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4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自古典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强调实验数据及其结果的重现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话:“科学”和“自然哲学“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纪,自然哲学(后变成自然科学)被认为是哲学的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与唯物同源。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球上的水》

[学习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水景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

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学习目标]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画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3、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4、知道动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的有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喜欢小动物,与小动物有亲近感。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狗、兔等动物的挂图或活动录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带来了录像,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一会儿看一

查看全文>>>

造一艘小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教材处理】 本课教材安排了5个活动内容,为了更有效利用时间,我对教材作了比较大的调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把原教材“船的发展史”和“船的展览会”合并作为第二个教学内容,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后,可以比较机动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1、谈话导入: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 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 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并控制时间。 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和船名,再挑选几个同学作为记录员和监督员,由教师统一放垫圈的个数,每个组只有一次机会,提醒放的时候动作要轻,垫圈在船体里的分布尽量均匀,一开始可以先统一多放几个,然后再逐个增加,及时记录各组的小船的载重量(以沉下时小船里的垫圈个数减1作为小船的载重量)。 5、让几个装载量比较大的小组上台介绍经验。 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 1、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3、学生出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 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比较 樟树 狗尾草

颜色

软硬

粗细

质地

形状

气味

果实

大小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作业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五、板书

大树 小草 区别

常见的植物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一个用一、两根导线,一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的过程,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逐步对科学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并学习一定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如何点亮小灯泡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知道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发光,能画出简单的线路,并能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对科学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

2.知道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发光,并能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教学准备:

分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两根电线。

演示:小灯泡的复合图片,小灯泡、电池的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有一件小玩具,想不想看?出示玩具电筒,再看一看。(亮了)为什么会亮?(里面有小灯泡、电池……)观察内部,的确有小灯泡。

(二)新课

观察认识小灯泡的结构

1.谈话:我这里还有一个小灯泡,你能将它点亮吗?(不行,还需要电池和电线)为什么?(电池里面有电,电线可以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得到电。)给你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你能将小灯泡点亮吗?试试看!

2.学生尝试着点亮小灯泡。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连接的。

4.启发:为什么都是用的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将小灯泡连接起来,有的组点亮了小灯泡,有的组却没有呢?点亮了小灯泡的同学为什么说不出来道理呢?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比如,对小灯泡的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有时候,深入细致地观察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5.分组观察:小灯泡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

6.学生表述,教师小结并板书:小灯泡上用玻璃做的外壳叫玻璃泡,玻璃泡里面的金属丝叫做灯丝,玻璃泡下面是金属螺纹,最下面的小黑点叫做焊点。

7.讲述:如果我们把金属螺纹剥开(揭开挂图复合片),你又发现了什么?

8.学生观察后表述:灯丝的一端接在金属螺纹上,另一端接在底端的焊点上。这样,当电流从灯丝中通过,小灯泡就会发光了。

9.投影:解剖小灯泡(图片见后)

10.点题:认识了小灯泡的结构,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点亮我们的小灯泡吧!

(板题: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探索点亮小灯泡的规律

1.要求:分组实验,两个同学一套材料,把你们连接的方法画在纸上,有多少种方法就画多少种,点亮的方法画在一边,点不亮的方法画在另一边。先完成的同学在黑板上用图片、粉笔展示出方法。请看仔细,黑板上已经展示过的相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过蚂蚁吗?蚂蚁是怎样的?能画一只大蚂蚁吗?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观察哪一只蚂蚁。

1.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

2.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三、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

1.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

2.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蚂蚁不乱爬?

3.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盖上。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不过,用什么办法让蚂蚁爬到瓶盖上去呢?

四、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1.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

2.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注意控制观察时的呼吸,别吹走了蚂蚁。

五、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

1.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2.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和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六、试一试。

1.看看瓶盖上的蚂蚁的行动,试着解释蚂蚁怎么不到处乱爬了。

2.如果再放一个瓶盖,在两个瓶盖上搭一座"桥",猜猜蚂蚁会怎样?

3.试一试。

4.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如果把蚂蚁放在教室地面上,蚂蚁能找回自己的家吗?

七、送蚂蚁回家。

这些蚂蚁原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把它们送回什么地方吧。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们回家,让它们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有新的观察发现呢!

板书设计

探访蚂蚁

观察蚂蚁

蚂蚁身体的特点

爱护小动物

作业

完成“我的观察研究”报告会的信息。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小蚂蚁的身体特征进行观察、探究,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学习兴趣强,课堂气氛活跃。

查看全文>>>

一年级下册画叶科学教案

[背景]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开始。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征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让学生在不断经历“尝试、发现、修正、尝试、再发现”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感悟观察的方法,那么学生才会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学生才能通过观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下一步科学探究打好基础。

“形形色色的叶”,一课使学生在学习了“身边的植物”和“植物的各部分”后,张老师希望学生在多次观察中自行探究植物叶的多样性。

[过程]

张老师指着黑板上画着的柳树的树干,问:谁能为柳树添上树叶?三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叶。学生画好后,

师:你为什么选黄色的粉笔?

