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数学选修1教案 > 导航 >

数学选修1教案,2024数学选修1教案,数学选修1教案范本

以往的教师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够灵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数学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要求在简单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有血有肉。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椭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继直线和圆的方程之后,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和方程的又一次实际演练。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类比、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攻的原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求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抽象出椭圆定义,并用坐标法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认识椭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椭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画椭圆:通过画图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再加上数据的变化,使学生更能理性地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

4.椭圆定义:注意定义中的三个条件,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定义。

5.推导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化简,突破难点,得到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学生手中的图形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并且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了再认识。

6.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7.巩固练习:以多种题型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8.归纳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9.课后作业: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必做题与选做题。

10.板书设计:目的是为了勾勒出全教材的主线

查看全文>>>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戊戌变法》

一、内容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

1.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史背景?

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5.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史论共享

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三、史料阅读与思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泰西近

查看全文>>>

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雅典城邦的兴起》 教学目标

识记:

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

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

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

理解与运用:

1、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2、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2、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综述第一单元三课之间关系: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改革的背景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改革的内容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改革的影响

回顾必修一内容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改革公民大会; 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了解荷马时代

爱琴文明:(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 中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至前9世纪) 是古希腊从青铜器向铁器过渡的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希腊社会情况的是的《荷马史诗》,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荷马时代”。

古代希腊发展简史:

(1)爱琴文明时期(公元前20——前12世纪):主要是“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多建立君主制国家;

(2)荷马时代(前12——前9世纪):外族入侵,文明倒退,回到氏族公社制度。

(3)早期希腊时代(bc.8—bc.6世纪):梭伦改革(bc594年)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约bc508年)

形成城邦国家,雅典( athens )和斯巴达(sparta)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4)希腊古典时代(bc.5—bc.4世纪)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认识区分“1”和“许多”。 3.知道“1”和“许多”的分合关系。

活动准备: 钢琴、一位老师、一幅大挂图、一个小篮子、几个苹果和橘子、一个面包、与幼儿数量同样多的小红帽、与幼儿数量同样多的插花、一扇假大门

活动过程: 1. 音乐导入 小朋友,请你跟我做(一位老师弹歌曲《小红帽》,幼儿跟老师做律动)。小朋友,刚才是什么儿歌呀?对,是小红帽。昨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了小红帽的故事,有一天小红帽去看外婆,经过大森林的时候碰到了大灰狼,大灰狼骗了小红帽,把小红帽和外婆给吃了。最后是猎人打死了大灰狼,救出了小红帽和外婆。

2.认识“1”和“许多”与它们的分合关系 今天外婆给小红帽打电话了,外婆说:“小红帽,来看看外婆吧,外婆想你了。”于是,妈妈给外婆准备了许多礼物,让小红帽拿给外婆。看,这是什么(拿出一个面包)?老师手里有几个面包?小朋友看看妈妈还准备了什么(拿出一个苹果)?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小红帽说:“妈妈,一个苹果太少了,你在拿出几个苹果吧!”(老师分4次拿苹果,每次只拿一个,每拿完一次就提问‘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小朋友看看现在一共有多少苹果呀(引导幼儿说有许多苹果)?这许多的苹果是由刚才一个一个的苹果组成的,所以,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老师再拿出5个橘子)小朋友,这是些什么?老师这里有多少橘子?(把面包、苹果、橘子放在小篮子里)小红帽拿着妈妈准备的一个面包、许多苹果和许多橘子去看外婆了。 小红帽走啊走啊,有走到了那片大森林,小红帽害怕了,她怕在遇到大灰狼。于是,她问小朋友:“小朋友,你们可以一起和我去看外婆吗?”小朋友,你们想和小红帽一起去看外婆吗?小红帽听到小朋友愿意和她一起去看外婆可高兴了,她说:“谢谢你们,请你们也戴上小红帽吧!”(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小红帽)小朋友,老师这里有多少小红帽?(请每位小朋友拿一顶)现在小朋友头上戴了多少小红帽?老师手里还有小红帽吗?刚才老师手里的 许多小红帽被小朋友拿走后,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了。所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戴好你们的小红帽,我们一起出发吧!

