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课堂实录。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出好的教案才能充分展现出教学意图,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课堂实录”,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94、95页。
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并能够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初步让学生了解数据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侧重于学生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并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统计图对数据处理的方便,从而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
学生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统计的知识,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些统计调查的方法,但没有系统归纳到一起,所以本节课设计应重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好地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学生良好的统计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信封内装四种水果图片;每组两张用来粘贴的统计表;每组组长一袋大的水果图片;全班的大统计表和统计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qing引趣
师:同学们知道1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元旦
师:我们班级要举行联欢会,老师要给同学们准备一些水果,有橘子、苹果、香蕉和梨。(在黑板上贴出四种水果图片)如果买多了大家都不爱吃可浪费了。想一想,哪种水果买多些呢?
生1:香蕉。
生2:苹果。
生3:梨。
生4:橘子。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样啊,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生各抒己见,想法不一。
生1:问问同学们。
生2:一个一个问,在水果下面划“正”字,就象我们选班长一样。
生3:问一下谁爱吃苹果,爱吃的就举手,再数一下。再问其它的。
生4:可以站队伍,喜欢吃各种水果的各站一排。
生5:可以分4组。
……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都要问问同学们,调查一下,这在数学中叫统计。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级最喜欢吃的水果。(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呢?设疑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1、教师示范。(教师和其中一组示范其他组认真学习)
教师让每个人想好你最喜欢吃的水果,请最喜欢吃苹果的同学举手,数出几个人,就数出几个苹果图片贴在统计表中,再问其它的水果,有个别举两次的问同学们可以吗?并说出原因,最喜欢的只能选一种,还不能把同学忘记数,包括自己。并请几个学生说一说在调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争议很大并讨论自己的想法。
生1、不要把哪个同学落下。
生2、数过的同学不能再数一遍。
生3、选择的水果不能变,选了苹果就不能再选橘子了,只能选一个。
生:不重复、不遗漏、守秩序、每人只选一种水果。 (全班讨论的结果)
师、还谁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再说一说?
生再说调查的要求。
2、组内调查。
各个小组按照自己选好的方法,小组长组织进行统计、贴图。(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结果 。
小组汇报员汇报自己小组的统计结果,把每组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注意结果人数和组内人数相同)。
汇报员1、我们小组最喜欢吃苹果的有5人,最喜欢吃橘子的有2人,最喜欢吃香蕉和最喜欢吃梨的没有。
汇报员2、我们小组最喜欢吃苹果的有2人,最喜欢吃橘子的有2人,最喜欢吃香蕉的有2人,最喜欢吃梨的没有。
汇报员3、我们小组最喜欢吃苹果的有1人,最喜欢吃橘子的有1人,最喜欢吃香蕉的有3人,最喜欢吃梨的有1人。
……
4、观察分析。
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统计图了,结合汇报员的汇报,大家观察各组统计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1、第一组贴的图和他们组的人数不一样啊!多了一个,我想可能有一名同学举了两次手。
生2、第五组的还少呢!肯定把谁落下了!
生3:第三组,他们的漂亮,而且不多不少!
生4:我看第四组的好,人数正好还干净。
生5:我认为第一组的好,因为整齐,很容易就看出来喜欢哪种水果的最多。
……
师:说的可真好,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在贴图的时候从下边对齐,并且横排的也对齐,统计的还要认真,和自己组的人数要一致,这样就很容易看出来最喜欢哪种水果的多了。这回我们再来重新做一次好吗?相信每组都能设计出你们满意的图来。
5、重新调查。
让小组按交流、讨论的认为好的统计方法,把自己组的最喜欢的水果情况重新统计,把图制作好。(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小组并和其一起完成统计。)
师:观察第二次的统计结果与第一次的比较,认为你们组比第一次统计的好吗?
生 :好。
师:那我们把第二次的取代第一次的行吗?
生:好的。
把各个组的学生认为第二次比第一次好的取代第一次的统计贴在黑板上。
6、全班调查 。
师:刚才通过调查统计出了每个组最喜欢吃水果的情况,那么要知道我们全班应该多买哪种水果,该怎么办呢?
生:调查全班。
师:怎么调查啊?
生1:象调查我们组的一样,问问全班同学,数出来并记下来。
生2:分4组喜欢吃哪种就站到哪组。
生3:那多麻烦,可以把我们各个组的结果合起来。
师:好的,现在我们就把全班的结果合起来。每组的小组长把你们组喜欢吃各种水果的数量数好把大图片贴到这张大的表上,下面的同学监督看看有没有数错或者贴错的。
7、统计图表。
师:这样的图就是统计图,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1:最喜欢吃苹果的同学最多。
生2:最喜欢吃橘子的同学最少。
生3:我们应该多买苹果。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调查,现在我们很容易就看出来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真的很有用啊!从统计图中,我们能一下就看出来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吗?
生:不能。
师:我们把数量数出来填在这个表里。(出示统计表)
生:最喜欢吃苹果的有22人。
生:最喜欢吃梨的有10人。
生:最喜欢吃香蕉的有6人。
生:最喜欢吃橘子的有4人。
(完成统计表)
师:它的名字叫统计表。看统计表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生:最喜欢吃香蕉和最喜欢橘子的有几个人?
师:这么简单的问题谁来解决?
生:最喜欢吃香蕉的有6人,最喜欢吃橘子的有4人。
师: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生:我的问题是:最喜欢吃香蕉和最喜欢吃苹果的共有多少人?
师:会计算吗?
生1:22加6等于28。
生2:我先计算2加6等于8,再加20等于28。师:你们可真是厉害啊!20以上的数也能计算。
生:我想问最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橘子的多几个人?
师:谁来解决?
生1:22减4等于18人
