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工作成效总结 > 导航 > **镇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工作成效总结

**镇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事前做好准备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当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被要求上台演讲时,我们可以先将心中的所思所想概括好了写到演讲稿之中演讲稿是为了我们的演讲万无一失而存在的,如何写出一篇出色的演讲稿?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镇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普定县白岩镇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白岩镇位于安顺市北面,普定县东南面,是普定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小城镇。全镇总面积74.86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91个村民组,居住着汉、白、苗、仡佬四种民族。****年末,全镇总人口35163人,耕地面积20834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64亩。近年来,该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探索出了一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农业路子。
一、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1、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目标,进一步加强对镇情、村情的研究和认识。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同时,充分分析全镇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特点和不利因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方位地扩大开放,切实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强化基础,重点突破,坚持非均衡推进的原则,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使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快速转变,向产业一体化迈进。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
白岩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是按照“商品型”、“城郊型”、“科学型”的方向进行调整和发展;在依托城市服务农业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面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大力发展种养业,尤其是果品和蔬菜,在“鲜活”上下功夫;全面进行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转化能力,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特”的特色农业经济;抓好农业产业化、生态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农田水利建设等四项工作;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变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走商品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和效益农业之路。
三、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布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白岩镇始终按照有利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原则,充分发挥白岩镇的自身优势、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布局基本形成。
1、以白旗村为中心辐射点,带动周边打油、新寨、田坝、沙戈等村农户大力发展韭黄种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建立韭黄专业生产基地。****年,白旗村韭黄种植面积2500余亩,年创产值近1500万元。由于镇政府积极引导,村党支部、村委会加强管理和指导,加大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投入,采取农户入股保底分红,吸纳有关资金和技术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了农民增产增收。目前,该村韭黄已占领普定、安顺等周边市场并远销贵阳、广东、昆明等地。
2、充分利用全乡453户科技示范户的科技兴农带头作用,适应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的原则,使全镇的农业生产向“精、优、新、特”的方向发展。一是建立了以小竹林为中心的蔬菜(尤其是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以此带动白岩、魏旗等村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积极引导一棵树、黄毛的竹荪栽培,培植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提高农特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以魏旗为中心创立“白岩红米”优质品牌,树立基地品牌形象,以特色优质的红米加工为经济增长突破口,抓好典型带动效应;四是瞄准安顺、贵阳等周边市场,在龚家、段桥等村发展花卉种植,培育自己的营销网络,建好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特色产品作用。

F132.cOM更多演讲稿小编推荐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会讲话


篇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言材料(1)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观摩推进会发言材料

(2011年8月3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参加此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观摩推进会的感受及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观摩感受

通过观摩,主要有三点感受:一是全县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大、标准高。遵循市场规律,各乡镇都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把特色产业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核桃、葡萄、蚕桑、生猪、肉牛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并且投入增多,规模不断加大。二是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前景可观。随着农村无公害农特产品进入大城市,农村生态特色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多,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供了市场。三是土地综合产出率不断提高。依托外商投资,拉近了农户和企业的距离,销售渠道不断拓宽,产业链逐步缩短,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此次观摩使我进一步拓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乡将

以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发展路子,搞好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二、三台乡产业发展思路

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从乡情民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调整战略,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按照“一保”(保护生态)“二改”(改善基础设施、改变落后的思维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三发展”(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以黑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及以彝族文化和核桃文化相糅合的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扩大规模为抓手,坚持质量优先、效益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因势利导发展规模出路,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着力发展名、特、优、高效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现代化进程。

三、产业发展的做法

三台乡历届党委、政府长期坚持生态立乡,产业富农,走保护与发展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路子。在海拔2600米以上高寒地带发展华山松,海拔2600米至1800米之间发展核桃,套种中药材,海拔20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带发展花椒,打造以核桃为主的三条

