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群众之家工作总结及成效 > 导航 >

群众之家工作总结及成效,2024年群众之家工作总结及成效范文

群众之家工作总结及成效

普定县白岩镇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白岩镇位于安顺市北面,普定县东南面,是普定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小城镇。全镇总面积74.86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91个村民组,居住着汉、白、苗、仡佬四种民族。****年末,全镇总人口35163人,耕地面积20834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64亩。近年来,该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探索出了一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农业路子。 一、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1、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目标,进一步加强对镇情、村情的研究和认识。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同时,充分分析全镇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特点和不利因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方位地扩大开放,切实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强化基础,重点突破,坚持非均衡推进的原则,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使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快速转变,向产业一体化迈进。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 白岩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是按照“商品型”、“城郊型”、“科学型”的方向进行调整和发展;在依托城市服务农业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面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大力发展种养业,尤其是果品和蔬菜,在“鲜活”上下功夫;全面进行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转化能力,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特”的特色农业经济;抓好农业产业化、生态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农田水利建设等四项工作;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变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走商品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和效益农业之路。 三、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布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白岩镇始终按照有利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原则,充分发挥白岩镇的自身优势、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布局基本形成。 1、以白旗村为中心辐射点,带动周边打油、新寨、田坝、沙戈等村农户大力发展韭黄种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建立韭黄专业生产基地

查看全文>>>

县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监测工作做法及成效

宁都县以打造“科学、有序、健康、高效”的发展环境监测体系为目标,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我县发展环境监测网络系统有序、高效运行,努力创建宽松和谐、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

一、抓实三项建设,确保监测工作高效规范有序

(一)抓实发展环境监测制度建设。为规范监测工作模式,强化监测工作措施,落实监测工作责任,制定《宁都县优化发展环境监测扣分预警机制》、《宁都县发展环境监督员管理办法》、《宁都县发展环境监测工作联系制度》等制度,通过完善制度,对监测原则、监测主体、监测范围和对象、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以及成果应用等做了明确规定,确保了监测工作的规范有序。

(二)抓实发展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一是组建全覆盖的监测网络。为使监测网络更加健全、更加科学,宁都县效能办安排专人对全县的企业进行了大走访,对所走访的企业进行了大筛选,挑选食品、轻纺、机械、医药、电子、矿产和化工等七大支柱产业以及蘑菇、蔬菜、草席、瓜莲等特色产业的企业作为监测点,使监测点企业达到了行业全覆盖。二是组建立体式的监测网络。通过县、乡二级设立的监测点,同时在县城的城东、城南、城西、城北选择监测点,形成上下联动、点多面广的立体监测网络。监测点及监督员不仅可以对县职能部门及公共服务单位进行测评也可以对乡职能部门及公共服务单位进行测评,使监测对象从上到下整个系统时时、处处都处于监测之中,确保了我县监测工作的科学性。

(三)抓实发展环境监测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对监测队伍培训。宁都县效能办制定《宁都县发展环境监测培训教材》对全县所有监测点监督员进行11轮次的分组座谈活动与再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在监测信息的报送的形式上进行了规范;在信息报送的内容方面进行了规范;对监测信息的处理人员进行了信息处理规范。通过培训激励调动了监测点报送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确保了我县监测工作的规范性。二是加强了对监测队伍的管理。对一些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的监测点及时进行淘汰,同时不断吸纳新的发展环境监测点,加强了监测点监督员的动态管理力度。截止目前淘汰不称职的监测点29个,吸纳新的监测点29个,为发展环境监测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确保了监测点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从而确保了我县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二、构建立体互动平台,激励监督员认真履职

为使监测点和监督员积极主动地履行监督和测评职责,增强了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

查看全文>>>

浅谈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广大乡镇群众物质生活日趋丰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所以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应是乡镇文化建设的重点。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具体到乡镇,实施起来仍存在着许多不足。笔者有幸参加区社会建设(上海)专题培训班,通过专题学习和对上海社会建设的考察,结合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实际,经过近阶段的调研,现就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浅谈如下:

一、农村文化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建、改建、扩建了农村文化设施;充实了农村群众文化业务干部;文化与旅游结合,推出了地方文化品牌;民间文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大提高;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步伐加快;节日文化活动的规模和影响日益增强;“三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状态。这些,为进一步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但是应当看到,城市和乡村两级分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一方面是城市文化生活愈来愈丰富,一方面是农村文化萎缩,出现荒漠化的倾向,已严重影响到农民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影响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农村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农村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镇村文化阵地丢失严重,农村文化失去载体。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乡镇文化站基本做到四有,即有阵地,有队伍,有经费,有活动,农村文化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势头。90年代末本世纪初以来,文化站不再担负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职能,文化站经常搬迁,把最好的地段让给了有经济效益的其他部门和企业。文化设施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条件。影剧院破漏不堪,甚至把影剧院改造为工厂,乡镇没有设置群众展示的文艺广场。文化站保留牌子,但无人管理,无人活动,形同虚设。

2、没有文化活动经费,群众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经费是群众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没有资金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得到保障。乡镇搞好群众文化活动采取了拉企业赞助、搞校园文化、镇里补助等形式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但没有固定

查看全文>>>
关东主食系列之家常面条的做法 吉林张胜文/文 面条,由面团加工成细条状而故名。其成品滑润适口,面香幽长,是传统家常主食。随着烹饪原料的丰富和人们烹饪技术的提高,制作起面条来就会花样翻新,使这款传统美食的艺术形象大放异彩,成品特色也各具千秋。 一、手擀面 备用原料:面粉600g,鸡蛋1枚,羊精肉100g,尖椒(如果不喜欢辣者可用青椒)75g,熟植物油25g,大酱40g,葱姜共12g,味精、花椒面各0.5g,料酒5g,酱油10g,铺面适量。 具体做法:1.将面粉中打入鸡蛋,再加约260ml左右的清水,和成较硬的面团,置一边自然饧10min。2.将羊肉先切成片,再剁成馅状;尖(青)椒去蒂、除籽,洗净,切成粒状;葱姜也切粒状。3.锅中放入底油,烧热时放入羊肉馅煸炒变色,用葱姜炸锅,加尖(青)椒略炒后放大酱。这时可根据大酱的稀干程度,是否再另加汤或酱油自便,随之放入料酒、花椒面,继续炒制。按惯例看,手擀面的卤要稀些为好,所以一般加点汤汁或酱油(如果咸度和色泽可以,则不必放酱油)稀释一下。见卤成熟,放味精,出锅,装入大碗,加盖保温。4.往面板撒一层铺面,将面团放在上面重新揉合,用面杖反复滚擀圆饼,而且边擀边撒铺面,擀到最后成为约3—4mm厚的大圆饼;在饼上撤匀一层铺面,先从一侧卷起至中间止,接着再卷另一侧,也是至中间止,用双手从中间向两端捋顺好:用快刀在一端切成刀距为3—4mm的“片”状,直至切完,在“片”中间掐住,往上一提,顺势抖动,这样就成了粗细均匀的生面条。5.大锅中烧多量水,开时将生面条上的铺面抖净,投入水锅中。用筷子左右摆动,防止面条相互粘连。当锅开后,往锅中稍淋一点清水,再开锅见面条都漂浮于水面时即已成熟,捞在装有温开水的盆中,然后挑在碗中,与卤一同上桌。 成品特点:条长不断,粗细均匀,韧性特强,口感筋道,味觉膻香,家常风格。 温馨提示:1.在和面时打入1枚鸡蛋,不仅丰富了成品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增强了成品的韧性,口感好。2.卤子的用料不固定,可以根据家庭条件和餐者口味要求随意更换。如,“猪肉卤”、“鸡蛋卤”、“菜肉混合卤”等都行。不论卤子咋变,擀面条的方法不能变。3.不论我们将大面饼擀得多厚,要求切面条时的刀距宽度最好与面饼的厚度吻合。只有这样,才能将面条擀切得四棱四角,形象招人喜爱,有助食欲。4 查看全文>>>
“十五”期间,我市财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监督指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紧紧围绕打造“四个河源”,创建“五个城市”,促进“五大发展”目标要求,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工业立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积极优化财政支出,全面推进财政改革,切实抓好机关作风,基本建立起了“管理规范、运转协调、监管有力、注重效益”的财政管理新机制。“十五”期间财政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财政收入高增长,财政实力大增强。2001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通过狠抓财源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加强财税监管和落实抓收入工作责任,实行局领导班子“分工分片”抓收入机制,保证了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出“遍地开花,全面增长”的喜人态势。2001—2004年,全市共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322万元,年均增长23.1;其中2004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629万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提前一年完成十五期间的财政收入任务,增幅达到38.2,在全省地级市中排第一名;各县收入综合增长率全部在30以上,其中连平(85.39)、龙川(59.87)、东源(54.37)、和平(51.96)和紫金(42.20)的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分别排在第1、3、4、5、8位。今年前3季度,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343万元,同比增长45.78,各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继续全面增长,收入增速全部在23以上,其中龙川、紫金两县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经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各县收入综合增长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其中连平(74.35)、和平(65.18)、龙川(64.55)、东源(61.59)和紫金(31.28)的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分别排在第1、2、3、4和16位。财政实力明显得到增强,人均财力(即人均占有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1年的97元/人增加到2004年的177元/人,年均增长22.2。 (二)财政支出保重点,群众利益大发展。2001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理财原则,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一般、保重点,财政支出达到了“四保一发展”的目标,即财政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 查看全文>>>

