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 导航 >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2024纳兰容若传读后感精选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培根说过“阅读使人充实”。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会被作者的才华所震撼在写读后感时,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想必大家都有为作品读后感而苦恼过吧?经过收集并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上纳兰容若传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篇1)

天才的悲情

徐志摩曾有言:成容若君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纳兰容若有清初第一词人之称,他生于富贵却满篇哀感,他身处花柳繁华却游离喧嚣之外,他是八旗子弟,却喜交落拓文人,他行走于仕途,一生为情所累,风华正茂却又匆匆离也。

很多人会用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来悲叹自己的生活,用得多了未免忘却原来的意思情境。这首流传的《木兰花令》常被人作爱情诗来读,然而这首词却是一篇拟古决绝词、谏友词。这首词送的是顾贞观,却又含蓄地传意于沈宛。

连拒绝感情也拒绝得如此委婉,令人不禁暗嗅到丁香的味道。雨洗芭蕉叶上诗,独来凭槛晚晴时。亦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总有如纳兰容若这样的一作文些人,他们恐惧酝酿了感情后的分别,宁愿茕然独立,了然一生。这正是纳兰容若笔下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的空旷寂寥。

我国古代词人说愁不外乎几种意境: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然而纳兰容若的愁却独具一格,他的愁沾染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的悼之凄绝,亦沾染了君来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的旷然豁达。

白驹过隙,人变了,时代也变了。社会变迁日新月异,谁还记得古意中那回首烟波十四桥的词韵。

正如纳兰容若的陨落一般,那个诗情画意的年代于我们来说,再也回不去了。每年的春季,江南地区依旧薄雨浓烟,一把纸伞的隐约倩影;每年的秋季,枫叶依旧似火,跌入泥泞后,却再也无人拾起它,题上一首意趣盎然的小诗;每年的冬天,大雪只是大雪,只是鲜少那空林有雪相待的飘渺故事。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篇2)

清晨,微微感觉到空气中流动的凉意,起身推窗,窗前书桌上一本书吸引了我,随手翻开,念到:山一程,水一程,

查看全文>>>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一)

一直都很喜欢诗词,近来有幸读到了一部【纳兰容若词传】,读这部书时,不仅仅是感动,不仅仅是咏叹,不仅仅是钦佩,更有一种诗意的心情,一种缠一绵的胸怀,一种仰慕的倾心,【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我没有很丰富的文学涵养,甚至可以说,纳兰容若的有些词需要仔细的品味,需要反复的推敲才能读懂。但是,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月到西南更断肠。纵使倾城还再得,宿昔风一流尽矣。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一陽一。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散等等词句时,我好象读到了纳兰容若的非凡人生,读到了纳兰容若的哀感顽艳,读到了纳兰容若缠一绵情怀。

一般的传记作品,平铺直叙,不徐不惊,娓娓道来,通俗易懂。然而,却好似进入了一个固定的模一式,一个难以走出的围城,没有新意,没有惊喜。【纳兰容若词传】却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容若的词为主线,以纳兰容若的情为框架,以纳兰容若的一爱一为血肉,以诗化的语言,戏剧般的场面,将我们带入了纳兰容若的繁华生活、真诚一性一情、词的颠峰,一爱一的痴心。这将是一部具有开拓一性一的传记作品,这将是一部通俗化了的人间词话,这将是一部诗化了的人生传奇。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文学成就。三百多年来,从词坛才子们推崇宠一爱一其词,痴一男怨女们动辄引用其句的情景,我们就可知纳兰容若在词坛的地位了。我们读其词,体其韵,观其行,不得不佩服其才其情其心,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其荡气回肠的情真,其诗意一样的人生,让人叹谓再三。可以说,纳兰容若是中国清初第一词人,是继往开来的杰出词者。更何况,纳兰容若不仅仅是自己填词,还主持编辑了【今初词集】这样一部在清代文学上有着一定地位的标杆之作,还主持编辑了【通志堂经解】这样一套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上有着一定地位的着作,读后感【【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缠一绵情怀。从相识相知表妹情犊初开,到表妹嫁入红一墙空留思念与遗憾;从秋水轩唱和填词【贺新凉】,邂逅月白色绣衣裙的少女,引起的一场悸一动;从与卢氏成婚人生若只如初见,两情相悦尝尽人间春一色,以至痴迷卢氏排斥二房颜氏,到为卢氏早逝的大悲大伤大痛;从家人为其选了续弦官氏,到词赋之中对卢氏的相思之句;从仰慕以词为媒神交已久的才女沈宛,到终于走到一起相处的一段难

查看全文>>>

1、你挑灯回看,我把萧再叹。

2、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

3、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4、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筏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5、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6、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7、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8、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9、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10、何当同心人,两两不相弃。

