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介绍纳兰容若主持词 > 导航 >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

介绍纳兰容若主持词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一)

一直都很喜欢诗词,近来有幸读到了一部【纳兰容若词传】,读这部书时,不仅仅是感动,不仅仅是咏叹,不仅仅是钦佩,更有一种诗意的心情,一种缠一绵的胸怀,一种仰慕的倾心,【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我没有很丰富的文学涵养,甚至可以说,纳兰容若的有些词需要仔细的品味,需要反复的推敲才能读懂。但是,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月到西南更断肠。纵使倾城还再得,宿昔风一流尽矣。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一陽一。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散等等词句时,我好象读到了纳兰容若的非凡人生,读到了纳兰容若的哀感顽艳,读到了纳兰容若缠一绵情怀。

一般的传记作品,平铺直叙,不徐不惊,娓娓道来,通俗易懂。然而,却好似进入了一个固定的模一式,一个难以走出的围城,没有新意,没有惊喜。【纳兰容若词传】却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容若的词为主线,以纳兰容若的情为框架,以纳兰容若的一爱一为血肉,以诗化的语言,戏剧般的场面,将我们带入了纳兰容若的繁华生活、真诚一性一情、词的颠峰,一爱一的痴心。这将是一部具有开拓一性一的传记作品,这将是一部通俗化了的人间词话,这将是一部诗化了的人生传奇。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文学成就。三百多年来,从词坛才子们推崇宠一爱一其词,痴一男怨女们动辄引用其句的情景,我们就可知纳兰容若在词坛的地位了。我们读其词,体其韵,观其行,不得不佩服其才其情其心,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其荡气回肠的情真,其诗意一样的人生,让人叹谓再三。可以说,纳兰容若是中国清初第一词人,是继往开来的杰出词者。更何况,纳兰容若不仅仅是自己填词,还主持编辑了【今初词集】这样一部在清代文学上有着一定地位的标杆之作,还主持编辑了【通志堂经解】这样一套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上有着一定地位的着作,读后感【【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缠一绵情怀。从相识相知表妹情犊初开,到表妹嫁入红一墙空留思念与遗憾;从秋水轩唱和填词【贺新凉】,邂逅月白色绣衣裙的少女,引起的一场悸一动;从与卢氏成婚人生若只如初见,两情相悦尝尽人间春一色,以至痴迷卢氏排斥二房颜氏,到为卢氏早逝的大悲大伤大痛;从家人为其选了续弦官氏,到词赋之中对卢氏的相思之句;从仰慕以词为媒神交已久的才女沈宛,到终于走到一起相处的一段难忘时光,到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的叹息之一声,无不表露出纳兰容若的痴情与深情,相思与缠一绵。难怪那时京城少女一见倾心,以得到一睹纳兰容若芳容为荣;难怪今时文学少女仰慕倾情,以吟颂纳兰容若词赋为荣。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一性一情。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一性一情中人。从顾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个一性一情中人。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人生无奈。在当时的社会中,在满人的思想里,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仕途一路。可是,纳兰容若不喜欢官一场,不善于官一场,尽管首次科举时因病受挫,尽管后来还是步入了官一场,并且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尽管文才了得,尽管跟随西皇帝下江南、吟诗词,有的是飞黄腾达的机会,有的阿臾奉承的良机,但是纳兰容若厌恶官一场,所以总也改变不了纳兰容若心中的惆怅,人生的无奈。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一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纳兰容若词传】以词立传,以诗写人,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展现了纳兰容若的缠一绵情深,值得回味。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二)

纳兰一性一德,字容若,是清代一位重要的词人。他的词风缠一绵婉约,虽题材比较狭窄,只是反映其个人的感情和经历,但是,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一爱一情,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都歌颂过它,纳兰一性一德的一爱一情词更是风格独立,正如一首写初遇时的小词【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募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罩纹灯影。

这首词把男一女暮然相遇,一见钟情的情景,通过暮春时节石阶上的片片落花,喻示了一爱一情只不过是一场虚梦。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词人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渴望能和真心相一爱一的人双宿双飞,但是很无奈,在他们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词人只好在内心感叹道: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一魂,相思想望不想亲,天为谁春?浆成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其中下阙引用的典故有裴航蓝桥遇云英,常娥偷药奔月宫,由此可以理解为心灵相通,两情相知虽易,若要有情一人相聚,在当时是很难的。于是在的三个典故中,纳兰一性一德想到要能象牛郎和织女一样在天上相见,得遂所愿,甘心舍弃功名利禄,清贫相守。在我们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何况是位当时的高干子弟和太子一党一成员,他这种对一爱一情的真挚态度,又怎能不令感动?