林业经济带,发展以黑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发挥优势,培强以核桃为主的林产业。始终坚持走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的发展路子,目前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8.5万亩,产量2598.4吨,产值9094.4万元,人均核桃现金收入达到7835元。 2011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创建核桃产业发展集约化经营示范区的意见》,规划了未来五年实施集约化经营地块和面积,明确了管理技术标准,全乡核桃产业发展从种植转入以科学管护、病虫害防治为主的集约化经营,本着连片示范先行的原则,争取资金支持,每年实施1万亩以上的集约化经营面积。大力推广无烟集群式核桃烘烤房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力争到2015年人均核桃现金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户均核桃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60%以上。同时在适宜中药材种植的核桃林果地套种中药材,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发展华山松,目前全乡华山松面积 1.5万亩,产量200吨,产值500万元,2011统一规划了全乡海拔2600米以上所有适宜种植华山松连片面积11731亩,现已落实种苗,年内将全部完成种植,年末华山松种植面积将达到2.77万亩,华山松成为继核桃之外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在海拔在2000米以下及干旱缺水的地带大力发展花椒产业, 2011年乡争

取资金购买种苗30000株,在黄家湾4个沿江小组种植了1200亩,目前全乡花椒种植面积10515.8亩,其余适宜花椒种植面积4121亩,将两年内完成种植。二是依托资源,做大以黑山羊为主的畜牧业。积极做好畜品种改良,全乡累计发放努本种公羊65只,发展规模养殖户181户,目前黑山羊存栏数达到26140只,成立了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2010年末,全乡肉类总产量达1138吨,畜牧业产值2090万元,畜牧业对增加群众收入的贡献更加突出。针对当前本地猪价格的不断攀升,本地猪价格高出市场价格2倍以上,依托三台独有的气候和环境,大力宣传动员群众发展本地猪,目前全乡本地猪存栏达到10325头,本地生态猪养殖招商引资项目正在洽谈中。三是调优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随着马铃薯价格逐年攀升,我乡制定下发了以马铃薯种植替代传统白云豆种植的规划和意见,大力推广马铃薯种植,2009年挂牌成立了三台乡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全乡马铃薯种植面积3310亩,实现产值364.1万元,2011年种植面积3980亩,预计产量达到4190吨。调整粮经种植比例,加大农作物良种推广力度,扩大萝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下发了2011年晚秋作物生产意见,计划实施立体间套种面积2600亩,全年预计增加农业产值184.6万元,仅农业产业

人均可增收159元。四是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三台乡位于彝州之巅的大小百草岭山系,地处低温湿润高寒冷凉山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好,以独特的垂直自然气候而闻名,非常适宜中药材种植。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三台乡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三台乡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乡经济发展、财政增长的产业之一。从2005年始,在楚雄广泰公司、金碧制药有限公司在三台苹果园、必期拉大花树药材基地示范种植的带动下,一些农户也开始零星规模种植,周边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逐步提高,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农户25户,种植面积120亩,主要种植桔梗、木香、重楼、续断、牛蒡子等。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乡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尤其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洪灾、雹风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二是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

篇二:在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县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创新思路、创建机制、创造条件,提高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达到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共同发展。

今天会议,同志们参观了**加工厂的生产现场。这个厂投资1300多万元,正常投产后,可以为我们新村周边地区水产养殖、农产品种植创造加工和冷藏的条件。这个厂的老板**是个安徽的农民,他在这里寻找创业的机会,具有很大的勇气。这里除了有创业发展思路之外,还有一颗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共同致富这种热情,因此,对于他在新村乡的投资项目,我们县、乡镇各级政府都予以关心、予以帮助,我们今后应该在相关方面予以更多的协调、指导和服务。 今天会议上,几个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负责人作了经验介绍,他们在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方面,在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在收购农民产品带动农业种植养殖业发展方面、在组织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水平、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竞争力,开展互助合作、达到农民共同致富等方

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相关部门相关单位要认真地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办好企业、办好合作社、办好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使我们**县的农业产业链得到不断的延伸和发展。