11、嗜书消得浓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2、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13、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14、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15、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16、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

17、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18、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19、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20、重到旧时明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21、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22、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23、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24、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25、木叶纷纷归路。晓风残月何处。

26、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27、起来呵手对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28、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29、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30、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31、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32、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

33、暗怜双绁郁金香。欲梦天准思转长。几夜东风昨夜霜,减容光。莫为繁花又断肠。

34、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35、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查看全文>>>

处理工作内容多数大都是一些文本写作上的事情,使用范文是大家写作时心照不宣的惯例,掌握范文的“套路”会激发大家写作灵感,那么,怎么去撰写范文呢?也许以下内容“纳兰容若诗词”合你胃口!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纳兰容若诗词 篇1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纳兰容若《虞美人·秋夕信步》

读这首词,不能不让人想起《红楼梦》。

信步竹林,竹叶满地,宛如愁绪片片。站在石阶处,内心生出无限荒凉来。这不正是宝玉吗?这位多情公子,又在缅怀哪位妹妹?

如果是,我宁愿相信此刻他想的是那个夏日里任性的撕扇子的晴雯。

就像他在《芙蓉女儿诔》中写的“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垅中,女儿命薄!”纳兰叹的,是否也是这样一个命薄的可心人?

我所爱的,正是最后一句:“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当年和她一起在灯前写字,往事历历。夜寒露重,他呵手写下诗篇,为她。纳兰的好词,仿佛就藏在小事里,淡淡一句清言,俩人的情深呼之欲出。

爱情里的那些小事,想起来都有深情。

纳兰容若诗词 篇2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容若《画堂春》

爱情真是使人欢喜使人愁。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怎奈分隔两地,暗自神伤。容若一向讴歌爱情,字字句句都是爱情的悲唱。由困顿到渴望,从爆发到解脱,这期间的情绪波动,便是这首《画堂春》。

隔着茫茫人世和滚滚红尘,我与你已经错过。失去的痛,让纳兰的呼喊显得这么苍白,却有着呼天抢地的悲恸。这种悲歌,不仅是委屈、遗憾、感伤,它是喃喃的絮语,是卑微的抗争。

就像“浆向蓝桥易乞”,就像“药成碧海难奔”,爱人远去,如若相会,只能在天河里相亲相望了。就像是他的爱,注定了漂泊,再也没有归期。

纳兰容若诗词 篇3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爱情(纳兰容若的表白爱情诗)

纳兰容若是清代有名的词人,他与浙西派词人朱彝尊、阳羡派词人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容若深得王国维青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容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相比于纳兰容若,人们更熟悉纳兰性德这个名字,其实这指的都是同一人。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

纳兰性德出身显赫,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明珠,其原型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

查看全文>>>

课前:纳兰容若

八年二班 刘运烨 王嘉珩

刘运烨:今天呢,我们两个人给大家介绍一位词人——纳兰容若。可能听见这个题目大家的期待值就会降低很多。而且其实呢,说实话。本来是没有想这么正式的。后来看到前面赵曼羽、王薪睿他们两个人都准备的非常用心,也都很成功。所以我们两个商量之后,从演讲效果的角度出发,对于这次整体格局做了一个新的尝试。这个发言目的不仅仅是让大家了解一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同样想让大家对于文字或者说是语文有一个更加特别的认识和印象。

王嘉珩:咱们从套路开始。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假如我们想要去学习,去了解一个诗人,首先就是对他生平的一个简单介绍。

【ppt翻页——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出生于1655,死于1685。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代词人,一度因避讳当朝太子的本命保成而改名纳兰容若之后又改回纳兰性德之名。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以“真”取胜。写景传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换位】

刘运烨:好了。我看大家也有点犯困是吧。下面来换一个打开方式。可能在座很多女生都追过一个电视剧,叫《寂寞空庭春欲晚》。就是郑爽演的那个。讲的呢,是一个男一男二争女一的狗血剧。今天要说这个人就是男二,纳兰容若。剧中有一句词红极一时“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也的确是纳兰的名句之一。

【ppt翻页——剧照】

看这个照片啊,真是温文尔雅、冰雪聪明、灵光四射、妩媚动人。真相却是一个大写的卖家秀。

【ppt翻页——预警】

3、2、1.