生2:我是用20减4等于16,再加2等于18。
师:你们真了不起啊!不但会计算,方法还这么好!
……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整个过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观察、分析的体验,体验统计的过程及统计的作用;让学生经历分析和描述图、表的过程,看图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同学们统计了我们班级最喜欢吃的水果,表现的非常出色,开联欢会还要准备很多工作,比如选谁当主持人啦,都喜欢什么节目啦,课后我们再调查。
[设计意图:有了本节课的统计的基础,再通过课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集中于某个对象并具有特定感情色彩的心理状态。因此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便是创新教育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它是提高课堂效率,激发教师教的兴趣和学的兴趣的重要手段。
新课伊始创设了“元旦开联欢会班级要买水果,要多买哪种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这个问题情境,这个情境的创设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情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的老师”,同时兴趣也能促进师生间积极的交往与互动。“要多买哪种水果”是学生本身很想知道的问题,抓住他们这一兴趣所向,再引导学生开展“最喜欢的水果现场调查”互动活动,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乐于交往、积极互动。活动中: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爱吃什么水果,再让他们亲自参与了统计的全过程,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了简单分析。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使课堂气氛极为融洽,因而较成功的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如何进行统计的表象,使学生经历了对数据的收集及简单分析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及初步的统计意识。
我觉得这一互动调查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是以兴趣为切入点组织的“寓教于娱乐”之中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强调了师生间、生生间以生活为基础的动态的信息交流,并且交流的都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教师也全程参与到学生的互动调查活动之中,与学生在不断的相互影响中达成共识,并快乐的分享着学生在活动中、给予老师的愉悦、信任与尊重。而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更加乐此不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情互动提出新问题、说出新想法、找到新结论。如:在回答“哪种水果欢迎”,“你是怎么知道的”问题时,学生想了很多看统计图的方法,有的一一对应比个数;有的比高矮;有的学生提出在同样多少的格子图里数每条剩余的格子数来判断那种水果受欢迎!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较准确的发现统计图表中所呈现的信息,同时也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分析。但仍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适时组织小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帮互教作用,并随机巡视,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事实证明这样的互动活动使学生表现得兴趣昂然,积极主动,个性张扬,创造的火花频频闪烁。可见,在教学中组织有趣的互动活动,可以使师生双方互惠、互利,使其在融洽、和谐、平等、理解的氛围里,进行交往,乐于互动,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发展。
案例评析:
整节课的活动设计和问题设计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以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揭示教学内容;以巧妙设疑建立统计的初步表象;以自主活动经历统计过程。从教学设计当中可以看出每一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特别清晰,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成中给人一种水到渠成,自然流放的感觉。
这节课有三点表现比较突出:
一、突出了教师的“引导”。
从本节课的设计映射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以及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是十分到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追求形式上的情境创设,而更多的体现出一个“实”。例如:在陆老师的最初设计中没有“教师示范”这个环节,试讲之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分析证实学生没有理解“统计”的真正含义,学生也没有遵循统计的两个必要的规律——不重复、不遗漏,教师经过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分析认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而且在生活中也很少接触到统计的概念和统计的过程,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示范,真正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突出了学生的“主导”。
这节课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我们说,只有学生亲自体验到的印象才是最深刻的。在这节课上教师设计的“组内调查”就给了学生一次自主探究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还处于模糊的状态中。那么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取得了统计的 “真经”后,教师在“重新调查”的环节中再一次让学生去体会统计的过程,学生会带着一种成功的愿望,认真的去完成这项工作,这样的自主、这样的探究,学生的收获我们可想而知。 
三、突出了评价的“多元”。
本节课中教师的评价进行在无形中。如:“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大家观察各组统计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这个问题引出了学生对各组结果的不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表明哪组统计图的好坏,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观察汇报,反馈给学生贴图时要整齐、自下而上进行,看起来比较清晰、很容易看出谁多谁少,实际上,学生认可的这幅图就是统计图的雏形,教师能趁机抓住学生的生成来完成本课的重点内容,时机恰到好处。还有的学生提醒说要认真,图中的数量要和实际相符。在这样的评价里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才是统计的真谛。
通过,陆老师的教学说明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抓住学生有效的生成,那么课堂上自然会出现学生的闪光之处。