人生的季节本应是绚丽多彩的,可纳兰一性一德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里,过多的表现了灰色的情调: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一陽一。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些东西拥有时并不在意,好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习惯了它的气味,淡漠了它的存在,不珍惜它带给你的每一缕温馨,只有当你失去了的时候,才感到它的重要和美好。人往往重复着许多汪洋补牢的事情,感慨着许多曾经拥有的遗憾。

岁月如风,生命之树常青。王国维对他的评价是直追后主(李煜)纳兰一性一德把内心的生活真切地展现出来,使人能通过琦丽的衣装,感受词人自然之情,赤子之心,通过他细腻的笔触,感觉词人柔情一缕,感人回肠。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三)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首词,故而喜欢容若的。但读了【纳兰容若词传】后,渐渐发现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词。

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容若短暂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烟火,绚烂迷人而又无限伤感。做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贵族公子,他有着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优郁。他对汉文化的推崇深入骨髓,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汉人。可身为旗人,为人子、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到最后魂归于烟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开心的吧!可以摆脱世俗的枷锁,更可以与深一爱一的妻子相会,从此又回到了那个记忆深处的那些个风花雪月、如痴如梦的岁月。

一直感动于容若的一爱一,那样真挚、那样刻骨、那样铭久于心。而被他所一爱一着的那个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颦一笑吧!得此情郎,让人艳羡!

驹于朋友,他又是如此的真诚以对,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渌水亭容若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一生所交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曹寅、吴兆骞等一代词坛大家都因容若而相聚亭中,作诗填词、研读经史、着书立说。

那个如烟花般的男子仿佛在你触手可及,但终究随风飘逝,唯独留下的是那淡淡的夜合一欢的香气,弥久不散、渗人心脾,仿佛在倾尽生命的诉说着那曾经的、曾经的美丽与蹉跎!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1000字通用6篇


培根说过“阅读使人充实”。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会被作者的才华所震撼在写读后感时,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想必大家都有为作品读后感而苦恼过吧?经过收集并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上纳兰容若传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篇1)

天才的悲情

徐志摩曾有言:成容若君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纳兰容若有清初第一词人之称,他生于富贵却满篇哀感,他身处花柳繁华却游离喧嚣之外,他是八旗子弟,却喜交落拓文人,他行走于仕途,一生为情所累,风华正茂却又匆匆离也。

很多人会用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来悲叹自己的生活,用得多了未免忘却原来的意思情境。这首流传的《木兰花令》常被人作爱情诗来读,然而这首词却是一篇拟古决绝词、谏友词。这首词送的是顾贞观,却又含蓄地传意于沈宛。

连拒绝感情也拒绝得如此委婉,令人不禁暗嗅到丁香的味道。雨洗芭蕉叶上诗,独来凭槛晚晴时。亦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总有如纳兰容若这样的一作文些人,他们恐惧酝酿了感情后的分别,宁愿茕然独立,了然一生。这正是纳兰容若笔下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的空旷寂寥。

我国古代词人说愁不外乎几种意境: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然而纳兰容若的愁却独具一格,他的愁沾染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的悼之凄绝,亦沾染了君来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的旷然豁达。

白驹过隙,人变了,时代也变了。社会变迁日新月异,谁还记得古意中那回首烟波十四桥的词韵。

正如纳兰容若的陨落一般,那个诗情画意的年代于我们来说,再也回不去了。每年的春季,江南地区依旧薄雨浓烟,一把纸伞的隐约倩影;每年的秋季,枫叶依旧似火,跌入泥泞后,却再也无人拾起它,题上一首意趣盎然的小诗;每年的冬天,大雪只是大雪,只是鲜少那空林有雪相待的飘渺故事。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篇2)

清晨,微微感觉到空气中流动的凉意,起身推窗,窗前书桌上一本书吸引了我,随手翻开,念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写得真好,我望了一眼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朝第一词人。不知为何,瞬间被这个有灵魂的名字震撼:搬凳、坐下;清晨的风,午后的雨,深夜的灯;一页、两页、三页贰百四十三页。