生:因为秋天到了,柳树的叶子黄了。

师:你为什么选绿色?

生:因为春天到了,柳树绿了。

师:你为什么选蓝色?

生:因为天空是蓝色的。

张老师面对全班学生:你还看到过有什么颜色的叶子?

生:我还看到深绿色的。

生:我还看到过橘黄色的。

师:张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植物,请你找找有没有刚才你讲的这些颜色,会不会有其它的颜色?每个小朋友负责记录6种叶的颜色。

学生边观察边记录植物叶的颜色。

一段时间后,张老师组织学生边展示记录边交流。

然后让学生根据植物叶的颜色对这些植物叶的照片进行分类,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植物叶的颜色是各种各样的;即使叶片上都有黄色和绿色,它们的位置也不一样;绿色的叶子最多。

张老师指着学生记录的有黄、绿2种颜色组成的叶说:猜猜她记录的是几号叶?

生:5号叶。

生:8号。

生:5号。

生:8号。

师:谁有办法让大家一猜就猜出你记的是几号叶?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后再次记录植物的叶。一段时间后,张老师组织学生做猜叶游戏。

师:谁愿意把自己画的给大家猜?

他画的是几号叶?

生:5号叶。

师:她猜得对吗?

生:对。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的?

生:我是根据颜色猜的,绿色和黄色。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先涂绿色,然后加黄色的点。

张老师又请了一位学生:这是几号叶?

生:画的是一号叶,八角金盘。

师:她猜得对吗?

生:对。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先数叶片有几个角,9个角,再把它画下来。

张老师又请了一个学生。大家积极性很高,于是她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开展“猜叶游戏”。之后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师:要让别人猜出,你画时有什么好办法?

生:要画得清楚。

生:要把它的形状

查看全文>>>

课题

夜 色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遵循儿童年龄特点,通过自由朗读、比赛读、汇报读等多种形式朗读,重视学生诵读诗歌能力的培养,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发现汉字蕴含的无限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吟诵本单元学习的诗歌《静夜思》。

2.《静夜思》是诗人李白在深夜中对家乡的怀念,你在同样的夜晚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3.教师板书课题“夜色”。

1.学生自由吟诵古诗,体会深夜时诗人的心情。

2.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深夜时的心情。

3.学生齐读课题。

1.背诵诗歌《静夜思》。

2.体会诗人深夜时的心情。

二、朗读诗歌,认读生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准字音,并圈画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 “我”的心情变化。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4.教师出示带拼音的12个会认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本课会认字。

(1)指导学生小组内学习生字。

(2)学生小组比赛汇报识字情况。

(3)提出要求:拼读字音,声音洪亮。

(4)引导认识新偏旁“厂”。

1.学生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文,圈画本课12个会认字。

2.学生初步感知夜色在“我”的心里是怎样的。

3.学生通过汇报读、比赛读、轮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诵读诗歌,诵读过程中,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理的变化,朗读语气也发生变化。

4.学生在小组中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本课会认字。

(1)学生小组内轮流当“小老师”拼读字音,并交流需要注意的读音。如:“胆”读三声;“窗”是翘舌音;“偏、乱、像、窗”是三拼音节;“原”是整体认读音节。

(2)汇报形式: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窗”既是三拼音节,又是翘舌音,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3)正确拼读生字。

(4)自由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3.我来读一读。

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

4.我知道带有“厂”的生字。

厂—( 原 )()()

三、指导书写,集中识字(用时:15分钟)

1.多媒体课

查看全文>>>

这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春天》》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春天》

教 学 目 标 一、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 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 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 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 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查看全文>>>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重点 学会按照步骤观察身边的大树。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大树。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板书

观察大树 描述大树

作业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查看全文>>>

这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春晓》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  2.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草》。 2.揭示课题。认识“晓”,读准课题。 二、简介作者和课文 1.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2.以故事形式介绍古诗。大意是诗人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了。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现天亮了。起身后,边听鸟鸣边吟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声、雨声,走到窗前,边张望边吟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好诗《春晓》。 3.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古诗。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认识的生字,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觉、啼,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2.认读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声、知、少(注意三个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三、四行诗。(指名读——齐读) 3.连起来读一读古诗。 五、指名朗读、背诵 1.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背诵课文。(指名、分组、齐背) 六、指导写字 觉:“学”下面的的“子”换成“见”。 夜:第四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注意指导笔顺,提示不要漏写第七笔“点”。可与熟字“衣”比较字形的异同。 雨:仿佛隔窗观雨。里面左右各两点,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笔是“丿”,不是“竖弯钩”,不能写成“巴”。 知:左边是把“午”的“竖”改撇,再加一点。右边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说出来。 少:上面与“小”不同,第一笔是竖,没有钩。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巩固练习 1.填空。(完成课后练习3) 指

查看全文>>>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范文资讯网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4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