Fwr816.COm小编精选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海水》说课稿


教材分析:

根据教育学中,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分析:《海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首富有海边鱼村生活气息的诗歌。通过朗读感悟大海的美丽和渔民生活的愉悦。培养学生宽广、无私的胸怀。本篇课文的学习分2个课时进行,这里单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认识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讨论、探究,使学生意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相互学习,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原则:

1.识字教学与阅读训练相结合,坚持自主学习的原则。

2.识字方法上的读与思相结合,坚持整体提高的原则。

3.学生能力上的读与说相结合,坚持合作探究的原则。

4.课程整合上的语文与科学,语文与艺术,语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坚持学科整合的原则.

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动画激趣法。低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情境演读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利,作为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我采用课件播放大海海浪的声音询问学生“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发学生思考来导入课题

二、新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由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点名读学生评议等方式学习朗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节课要认识6个生字,这对于刚刚入学才几个月的孩子来说,识字量是很大的。为了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识字教学。第一,渗透多种识字方法识字,例如:“回”可以用部件组合法,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再如:“因”“么”“问”用加偏旁或利用形声字构成规律来识记。第二:游戏中识字,我设计了 “开火车”“摘苹果”“找朋友”这些趣味性很强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汉字。第三,探究汉字构成规律的识字方法,在认识了“什”生字后,回忆上节课所学生字“住、位”。总结带“ィ”的字都与人有关,再将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还认识哪些字也带“ィ”,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安排作业:继续认识带 “ィ”的字。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并适机指导写字。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首先指读课文用—画出作者向海水提出的问题,请学生朗读这几句问答并谈谈想法初步体会所要表达感情。老师示范读,读出疑问的语气。再抛出提问:那么海水都是怎么回答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学生在有所体会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之后由教师小结。

五、积累运用 拓展延伸。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在这个环节我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交流“说说大海里还有什么?”“面对美丽、富饶的大海你想说什么?”旨在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抒发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这看似简单的话题,既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又把学生导向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逐步养成勤学、好问、多思、善疑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海 水

蓝 抱 天

海水

咸 渔人 汗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天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准确抄写单韵母,能用“圆、灯、年”扩词,能用“觉得”造句。初步认识对联。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节日 立正 家家户户 欢庆 花灯 金鱼 真好 一年

二.抄写a o i u ü 6个单韵母,抄写时主义者几个字母都站中格。

三.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 )( )( )

灯:( )( )( )( )

年:( )( )( )( )

一. 仿照例子说一说。

这个彩灯,我觉得很奇妙。

这个 ,我觉得很好吃。

,我觉得 。

二. 认识对联

出示两幅对联

明月照九州 明月皎皎千门雪

花灯映万家 华灯盏盏万户春

1.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联。

2.观察对联有什么特点。

3.你还看到那里有对联。

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发言积极,你们学得真棒!