读完此书,心疼纳兰。这本书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主要记载了纳兰容若短暂而芳华的人生,后部分精选了他的经典词作百余首。虽然有些词作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好在书中附有注释,将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以及蕴含的意境全面展示出来。

读到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我仿佛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的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有点忧郁,我真想穿越过去告诉他: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有秋日胜春朝。你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天生富贵,仕途亨通,名满天下,为何独念西风独自凉?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这是对好友顾贞观深切的怀念。二人因才情惺惺相惜,短暂的相处,纳兰是快乐的。然而,因纳兰文武双全,晋升一等侍卫需随同康熙外出,不得不与友人分别。官场职位怎敌知心人三杯两盏?我揉揉眼睛,眼前仿佛就立着一个有高洁品行,散发着纯真心性的清初才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骨子里是个文人,从事的却是武将的行当。虽然他想过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生活,但为了让才华不负国家,毅然随皇帝出了山海关,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点起了灯

读纳兰的词,每一句都动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的的确确惊艳到了我,不禁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而脸红心跳。同时,我又是幸运的,因为遇到了这么多婉丽隽秀、明净清婉的文字,我的眉目一下子飞扬起来,我的心神一下子飘逸起来,我的文字似乎也变得有了灵魂,情难自禁,让我也抒发一下满怀的心事吧:

读遍纳兰,最难释怀。古韵藏琴心,剑胆犹快。历尽一生柔情意,拼付傲骨归寒。问清风才子多情客,容若当自来。

关于纳兰容若词之真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一念秋风起,一念相思长。在最美的秋天,邂逅最美的《纳兰词》,真好!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篇3)

一直都很喜欢诗词,近来有幸读到了一部《纳兰容若词传》,读这部书时,不仅仅是感动,不仅仅是咏叹,不仅仅是钦佩,更有一种诗意的心情,一种缠绵的胸怀,一种仰慕的倾心。

我没有很丰富的文学涵养,甚至可以说,纳兰容若的有些词需要仔细的品味,需要反复的推敲才能读懂。但是,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月到西南更断肠。”“纵使倾城还再得,宿昔风流尽矣。”“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散”等等词句时,我好象读到了纳兰容若的非凡人生,读到了纳兰容若的哀感顽艳,读到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怀。

一般的传记作品,平铺直叙,不徐不惊,娓娓道来,通俗易懂。然而,却好似进入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个难以走出的围城,没有新意,没有惊喜。《纳兰容若词传》却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容若的词为主线,以纳兰容若的情为框架,以纳兰容若的爱为血肉,以诗化的语言,戏剧般的场面,将我们带入了纳兰容若的繁华生活、真诚性情、词的颠峰,爱的痴心。这将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传记作品,这将是一部通俗化了的人间词话,这将是一部诗化了的人生传奇。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文学成就。三百多年来,从词坛才子们推崇宠爱其词,痴男怨女们动辄引用其句的情景,我们就可知纳兰容若在词坛的地位了。我们读其词,体其韵,观其行,不得不佩服其才其情其心,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其荡气回肠的情真,其诗意一样的人生,让人叹谓再三。可以说,纳兰容若是中国清初第一词人,是继往开来的杰出词者。更何况,纳兰容若不仅仅是自己填词,还主持编辑了《今初词集》这样一部在清代文学上有着一定地位的标杆之作,还主持编辑了《通志堂经解》这样一套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上有着一定地位的著作。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怀。从相识相知表妹情犊初开,到表妹嫁入红墙空留思念与遗憾;从秋水轩唱和填词《贺新凉》,邂逅月白色绣衣裙的少女,引起的一场悸动;从与卢氏成婚“人生若只如初见”,两情相悦尝尽人间春色,以至痴迷卢氏排斥二房颜氏,到为卢氏早逝的大悲大伤大痛;从家人为其选了续弦官氏,到词赋之中对卢氏的相思之句;从仰慕以词为媒神交已久的才女沈宛,到终于走到一起相处的一段难忘时光,到“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的叹息之声,无不表露出纳兰容若的痴情与深情,相思与缠绵。难怪那时京城少女一见倾心,以得到一睹纳兰容若芳容为荣;难怪今时文学少女仰慕倾情,以吟颂纳兰容若词赋为荣。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性情。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从顾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个性情中人。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人生无奈。在当时的社会中,在满人的思想里,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仕途一路。可是,纳兰容若不喜欢官场,不善于官场,尽管首次科举时因病受挫,尽管后来还是步入了官场,并且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尽管文才了得,尽管跟随西皇帝下江南、吟诗词,有的是飞黄腾达的机会,有的阿臾奉承的良机,但是纳兰容若厌恶官场,所以总也改变不了纳兰容若心中的惆怅,人生的无奈。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纳兰容若词传》以词立传,以诗写人,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展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深,值得回味。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篇4)