同时,**在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目标和实措施,他在报告中向大家通报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的概况,产业化工作的回顾、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下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我完全同意**报告中提出的目标、措施和相关要求,希望各部门各乡镇各企业和合作社,要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几个问题:一是如何为农业产业化企业指导服务;二是如何发挥本地区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做强做大,形成优势产业;三是如何引导农民建立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因为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是明年合作社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四是各乡镇农业部门要重视本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比较丰富,取得效益必须在“优”和“特”这两字上做文章,优是优质、安全、放心,特是特色,只有优质和特色才能有好价钱,才能取得经济效益;五是要重视市场营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政府有必要搭建信息平台,提供指导和服务,这次**三岛的柑桔,乃至国内其他省份的柑桔产区,当地的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注重农产品营销、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确实也是我们农业行政部门关注的一项工

作,总之希望同志们根据今天的会议精神,认真思考、制订和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

下面我主要讲三个个问题。

第一,关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

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提法已经有十多年了,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主要体现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普及率不断提高,从全市或者全国情况分析,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面不断扩大,指导工作体系已经逐步形成,政策引导扶持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而且农业产业化经营列入农业法后,已经开始步入法制轨道,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从目前情况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丰富多彩,如能人带动的规模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运作,以市场营销为龙头带动合作社和农民种植业发展,以种源基地带动特色农产品开发生产的特色产业,以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带动特色种养业发展,形成区域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延伸产业链,以上这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给农业产业化经营注入了新的内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实际情况,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运用科学发

展观的理论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科学、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我们**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

刚才**在工作报告中向大家介绍了本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有20多家,其中县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这些企业的发展,对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已成立了27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农民增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依托优越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勤劳的三岛农民,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作为首要任务,按照“规模化、组织化、科技化、市场化”的要求,在“体现特色、调整结构、建设基地、培育龙头、创建品牌、拓展市场”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我县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这方面,县农委和有关乡镇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农业科技服务部门的重要工作。

第二,关于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刚才**在工作报告中提到,到9月30日为止,全县在

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277家,我估计到2008年底全县合作社可能达到300家左右,这说明农民按照合作法举办合作社的积极性很高,这方面的推动力是什么呢?是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但要清楚地看到,合作社数量多,但质量并不高,正常开展合作社经营活动的合作社并不多,带动作用明显的并不多,因此,2009年在合作社建设方面,要根据**同志提出不求数量而是重点抓好合作社的规模化运作的要求,要重点抓好示范合作社的培育,通过示范,带动全县面上近300家合作社规模化建设,在这里简单地说一下,什么是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最基本的要求有以下几点:第一合作社成员主体是农民,是若干个同类专业的农民自愿联合建立的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的一切经营活动代表了农民成员的意愿和利益,这里主要强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要有同类的专业农民参加。第二要有符合专业合作社实际情况的章程,这个章程要经过成员大家讨论决定;第三要按照章程办事,尤其是重大事项的决策,要经过成员大会讨论,合作社内部要充分发扬民主,办事要公开公正、透明;第四个建立规范的财会制度,要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合作社会计制度,做好记帐和核算工作。要按照合作社原则做好利润分配和返还,要切实维护合作社成员的权益;第五制订和落实对合作社成员服务的措施,因为合作社成员最基本的权利是享受合作社对其服务,为成员服务,带动成员共同致富是办合

篇三: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董金寿

(2011年10月29日)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我市乘势而上、全力赶超的攻坚时期,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召开这次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推进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分析今年以来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对做好下步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这次会议,钟书记和殷市长都专门作了重要批示。昨天我们大家参观了瑞昌市、德安县和庐山区的新农村建设点、清洁工程建设点、产业化基地和农村信息服务站等现场。刚才,瑞昌市、德安县和庐山区三个地方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对我们做好下步工作有很好的启示和促进作用。为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等工作目标任务,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分析形势,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工作的责任感