教学回顾:多数学生能掌握本节内容,个别学生在补充句子时有困难。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灯:

年:

第六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看日历,了解“华人”的含义。口语交际:节日待客。

教具准备:日历、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背诵《元宵节》。

2.用“圆、灯、年”扩词。

3.用“觉得”造句。

二.学习看日历。

1.拿出准备的日历讨论:阳历、阴历。

2.“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阴历的什么时间?

3.讨论: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讨论后汇报。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虽然他们离开祖国很久,但他们还是按照华人的习俗过华人的节日,比如元宵节、春节。

三.口语交际:学习招待客人。

1.看图说一说:元宵节那些人道家里来了?你欢迎他们来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3.全班表演。

4.评比。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又了解了那些知识?你学得高兴吗?

五.教学回顾:这节多数学生能认识日历,语言表达较好。个别学生胆小不敢到前面表演。

板书设计:语文天地

农历 正月十五 元宵节

阳历 二月二十五

第七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习“口、火、目”字旁。猜谜语,集体续编灯谜。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习偏旁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围起来 围、圆

1.组内讨论。

2.填表。

3.小结。

二.续编谜语

1.自学《猜灯谜》

(1)字读课文,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说一说:什么是灯谜?灯谜跟普通谜语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

2.续编灯谜。

每小组商量编一个谜语。

汇报。

三.课堂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回顾:在续编灯谜上有些同学不会,需个别指导。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出示课件)
师:猜猜它是谁?
生:钟表
师:钟表王国里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
(出示课件)
钟表大世界里有各式各样的钟表,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些钟表吗?那现在我们就和他们交个朋友吧。
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表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现在睁开眼睛,老师把钟表里的钟面拿出来了,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钟面里有哪些秘密呢?
生:(学生讨论)说一说
师小结: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一下就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
① 钟面上有刻度,(课件演示)
② 还有12个数字,这些数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下面,我们就按顺序跟着大屏幕一起数一数这12个数字吧。
(课件演示)
③ 钟面上还有2根指针,(课件演示)你们知道这两根指针都叫什么名字呢?你会区分它们吗?(强化时针和分针)
时针:短而粗的是时针 分针:细而长的是分针
2.认识时间
师:刚才小朋友们认识了钟面,那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你认识吗?
生:……
师:老师这里有6个钟面,(展示6个钟面)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6个钟面,观察这6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你能给这6个钟面分一分类吗?你能给它们分成2类吗?现在同桌讨论,你会怎么分呢?
生:(同桌思考讨论)
师:请学生上台分类。(悄悄把12时的放在最后)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生:一类:分针都指着12 另一类:分针都指着6
师:接下去,我们就一个一个的来一起认一认每个钟面上的时间,好吗?
(看整时)
师:在看之前,我们来做个约定好吗?看钟面时间时,我们习惯先看分针,再看时针,能做到吗?
生:好!
师:来看第一类:看第1个钟面: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它是几时?
生:7时。
师:没错,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师:来看第2个钟面,它是几时呢?
生:……
师:是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板书:8时)
师:看第3个钟面,它是几时呢?谁来当当小老师说一说?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板书:4时)
师:那第4个钟面,这又是几时呢?谁能看懂这个钟面?大胆地站起来说一说。
生:分针和时针都指着12,就是12时。(板书:12时)
师: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确实厉害,都已经学会读整时了。
师总结:我们怎么看这一类时间呢,先看分针,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这句话)
师:我们来一起说一说这句话。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看半时)
师:看来看时间一点都难不倒小朋友们,我们继续看一看第二类时间,同样的,我们还是先看分针,再看时针。
师:第1个钟面是几时呢?仔细地看一看。
生:(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8,指着8和9的中间,是8时半。(板书:8时半)
师:那第2个钟面呢?
生: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9,指着9和10的中间,就是9时半。