我说与纳兰是故人,确实有些惭愧,只能说是与他神交已久。第一次认识他是应该是在高中课本里,他那一首山一程,水一程,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是我背的第一首他的词,当时我并不觉得这个男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感觉在当时满汉分明、君权之上的桎梏下,他作为一个备受宠爱的侍卫能够为下层兵士着想,觉得他特殊。

之后认识他是听说了安意如的三本书,至今为止这三本书我都没有读过,安意如选择两首词中的一句作为书名,分别是一头和一尾。两句词平淡如水,但却那么真实。阳春白雪势必会曲高和寡,平淡的句子才能勾起共鸣。

《词传》(《纳兰容若词传》简称《词传》)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串串在现代看来比较陌生的名字徐乾学、顾贞观、严绳孙当然,还有走入容若生命中的女人:发妻卢氏、沈宛、还有史上未曾传名的表妹。容若并不是纨绔子弟,他的生活简单的就像水一样。但他对于爱人,对于知己,却如烈火一般,投入全部真情。在那个没有被名利浸泡过久的社会中,人心单纯,容若没有受骗。

《词传》中收录了容若大部分词,很惭愧我没有能力一一背下。读罢全书,闭眼微微回想,发现能抓住的只有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这一句仍旧平淡如水,如果说是否运用赋比兴之类的手法,我想应该就是用典吧。典故出自李清照的《金石录》,这也是我喜欢的一个女词人。在《金石录》中李清照曾经谈及与赵明诚赌书的经过,我想在这段文字的时候,赵李二人是甜蜜的,因为爱人就在眼前。但容若引用的时候是苦涩的,那个与他赌书泼茶的女子与他阴阳两隔。命运确实像一个顽童,他总是在人们体味幸福滋味的感觉达到顶点时匆忙结束,就像成容若,亦像李易安。

我想,容若在写这句赌书消得泼茶香时,一定是充满回忆的,力透纸背,夹杂着幸福与幻想,并且写完之后一定搁笔体味,在自己营造的梦境中徜徉。如果灵魂可以脱离肉体,那么此时它一定已经飞向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有她的国度。我们继续吟诗、品茗、赌书,一起中看日出月落,一起看花开花败,一起当他用手想触摸她真实的容颜之时,却发现,这只是影像。梦醒了,但他的灵魂却留在了那个国度,留在那个女子身旁。

当时只道是寻常。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这是世人美好的愿望,容若很幸运,他得到了一人心,这并不是在阶级压迫之下的强制行为,这也不是强制能得到的。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他只幸福了一个夏天。有人说只需曾经拥有,何必天长地久。但人是贪婪的,还希望片刻的幸福可以永远定格。容若幸福了一个夏天,剩下的十余载生命便有了新的使命回忆这个夏天。用十余年来怀念一年,我想这一年的点点滴滴,都会呈现在容若的脑海中。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过程!科学家说忘记一个人需要七年,因为七年人的细胞会重新换一遍。但容若至死也没有忘记发妻,因为他爱她已经渗透骨髓中,融入进血液里。

之后,他选择了信佛,念佛,用消极避世的心态去混剩下的时光。在那之后的年华中,他官运亨通,并且被康熙皇帝所宠爱。但那个时候的他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不会再有灵性,当然,也不会再有生命。

我与容若的神交,只是建立在仰慕的态度之上。这个人,有才,有情。我所欣赏的,是他的情。这不能叫忠贞,叫缱绻。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篇5)