3.巩固 (墙上挂着大挂图,上面插着花)小朋友,这里有花哦,看看有多少花呀?我们采些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发现1和许多,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即若干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个,许多个可以分成若干个1个。 2、知道班里除了有1个我,还有许多个我的好朋友,体验与小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镜子若干,大穿衣镜1面。

活动过程: 1、看看小镜子,发现1个和许多个给每人提供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快看看小镜子里,有谁在里面?有几个你自己?并告诉幼儿:小镜子里还有你的好朋友。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声说:,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后比一比,看谁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镜子,体验1与许多的关系 将幼儿集中到大镜子前,提问:大镜子里有谁?(引导幼儿说一说有许多小朋友)邀请全体小朋友当小猫,和老师一起做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 游戏开始时,主班老师面朝镜子背对幼儿做睡觉状。当主班老师(老猫)嘴里念到:老猫睡觉醒不了,小猫悄悄往外跑时,配班老师悄悄请一个幼儿起身躲到屏风或布帘后面去(不能被镜子照到),主班老师睁开眼睛问:几只小猫跑了?幼儿回答:1只。游戏重新开始,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躲到屏风后面时,老师问大镜子:每次只有1只小猫跑掉,怎么我的许多小猫都没有了?(让幼儿发现许多只被分成了若干个1只)这时,配班老师逐一请幼儿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问:几只小猫回来了?该幼儿答:1只。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再问:每次只回来1只小猫,我这里怎么会有许多只小猫呢?(让幼儿再次发现若干个1只合起来就有了许多只)。

活动延伸: 教师还可结合平时的各种生活、游戏活动,让幼儿反复感知1和许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如分餐具、发点心等。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条、1条;1条、1条合起来是许多。

3、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发展感知能力。

4、能正确说出什么是1个,什么是许多。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若干,小鱼图片若干、音乐磁带《去郊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

教师与幼儿一同听音乐《去郊游》。带领幼儿活动后在座位坐好准备上课。

二、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1、巩固幼儿对数量1的认识。

《祝你生日快乐》音乐响,师:今天是谁的生日呀?出示小猫家的图片,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我们看看是谁跟小猫一起过生日,好吗?

家里有1只小猫、1个生日蛋糕,巩固对1的认识。

2、了解很多1合起来是许多。

咚咚咚,有人敲门,是谁呀?一只小狗、一只小兔、一只小鸡、一只小青蛙、一只白鹅、一只小牛、一只小猪,来了许多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说许多小动物。许多小动物都是有谁呢?小狗、小兔、小鸡、小青蛙、白鹅、小牛、小鸭、小猪。今天小猫过生日。

3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

他们给小猫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呢?(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引导幼儿说出许多小鱼,教师把许多小鱼分别对应放在每只小动物身边,说:我们看每只小动物给小猫送了几条小鱼?一条,让幼儿知道许多可以分为许多的1, 教师重复:小猫过生日,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每人给小猫一条小鱼,送了许多小鱼,

小动物说:我们给小猫送来了许多小鱼,通过小动物的礼物,我给小猫送来了一条小鱼,了解许多可以分成1只、1只、1只。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1和许多的关系。(.本文屈老.师教案网)

小猫过生日了,小朋友也给他准备了礼物,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幼儿说:许多下鱼)小朋友把小鱼送给小猫好吗?教师把鱼发给小朋友,每人一条小鱼,边分边说:许多小鱼可以分成一条一条。

通过小朋友给小猫送礼物,说:我送给小猫一条小鱼最后小猫得到许多小鱼。让幼儿进一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四、小朋友听郊游音乐休息。

活动延伸:

幼儿到院子了捡树叶,每人一片,合起来是许多。

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1或 许多的物体有哪些。

查看全文>>>

教学目的: 1、区别1和许多,能正确说出什么是一个,什么是许多。 2、学习由同类物体组成许多,并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物体。