(板书:9时半)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发现,我们又是怎么看这一类时间的呢?
师总结: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板书这句话)
一起来说一说这句话。
师:下面我们静静地再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时间。(课件演示)
(练习看时间)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会时间了吗?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看看我们班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待会老师要奖励他。
师:拿出钟表,老师要在这个钟表上拨出一个时间考一考同学们,
(顺时针拨动分针时针,提醒学生看着老师拨一拨,先拨分针,再拨时针)
师:我先让细又长的分针指着12,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3,请问小朋友们:这是几时?
生:3时
师:我让细又长的分针指着12,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10,请问小朋友们:这是几时呢?
生:10时
师:我让细又长的分针指着6,短而粗的时针时针走过2,问:这是几时?
生:2时半
师: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6,短而粗的时针时针走过11,问:这是几时?
生:11时半
师:看来老师不得不佩服我们班的小朋友了,一下子就学会读时间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3、小明的一天
师:他是小明,我们来看看小明的一天都在干什么吧,(出示主题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小明的一天,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吗?
生:(学生看图说一说)要求说一说:几时干什么事情
师:那小朋友们,你们的一天都会干些什么呢?说一说你几时干什么事情?
4、认识电子表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像小明一样是个好孩子,小明能够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所以小明的爸爸妈妈在他生日的时候送给小明一个电子表,电子表上的时间是这样显示的,你认识它吗?
(课件显示): 11:00 这是几时?
师:这是时间的另外一种表示法——时刻表示法,你能说说时刻表示法是怎么表示时间的吗 ?(中间有两个小圆点)
那7时怎么表示呢? 7:00(板书)
师:(课件显示)那这个时间呢?7:30 这是几时?
那9时半你会表示吗? 9:30(板书)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时间,你们觉得累了吗?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从抽屉里拿出小钟表,仔细看看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黑色长,是分针 黄色短,是时针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着小闹钟跟着老师一起拨一拨,先让黑色的分针指着12,再让黄色的时针指着10,看看我们拨的是几时?
生:10时
师:你们的钟表上的时间和老师的一样吗?那现在老师问一问:我的朋友在哪里?请小朋友举起你小钟表告诉老师:你的朋友在这里!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
师:下面我们继续找朋友,先让黑色的分针指着12,再让黄色的时针指着3,问:我的朋友在那里?你们来拨一拨我的朋友。(巡视抽取两位小朋友的钟表在展示台展示)问:这是老师的朋友吗?你们的跟他们一样吗?集体纠正。
师:(课件出示)看我们的米奇兄弟也来找朋友了,继续找朋友。
1:00(一位小朋友上讲台拨一拨找朋友,集体纠正)
10时半(一位小朋友上讲台拨一拨找朋友,集体纠正)
6:30(一位小朋友上讲台拨一拨找朋友,集体纠正)
巡视,抓典型错误纠正。
四、课堂小结
师:好了,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那现在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呢?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生:……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钟面,认识了时针和分针;学会了看时间时应该先看分针,再看分针;今天学习的这些时间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另一类是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课件出示)亲爱的小朋友们,当分针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因此,我们要学习小明,从小就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
师:那今天季老师就和大家学到这里了,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能成为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季老师给小朋友留一个作业:(课件出示)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下节课用口头说给我们班的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好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


这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表的面,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数。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教 具:自制课件,实物钟。

学 具:每小组一张情境图及每人一张时间表示图,每人一个学具钟。

三、教学重点:会看钟面的整时和半时数

四、教学难点:会看半时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愿望。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仔细听。(电脑放歌曲)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师:猜猜它是谁?