xx年,新一届县政府班子在中国共产党xx州委、州人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xx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紧紧围绕“实现三大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培植八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与时俱进,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继续坚持和完善各项工作、学习制度,狠抓政府机关作风建设,使各项工作逐步趋于制度化、规范化,政府班子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加强班子团结协作,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充分发挥了政府班子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和向县政协通报工作制度,积极支持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进一步开展政务、厂务、事务和村务公开工作,完善人民群众监督机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科学决策;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严格落实责任制,按照《xx省公务员八条禁令》要求,严格公务员管理,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公务员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塑造了政府班子良好形象,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目标,切实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加快发展冬早蔬菜和冬季农业开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87017亩。二是抓住优化调整农业结构这条主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了啊季伍科技综合开发、xxxx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完成电脑农业推广面积44715亩,建成大黄藤育苗基地15亩,大黄藤种植示范基地350亩,移栽苗木35000株;实施仔猪杂交化工程,抓好杂交仔猪繁育基地建设,全年生产杂交仔猪42344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发展八角、竹子等经济林和珍贵速生丰产用材林,推进林业“两个转变”,全年完成旱冬瓜种植11962亩、八角10514亩、竹子5865亩、肉桂3563亩、其他树种3096亩,完成其他项目造林

查看全文>>>

本学期我校工会教工之家配合学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开展了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继续深入开展了“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青年教师为重点”的“三育人”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评选表彰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弘扬“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营造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氛围。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了以教学技能竞赛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校教职工的教学技能、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校工会会同教导处组织开展了全校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培养选拔一批教学新秀,树立了一批教学标兵。对在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教学标兵和竞赛能手,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教职工在自己本职岗位上钻研业务,创出佳绩。通过教学技能竞赛和岗位技能竞赛活动,营造了争先创优氛围,团结凝聚教职工人心,调动他们投身学校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增强各级工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继续深入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并寓思想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使教职工得到教育,受到熏陶,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教职工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主力军。

查看全文>>>

一、建设“妇女之家”的必要性

一是依靠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努力建好“妇女之家”,进一步解决“有阵地做事”的问题。 长期以来,广大妇女一直都把妇联视为“娘家”,把妇联干部视为“娘家人”。无形的“家”要吸引妇女、凝聚妇女、服务妇女,必须以有形的“家”的建设和发展为支撑,因此加强基层妇联活动阵地建设十分重要。在村、社区统一建设“妇女之家”,真正使基层妇女平时看得到妇联、关键时刻想得起妇联、遇到问题找得到妇联。

二是“妇女之家”成为基层妇联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纽带、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窗口、展示妇女风采的平台。基层妇联组织依托“妇女之家”,开展好妇联的各项工作。发挥“妇女之家”的宣传教育功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实用技能、妇幼保健、家庭教育等相关知识培训,帮助基层妇女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业致富本领。发挥“妇女之家”的维权服务功能,面向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维权咨询指导、创业就业服务、心理情绪疏导、婚姻关系调适、邻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帮助,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增进和谐的工作。发挥“妇女之家”组织开展活动的功能,着眼于基层妇女的民生需求、利益关切、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妇女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使妇女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在受益中发展。