教学准备: 1、实物教具:扑克、玩具。 2、于幼儿人数相等的积塑粒,盛玩具的塑料筐一个,选取的物体单位名称应为个,便于幼儿掌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让幼儿区别1和许多的概念。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张扑克牌,让幼儿说出一张,继续快速的出示,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张。以这种形式,重复23次,变其它的玩具。 2、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站队,继续一位,一位请启发幼儿说出是由一位一位小朋友组成的许多小朋友,在请幼儿一位一位回到座位,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小朋友分成了一个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幼儿亲自参加分和操作活动,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许多个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一个一个的物体合起来成为许多个物体。) 1、老师拿出一筐积塑粒,让幼儿知道筐里有许多积塑。 2、把一筐积塑粒撒在地上,说明要求:请幼儿每人迅速的拿一个积塑,然后,会说自己拿了一个积塑。老师问:刚才地上有许多积塑,小朋友把积塑一个一个拿走了,地上还有吗?幼儿答:一个也没有了。 3、让幼儿把积塑放回筐里,老师说:小朋友一个一个把积塑放回筐里,你们看筐里有许多积塑。老师应强调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三、引导幼儿独立的找出自己身上或活动室内,哪些物体只有一个,哪些物体有许多。 例如:我有一张嘴,我有许多牙齿,我有一个头,我有许多根头发 建议游戏: 1、小白兔拔萝卜 目的:通过游戏认识1和许多。 准备:玩具萝卜(于幼儿人数相等),篮子一个。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附近再画一个小圆圈假设为小白兔的家。离小圈两米远画一横线假设为山,萝卜放在山上。 玩法:幼儿扮小兔子,找出一名衣着鲜艳的小兔站在小圈里,其他小兔站在大圈里。老师启发幼儿认数:小圈里有几只小兔?大圈里有多少只小兔?(老师最后告诉幼儿:小圈里有一只小兔,大圈里有许多只小兔。然后小兔到山上拔萝卜,每只小兔拔一个。由老师发信号,小兔从家里蹦出来,到山上拔萝卜,边蹦边念儿歌:小白兔,乐呵呵,到山上,拔萝卜,一只小兔拔一个,放在一起是许多。每只小兔到横线前拔一个萝卜。老师问:你们手中有几个萝卜?幼儿回答后,老师让小兔将萝卜一个一个放在篮子里,然后问: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是多少萝卜?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初步认识1和许多,并了解它们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

3、感受游戏中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难点:1和许多得分和关系

活动准备:

鱼缸一个,小鱼、萝卜每人一条,小花猫、小兔头饰图片一张、篮子。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郊游好不好?(好)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公园到了我们一起来玩捉小鱼吧。

一、 出示鱼缸。

1、 教师提问:这个鱼缸里有多少小鱼?(许多)请幼儿多说几次(有许多)2、 请幼儿在鱼缸里拿一条小鱼(强调只能拿一条)教师小结:刚才鱼缸里有许多条小鱼,现在还有小鱼吗?(没有)每个小朋友手里有几条小鱼(1条)每个小朋友从鱼缸里拿了1条小鱼,鱼缸里就没有小鱼了,许多小鱼已经分成一条一条了。

二、 小花猫吃鱼。

小朋友们喜欢小猫玩,我们把小鱼送给小猫。

1、请小朋友把手上的小鱼都送给小花猫吃,好吗?

2、请幼儿一个一个的送小鱼,反复强调一条小鱼。

教师小结:每个小朋友送一条小鱼给小花猫,小花猫就有许多小鱼,一条一条和起来就有许多条小鱼。

三、游戏:小兔子吃萝卜出示魔法篮子,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念出咒语(玛尼玛尼轰),变出萝卜,让幼儿每个人拿一个萝卜。

1、请小朋友把手上的萝卜都送给小白兔吃,好吗?

2、请幼儿一个一个的送萝卜,反复强调一个萝卜3、请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东西只有一个,什么东西有许多。