【ppt翻页——照片】

王嘉珩:停停停,咱回归正题。

【ppt翻页——生平题目】

文坛一直有一个说法,可能很多人也都听说过,叫“不分家”。每次学习古诗词前,都应该先去了解一下他的经历和过往。下面我就来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ppt翻页——介绍内容】

不似陆游、杨万里这样家境贫寒的墨客,他是高贵的。天生富贵。父亲乃当朝重臣大学士纳兰明珠,其母更贵为皇室,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他自己有身为御前侍卫。但是,显然,高贵的血统与常人望尘莫及的出身并未给他带来分毫快乐。他的诗词风格以哀婉扬名万里。虽不至尽人皆知,却有使落寞之人闻之而泪流涕下的力量。原因无他,不过是那颗孤独而忧伤的心灵。

刘运烨:这时一个比较官方、文艺的说法。用大白话说呢,从历史上看,这个人呢是一个在政治上,功绩很少很

查看全文>>>

他,是清代中数一数二的词人。娇妻虽不能陪伴他多时,仍给予他无限的美好回忆。这位人才,出生贵族,享有至高的权利,诗词中却总是流露淡然的忧伤对亡妻的怀念。而他,便是纳兰 xing德。

纳兰的妻子卢氏,在31岁时,便悄然离世,纳?a href='/zhuanti/jiazuo/zhuanti/xunzhao.html' target='_blank'>寻找到更好的妻子,心中充满了愧疚

不知是为何,《纳兰词》中总是伴有哀感,而《饮水词》便是千古也再难超越的绝作!无数的人都为此而触动。纳兰追求爱情,寻找知己,渴望离开这喧闹的官场,他太累了,也就在这个如梦似幻的大好年华,匆然离开了世间。那时,人才还是较为稀少的,他的离去,又有谁不为此而感到可惜?但对他来说或许也是种解脱,让他与日思夜想的卢氏团聚,不再为人间的悲欢扰攘所忧愁。

《纳兰词》不愧为百年难逢的佳作,出淤泥而不染对每个词人来说都是种至高的追求,纳兰也不例外,千百年来,也只有他达其境界。世不惜才,有情人不成眷侣,或许是天地分离久了,早已不知人间的悲欢。他的悲愤与对世俗的不公的无奈,也只有纳兰所能承受。

苍天是公平的,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上天给予了他无限的才能,也自然给予了这悲惨的遭遇。有人说,他不会倾诉。可又有谁能体会他的苦衷呢?他也只能通过文字表达那微乎其微的感伤。他是清词三大家之一,在这光鲜的荣誉下又有多少忧愁?这早已无从知晓

好一个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肝肠寸断,万古伤今。在那个多妻制的封建社会,贵族可有几个小妾,虽再有妻子,却未曾如此专注过。他犹如佛前的一朵荷花,贪念红尘的美好,而他一生只为一人,她若离去,生活便黯然失色。三十年的光阴犹如一瞬,好似一朵刚刚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又转瞬即逝,(星辰ww)消逝于夜幕之中的烟火一般,无声无息,留下一片墨香与回忆

他,是可怜的,真情难逢难留。他,是优秀的,诗文意幻意美。他是坚贞的,品质长存长留!我们早已无法找寻他的背影,也只有从知识海洋中探寻一切未知

前世千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缘分,寻人,惜人,珍惜那份执着的情谊,莫等离去,空悲切

查看全文>>>

  纳兰性德 《纳兰词》读后感1000字   王国维曾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文学,大家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过名世的也只有一个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的词风,可以称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性灵。以王国维这样的大家,也推崇纳兰性德为北宋之后的词坛第一人。   这个人却不是汉人。   纳兰性德,他的姓是纳兰,这两个漂亮的字可不是汉人的复姓,而是满语的汉译。这个姓最著名的人物还不能算是纳兰性德,而是慈禧太后。   清朝定鼎之后,大学士明珠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正是他,给了纳兰性德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出身始终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这是命定的,也是很难摆脱的。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性德一副贵公子的气质和风骨,正如普希金论诗的时候所说的:诗歌要有贵族气。所以,纳兰性德的诗词便天然带有了这种“贵族气”。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他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而不仅仅是高贵的出身,在这层意义上,纳兰性德更加符合贵族的标准。   王国维曾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

纳兰性德兼具了汉文化的深厚修养和满人的质朴天真,正是智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容若文武兼资,他和康熙皇帝同龄,后来做了康熙皇帝身边的三等侍卫,又升迁为一等侍卫。这个身份,约略就是武侠小说里常见的“大内高手”。这个以词名世的贵公子居然是宫中的一等侍卫,货真价实得大内高手。   容若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他很少快乐,他也是个情深不寿的典型,仅仅活到三十一岁。一个多情而深情的男人,一个风流自赏的公子,他的死亡就像钱塘苏小小给人的感觉一样,说不清的惆怅。   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人 查看全文>>>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只怪天意弄人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这样的人上天也许只造了一个,他就是留给后人无限悲伤的古之伤心人纳兰容若。

三百年了,西花园内的海棠,几度花开花谢,渌水亭畔的红莲,依旧年年如霞似绢,可是,纳兰,你的魂魄是否夜夜归来?