往事,已随风而逝,不知所踪,只留一些残留的碎片。有些人,也早已远去,其实,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一粟,但那人,却从未被淡忘。纳兰容若,生于梅花开放的时节,他风流倜傥,却无奈人生太过匆匆,就如昙花一现。

他的一生,出现了三名女子,一个是青梅竹马的表妹,一个是指腹为婚的妻子,而另一个是伴他走到结局的江南才女沈宛。他和表妹,就像林黛玉和贾宝玉,无论怎样深爱彼此,最终也只能是形同陌路,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而与她的妻子,原以为可以厮守终生,却无奈,相爱之人,阴阳相隔。他与沈宛,从一开始,便注定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寒疾,还是让纳兰与世长辞。

他是满族人,却有着江南人的细腻。他的人生本可以无忧无虑,然而,命运总是让人捉摸不透。他没有丰功伟绩,但若没有那一段段生离死别,也许,他的诗词就不会为人所传,而他也早已被渐渐淡忘。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篇6)

《红楼梦》的资深粉丝们,想来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和珅为了讨好乾隆,把在民间流传甚广的《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呈给乾隆,而乾隆看完后,只说了一句,“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在乾隆眼里,多愁善感的贾宝玉自然不可能是精明能干的纳兰明珠,而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纳兰容若。

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天资聪颖又能文能武,素有“大清第一才子”之称的纳兰容若,看起来似乎和“千古伤心词人”并不沾边,但偏偏,就是这个追随着自己内心的少年,对这个世界格外多情也格外深情。

是什么造就了纳兰容若这种类似于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看起来想要什么都可以有的纳兰容若为什么如此伤感?在《因为尽情,所以伤心》这本书中,作家晓梦结合史料和民间传闻,半真实半想象地编织出纳兰容若的一生,而用3个字来概括,就是:情、愁、真。

从表面上看,纳兰容若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外人看起来的万般幸福,于纳兰容若而言却未必是真幸福。容若的父亲明珠太忙,难免疏忽了对儿子的陪伴,却又在某种程度对容若要求极高,惩罚甚至盖过了关爱。而容若的母亲据说脾气又大又暴躁,自然也无法给与年少的容若足够的爱。虽然锦衣玉食,纳兰容若的内心却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也正因此,纳兰容若的词中,整整出现了90次“愁”字。

与此同时,纳兰容若的情感也是一路坎坷。如同贾宝玉有个林妹妹,纳兰容若也有个青梅竹马,只可惜,这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却因爱而不得,最终缠绕为一根揪心的线,成为纳兰容若心中隐隐的伤痛,而这段爱情也只能藏着只言片语之间,无疾而终。好不容易走出了这段伤感,和温婉娴熟的妻子卢氏情深意笃,相看两不厌,却不曾想没过几年,卢氏也离他而去,徒留他“几回偷湿青衫泪”,“无处不伤心”。

其实,纳兰容若是少有的性情中人,他会因为被顾贞观诗中的手足之情感动,就答应冒险营救吴兆骞,也是能够沉得住气的,金榜题名却被派去管理马匹,他也不是任性地甩手不干。但这个真诚又真心的少年,终究没有等来自己施展抱负的那一天。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时隔多年,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当纳兰容若挥笔写下这几行诗词的时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那个翩翩少年,连同他笔下多情的文字,却留在了诗词璀璨的长河,如星光,如皎月。

纳兰词读后感


他,是清代中数一数二的词人。娇妻虽不能陪伴他多时,仍给予他无限的美好回忆。这位人才,出生贵族,享有至高的权利,诗词中却总是流露淡然的忧伤对亡妻的怀念。而他,便是纳兰 xing德。

纳兰的妻子卢氏,在31岁时,便悄然离世,纳?a href='/zhuanti/jiazuo/zhuanti/xunzhao.html' target='_blank'>寻找到更好的妻子,心中充满了愧疚

不知是为何,《纳兰词》中总是伴有哀感,而《饮水词》便是千古也再难超越的绝作!无数的人都为此而触动。纳兰追求爱情,寻找知己,渴望离开这喧闹的官场,他太累了,也就在这个如梦似幻的大好年华,匆然离开了世间。那时,人才还是较为稀少的,他的离去,又有谁不为此而感到可惜?但对他来说或许也是种解脱,让他与日思夜想的卢氏团聚,不再为人间的悲欢扰攘所忧愁。