二、加强“妇女之家”建设的建议

要依靠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积极争取经费保障,进一步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好基层妇联工作,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方面有大的作为,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事实上,越到基层,任务越重,而经费却越少,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基层妇联基层组织有效开展工作的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我们要想方设法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推动建立多元保障基层妇女组织工作经费的长效机制,确保基层妇联正常运转、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要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全国妇联要为地方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妇女工作经费政策,推动党委、政府按妇女人均数给妇联核拨工作经费,使妇联工作经费得到很大改善,使妇联工作经费得到持久性的制度保障,使基层妇联不仅有人办事、有场所办事,而且还有钱办事、有条件办事。

二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妇女工作,以更加开放的手段为妇女儿童服务,既是现实选择,也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妇

查看全文>>>

201x年,我局群众信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政法委、群工部的指导和协助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我局工作职责职能,切实强化完善我局群众信访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促进了农村的安定团结,为我县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群众信访工作部署

我局十分重视群众信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股站室各负其责的信访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群众信访工作部署。设立了信访接待室。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具体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局面,有效地保证了信访工作责任制的全面实施。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班子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题研究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局长金维斌同志和局党组书记张述华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信访工作协调会,部署信访工作,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及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亲自调查研究,亲自督促检查。

二、协调督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建立部门内部工作联动机制。我局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我们建立了信访首问负责制,对首问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如涉及本局本股站业务范围的信访问题,一定要热情接待,全程处理;如是不涉及本局本股站业务范围的信访问题,则必须负责将其转到对应的乡镇及有关部门去处理。同时信访交办案件按时报结果和处理意见,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重大政策实施前都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二是建立部门之间信访工作联动机制。对外,我们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农民群众信访工作的支持,切实解决一些涉及面广的重大、疑难、群体信访案件。

三、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畅通

我局坚持领导每月接待日制度,分管领导按时到相关部门做好每月的的接待人,热情接待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并将情况及时汇报。对人民来信绿色邮政、信访热线电话实名信访事项认真对待,相关工作人员会对相关情况做过详细的回复,力争做到让群众满意,今年我局回复率达100﹪。对省、市、县长信箱信访事项尤其重视,收到信件后,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对信访件进行详细的回复,力争让群众得到满意回复,今年我局对省、市、县长信箱信访事项回复率达到100﹪。

四、积极配合做好接访、劝

查看全文>>>

【前言】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群众的信访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心声,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来,我局信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委群工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信访工作条例》,按照年初信访工作的总体安排,围绕灾后重建、农机化事业发展稳定大局,从讲政治的高度,高度重视和对待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认真办理和落实每一件来信和每一次来访,为党委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根据市委群工局《关于做好群众和信访工作目标考核自查的通知》(群工[]99号)文件要求,我局对群众和信访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总结,信访工作自查得分 5 分。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组织

(一)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党组成员、副局长同志担任组长、党组成员同志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做到了组织机构人员落实。实行一岗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信访工作领导体系,真正把信访工作落到实处,有力推动了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健全工作制度,确保信访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和谐政治环境,推进全市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局针对农机工作的特点,补充和完善了信访工作制度。

一是首问责任制。建立了首问责任岗制,设置了首问责任岗,做到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并对每一位来访群众热情接待。在信访工作做到了六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亲切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端上,一番耐心解释,一次满意答复,让群众有话就说,有怨就诉。对信访反映的每一件事,局信访领导组都会认真调查了解,使他们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并尽快回复来信来访者,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是责任追究制。规定了回答来(信)访群众的问题,做到以政策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本进行查办、督办,要对自己说出的话、做的事负相关法律责任。

三是领导干部包案制。对群众来信、来访所涉及到问题和信案,领导干部都必须包干一查到底,必查清楚,并有结果。

四是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坚持定期分析研究信访情况,解决重大信访问题,及时妥善回复信访案件,做到信访工作有局领导分管,各科室有人兼管,具体案件有专人办理。

查看全文>>>

群众之家工作总结及成效

范文资讯网群众之家工作总结及成效栏目为您整理了各种群众之家工作总结及成效、2024年群众之家工作总结及成效等,更多群众之家工作总结及成效尽在范文资讯网,敬请大家关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