孤灯西风里 ,隔着时光的幕布,我试图触摸你的气息。独坐,唯有一盏孤灯滴泪到天明。可为何你深邃忧郁的眼神里,总有着掩饰不尽的哀伤?

朱栏翠瓦、雕梁画栋的大家府邸,终究锁不住的是一颗轻灵飘逸的心。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却是堂前惆怅客,出身满族名门的公子,却看尽了这繁华云烟。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卫的光环,蹉跎了你的青春。 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一声长叹,几许忧伤,是的,纳兰,我听懂了你惆怅的心声。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赋大才华者必有大抱负。就像你在《金缕曲》中所言,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为之后的豁达与洒脱,如果失却了此种前提,这个念想就变成了退而求其次。空有旷世才华而无所成就,其实比天资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更是对自己的最大的扼杀。

多情善感,率真热忱的你,视友谊爱情为生命。与落拓不羁的汉族文士为伍,为救友人于边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释放,是何等重情重义!作赋首首《金缕曲》,尽诉浓浓金兰情。

渌水亭畔,听雨轩内,响着雅集联句、诗词唱和的豪迈之音。烈酒浓情,几多惬意,然而,友人在世事变迁中,如分飞劳燕,不断地离散,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它们与你凄美的爱情一起,在心上又剜了一道深深伤痕。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当婉丽柔美的卢氏来到你身边时,琴瑟相谐,伉俪情深,温暖了你怅惘的心。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红菂桥边,轻轻牵素手,缱绻和幸福溢满了英俊潇洒的脸庞;渌水亭畔,双双身影留连于花前月下,陶醉在红袖书香里,年轻的心若朝阳般明媚。

可是一切如春梦逝水,年轻娇美的妻

查看全文>>>

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得正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思绪随着这场秋雨飘入容若构思的那个世界。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街市纵横交错,热热闹闹,一派和气。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容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望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汇入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情的词句。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此优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流入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悬挂。

隔着时空,我仿佛闻到了幽幽梅花香。我在纳兰容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查看全文>>>

初次了解到纳兰其人是在高考前模拟考试的语文阅读中,不知是那篇文章写的太好,还是我多看了一眼,于是心里对那个人生出一丝敬仰,时因高考,未来得及拜读,后因琐事繁多,亦未能静心品读,等到大一的第一学期,路过校园外的书摊,无意间看到一本《纳兰词》,我自认为从那时与它结缘。

我习惯了称他为纳兰,那是很漂亮的两个字,似乎也符合他浊世佳公子的形象,他全名为纳兰性德,字容若,其父明珠,为清朝大学士,在官场上,他是康熙皇帝身前的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从他的家境和自身成就来看,他确确实实是一个贵族子弟。有人说:词中往往含有贵族的风气,若是如此,则无论是家贫还是家富,平民或高官,总有一面是可以称得上是贵族的,家境富贵,身份显赫,是贵族;或是精神内心世界丰富,心中自有天下,也可以被称是一个贵族的。纳兰能够当上侍卫,并不全是靠其父的关系,据当时满人入关的情形来看,他精善骑射,自有当一名侍卫的资本,而使人为之惊异的是,一个御前侍卫,怎么会写出如此细腻的词来,读完纳兰所写的词,了解了他短暂却精彩的一生,就会更了解他这个人。纳兰的词分为两部,《侧帽集》与《饮水集》,后多称为《纳兰词》,纳兰由此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后有王国维评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之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是因为未染汉人习气,也就是说他有着满人的质朴天真,又有汉人的文化修养。

人生若只如初见,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句,同时也被很多人引用,经久不衰。读完《纳兰词》之后,觉得这句是佳作中的佳句,归根结底,是因为这句堪称是经典佳句,在那么一个瞬间,细心品读者,或是触景生情,或是回忆过去,黯然之色者,大有人在,更甚者潸然泪下。短短七字,便将过往一笔带过,读者若是有心于读起,往事难免浮现,一幕幕关于过去的画面出现在脑海,因此很多人便把这句认为是忧伤,我却不这样看,它不仅仅是忧伤,好的作品,好的诗句,当哀而不伤,不该是过于忧伤,读者感染了全身是悲伤的气息,让人难过不已,安然的句子可以与人达到共鸣,心境平和,而在安静中又带有一丝忧伤,情由心生,回首往事,只见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当过往已然成为过往,记忆里的过去成为一场接一场的回忆,经历其中的人,方解其中味。人生如果是一场旅行,那么旅途的相遇相伴,沿途的风景,还有看风景时的心情,本是浪漫温馨的一幕幕画面,也确实是一场诗意的人生,而人生终究是人生,再诗意的比喻,它也只是人生,当现实冷冰冰的

查看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