今年以来,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总体形势向好,继续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换届之际能达到这个水平,值得肯定,这也说明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化等工作步入了常态化。全市今年以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工作目标明确。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各地结合市里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落实了工作措施,特别是在目标定位上,都提出了要争先进位、赶超发展,各县(市、区)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可喜局面。二是工作力度未减。各地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上继续保持了高位推进。在组织领导上,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调度;在工作推动上,采取四套班子分片包干,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推进机制;在配套资金落实上,优先保证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三是工作成效明显。全市今年整合投入各项资金3.27亿元,在1134个建设点上开展了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栏、改房、改沟、改环境,普及电话、普及沼气、普及太阳能热水器、普及有线电视、普及庭院经济“三

清七改五普及”的整治建设,目前,村庄整治建设基本完成。同时,在3268个村点开展了农村清洁工程试点,极大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大力开展农业项目建设,1~9月份全市新引进农业项目7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个,加工型项目44个,合同进资163.0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开展农业“十百千”工程(建设十个万亩高产示范区、百个千亩高产示范片,发展千个100亩以上种养示范户)建设,打造了一批亮点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少数地方的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领导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的问题;一些建设点“三改”不到位,存在整治建设进展缓慢、建设标准不高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环境卫生整治任务还十分繁重;农产品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水平不高,特色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项目建设进度不快,农业开放程度不高,农业企业带动力不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

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提升,而且还直接影响我市“三农”工作的争先进位,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自2008年以来,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全省各地对新农村建设都非常重视,呈现了你追我赶的势头。特别是前不久全省新农村建设会议参观的吉安市新农村建设点,整体效果都很好。如果我们还是坐在井底看老黄历,认不清形势的发展,我们的领先地位就将会丧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得九江“三农”应有地位的目标也将难以完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市委提出奋起赶超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放松“三农”工作,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强工兴城战略并非削弱农业,而是从更高层次上、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加强农业农村工作。九届七次全会以来的实践也证明,我市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农业农村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我们要看到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增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要看到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当前面临的挑

战和困难,采取积极措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创造性地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等工作在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再上新水平,迈上新台阶,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重托,不辜负农民群众对我们的期盼。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不折不扣地完成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全年目标任务

现在已经是10月底,离年底满打满算只剩2个月的时间了,各地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年初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方案下达的任务, 把握重点,实行工作重心转移,特别是前期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要拾遗补漏,抓紧补课,确保实现全年各项工作目标。

1、要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新农村建设既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各地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要求更高、效果更好”的要求,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以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五新一好”,全面提升全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一是抓好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产业为先,突出产业发展。没有产业基础的村,要结合“十百千”工程,培育和扶持种养大户,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务工经济”、“特色种养”、“观光农业”等一村一品产业;有产业基础的村,要扶持发展壮大。要结合集镇建设和发展,吸引农民进镇从事餐饮、物流等,特别是环庐山等景区周边的村庄,要大力发展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二是推进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整治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整治建设是我市今后新农村建设的主方向。实施村镇联动,把乡镇集镇及所在地和周边村庄作为一个整体,集中进行整治建设,逐步实现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街坊美化、环境绿化、产业强化、商贸繁化、服务优化、管理细化、生活现代化“十化”目标。实施村落连片整治建设,以相对大的村庄为中心,联动周边自然村落,实行整体规划、集中布点、一体整治建设,提高中心村的人口集聚力、服务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抓好村镇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地确立引农进城型、镇村衔接型、移民建镇型等联动模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大村镇改造力度,鼓励、引导农民建房向集镇、中心村集中。三是加强新社区建设,推进农

村文明新风发展。发展农村新社区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是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力争把农村新社区建设成为和谐社区、生态社区、开放社区、文化社区、小康社区。要认真制定新社区建设规划,在建立健全社区管理组织的基础上,实行新社区、理事会、便民服务站“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并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等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移风易俗,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针对当前问题,迅速整改补课。当前,全市大部分地方村庄整治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工作的重心应迅速进入完善提升阶段,确保全市新农村建设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各地要结合本地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特别是“三改”没有达到100%的地方,要逐点逐户进行排查,工作有缺失的地方立即进行补课。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注重从细节入手做好扫尾工作,做好村庄绿化的补植,做到既好看、又耐看,确保整治工作不留死角,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村庄整治建设任务。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省里中期的新农村建设检查已经开始,全市除浔阳区和庐山管理局之外都要接受检查。这次检查事关我市今年新农村建设在全省的排位,希望大家要高度重视,对照检查方案查找不足,尤其是在资金的配套和拨付这一块,没有到位的要及时到位并下拨到点。五是提前谋划,启动2012年选点工作。明年全市建设点的规模仍然稳定在1100个左右,布点的重点是环鄱阳湖、市重点工程、风景区周边、干道沿线、滨江和地质灾害搬迁等区域。各地在完成今年工作任务的同时,要按照省里的“九步法”积极开展2012年的选点布点工作。