《纳兰词》不愧为百年难逢的佳作,出淤泥而不染对每个词人来说都是种至高的追求,纳兰也不例外,千百年来,也只有他达其境界。世不惜才,有情人不成眷侣,或许是天地分离久了,早已不知人间的悲欢。他的悲愤与对世俗的不公的无奈,也只有纳兰所能承受。

苍天是公平的,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上天给予了他无限的才能,也自然给予了这悲惨的遭遇。有人说,他不会倾诉。可又有谁能体会他的苦衷呢?他也只能通过文字表达那微乎其微的感伤。他是清词三大家之一,在这光鲜的荣誉下又有多少忧愁?这早已无从知晓

好一个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肝肠寸断,万古伤今。在那个多妻制的封建社会,贵族可有几个小妾,虽再有妻子,却未曾如此专注过。他犹如佛前的一朵荷花,贪念红尘的美好,而他一生只为一人,她若离去,生活便黯然失色。三十年的光阴犹如一瞬,好似一朵刚刚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又转瞬即逝,(星辰ww)消逝于夜幕之中的烟火一般,无声无息,留下一片墨香与回忆

他,是可怜的,真情难逢难留。他,是优秀的,诗文意幻意美。他是坚贞的,品质长存长留!我们早已无法找寻他的背影,也只有从知识海洋中探寻一切未知

前世千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缘分,寻人,惜人,珍惜那份执着的情谊,莫等离去,空悲切

纳兰性德《纳兰词》读后感1000字


  纳兰性德 《纳兰词》读后感1000字
  王国维曾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文学,大家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过名世的也只有一个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的词风,可以称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性灵。以王国维这样的大家,也推崇纳兰性德为北宋之后的词坛第一人。
  这个人却不是汉人。
  纳兰性德,他的姓是纳兰,这两个漂亮的字可不是汉人的复姓,而是满语的汉译。这个姓最著名的人物还不能算是纳兰性德,而是慈禧太后。
  清朝定鼎之后,大学士明珠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正是他,给了纳兰性德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出身始终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这是命定的,也是很难摆脱的。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性德一副贵公子的气质和风骨,正如普希金论诗的时候所说的:诗歌要有贵族气。所以,纳兰性德的诗词便天然带有了这种“贵族气”。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他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而不仅仅是高贵的出身,在这层意义上,纳兰性德更加符合贵族的标准。
  王国维曾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


纳兰性德兼具了汉文化的深厚修养和满人的质朴天真,正是智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容若文武兼资,他和康熙皇帝同龄,后来做了康熙皇帝身边的三等侍卫,又升迁为一等侍卫。这个身份,约略就是武侠小说里常见的“大内高手”。这个以词名世的贵公子居然是宫中的一等侍卫,货真价实得大内高手。
  容若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他很少快乐,他也是个情深不寿的典型,仅仅活到三十一岁。一个多情而深情的男人,一个风流自赏的公子,他的死亡就像钱塘苏小小给人的感觉一样,说不清的惆怅。
  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人,画,书,诗本身,而是从中看到的我们自己。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在其他人身上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镜子。
  容若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一面适合许多人的镜子。
  诗该如何解?
  弗罗斯特说:所谓诗,就是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但是,这是在美感意义上而言的,而不是在表意的层面。
  我们看到一首诗词,觉得很美,却说不清这诗词说的究竟是什么内容。觉得很美,这属于审美层面;看不懂意思,这属于表意层面。意思真的也是无解的吗?当然不是,成熟的诗词作品,其表意都是很流畅的,我们之所以看不懂,只是因为诗歌的年代太久远,我们的水平又很有限而已。
  容若的词虽然想来以明白如话著称,其实容若学养丰富,胸中锦绣太多,有些词只是看似明白如话,实则用典精深,含义幽微,婉转曲折,手法比之李商隐只在其上,不在其下,属于文人诗词,而不是诗人诗词。这些都需要慢慢解读。
  如《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如果只读最最感人肺腑的头一句,必然以为这是一首情诗。其实未必如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之与人,若始终只如初见时的美好,就如同团扇始终都如初夏时刚刚拿在手上的那一刻。
  这首词若依词题解,实则温婉含蓄,怨而不怒,正是“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士人之风。