3、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呢,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课件出示各种不同的钟表)

4、师:喜欢这些钟表吗?那我们现在就和他们交朋友吧!(板书课题)

5、师:你已经了解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你还想和小伙伴交流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儿歌,作为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动机。各种各样的钟表在优美的音乐中播出,拓宽了学生对各种钟表的认识,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另外,老师通过对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了解,可以较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要变了,(从课件演示的钟表中抽象出钟表面图)睁开眼睛,这些都是钟表的面,观察一下,钟表面上有些什么?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的同桌交流你对钟表面的认识情况。

(有的生拿学具钟,有的看屏幕上的钟面……)

学生汇报(得以下答案):①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点击闪烁),配有画外音:我的身子长,我叫分针,我的身子短,我叫时针。③若有学生汇报发现时针和分针走的方向是一样的,课件就演示。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依托经验,自主探究,认读整时、半时。

1、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表的面,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又该怎样认呢?请同学们看图:

屏幕依次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景图: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出示书上90页的图。)仔细观察这些图,请你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和半点。

2、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六个钟面。

师:哪些组的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认这些钟面上的时间的?

生汇报。(学生互相评价),师引导。

3、师:同学们认识了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师手指黑板上的钟面),你认为这些钟面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到黑板前整理钟面)

师:你是怎样分类的呢?

(整时的分一类,半时的分一类)

4、师:仔细观察,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半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汇报:得出结论。(生评价)

5、结论:分针指着12,(点击闪烁),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点击闪烁),分钟指着6(点击闪烁),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点击闪烁)。

(设计意图:有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针表的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整个过程由小组讨论,分组汇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较优秀的学生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帮助,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6、反馈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钟面,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1)屏幕出示,苹果钟:“我的朋友在哪里”(钟面指着2时)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小猫钟:“我的朋友在哪里”(指着11时)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2)师用实物钟拨一时间,问:“我的朋友在哪里”(3时半)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3)接着: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相出题拨钟,并相互评价。

(4)小组拨钟练习:一人说时间,其他三人进行拨钟练习,并相互检查。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钟面上整时和半时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认识时刻表示法。

1、示范时刻表示法:

师:6时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6时,6:00)

7时半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7时半,7:30)

2、找朋友游戏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张表示时刻的卡片,你的卡片跟黑板上哪一个钟面是好朋友呢?你就把他站在这个钟面下。(开始吧!)

全班到黑板上找朋友。(放找朋友的音乐)大家找到了朋友,高兴地回到座位上,只有一个同学找不到朋友。

师:你怎么啦?(生找不到这张卡片的朋友。)

师:大家帮他找找看,黑板上有这张卡片的朋友吗?(没有)

师给生一个实物的钟面,问:你能拨出这个时间吗?(生拨时间)

师:你这个钟面跟黑板上的哪些是同一类的?你应该把这个钟面贴在哪里呢?(该生把钟面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如果按部就班地逐个教学时刻表示法,学生必然兴趣不大,因此,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使学生在游戏中乐于学习,使课堂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气息。除此,这个环节设置了一个学生找不到对应时刻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解决问题,培养问题的意识。)

(五)寓练于乐,寓练于生活。

1、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所以老师想奖励大家,给大家讲一个公鸡和小猪的故事。

电脑讲故事:看,公鸡在打鸣,这是早是几时?(生答):6时。小公鸡喊小猪:“嗨,快起床吧。”小猪说:“再睡一会。”

这是几时?(生答):7时半。小公鸡问:“我们一起去上学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中午几时?(生答):中午12时半。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教室做作业吧。”小猪嘟着嘴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几时?(生答):4时。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劳动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晚上几时?(生答):8时。小公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小猪却还在忙着赶作业呢!

2、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公鸡和小猪谁做得好呢?

3、师:小公鸡每天都按时起床、学习、劳动和休息,养成了非常好的生活习惯。你能把你一天是怎样安排的,说给同桌听一听吗?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数学知识教育与人文思想熏陶的和谐统一。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作息要有规律,要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六)实践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挺合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安排星期天的时间吧!请拿出“快乐星期天”的情景图,四人小组合作,在图上写出合理的时间。

(学生交流、讨论,在情景图中写时间)

师:哪一组愿意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星期天的。

各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在情景中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七)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钟表的知识,希望你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享着学习的快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时间》


这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时间》》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认识钟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课。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的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我就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

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数学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认识时间、看钟表的方法,而且这节课又是建立在他们学生会准确认读整时与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掌握了认识时间最关键的是要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才能准确认识时间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如何轻松的突破学习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自主的获取知识是我备课的重点,于是我尝试了两种做法:

三、教学过程:

做法一:

1、教师先出示一幅主题图(上面是小华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整)

师:谁愿意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早上6时整小华的闹钟响了在叫她起床呢

师:说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认识6时整的呢?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整

2、师借机出示其他两幅图(一幅图上是小华熟睡的样子,钟表显示时间是快6时的,放在6时整的图的前面,另一幅图上是小华起床刷牙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刚过)

师:这两幅图上小华又在干什么呢?(指名回答)请你们细心观察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

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没到12;

生2:第二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在12过去一点……

3、观察比较:

师:这三个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在集体交流)

生:时针都指向6,一个分针指12,一个还没有到12,一个是12过了一点点;

4、小结:

师:象这样的情况,(指图)分针没到12的,我们就说是快6时了,过12的则是6时刚过

5、巩固练习:观察书中主题图,结合图来认识巩固时间。

这节课上下来,整体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能够比较准确的说出几时刚过或快几时了,主要是因为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钟面时针与分针位置的异同再去表述时间,在完全感知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便于他们理解与掌握。但是整节课都是在教师的设问与追问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被动,并没有完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深思可能是因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去建构新知,情境创设缺少“生活味”的缘故。于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动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做法二:

复习巩固6时整,

用课件出示画面1:电影院门口《哈利波特》的海报场景。

师:星期天的晚上6点整,电影院播放《哈利波特》。淘气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出示画面2:淘气在家,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5时56分。

师:同学们猜一猜,淘气看到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

(学生状态高昂。)

生1:妈妈快点吧,要开始了。

生2:妈妈快到6点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出示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电影院的钟面显示6时过4分。

师:淘气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3: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经6点多了……

(教师适机对学生进行要遵守时间的教育。)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快到6时”和“刚过6时”。

就这样,在这样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这次尝试中,我没有让孩子直接观察钟面指针的变化,也没有数学问题的引导,只用一句“淘气会对妈妈说什么?”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没有告诉没有引导,学生一定会自学地去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知识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学习中生成。学生都处在了“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所以这节课整体感觉比第一次尝试更具特性和魅力。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活力。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通过这次的对比教学与尝试,我受益非浅,也为我以为的教学给了一些启示。

四、教学反思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该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第二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上的,承认他们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种讨论或交流中,我们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与知识互换,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节课中我就采用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体现了活力。

3、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耐心与智慧。

其实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如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所以说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新奇、美丽、富有童真和灵性的数学课堂。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可爱的校园》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可爱的校园。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这10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10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在学生认识了1—10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10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教学1—10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10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10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10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玩具》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学习要求不但是让学生用纸或废旧材料做一个会游的玩具,还要让学生学会画设计草图,而我们平时上手工课一般都不画设计草图,为了让学生明白设计草图的重要性,于是我就在课前先画了一张设计草图,上课时对照草图边讲解边示范还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不画设计草图会出现什么问题?”同学们经过讨论知道,如果不画草图可能导致各部位尺寸不合适,影响制作效果等问题,明白设计草图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制作环节中大部分同学都考虑到这一点,从而保证了制作的玩具比较成功。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欣赏了课本中展示的玩具范例,让学生商讨各种“会游的玩具”的设计思路和对制作材料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的装饰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玩具,并采用画、剪、贴等各种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我示范了制作方法,无形中产生了一定的框框,使得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制作了“会游的小船”,没有什么新的创意。其实这也是美术课上的一个“老毛病”,不示范,学生无从下手,但一示范,又是全篇一律,没有了学生自己的想法。我一直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在积极的寻求好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的作品评价阶段,由于时间问题很多同学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他们总是不停的做自己的,无心评价别人的作品,也没有一个好的>倾听习惯,这就使得这一环节不尽人意,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这也说明平时的课上就没有很好的去培养学生的这些良好习惯。今后,我一定要注意平时课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提高作品质量的同时对行为习惯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能力与习惯的“双丰收”。

通过这节课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师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课,必须认真领会课程目标,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入手,调动了每个学生的每个感官,对学生加以引导,实施教育。总之,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让我的美术课上得更有特色,更有成果。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课堂实录”一文,希望“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课堂实录”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