2、要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搞好农村清洁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点工作,也是书记工程。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科学指导,务求实效,创新机制,扎实推进。一是落实好“445”垃圾处理模式。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推行垃圾处理“445”模式,即以农户、保洁员、理事会和环卫所为四个工作主体,建立宣传培训、资金投入、制度保障和督促检查四项工作机制,实行厨余垃圾沤肥、可利用垃圾回收、土建垃圾铺路填坑、有毒害垃圾封存处理和其他垃圾无害焚烧的五种分类处理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基层干部较为理解,农民群众乐于接受,比较符合农村实际。各地要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强化宣传引导,提高主体意识,切实

落实并不断完善“445”处理模式。二是切实保障资金投入。今年的资金省市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个点财政投入不少于5000元,各地要不折不扣把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并且要确保县级工作经费不少于15万元。按30~50户配一名保洁员,落实保洁员报酬,保洁员的报酬按每月不少于200元的标准执行,可结合农村低保、财政投入和群众自筹等途径落实到位,同时建立健全队伍建设、组织网络、督促检查、奖罚制度等农村清洁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积极探索推进非新农村建设点清洁工程建设的新路径。全市非建设点清洁工程存在氛围不浓厚、处理设施不齐全、保洁员履职有差距等问题。各地在全面落实非建设点“六个一”(建设一个理事会、确定一名保洁员、建设一批垃圾处理设施、完善一个约束机制、搞好一次宣传培训、开展一次大三清)工作要求的同时,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努力实现农村清洁工程整体发展。四是要抓好宣传培训。村庄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既需要有好的班子、好的理事会常抓不懈,更需要有高素质、高觉悟的村民来主动执行,自觉维护。各地要积极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卫生健康知识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创评创建“卫生村”、“文明村”等系列活动,在创建过程中教育群众,帮助村庄移风易俗,形成文明卫生风尚,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革除陋习,讲卫生、树新风,逐步建立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卫生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3、要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农民的出路在于非农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办法是减少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是实现“三化同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九江再创农业新优势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大农业项目建设力度。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决战工业6000亿元的目标,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加大农业项目建设,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提升大宗农产品加工水平。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全市农业项目建设县(市、区)之间工作不平衡,有的地方项目有一定的数量,但投资进度慢,少数项目甚至处于半停建状态;有的地方项目数量少,离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有差距。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特别是对这次绿色招商推介的项目,要做到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资,进资项目抓竣工投产,确保农业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二是深入推进“十百千”工程。今年是实施农业“十百千”工


乡镇政府该如何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乡镇政府该如何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张 立