教师小结:好啦,郊游结束了,我们开着汽车回家吧,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那些东西有一个,那些东西有许多。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计划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去理解、分析、比较,可以说孩子们都能得到自主地发展。在教学活动的基本部分先让幼儿把许多小鱼分成一条一条,再通过把小鱼送给小花猫有合成许多。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还有活动的结束部分让幼儿找一找有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个。设计一个小游戏,而不是用一些简单的图片,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会更高,目标会完成的更好。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阅读品味《英国乡村》与《乡村》的乡村风光。 2.比较鉴赏不同的乡村景色特点。 3.巩固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品味两篇文章。 教学难点: 比较鉴赏不同的乡村景色。 重难点简析: 这是选修课的一篇文章,选修课应在必修课的基础上作一些深入和延伸扩展。为做到由必修较好的进入到选修的学习,并由选修的文本内容扩展到课外的较广泛的阅读,又限与时间关系,就特选了《英国乡村》的一部分与另外一篇较短的,也是描写乡村景色的文章放在一起做阅读欣赏比较,既有利于课内巩固学习,又有利于学生延伸扩展。比较阅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中也有专门的指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圈点勾画法 比较阅读法 媒体设计: 1、播放英国风光片。 2、播放歌曲《请到海南来》。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阅读欣赏 导语: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的同学有的来自乡村,有的住在城市,城市有城市的繁华,乡村也有乡村的幽静景色。我们现在就来学习两篇描写乡村的外国散文,看看描写了哪些乡村特点。在学习文本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影片。请同学们欣赏影片中的景色并品味其中的景色特点。 衔接语: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段英国的风光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用心灵去感受欧文笔下的英国乡村风光。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英国乡村》的节选,边回忆刚才所看到的风景,用笔在文本上勾划出表现英国乡村景色特点的语句,看看风光片中的景色特点与《英国乡村》描写的景色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 学生根据要求自行看书、勾划。 老师随堂点拨。 提问:英国乡村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老师抽问,学生可回答书上勾划处,也可概括回答。 总结板书:超然、恬静、幽雅、淳朴、古典。 提示语:刚才我们欣赏了英国乡村的超然、恬静、幽雅、淳朴、古典,现在我们再来阅读屠格涅夫的《乡村》,品味下俄罗斯的乡村有怎样的风情。 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圈点勾划的方法来快速默读全文,找出俄罗斯的乡村的特点。 学生自己阅读全文,勾划自己所找之处,有问题举手。 老师可根据学生质疑随堂指导。 提问:俄罗斯的乡村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总结板书:安逸、富饶、宁静、美好 二、比较探索 刚才我们领略了俄罗斯的自由自在

查看全文>>>

目地要求:区分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

准备:袋子、两个装满豆子的瓶子、毛巾架子、环境布置有一和许多

科学:蒙氏《1和许多(一)》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组织幼儿听着音乐走线。

(二)集体活动。 1、区别1和许多 出示2个神秘袋: 师:猜一猜袋子里装的什么?你们知道这两个袋子里分别装了多少块花片吗?(教师晃一晃袋子,幼儿听听积木碰撞的声音、摸一摸袋子,感知不同的数量;将积木倒出来,用眼睛看不同的数量)。 教师小结: 刚刚我们的装一个花片的神秘袋子的1片花片摸起来很少,摇摇没什么声音;许多摸起来满满的,摇一摇有声音。 2、出示2个摇摇瓶: 教师拿瓶子摇,请幼儿听豆子在瓶中摇晃发出的声音。 师:刚才你听到豆子在瓶子中发出的声音,哪个瓶子里装了1粒豆子?哪个瓶子里装了许多粒豆子? 教师揭掉包在瓶子外的布,请幼儿观察1和许多粒豆子。同时摇晃瓶子,辨别1和许多。 小结:装1粒豆子的瓶子,摇晃是发出的声音很脆,许多粒豆子发出的声音很响,哗啦哗啦

(三)出示毛巾架,幼儿挂毛巾,感知1和许多 1、出示毛巾架,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啊?上面的毛巾去哪了? 2、出示毛巾,分毛巾,挂毛巾,感知1和许多。 师:瞧!在老师这儿呢。我这里有几条毛巾,你们知道吗? 师小结: 老师这里有很多条毛巾,是不是?现在老师要把这许多毛巾分给小朋友。 (1)分毛巾给每位幼儿,感知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 师:现在你们手里有几条毛巾啊?老师刚才有几条毛巾啊? 师小结:老师有许多条毛巾,现在把毛巾分给你们了,你们手上有几条毛巾?许多条毛巾分给你们就变成了每个人只有一条毛巾了,许多就变成了很多个1。 (2)挂毛巾,感知很多个1可以变成许多。 师:请小朋友把自己手上的毛巾挂在这个毛巾架上,我们一组一组地将自己的毛巾挂在自己的号数上。 师:你们的毛巾都在哪?现在毛巾架上有几条毛巾? 师小结:你们每个人手上的毛巾,一个人只有一条,挂在毛巾架上,就变成了许多条毛巾,一条一条毛巾,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

(四)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师:我们教师有些东西是一个的,我些东西是许多的,等一下请小朋友去找一找。

查看全文>>>

数学选修1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数学选修1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数学选修1教案、2024数学选修1教案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