  纳兰性德 《纳兰词》读后感1000字
  王国维曾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文学,大家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过名世的也只有一个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的词风,可以称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性灵。以王国维这样的大家,也推崇纳兰性德为北宋之后的词坛第一人。
  这个人却不是汉人。
  纳兰性德,他的姓是纳兰,这两个漂亮的字可不是汉人的复姓,而是满语的汉译。这个姓最著名的人物还不能算是纳兰性德,而是慈禧太后。
  清朝定鼎之后,大学士明珠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正是他,给了纳兰性德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出身始终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这是命定的,也是很难摆脱的。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性德一副贵公子的气质和风骨,正如普希金论诗的时候所说的:诗歌要有贵族气。所以,纳兰性德的诗词便天然带有了这种“贵族气”。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他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而不仅仅是高贵的出身,在这层意义上,纳兰性德更加符合贵族的标准。
  王国维曾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

诗词读后感


诗词读后感范文一

唐诗与宋词,两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熠熠生辉的璀璨珍珠。几千年来,其高雅的文字,精美的词句,不知令多少人心醉不已。

本书中,于丹教授就以她淡雅隽永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藏在那瑰丽词句背后的动人故事。本书分为春、夏、秋、冬、月词、酒赋等几个篇章。几乎每翻一页,我的心情就激动一分,我真的没想到,平日里读来,不过尔尔的句子,竟有那番千回百转的滋味。

南唐后主李煜的千古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可多少?记得我很久以前就读过这首词,当时只不过以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哪知,李煜这一问,乃国仇家恨尽问天的悲愤与不甘,真可谓是笔力千钧。再言温庭筠的词,人道温词是浓妆贵妇,极尽艳丽之能事,可他却也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高格词调。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将这一句视为做学问的第一境界。想来也是与做学问中的某种境界相通吧。

就我个人而言,在宋词大家中,我欣赏柳永的词脉章法,也爱东坡的意韵高拨,在《定风波》一词中,东坡所述:回首何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让我对这位千年前的古人心生敬佩。说起苏轼,不禁想起另一位豪放派大家,辛弃疾。在世人眼中,稼轩永远都是一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大丈夫模样。谁知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丽质天成的佳句出自他手。但是又有谁知他把吴钩拍了,无人会登临意的寂寞。假设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仙李白能与稼轩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俩肯定不会写出这么多自剖心迹,流芳百世的佳句了吧!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越剧《牡丹亭》的唱词让我生生想起了陆游的钗头凤。这戏台上才有的动人故事,被主人公陆游写的字字泣血,如哭如诉。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柳永的词以婉转居多,像那多情自古诉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道尽了离别久哭。可他也有蝶恋花中,拟把疏枉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夜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坦率直白,不禁叫人心生怜惜。

关于宋词,我真的说了很多,可唐诗,我认为骆宾王写的寥寥十字足以概括人生的种种境遇。昔时人没处,今日水犹寒。

感谢,感谢这本书让我平凡的暑假生活变得不平凡,让我不至于再次发出人生长恨水长东的莫名感慨。

诗词读后感范文二

上星期拜读了这本,心中一丝明悟些许感触,却无法言表。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从田园的惬意,写到登临的豪放;从抚剑的豪情,写到把酒的放荡。原来真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无论是古人的诗词还是于丹的文字,读过之后让人发现,原来诗词居然离我们这么近,年华有限,但是诗意无穷。

重温古诗词,让我又一次重新找回了诗意的人生,诗意的情怀。诗意如风潜于心。风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邦那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迈。

花开的时候我便会想起杜甫的那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的《江畔独步寻花》的惬意。

雪纷的时候我也会想起柳宗元的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

月明的时候我更会想起,苏轼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旷达。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总之世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在我诗意的人生里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有着追求的无奈,执着的忧伤,适时地感动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人生这首长诗内容,韵味和意境。不管怎样我都希望把它写得内容丰富,情节动人,意境优美,韵律铿锵,合辙对仗。

我喜欢这诗意的人生,喜欢诗意的的幸福生活,喜欢诗意的风花雪月,喜欢诗意的悲欢离合,更喜欢诗意的男人和诗意的女人。诗意的人是一种浪漫丰富充实愉悦人,诗意的人是一种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人。