当前,农村经济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市场疲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现实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的。只有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农业和农村才有出路,才能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才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要求和挑战,才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了基层乡镇政府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笔者就乡镇政府如何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制定规划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农业和农村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个调整,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而且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不仅要考虑农业和农村自身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国民经济的全局,是要进行一次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调整。为顺利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作为乡镇政府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更新观念,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做好规划。规划主要是包括结构调整计划、方针和政策,资源开发、技术改进和智力开发等方案,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规划要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同时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把中央精神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防止生搬硬套,盲目蛮干。就三都县而言,各乡镇就该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1 1”产业结构的抓好调整,可以采取“竹业 优质果蔬”、“竹业 辣椒”方式等等,依据乡镇的实际情况来作好规划。农业生产结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压缩不适销品种,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就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而言,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调整中既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又要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这一切,都需要乡镇政府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科学规划,组织实施,指导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二、市场为中心,加强宣传引导
作为乡镇政府,要懂得用市场的方法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彻底改变一切由政府包揽计划和行政命令调整的习惯做法,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农民这个主体在结构调整中既是实施者,也是市场风险承担者,调什么、怎么调的最终决定权应当掌握在农民手中,由农民自己作主,政府职能部门和干部不能搞一刀切、瞎指挥,更不能强迫命令,层层压指标,强迫农民种这个不种那个。这是进行结构调整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切不可背离。但是,强调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等于说政府部门可以无所作为,甩手不管。相反,政府职能部门和干部在结构调整中的责任重大,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工作,让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到经济结构调整中来,从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实惠,使广大农民能充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既是农村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农村工作中一条不可违反的原则。乡镇政府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同时要制定支持和推动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的威力,组织、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当前,应加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引导。
1、保护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是农业的基础,也是结构调整的基础,在结构调整中一定要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认真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严禁乱占耕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切实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实行粮食收购优惠优价政策,进一步拉开品种、质量差价,促进粮食品种结构调整。
2、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发展农产品加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而且可以有力地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乡镇政府应当搞好规划,制定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一是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规模结构,在多层次加工转化中着重发展精深加工,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优质名牌产品;二是要调整各项农业建设资金的投资方向和建设重点,加大扶持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加工和转化的力度,金融机构应合理贷款结构,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三是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增值税率,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农产品进项抵扣率,并对企业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和引进先进技术,在关税和增值税上给予优惠;四是要重点扶持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基础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和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支持,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加强农产品市场的建设
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首先,加快发展产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是农民接受市场信息和出售大宗农产品最便捷的渠道,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增加投入,重点扶持,加快建设,完善设施,规范发展。其次,坚持和完善多渠道流通形式。要坚持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在发挥国有商业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意发挥农民购销队伍等渠道的重要作用,积极扶持各类农产品流通的中介组织,发挥它们搞活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再者,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发动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建设,用优惠政策鼓励和宽松的环境条件吸纳更多的市场经营者。同时,要健全市场法规,维护市场秩序,反对封锁和垄断,使参与农副产品交易的各方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利可得,公平竞争,尽快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从而保证农副产品能够有序、合理的流通。
4、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必须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将农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当前,应主要实行以下倾斜政策:第一,支持农业科技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降耗增效技术,发挥科技对结构调整的作用。第二,加大扶持力度,搞好现有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在推广优良品种、普及新技术、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满足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严格执行《农业技术推广法》,稳定农技推广队伍,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以增强其推广服务功能。建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普及的利益机制,把科技推广服务与实际利益结合起来。第四,加大科学技术知识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利用各种办学条件来加大对农民群众的生产劳动技能的培训,如各种高产栽培技术等,努力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要着重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植树种草、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公路、电网、供水、通讯为重点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以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饲料作物生产基地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顺利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保证,政府应高度重视,多向上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协调农村信用社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改善金融服务,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产,对农户的种养业和小额信贷扶贫项目适当放宽抵押、担保条件。要引导农民个人和集体增加农业投入。并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多渠道引进外资。
6、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
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可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政府要认真制定政策,发挥扶持引导作用,发展小城镇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方针,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要研究制定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的政策和社会各方面投资建设小城镇的政策,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要切实搞好规划,制定有力措施,把农村市场建设、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三、开展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走向市场
农民对变化的市场还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导致种植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多,大多数地方缺乏这种条件,不是很重视信息服务,时而发生滞销,造成的农产品积压甚至毁掉的现象,农民利益直接受损。市场信息已成为产品销售好坏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既要从当地资源优势出发,又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要花大力气搞好调查研究,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由搞好市场预测,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向农民提供价格、生产、库存、气象等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好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政府要把信息服务作为引导农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发挥政府部门信息灵通的优势,建立起“农经网”等权威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同时,要注重组建本乡镇和村的专业营销队伍,保证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畅通。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农业信息管理水平低,农业信息体系不健全,信息服务跟不上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规范信息管理,改善信息处理和传播手段,提高信息工作人员技术素质,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切实做好农民调整结构的信息服务工作。
四、搞好技术示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要解决的不只是当前农产品难卖、价格下跌的问题,而是要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经济和效益,整体推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要适应这个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把结构调整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下,提高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发展质量型农业。实践证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人员通过转包农民土地,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方面搞试验、示范,一方面向农民出售良种,提供技术服务,使科技对结构调整的作用得到很好发挥。政府要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向上争取项目,使上级财政拨出专项经费,作为启动资金,支持各地以现有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基础,有计划、有重点地创办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场,使之成为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在结构调整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推进我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

