这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一课时:同样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

查看全文>>>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题:飞行表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地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问 2、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余数。 教学重点:体会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行列排列的图片若干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二、问题探究 1、摆一摆。 创设“飞行表演”的情景。给他们18个学具,让他们设计飞行队形。 2、说一说。 每行排6架,排3行,一共有18架。 一共有18架飞机,每行排6架,可以排3行。 一共有18架飞机,排成3行,平均每行有6架。 3、列一列。 3×6=18 18 ÷ 6=3 18 ÷3=6 4、找一找。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5、按照自己的排列说一说列一列找一找。 三、体验感悟 把这些飞机4架4 架地排,结果怎样呢? 1、学生操作。 2、列式表示。 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统一表示的方法。 18 ÷ 4= 4…… 2 读作:18除以4商4余2。 3、说一说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有18架飞机,4架一组,可心编成4组,还多2架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 把32页34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订正 完成练习3、4、5 五、小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体验”等方面总结与交流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27页 板书设计 飞行表演 3×5=15(架) 15÷3=5(架) 15÷5=3(组) 15÷6=2(组)……3(架) 教学反思:

查看全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范文资讯网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4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