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 导航 >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冷知热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冷知热。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冷知热”,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 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 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 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fwr816.cOM展读推荐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

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

一.活动 自制“液体温度计”

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 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预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3.)方法指导。

(4.)学生观察。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

(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

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一.教学导入

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活动 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实验的设计:

(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①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

②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启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跃的同学给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

2.实验现象猜想。

3.按设计的方法完成实验。

4.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5.分析比较,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

三.小结: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

1.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准备

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踩瘪的乒乓球等。

一.教学导入

1.阅读指南车信箱。

2.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

3.让我们一同来研究研究吧!

二.活动 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

1.实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1)教师演示: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

①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注意事项。)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

(4)描述实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2.补充实验: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老师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不易炸裂)可以顺利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2)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4)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小结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

(2)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多姿多彩的天气


多姿多彩的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美丽的天气。
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
科学知识
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
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
二.活动欣赏天气现象
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
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
(3.)组内同学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
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
(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
(2.)学生欣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行传阅与展示。
三.活动我们与天气
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
4.学生游戏。
四.小结
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

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

一.活动 自制“液体温度计”

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 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预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3.)方法指导。

(4.)学生观察。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

(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

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一.教学导入

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活动 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实验的设计:

(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①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

②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启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跃的同学给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

2.实验现象猜想。

3.按设计的方法完成实验。

4.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5.分析比较,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

三.小结: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

1.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准备

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踩瘪的乒乓球等。

一.教学导入

1.阅读指南车信箱。

2.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

3.让我们一同来研究研究吧!

二.活动 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

1.实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1)教师演示: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

①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注意事项。)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

(4)描述实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2.补充实验: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老师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不易炸裂)可以顺利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2)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4)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小结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

(2)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


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

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活动 物体怎样传热

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

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 测量变化的水温

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冷知热”一文,希望“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冷知热”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