推进我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关于xx公司林板一体化项目的思考

今年3月以来,xx公司对xx的林木资源和板材市场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深入调查,并有两名相关人员来到xx进行了实地考察。据他们调查了解,xx板材市场巨大,市区内的板材销售商多达七千家以上,其中的板材市场经销商就有二千多家,所经营的木工板、刨花板、层板等系列产品主要来自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西、上海等,甚至有部分依赖进口。为此,该公司决定来xx投资,兴办年产10万立方米的板材加工厂满足重庆板材市场需求,拓展公司发展目标。他们对我县的土壤、气候、招商环境等进行考察后认为,他们引进的速生美国三角叶扬杂交品系很适合在我县生长,拟把10万立方米的板材加工厂建在我县,并在我县配套造林10万亩。

我们也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入调研,建议以xx公司入驻我县为契机,尽快启动我县速生丰产林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我县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速生丰产林建设具备良好的启动背景

1、国内市场需求量巨大

我国森林资源匮乏这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每公顷蓄积量也只有70.38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70%。在现有森林资源中,中幼龄林的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部林分的71%和41%,全国近 60%的木材采伐利用来自中幼龄林,木材供给能力持续下降。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木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进口量逐年递增。2000年进口木浆375万吨,是1990年进口量的11倍;2003年我国进口原木2500多万立方米,为1996年进口量的7倍多;木材及其制品已成为继钢材和化肥之后的第三用汇大户。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木材需求将继续增长,供应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据预测,到2005年,国内木材缺口将达0.6—0.7亿立方米,2015年缺口更是将达到1.4—1.5亿立方米。在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亩,远远不能替代其它木材。而据2010年杨木市场预测资料显示,2010年木材总需量为24,400万m3,比1999年增长69.4%,平均递增5%左右。其中,杨木总需求为10,000万m3。

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木材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度增产,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限制和禁止木材特别是原木出口的国家日益增多,进口市场难以长久依赖。所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曾说,满足木材需求,“必须立足增加国内木材产量”,“大力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才是最终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

2、符合宏观林业规划

2001年新春,国家林业局吹响了新世纪林业发展的号角,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在未来十年,努力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全国兴起一场绿色革命,植树造林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经国家林业局规划,国家计委批复,已于2002年8月正式启动。它是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唯一的产业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速丰林建设工程。根据规划,整个速丰林建设工程建设期为2001年一2015 年;工程总投资为718亿元(其中国家注入资本金144亿元,占20%;银行贴息贷款502亿元,占70%;其它72亿元,占10%),建设范围主要是在400毫米等雨量线以东,自然条件优越,地势较平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不利影响的18个省(区)的886个县(市、区)和 114个林业局(场);基地建设总规模为1,333万公顷,其中新造人工林618万公顷、改培现有林715万公顷。在全部基地建成后,每年可生长林木蓄积量19,958万立方米,出材13,337万立方米,可提供国内生产用材需求量的40%,加上现有森林资源的采伐利用,到2015年,可使国内木材供需基本趋于平衡。可见,速生丰产林是林业产业体系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增强和发展林业实力的一项“希望工程”。

以上精彩《**镇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内容由我们的范文资讯网演讲稿频道小编整理而成 ,如果以上内容对您还没法解决写作需求,可以继续浏览我们为您准备的“工作成效总结”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