诗意的男人是豁达超拔的男人,是洒脱奔放的男人,是真诚善良的男人,是丰富深刻的男人,是乐观向上的男人。这样的男人站起来如一道山伟岸不屈,顶天立地。躺下了如一条河淡定从容,渊源流长。

诗意的女人温柔善良的女人,是热爱生活的女人,是健康快乐的女人,是优雅自信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如绽放的鲜花恬美馥郁,如林间的清泉清澈纯净。她们犹如一道令人迷恋的风景灵性自然,含蓄纯美,她们懂得爱和被爱。她们质地如蕙、心思如兰,品位高雅,内涵丰富,时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神奇魅力,犹如一首韵味十足的诗,让人百读不倦,回味无穷。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生活中处处都有诗。面对如诗如画的生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个诗的境界和诗的韵味出来的。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隽永的诗篇,让生命更诗意,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诗意的人生是对真、善、美的升华,是对假、丑、恶的鞭挞。诗意的人生浪漫温馨的人生,是激扬向上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人生!在诗意的人生里想爱你就大胆的爱,有梦你就尽情的追,投入的活一次,潇洒的走一回。让这首人生的诗篇更加的精彩完美!

《纳兰词》之读后感1500字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只怪天意弄人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这样的人上天也许只造了一个,他就是留给后人无限悲伤的古之伤心人纳兰容若。

三百年了,西花园内的海棠,几度花开花谢,渌水亭畔的红莲,依旧年年如霞似绢,可是,纳兰,你的魂魄是否夜夜归来?

孤灯西风里 ,隔着时光的幕布,我试图触摸你的气息。独坐,唯有一盏孤灯滴泪到天明。可为何你深邃忧郁的眼神里,总有着掩饰不尽的哀伤?

朱栏翠瓦、雕梁画栋的大家府邸,终究锁不住的是一颗轻灵飘逸的心。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却是堂前惆怅客,出身满族名门的公子,却看尽了这繁华云烟。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卫的光环,蹉跎了你的青春。 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一声长叹,几许忧伤,是的,纳兰,我听懂了你惆怅的心声。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赋大才华者必有大抱负。就像你在《金缕曲》中所言,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为之后的豁达与洒脱,如果失却了此种前提,这个念想就变成了退而求其次。空有旷世才华而无所成就,其实比天资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更是对自己的最大的扼杀。

多情善感,率真热忱的你,视友谊爱情为生命。与落拓不羁的汉族文士为伍,为救友人于边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释放,是何等重情重义!作赋首首《金缕曲》,尽诉浓浓金兰情。

渌水亭畔,听雨轩内,响着雅集联句、诗词唱和的豪迈之音。烈酒浓情,几多惬意,然而,友人在世事变迁中,如分飞劳燕,不断地离散,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它们与你凄美的爱情一起,在心上又剜了一道深深伤痕。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当婉丽柔美的卢氏来到你身边时,琴瑟相谐,伉俪情深,温暖了你怅惘的心。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红菂桥边,轻轻牵素手,缱绻和幸福溢满了英俊潇洒的脸庞;渌水亭畔,双双身影留连于花前月下,陶醉在红袖书香里,年轻的心若朝阳般明媚。

可是一切如春梦逝水,年轻娇美的妻子却早早撒手人寰。破碎的心,顿时浸在寒更雨歇的葬花天气里,你泪流满面,心痛不已。一片伤心写不成,上苍啊,你可听到纳兰公子的痴情心语: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曾经那么渴望友情,而友人却不得不天南海北地别离,如今这温暖的爱情,也终于烟消云散了。纳兰啊纳兰,你感到了从没有过的空漠与茫然!

你终于一病不起,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只有在梦里,才能让这颗与生俱来的诗人性灵,得以无际飞翔。

容若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一生,尽管短暂,却深沉地令人刻骨铭心。宛如其词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却总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纱。然而容若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虚伪的掩饰,他身居贵胄却早已从心灵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黄金甲,世俗羁绊着他的肉体却永远侵蚀不了他的灵魂。它由心而发,化作容若手中的毛笔,化作毛笔上饱蘸的浓墨,于纸笺上一触倾泻。三百年来物逝人非,唯有这《纳兰词》流芳后世,它所散发出的词人那清新脱俗的人格魅力更是换来了千万异代知己。

  网站地图